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7年10月17日,加缪以道德问题作家的身份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是“因他的重要文学作品透彻认真地阐明了当代人的良心所面临的问题”。阳光与阴影、反与正、荒诞与反抗、正义与仇恨、不做受害者也不当刽子手,这种相互对立、相互均衡的概念在加缪的作品中始终若隐若现。他试图在创作中寻找最佳均衡点,在作品中表达自己与同时代人的忧虑和希望。
加缪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孤独的,但在孤独中,我们感受到的是阳光、鲜花、亮丽、奔放如海浪一般的激情。加缪用自己的语言使荒诞变明亮,使正义战胜邪恶,他用地中海的阳光照亮通往光明的道路。在加缪的文字里处处闪烁着回归地中海,回归古希腊的精神,我们从其主要作品,如《局外人》、《西西弗神话》、《鼠疫》、《正义者》等都可以看出他对均衡思想的渴望。
1生与死的均衡
《局外人》只是一部篇幅不长的中篇小说,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部围绕一桩命案及其法律过程展开。除了对荒诞现实的深刻揭示外,也毫不掩饰的彰显了均衡思想。小说的主人公莫尔索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太真实了,真实得让周围的人、让社会难以接受。从小说开头提及的莫尔索对母亲的死表现的一副漠然态度,到最后他被判死刑后对生命的渴望,小说深深地流露了面对荒诞世界,加缪渴望在生与死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的思想。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楚。”有人称这或许是20世纪最成功的小说开头之一,它一下子就把主人公对母亲之死的那种无动于衷的冷漠表露无遗。他不想看母亲的遗体,守灵时喝牛奶咖啡、抽烟、打瞌睡,甚至不清楚母亲的年龄,他没有在母亲的坟前哭过一次,没有在坟前默哀,下葬后立刻就走。一切的一切放在一起成为莫尔索在后面被控告是“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自己母亲”的最重要证据。世界是荒诞的,人是注定要死的,但在每个人的心中,又同样根深蒂固地蕴含着一种对命运俯首听命的反抗。莫尔索以热爱美好的生命和享受快乐的生活来对抗死亡的恐惧与威胁,阳光、海浪、沙滩、美女、鲜花,他享受着所热爱的一切。在死亡即将到来的时候,莫尔索再一次触摸到自己真实的生命:“而我,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我对自己很有把握,对我所有的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得多,对我的生命,对我即将来到的死亡,都有把握。”莫尔索的真实令其幸福,却又是不能见容于社会的罪恶,成为社会的“局外人”。莫尔索以沉默的反抗来抗争荒诞的命运,他无所期待地活着,无论他的行为显得多么有悖常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逻辑直至死亡来临。在生命与死亡之间,莫尔索的真实就是加缪渴求的均衡点,在强大的社会秩序面前,莫尔索不企图改变什么,而将世界变成自己,在生活中通过对本真状态的自由选择,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意义。加缪无法改变世界的荒诞,但在生命与死亡的荒诞中寻求均衡点始终是其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他无法像主人公莫尔索那样洒脱,在社会秩序面前,为了生存,他只能选择屈从,也许像西西弗那样做一个默默的反抗神更适合加缪的现状。
2节制与均衡
