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马克思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必须学会处理这些关系。本文从当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中,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探寻解决方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大学生 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性,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人的一切言行都有社会基础,人的思想观念也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这和许多学说抽象地谈论人显然是有本质不同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进而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马克思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必须学会处理这些关系。这些关系的背后有一个总根源,就是利益的权衡,于是便需要人去奋斗,而奋斗要有一个宗旨,就是努力改变你所处的社会现状。马克思讲过:“以往的哲学家都是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最讲“处世哲学”,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主要讲处世哲学,就是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从孔孟老祖宗那时起,就是主张处事应按哲理为之,一部《论语》大都是谈处事的,而据说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深知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提高,接人处事不谙熟。于是不论学文学理的大学生,统统对讲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的书籍知识求学若渴,大到处事格言,小到礼仪要旨,凡有此类书籍,一定借阅;有此类讲座,均座无虚席。有一问卷调查的结果为证:对“你最想掌握的知识”,选择“处世哲学”的达到65.2%。一时间,丁远峙专门论述处世哲学的《方与圆》成了畅销书,随之,《纵与横》、《得与失》、《点与线》……等等一大堆书扑面而来。这都说明一方面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障碍,一方面大学生又急需这方面的指导。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人生活在社会中,如何处理好各种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成为谁也回避不了的事情。从进大学起,大学生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舍友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而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
根据调查反映,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结果表明,占44%的同学反映,跟宿舍同学存在人际关系紧张现象,75%的同学反映曾经跟同学有过关系紧张的现象。当今大学生的人生环境,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会直接冲击大学生的心理世界。加之大学生正处于人的心理成熟度落后于生理成熟度的“問题年龄期”(18~23岁),生活阅历浅,心理承受力弱,产生矛盾困惑不善于或不能及时调适、化解。加上独生子女较多,无论家庭条件的好坏,都会受到父母的爱护,有的甚至是溺爱,导致孩子自立能力差、依赖性强、办事情没有主见,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生活不能自理,于是产生心理障碍;有的由于适应能力差,容易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
这种由于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持续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排解的难度比较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困惑和焦虑。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被父母呵护备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关注自我过多,关心他人较少。
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生中间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过于自我。大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只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或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在待人、接物、处事当中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别人的处境和利益,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着想。常常喜欢盛气凌人、自吹自擂,并且自私自利,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2)个人性格。有的大学生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不关心周围的同学,冷眼看世界,周围的同学也很难与他交谈,对班里的事情表现得很冷淡,对任何事情沉默。有的大学生性格比较小器,对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或者因为自身的生活习惯,对任何人都过于挑剔,对同学的生活习惯都过分要求;或者性格比较高傲,看不起比自己差的人;或者性格过分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屑于与同学交往,缺少集体观念,这样在大学人际关系中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大学生个性特别张扬,奇装异服,却不关心宿舍的卫生问题,甚至是个人的卫生问题,这样导致了宿舍的同学对其产生不满情绪,影响了人际关系。
(3)家庭因素。有的大学生因为家庭环境差,或者因为外貌、成绩等因素,导致自卑心理严重。在交往中遭受到一点挫折,就会意志消沉,灰心丧气,有时还会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污辱,就会忍气吞声,沉默寡言,最终导致自己交不到朋友。有的大学生家庭条件好,但气焰嚣张,看不起其他同学,也导致人际交往有问题。
3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等原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工作中需要灵活掌握方法。
谈话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方法,可以很好了解谈话对象的思想及心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把握大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变化,使谈话顺利进行。在谈话过程中更要把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和不同个性的大学生谈话过程中,对谈话对象的态度、语气、表情、动作是不同的。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经常给大学生鼓励和帮助,尽量避免埋怨和指责,帮助大学生建立起自尊、自信。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性格内向的大学生,更要如此。
