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工业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们的赖以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生态文明、绿色GDP等以循环经济为主题的思想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中国在环境资源、人口、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方式和贸易结构等方面出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困境,对以上困境的提出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2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意义
生态文明、绿色GDP等以循环经济为主题的思想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早在2003年,“低碳经济”的概念的提出出现在英国政府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中。低碳经济的思想主要强调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制定与创新,不断推动提高诸如可再生能源技术、节约能源技术的创新应用,同时减少温室气体实际排放量。以此推动社会经济逐步向“高能效、低能耗”等低碳排放的模式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短板及对先进国际经验的借鉴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境分析
1.环境和资源问题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与资源问题,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破坏范围的日益扩大和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深,环境问题受限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国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适应任务艰巨。相关研究保守估计,我国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带来的经济损高达GDP的7%—20%。
2.我国人口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相对稀缺的社会资源和较低的生产力,很多人仍然为衣食所困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5575万人。为此,发展社会经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二元差距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紧要任务。在面临诸多问题之下,中国商业低碳化发展路途艰辛。
3.现代科学技术
我国面临的最大任务是科学技术攻关,技术创新薄弱,技术实施成本较高。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面临很多困难,而这部分技术创新所需资金仅相当于我国同期GDP的1.5%—2.5%。另外,我国原创性技术少,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这些障碍都可能令中国无法实现这些绿色技术的全部潜力。
4.我国经济贸易结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快速时期,重化工工业化特征尤其明显,主要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相比,形势依然严峻。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二三十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节能减排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贸易方面我国在2008年以前也一直以碳排放量较高的产品为主,后经国家经济控制出口贸易结构向低碳转型(详见图1)
在中国,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7吨,粗略例举城市白领为例,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就会高达2610吨。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目前,世界各地正以城市为单元实践低碳经济理念。从《京都议定书》到英国的《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也必将成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先进国际经验的借鉴
1.政府的角度出发,推进发展低碳经济
成功建立低碳经济则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适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刻不容缓。因此,实现低碳化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和市场规则。
(1)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为实现低碳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运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推行供给侧改革,淘汰采购过程中质量低劣、不安全、不环保、有污染的产品。
(2)从源头到消费实施“绿色供应链”。政府加大财政资助力度,促使企业走低碳化的道路上,转变旧的经营思想、模式,确保从产品的生产到消费高质量、环保、安全、低碳。
(3)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开发。通过改造、革新,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低碳经济”要求社会化大生产以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营造“节能减排” “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的市场氛围。通过利用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拓宽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推动低碳升级,无碳替代在生产领域的应用领域。
(4)增强科技原创动力。着眼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升创新型技术价值链和竞争力。科技创新是“中国梦”实现的原创动力,一方面,要整合国内市场既有的循环替代技术,加速新型低碳技术专利成果的转化实施。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低碳技术,开创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平台,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2.从企业运营过程中,低碳经济的经验借鉴
“低碳经济”对商品流通环节的要求主要反映其企业和行业的特征。在商品流通渠道管理上,要求以低碳标准衡量渠道管理的效率。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采用太阳能或低能耗制冷(制热)设备,采用太阳能、冷热水回收、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等等。要求废弃传统的、落后的仓储与养护技术,彻底实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低碳技术。
3.从消费者方面,借“低碳消费”大力拉动“低碳经济”
