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世纪英国大学的财政收入及其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shucheng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17世纪,英国大学进入了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大学财政管理体制的渐趋完善,使其财政收入完成了由中世纪时代的单一性教会支助模式向现代多元自主性经营道路的重要转变。良好的大学财政收入不仅为学院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其于经济领域内所积极探索的、与时代商业大潮紧密相连的自主性经营道路的实践,彰显了大学的经济职能,并展露出某些现代经济元素的印记。
其他文献
劳动教育在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劳动教育发展进程的逻辑审辩,本质上是中国劳动教育不断寻求自我并确立自我的过程理解,也是中国劳动教育发展何以实现教育强国梦的一个真实写照。百年来,中国劳动教育的曲折发展,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西文化的对勘与会通和中国具体的教育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实践-历史”发展逻辑综合作用的产物。历史镜像中的劳动教育,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教劳结合思想、寻证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实在、探索与总结社会主义教育规律、培养具有现代性的社会
学校劳动教育要与时俱进,实施中注重其生存本体价值,凸显劳动教育的时代性,让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培育其科学精神,使之在学习、反思、自省中有效应对问题;注重其交往学习价值,发挥劳动教育的文化性,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了解接触中获得激励生长,促成其丰富个性,使之身脑潜能得以充分发展;注重其合作共生价值,激活劳动教育的社会性,让学生在交流竞争中认同秩序规范,增进其人性能力,使之在学习生活中求真向善;注重其自由创造价值,追求劳动教育的审美性,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身心愉悦中获得全面发展,陶冶其情理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