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动员的树突状细胞(DC),经黑色素瘤抗原基因3(MAGE-3)腺病毒转染后对胃癌细胞的免疫效应。方法 615小鼠尾静脉注射MIP-1α,分选得到B220^-CD11c^+细胞,加入细胞因子连续培养,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收集培养后的B220^-CD11c^+细胞,加入编码MAGE-3的重组腺病毒进行转染,制备表达肿瘤抗原的DC疫苗,以荷载小鼠前胃癌(MFC)全肿瘤细胞抗原制备的DC疫苗作为阳性对照。采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对MFC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γ干扰素(INF-γ)的分泌情况。DC疫苗皮下注射MFC荷瘤小鼠,观察小鼠瘤体生长情况和存活时间。结果 MIP-1α注射后,外周血中B220-CD11c^+细胞明显升高。新鲜分离的B220-CD11c^+细胞在体外经过细胞因子诱导分化后具有典型的DC表面标志,并在MLR中具有极强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腺病毒转染MAGE-3的DC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现出对MFC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产生高水平的INF-γ[(1460.00±16.82)pg/ml]。实验组荷瘤小鼠接受DC疫苗治疗后,肿瘤生长缓慢,观察至MFC细胞接种后的第27天,其肿瘤体积仅为(3.46±1.12)cm^3;实验组小鼠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注射趋化因子MIP-1α可快速动员并诱导分化为成熟DC。肿瘤抗原基因MAGE-3经腺病毒转染制备的DC疫苗,在体外可以诱导出针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在体内对MFC荷瘤小鼠有明显的免疫治疗作用。
腺病毒转染黑色素瘤抗原基因3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胃癌的免疫效应
【摘 要】
: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动员的树突状细胞(DC),经黑色素瘤抗原基因3(MAGE-3)腺病毒转染后对胃癌细胞的免疫效应。方法 615小鼠尾静脉注射MIP-1α,分选得到B220^-CD11c^+细胞,加入细胞因子连续培养,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收集培养后的B220^-CD11c^+细胞,加入编码MAGE-3的重组腺病毒进行转染,制备表达肿瘤抗
【机 构】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1500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发表日期】
:
2009年31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非随机的多步骤过程,肿瘤细胞的运动迁移、黏附、生长、新血管生成、特异性转移器官的归巢和逃避免疫等关键步骤。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趋化因子CXCL12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所构成的CXCL12-CXCR4生物学轴,在多种肿瘤的播散和器官特异性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对CXCL12、CXCR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是对包括互联网信息在内的数字信息进行标识的一种工具。在传统的出版物中,书刊、磁带、光盘都有国际标准编号(ISBN、ISSN、ISCN)及其条形码,作为出版物的惟一标识。这些标识使出版物得到有效的管理,便于读者查找和利用。而网上的文档一旦变更了网址便无从追索。
由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省抗癌协会、陕西省肿瘤医院承办的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全国学术大会,定于2009年9月中旬在西安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为“科学总结,合理治疗”。会议形式包括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大会发言、手术视频。届时将邀请妇科肿瘤学专家作专题报告,并对热点和存有争议的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讨论。
目的 探讨子宫上皮样血管周细胞肿瘤(PEComa)的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例PEComa,分析其形态学和病理学表现。结果 3例PEComa中,1例局限于左宫角,2例为宫体部肿物。肿瘤组织由短梭形或上皮样细胞构成,其中有2例显示局灶或散在区域脂肪分化成分。3例患者均显示肌源性分化和HMB45阳性,均诊断为PEComa。其中1例肿瘤细胞核有轻度异型性,
美国食品暨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2007年对“关于批准抗肿瘤化学药和生物制剂临床试验终点指标的产业指南”进行最终定稿。同样,欧盟医药产品管理机构(European Medicine Agency,EMEA)也于近年颁布“抗肿瘤人用制剂的评价指南”。通过对国外肿瘤药物医学评价策略的介绍,有利于促进和提高我国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便于进一步
目的 分析不同浆膜反应类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探讨其对实施合理根治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73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浆膜反应类型分为正常型和反应型、结节型、腱状型和多彩弥漫型3组。比较3组间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73例患者中,有6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83.6%。全组共切除2137枚淋巴结,其中有癌转移的淋巴结762枚,转移度为35.7%。正常型和反应型转移度为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严重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5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1252次,针对术后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影像学及化验检查,总结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及其治疗、预防措施。结果共发生上消化道出血3例,肝衰竭4例(其中死亡1例),肺栓塞1例,栓塞性胆囊炎4例,肝性脑病2例,胃穿孔后死亡1例,胆汁瘤2例。结论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后出现的严重并
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暨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于2008年10月24—26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由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中医药肿瘤专业委员会协办,具体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主办。本次大会以“将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规范化治疗推向国际”为主题。
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切除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行根治切除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率多因素分析。结果184例患者总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1.7%、29.0%和14.3%。肿瘤直径〈3cm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8.0%、38.4%和25.7%,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cm者(52.8%、22.7%和7.2%,P〈0.05);无淋巴结
目的 探讨Tru-Cut穿刺活检(TCB)联合细针针吸活检(FNA)在胰腺癌术中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术前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术中进行肿物的TCB联合FNA,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22例患者中,TCB联合FNA诊断胰腺癌19例,3例既未见癌组织,亦未发现癌细胞。其中1例术中肝结节活检证实为肝转移,结合临床考虑胰腺癌肝转移;1例诊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例随访9个月,肿物无变化,诊为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