(1)低碳消费意识建立。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消费购买的影响力绝对不可小觑。商业流通是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其承担着“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重任这对于转变消费观念,向市场传递低碳的理念,建立“低碳”价值观和新的消费观尤为重要,对于消费者来说,转变消费观念,不仅关注产品质量、价格更关注商家生产产品期间低碳、环保、健康、安全的生产过程。对于便捷消费来说,一次性塑料袋、纸巾、瓶装水、一次性餐具在不经意间浪费巨大的能源。据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披露,全国每年减少10%的塑料包装袋,可节省1.2万吨标准煤。减排3l万多吨二氧化碳。随着商品多样化,竞争市场由传统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顾客是上帝,顾客的消费观念将引领商业发展形势,要求企业必须顺应市场发展的规律。 (2)不健康消费观念的转化。以“低碳经济”的消费概念,重新整理不健康的消费方式,提倡商品的“无包装”和“简单包装”,通过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大众化消费的“简约之风”。对消费者来说,更关注环保、健康、安全,追求“货真价实”的简易包装和装修。对于企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生产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高质量的、绿色环保的、低碳的产品。以此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4.创建知名“低碳品牌”
对于市场主体来说,产品质量与企业形象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低碳消费”已走入我们的生活,为消费者所追捧。最近,波士顿咨询(BCG)的专家对21800位消费者进行调查,报告称:“消费降级”风暴来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寻找降级替代品——“便宜货”来满足消费需求。依据此项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个“宅生活”“宅节俭”的社会新时尚下。企业在形象宣传上,应积极创建“低碳品牌”,广泛开展“绿色环保”活动,积极与媒体、协会或学界探讨、关注“低碳经济”问题。因此,对商业企业来说,实施商品低碳化品牌,将成为在未来低碳经济时代中,企业生存发展最主要的竞争点。
5.国际先进技术融合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措施、技术与还有一定距离,我国应重视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而在同发达国际进行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的同时,我国也要始终保持警觉,避免低碳技术转让中存在漫天要价的问题。当然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将在今后的经济生产中获得不可估量的经济环境持久效益。
三、小结
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推行“低碳经济”和经济发展并不是相矛盾的,而且是坚韧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此期间需要通过借鉴各国的成功发展经验,学习其精华,积极因地适宜地融入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设中,建立起权威性的低碳商业标准。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相关非政府组织之间密切合作,为本国商业企业规划出属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赢取主动。
参考文献:
[1]黄耀.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J].第四纪研究,2006(5).
[2]李丽平.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J].环境保护,2009(6).
[3]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
[4]王克群.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经济,2009(11).
[5]范钰婷,李明忠.低碳经济与我国发展模式的转型[J].上海经济研究,2010(2).
[6]龚建文.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7]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
[8]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
[9]毕军.后危机时代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9(11).
关键词:低碳经济;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2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意义
生态文明、绿色GDP等以循环经济为主题的思想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早在2003年,“低碳经济”的概念的提出出现在英国政府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中。低碳经济的思想主要强调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制定与创新,不断推动提高诸如可再生能源技术、节约能源技术的创新应用,同时减少温室气体实际排放量。以此推动社会经济逐步向“高能效、低能耗”等低碳排放的模式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短板及对先进国际经验的借鉴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境分析
1.环境和资源问题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与资源问题,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破坏范围的日益扩大和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深,环境问题受限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国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适应任务艰巨。相关研究保守估计,我国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带来的经济损高达GDP的7%—20%。
2.我国人口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相对稀缺的社会资源和较低的生产力,很多人仍然为衣食所困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5575万人。为此,发展社会经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二元差距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紧要任务。在面临诸多问题之下,中国商业低碳化发展路途艰辛。
3.现代科学技术
我国面临的最大任务是科学技术攻关,技术创新薄弱,技术实施成本较高。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面临很多困难,而这部分技术创新所需资金仅相当于我国同期GDP的1.5%—2.5%。另外,我国原创性技术少,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这些障碍都可能令中国无法实现这些绿色技术的全部潜力。
4.我国经济贸易结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快速时期,重化工工业化特征尤其明显,主要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相比,形势依然严峻。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二三十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节能减排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贸易方面我国在2008年以前也一直以碳排放量较高的产品为主,后经国家经济控制出口贸易结构向低碳转型(详见图1)
