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完《极花》,第一感觉是愤怒,小说开头胡蝶被關在黑暗的窑中,她用手指在窑壁上刻下第一百七十八条道,她无助中饱含愤怒。一个曾经拥有理想的女孩,被拐卖到贫穷的土地,沦为男人传宗接代的工具,丧失作为人的基本尊严,像玩物一样,在一群男人的“帮助”下被黑亮强奸。毋庸置疑,这是赤裸裸的犯罪,再多的解释也不能为这种行为开脱。无论是拐走胡蝶的王总,还是买了胡蝶的黑亮,他们都是犯罪,为了满足一己的私欲,强行改变他人的人生轨迹,这种行为不容饶恕。
造成胡蝶的事迹广为人知的是跟随着前去救胡蝶的记者对这件事的报道。没有人愿意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成为别人的谈资,我认为,小说中媒体的行为也值得深思。纵使通过报道可以提高人们的关注,但也应该考虑到这样做会对受害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对于人口拐卖最重要的是对拐卖人口的不法分子的处罚,解救只能亡羊补牢。对于妇女被拐卖到落后村子这样的社会事件,不能将问题归根于农村或城市,更应关注的是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城市可以是人们向往的天堂,农村也可以成为我们乐于接受的乐土。
拐卖女性这一行为,我不想深究其罪恶,我更想探讨的是在落后的土地潜藏的温情。小说中多次提到星星,胡蝶被关在窖里,白天渴望黑夜的到来,天黑了就看夜空的星。星星是黑夜里的希望,就像小说中老老爷所说的,我们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我们也会在无常的命运中找到自己的归宿。随着情节的发展,胡蝶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最终胡蝶选择逃回农村,回到她厌恶的地方,那片在胡蝶记忆中充满肮脏的土地却是在无奈中最适合她的最终归宿。在遭遇城里人的漠视嘲笑甚至是家人的侮辱后,胡蝶对自己曾经向往的城市失去了好感,对她而言,繁华的城市夹带着刺骨的寒意远不如肮脏的农村潜藏的温暖,心灵的伤害对人的影响远大于肉体遭受的磨难。
在阅读《极花》过程中,我始终能感受到农村中质朴的温暖,尽管这些温暖的表面是粗鲁的罪恶。胡蝶被拐卖到的那个落后的村子,挖极花和种血葱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贫穷的土地养育的人却死守这片土地,绝大多数的男性留在村里,贫穷并没有让他们逃离,我想并非他们没有在城市生存的能力,更多是根深蒂固的故土情怀的影响。家的观念让他们担起传宗接代、祭拜祖宗的责任,这也正是他们犯罪的根源。在当代,很多人在逃离乡村,努力与落后的故土撇清关系,而对土地的忠诚却在落后的村子里挥洒得淋漓。
小说中黑亮一家对待胡蝶的态度,充分的体现了乡村中人们的耿直与善良。尽管他们关押胡蝶,却始终将胡蝶当做家人对待,黑亮以为胡蝶喜欢吃白膜,每次去集市都会给她带一些,黑亮他爹也想方设法让胡蝶吃好,他们一家对胡蝶给予了极大的宽容,任由她发泄被拐卖的不满,到后来给胡蝶自由。对于黑亮一家而言,胡蝶就是买来的家人。老老爷是在胡蝶被关在窖里时陪伴她的人,老老爷作为村里受尊敬的长者,了解乡土文化,阅历增长了他对人对事的见识。老老爷虽然并未对胡蝶想逃离给予一定的帮助,却在交谈中引导她接受现实,平等待之,以长者的身份平抚胡蝶的心。当我们无力挣扎摆脱痛苦时,也许接受是更好的选择。老老爷对胡蝶精神上的关怀,也体现了他的善良,老老爷这一形象也代表了众多的农村长者,贫苦的生活经历赋予他们宽阔的视野,用他们积累的阅历宽慰受苦的人们。
除了黑亮一家和老老爷,麻子婶和訾米等被拐卖到村里的妇女也表现出农村妇女的质朴和善良。麻子婶的人生历程充满苦难,但她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忱,用各种颜色的纸剪出带有象征意义的窗花,虽然她认为她剪出来的花带有各种神奇的功效是一种迷信,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却充分体现了农村妇女的质朴。就像许多落后的地方普遍崇拜神明,麻子婶也将信仰寄托于这种古朴的方式,祛除邪恶,是对美好的向往。麻子婶为胡蝶剪花,认为这种方式可以驱邪,让胡蝶平静,她提醒胡蝶接受这种不幸,对于无能力改变的厄运,不如接受,作为一个被拐后扎根在村子的过来人,经历了坎坷,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中温暖的地方,因此她劝胡蝶好好生活下去。此外,麻子婶在胡蝶怀孕想要堕胎的时候应胡蝶要求为她准备了苦楝子籽,麻子婶知道帮助胡蝶的后果,但却不吝伸出援手。小说中麻子婶的行为体现了她的善良,而她又是万千农村妇女的代表,善良质朴,尽管饱受苦难但仍对生活有憧憬。