大学生较强的模仿心理使他们总是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并模仿自己所敬佩的人和事,所以典型事例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求尊重理解人、关心人,心理换位是促进理解的有效途径。站在大学生的角度,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及时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选择最佳的心理状态时进行教育。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帮助大学生们处理好同学、师生、男女等各种社会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 姜相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3] 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4] 李贺刚.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法探析.学习月刊,2010(6下),总第460期.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大学生 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性,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人的一切言行都有社会基础,人的思想观念也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这和许多学说抽象地谈论人显然是有本质不同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进而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马克思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必须学会处理这些关系。这些关系的背后有一个总根源,就是利益的权衡,于是便需要人去奋斗,而奋斗要有一个宗旨,就是努力改变你所处的社会现状。马克思讲过:“以往的哲学家都是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最讲“处世哲学”,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主要讲处世哲学,就是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从孔孟老祖宗那时起,就是主张处事应按哲理为之,一部《论语》大都是谈处事的,而据说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深知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提高,接人处事不谙熟。于是不论学文学理的大学生,统统对讲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的书籍知识求学若渴,大到处事格言,小到礼仪要旨,凡有此类书籍,一定借阅;有此类讲座,均座无虚席。有一问卷调查的结果为证:对“你最想掌握的知识”,选择“处世哲学”的达到65.2%。一时间,丁远峙专门论述处世哲学的《方与圆》成了畅销书,随之,《纵与横》、《得与失》、《点与线》……等等一大堆书扑面而来。这都说明一方面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障碍,一方面大学生又急需这方面的指导。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人生活在社会中,如何处理好各种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成为谁也回避不了的事情。从进大学起,大学生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舍友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而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
根据调查反映,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结果表明,占44%的同学反映,跟宿舍同学存在人际关系紧张现象,75%的同学反映曾经跟同学有过关系紧张的现象。当今大学生的人生环境,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会直接冲击大学生的心理世界。加之大学生正处于人的心理成熟度落后于生理成熟度的“問题年龄期”(18~23岁),生活阅历浅,心理承受力弱,产生矛盾困惑不善于或不能及时调适、化解。加上独生子女较多,无论家庭条件的好坏,都会受到父母的爱护,有的甚至是溺爱,导致孩子自立能力差、依赖性强、办事情没有主见,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生活不能自理,于是产生心理障碍;有的由于适应能力差,容易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
这种由于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持续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排解的难度比较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困惑和焦虑。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被父母呵护备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关注自我过多,关心他人较少。
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生中间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过于自我。大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只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或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在待人、接物、处事当中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别人的处境和利益,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着想。常常喜欢盛气凌人、自吹自擂,并且自私自利,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2)个人性格。有的大学生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不关心周围的同学,冷眼看世界,周围的同学也很难与他交谈,对班里的事情表现得很冷淡,对任何事情沉默。有的大学生性格比较小器,对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或者因为自身的生活习惯,对任何人都过于挑剔,对同学的生活习惯都过分要求;或者性格比较高傲,看不起比自己差的人;或者性格过分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屑于与同学交往,缺少集体观念,这样在大学人际关系中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大学生个性特别张扬,奇装异服,却不关心宿舍的卫生问题,甚至是个人的卫生问题,这样导致了宿舍的同学对其产生不满情绪,影响了人际关系。
(3)家庭因素。有的大学生因为家庭环境差,或者因为外貌、成绩等因素,导致自卑心理严重。在交往中遭受到一点挫折,就会意志消沉,灰心丧气,有时还会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污辱,就会忍气吞声,沉默寡言,最终导致自己交不到朋友。有的大学生家庭条件好,但气焰嚣张,看不起其他同学,也导致人际交往有问题。
3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等原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工作中需要灵活掌握方法。
谈话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方法,可以很好了解谈话对象的思想及心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把握大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变化,使谈话顺利进行。在谈话过程中更要把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和不同个性的大学生谈话过程中,对谈话对象的态度、语气、表情、动作是不同的。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经常给大学生鼓励和帮助,尽量避免埋怨和指责,帮助大学生建立起自尊、自信。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性格内向的大学生,更要如此。
大学生较强的模仿心理使他们总是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并模仿自己所敬佩的人和事,所以典型事例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求尊重理解人、关心人,心理换位是促进理解的有效途径。站在大学生的角度,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及时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选择最佳的心理状态时进行教育。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帮助大学生们处理好同学、师生、男女等各种社会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 姜相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3] 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4] 李贺刚.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法探析.学习月刊,2010(6下),总第4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