在中国,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7吨,粗略例举城市白领为例,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就会高达2610吨。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目前,世界各地正以城市为单元实践低碳经济理念。从《京都议定书》到英国的《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也必将成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先进国际经验的借鉴
1.政府的角度出发,推进发展低碳经济
成功建立低碳经济则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适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刻不容缓。因此,实现低碳化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和市场规则。
(1)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为实现低碳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运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推行供给侧改革,淘汰采购过程中质量低劣、不安全、不环保、有污染的产品。
(2)从源头到消费实施“绿色供应链”。政府加大财政资助力度,促使企业走低碳化的道路上,转变旧的经营思想、模式,确保从产品的生产到消费高质量、环保、安全、低碳。
(3)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开发。通过改造、革新,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低碳经济”要求社会化大生产以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营造“节能减排” “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的市场氛围。通过利用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拓宽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推动低碳升级,无碳替代在生产领域的应用领域。
(4)增强科技原创动力。着眼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升创新型技术价值链和竞争力。科技创新是“中国梦”实现的原创动力,一方面,要整合国内市场既有的循环替代技术,加速新型低碳技术专利成果的转化实施。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低碳技术,开创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平台,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2.从企业运营过程中,低碳经济的经验借鉴
“低碳经济”对商品流通环节的要求主要反映其企业和行业的特征。在商品流通渠道管理上,要求以低碳标准衡量渠道管理的效率。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采用太阳能或低能耗制冷(制热)设备,采用太阳能、冷热水回收、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等等。要求废弃传统的、落后的仓储与养护技术,彻底实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低碳技术。
3.从消费者方面,借“低碳消费”大力拉动“低碳经济”
(1)低碳消费意识建立。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消费购买的影响力绝对不可小觑。商业流通是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其承担着“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重任这对于转变消费观念,向市场传递低碳的理念,建立“低碳”价值观和新的消费观尤为重要,对于消费者来说,转变消费观念,不仅关注产品质量、价格更关注商家生产产品期间低碳、环保、健康、安全的生产过程。对于便捷消费来说,一次性塑料袋、纸巾、瓶装水、一次性餐具在不经意间浪费巨大的能源。据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披露,全国每年减少10%的塑料包装袋,可节省1.2万吨标准煤。减排3l万多吨二氧化碳。随着商品多样化,竞争市场由传统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顾客是上帝,顾客的消费观念将引领商业发展形势,要求企业必须顺应市场发展的规律。 (2)不健康消费观念的转化。以“低碳经济”的消费概念,重新整理不健康的消费方式,提倡商品的“无包装”和“简单包装”,通过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大众化消费的“简约之风”。对消费者来说,更关注环保、健康、安全,追求“货真价实”的简易包装和装修。对于企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生产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高质量的、绿色环保的、低碳的产品。以此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4.创建知名“低碳品牌”
对于市场主体来说,产品质量与企业形象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低碳消费”已走入我们的生活,为消费者所追捧。最近,波士顿咨询(BCG)的专家对21800位消费者进行调查,报告称:“消费降级”风暴来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寻找降级替代品——“便宜货”来满足消费需求。依据此项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个“宅生活”“宅节俭”的社会新时尚下。企业在形象宣传上,应积极创建“低碳品牌”,广泛开展“绿色环保”活动,积极与媒体、协会或学界探讨、关注“低碳经济”问题。因此,对商业企业来说,实施商品低碳化品牌,将成为在未来低碳经济时代中,企业生存发展最主要的竞争点。
5.国际先进技术融合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措施、技术与还有一定距离,我国应重视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而在同发达国际进行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的同时,我国也要始终保持警觉,避免低碳技术转让中存在漫天要价的问题。当然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将在今后的经济生产中获得不可估量的经济环境持久效益。
三、小结
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推行“低碳经济”和经济发展并不是相矛盾的,而且是坚韧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此期间需要通过借鉴各国的成功发展经验,学习其精华,积极因地适宜地融入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设中,建立起权威性的低碳商业标准。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相关非政府组织之间密切合作,为本国商业企业规划出属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赢取主动。
参考文献:
[1]黄耀.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J].第四纪研究,2006(5).
[2]李丽平.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J].环境保护,2009(6).
[3]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
[4]王克群.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经济,2009(11).
[5]范钰婷,李明忠.低碳经济与我国发展模式的转型[J].上海经济研究,2010(2).
[6]龚建文.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7]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
[8]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
[9]毕军.后危机时代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