《鼠疫》是一部象征小说,小说的创作背景正是纳粹主义像瘟疫一般肆虐在欧洲的二战时期。小说描写了奥兰城里的人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与鼠疫做斗争的过程,显而易见其象征的是欧洲对纳粹主义的抵抗斗争。加缪在《鼠疫》中安排了一系列人物,更明确、形象地阐释和发挥了西西弗的反抗精神,从个人反抗发展到集体反抗,再到鼠疫的悄然退去,整个小说惟一的口号就是“反抗”——对鼠疫、对纳粹主义的反抗。在如此激烈的反抗中,我们依然清晰地感觉到加缪的均衡思想,一种节制的均衡思想。主人公里厄医生,当鼠疫发生后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本分。作为一名医生,忠于职守医治病人,持续地与鼠疫进行斗争。用他的话说:“我对英雄主义和圣人之道不感兴趣,我所感兴趣的是做一个真正的人”。加缪在小说中提出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节制,关注的是对人自身的拯救,创造的是“一种在灾难岁月生活的艺术”。“拯救人类,这句话对我来说大而无当,我没有这么远大的抱负。我关心的是人类的健康,首先是他们的健康。”里厄医生从来不认为自己有多伟大,他只是凭“人之常情”做自己分内的事,保持作为人、作为医生的本分。
小说中里厄医生以自己的行动感动记者朗贝尔、感动神甫帕纳鲁,但现实中的加缪既要保持人道主义作家的本分,又要进行抵抗运动。现实令加缪无法像里厄医生那样去坚守自己的本分,坚守人道主义均衡。他渴望均衡,更渴望内心的宁静;他热爱阳光,更热爱阳光下的正义。
3反抗与均衡
如果说小说《局外人》是以文学的形式对荒谬进行形象的描绘,那么《西西弗的神话》则是用哲学语言对荒谬进行系统的论证。《西西弗的神话》被人称做是存在主义的封篇之作,它以优美如诗的语言,提出了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个个命题。加缪曾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说他不信神,但他仍然崇拜一个圣徒,仍然要跪在一个圣徒面前祈祷———这个圣徒就是加缪笔下的西西弗。
当遭遇荒诞的惩罚,西西弗选择了反抗,是一种保持在一定限度内的反抗,是保持尊严的反抗,是对神的嘲弄,而不是战胜神、代替神。加缪通过对西西弗无效无望反抗的描述,反映了其希望在对生活的热爱与命运的荒诞之间保持均衡的思想.也表达了加缪在面对荒诞世界时的矛盾心情。西西弗是悲壮的,他迈着沉重而均匀的步伐,走向不知尽头的苦海,最终超越了命运。当众神茫然、惊讶得合不拢嘴的时候,可以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描写的是世界的荒诞,但更深层次的意思是想在荒诞世界中找到人与荒诞世界和谐共处的均衡点,不是要极端的砸碎这荒诞的世界,与命运抗争,而是希求幸福,即使是短暂的幸福。
加缪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幸福,是人与人、人与世界保持和谐与均衡的幸福。如果《局外人》中加缪找寻的是一种生命与死亡、真实与荒诞之间的均衡的话,那么《西西弗神话》中加缪找寻的就是一种反抗中的均衡。在反抗中找到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做人的尊严。
4“地中海思想”的回归
1951年,《反抗者》作为一本哲学论著出版,顿时在法国甚至整个欧洲引起震动,人们为加缪这突如其来的思想转变感到震惊。作为其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反抗者》,加缪在临死前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内心——均衡思想,这也是加缪明确提出自己均衡思想的惟一著作。
在《反抗者》中,加缪提倡一种“南方思想”或者说“地中海思想”,即以古希腊思想中的适度、节制、中道、均衡为原则,建立新的价值体系,以对美的赞扬、对自然的热爱、对人性的尊重,对生活的激情来对抗德国意识形态及苏俄意识形态导致的虚无主义和暴力泛滥。加缪吸取了古希腊思想中的节制和中道的理想,将其作为反抗理论的建设性部分,指出革命应当向“南方思想”(地中海以崇尚人性、历史圆形发展为主的思想)回归,向古希腊精神回归。这里的“南方思想”并不意味着不去行动,不去斗争,甘于平庸,放弃生活,而是以清醒的头脑去掌握行动的分寸,避免行动陷入无节制的疯狂。加缪并不逃避历史、拒绝历史,而是试图用美、用生命改造历史,反对以极端为特征的虚无主义,反对血腥和非道德。“南方思想”在加缪的思想和创作中贯穿始终,无论是在思维方式还是在创作构架上都有所显现,特别是自《反抗者》发表后,这一思想更加明晰起来。
可以说,加缪的荒诞哲学是一个起点,反抗是一种目的,均衡思想才是归宿。他希望用古希腊地中海精神拯救迷失方向的社会“正义”,用柏拉图的节制、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将反抗限制在一定限度内。
加缪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孤独的,但在孤独中,我们感受到的是阳光、鲜花、亮丽、奔放如海浪一般的激情。加缪用自己的语言使荒诞变明亮,使正义战胜邪恶,他用地中海的阳光照亮通往光明的道路。在加缪的文字里处处闪烁着回归地中海,回归古希腊的精神,我们从其主要作品,如《局外人》、《西西弗神话》、《鼠疫》、《正义者》等都可以看出他对均衡思想的渴望。
1生与死的均衡
《局外人》只是一部篇幅不长的中篇小说,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部围绕一桩命案及其法律过程展开。除了对荒诞现实的深刻揭示外,也毫不掩饰的彰显了均衡思想。小说的主人公莫尔索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太真实了,真实得让周围的人、让社会难以接受。从小说开头提及的莫尔索对母亲的死表现的一副漠然态度,到最后他被判死刑后对生命的渴望,小说深深地流露了面对荒诞世界,加缪渴望在生与死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的思想。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楚。”有人称这或许是20世纪最成功的小说开头之一,它一下子就把主人公对母亲之死的那种无动于衷的冷漠表露无遗。他不想看母亲的遗体,守灵时喝牛奶咖啡、抽烟、打瞌睡,甚至不清楚母亲的年龄,他没有在母亲的坟前哭过一次,没有在坟前默哀,下葬后立刻就走。一切的一切放在一起成为莫尔索在后面被控告是“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自己母亲”的最重要证据。世界是荒诞的,人是注定要死的,但在每个人的心中,又同样根深蒂固地蕴含着一种对命运俯首听命的反抗。莫尔索以热爱美好的生命和享受快乐的生活来对抗死亡的恐惧与威胁,阳光、海浪、沙滩、美女、鲜花,他享受着所热爱的一切。在死亡即将到来的时候,莫尔索再一次触摸到自己真实的生命:“而我,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我对自己很有把握,对我所有的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得多,对我的生命,对我即将来到的死亡,都有把握。”莫尔索的真实令其幸福,却又是不能见容于社会的罪恶,成为社会的“局外人”。莫尔索以沉默的反抗来抗争荒诞的命运,他无所期待地活着,无论他的行为显得多么有悖常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逻辑直至死亡来临。在生命与死亡之间,莫尔索的真实就是加缪渴求的均衡点,在强大的社会秩序面前,莫尔索不企图改变什么,而将世界变成自己,在生活中通过对本真状态的自由选择,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意义。加缪无法改变世界的荒诞,但在生命与死亡的荒诞中寻求均衡点始终是其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他无法像主人公莫尔索那样洒脱,在社会秩序面前,为了生存,他只能选择屈从,也许像西西弗那样做一个默默的反抗神更适合加缪的现状。
2节制与均衡
《鼠疫》是一部象征小说,小说的创作背景正是纳粹主义像瘟疫一般肆虐在欧洲的二战时期。小说描写了奥兰城里的人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与鼠疫做斗争的过程,显而易见其象征的是欧洲对纳粹主义的抵抗斗争。加缪在《鼠疫》中安排了一系列人物,更明确、形象地阐释和发挥了西西弗的反抗精神,从个人反抗发展到集体反抗,再到鼠疫的悄然退去,整个小说惟一的口号就是“反抗”——对鼠疫、对纳粹主义的反抗。在如此激烈的反抗中,我们依然清晰地感觉到加缪的均衡思想,一种节制的均衡思想。主人公里厄医生,当鼠疫发生后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本分。作为一名医生,忠于职守医治病人,持续地与鼠疫进行斗争。用他的话说:“我对英雄主义和圣人之道不感兴趣,我所感兴趣的是做一个真正的人”。加缪在小说中提出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节制,关注的是对人自身的拯救,创造的是“一种在灾难岁月生活的艺术”。“拯救人类,这句话对我来说大而无当,我没有这么远大的抱负。我关心的是人类的健康,首先是他们的健康。”里厄医生从来不认为自己有多伟大,他只是凭“人之常情”做自己分内的事,保持作为人、作为医生的本分。
小说中里厄医生以自己的行动感动记者朗贝尔、感动神甫帕纳鲁,但现实中的加缪既要保持人道主义作家的本分,又要进行抵抗运动。现实令加缪无法像里厄医生那样去坚守自己的本分,坚守人道主义均衡。他渴望均衡,更渴望内心的宁静;他热爱阳光,更热爱阳光下的正义。
3反抗与均衡
如果说小说《局外人》是以文学的形式对荒谬进行形象的描绘,那么《西西弗的神话》则是用哲学语言对荒谬进行系统的论证。《西西弗的神话》被人称做是存在主义的封篇之作,它以优美如诗的语言,提出了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个个命题。加缪曾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说他不信神,但他仍然崇拜一个圣徒,仍然要跪在一个圣徒面前祈祷———这个圣徒就是加缪笔下的西西弗。
当遭遇荒诞的惩罚,西西弗选择了反抗,是一种保持在一定限度内的反抗,是保持尊严的反抗,是对神的嘲弄,而不是战胜神、代替神。加缪通过对西西弗无效无望反抗的描述,反映了其希望在对生活的热爱与命运的荒诞之间保持均衡的思想.也表达了加缪在面对荒诞世界时的矛盾心情。西西弗是悲壮的,他迈着沉重而均匀的步伐,走向不知尽头的苦海,最终超越了命运。当众神茫然、惊讶得合不拢嘴的时候,可以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描写的是世界的荒诞,但更深层次的意思是想在荒诞世界中找到人与荒诞世界和谐共处的均衡点,不是要极端的砸碎这荒诞的世界,与命运抗争,而是希求幸福,即使是短暂的幸福。
加缪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幸福,是人与人、人与世界保持和谐与均衡的幸福。如果《局外人》中加缪找寻的是一种生命与死亡、真实与荒诞之间的均衡的话,那么《西西弗神话》中加缪找寻的就是一种反抗中的均衡。在反抗中找到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做人的尊严。
4“地中海思想”的回归
1951年,《反抗者》作为一本哲学论著出版,顿时在法国甚至整个欧洲引起震动,人们为加缪这突如其来的思想转变感到震惊。作为其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反抗者》,加缪在临死前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内心——均衡思想,这也是加缪明确提出自己均衡思想的惟一著作。
在《反抗者》中,加缪提倡一种“南方思想”或者说“地中海思想”,即以古希腊思想中的适度、节制、中道、均衡为原则,建立新的价值体系,以对美的赞扬、对自然的热爱、对人性的尊重,对生活的激情来对抗德国意识形态及苏俄意识形态导致的虚无主义和暴力泛滥。加缪吸取了古希腊思想中的节制和中道的理想,将其作为反抗理论的建设性部分,指出革命应当向“南方思想”(地中海以崇尚人性、历史圆形发展为主的思想)回归,向古希腊精神回归。这里的“南方思想”并不意味着不去行动,不去斗争,甘于平庸,放弃生活,而是以清醒的头脑去掌握行动的分寸,避免行动陷入无节制的疯狂。加缪并不逃避历史、拒绝历史,而是试图用美、用生命改造历史,反对以极端为特征的虚无主义,反对血腥和非道德。“南方思想”在加缪的思想和创作中贯穿始终,无论是在思维方式还是在创作构架上都有所显现,特别是自《反抗者》发表后,这一思想更加明晰起来。
可以说,加缪的荒诞哲学是一个起点,反抗是一种目的,均衡思想才是归宿。他希望用古希腊地中海精神拯救迷失方向的社会“正义”,用柏拉图的节制、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将反抗限制在一定限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