落后的农村保留的质朴,潜藏的温情使其成为人类最后一方精神家园,这与小说所描绘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繁华的面貌使城市成为很多人向往的天堂,很多人习以为常的认为,城市会带给他们幸福,让他们脱胎换骨,摆脱从农村携带的贫穷。可城市同时也有各种不足,利益蒙蔽双眼,各种信任危机、欺骗、歧视和冷眼,对于那些向往城市而又不具备在城市立足的边缘人,对于那些遭受不幸的人,城市并没有给他们最长情的拥抱。胡蝶回到城市后,感受不到城市对她的安慰,城市原本是她向往的星星,但现在,属于她的那颗星,不在城市的分野,而在贫苦的村子里。
广大的落后地区都像小说中那个村子一样潜藏着淳朴和真诚,造成他们的贫穷原因很多,但却不能驱散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跟土地一样的淳朴,保留真善美、虔诚的信仰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邻里和谐,纵使有些粗暴丑恶,但也掩饰不了本真,而我们乐于接受的繁华,有时也孕育着罪恶。乡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挣扎的阵痛之后也将走上现代化,重新审视乡土,返璞归真,保留善的文化的根,让乡土潜藏的温情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
造成胡蝶的事迹广为人知的是跟随着前去救胡蝶的记者对这件事的报道。没有人愿意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成为别人的谈资,我认为,小说中媒体的行为也值得深思。纵使通过报道可以提高人们的关注,但也应该考虑到这样做会对受害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对于人口拐卖最重要的是对拐卖人口的不法分子的处罚,解救只能亡羊补牢。对于妇女被拐卖到落后村子这样的社会事件,不能将问题归根于农村或城市,更应关注的是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城市可以是人们向往的天堂,农村也可以成为我们乐于接受的乐土。
拐卖女性这一行为,我不想深究其罪恶,我更想探讨的是在落后的土地潜藏的温情。小说中多次提到星星,胡蝶被关在窖里,白天渴望黑夜的到来,天黑了就看夜空的星。星星是黑夜里的希望,就像小说中老老爷所说的,我们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我们也会在无常的命运中找到自己的归宿。随着情节的发展,胡蝶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最终胡蝶选择逃回农村,回到她厌恶的地方,那片在胡蝶记忆中充满肮脏的土地却是在无奈中最适合她的最终归宿。在遭遇城里人的漠视嘲笑甚至是家人的侮辱后,胡蝶对自己曾经向往的城市失去了好感,对她而言,繁华的城市夹带着刺骨的寒意远不如肮脏的农村潜藏的温暖,心灵的伤害对人的影响远大于肉体遭受的磨难。
在阅读《极花》过程中,我始终能感受到农村中质朴的温暖,尽管这些温暖的表面是粗鲁的罪恶。胡蝶被拐卖到的那个落后的村子,挖极花和种血葱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贫穷的土地养育的人却死守这片土地,绝大多数的男性留在村里,贫穷并没有让他们逃离,我想并非他们没有在城市生存的能力,更多是根深蒂固的故土情怀的影响。家的观念让他们担起传宗接代、祭拜祖宗的责任,这也正是他们犯罪的根源。在当代,很多人在逃离乡村,努力与落后的故土撇清关系,而对土地的忠诚却在落后的村子里挥洒得淋漓。
小说中黑亮一家对待胡蝶的态度,充分的体现了乡村中人们的耿直与善良。尽管他们关押胡蝶,却始终将胡蝶当做家人对待,黑亮以为胡蝶喜欢吃白膜,每次去集市都会给她带一些,黑亮他爹也想方设法让胡蝶吃好,他们一家对胡蝶给予了极大的宽容,任由她发泄被拐卖的不满,到后来给胡蝶自由。对于黑亮一家而言,胡蝶就是买来的家人。老老爷是在胡蝶被关在窖里时陪伴她的人,老老爷作为村里受尊敬的长者,了解乡土文化,阅历增长了他对人对事的见识。老老爷虽然并未对胡蝶想逃离给予一定的帮助,却在交谈中引导她接受现实,平等待之,以长者的身份平抚胡蝶的心。当我们无力挣扎摆脱痛苦时,也许接受是更好的选择。老老爷对胡蝶精神上的关怀,也体现了他的善良,老老爷这一形象也代表了众多的农村长者,贫苦的生活经历赋予他们宽阔的视野,用他们积累的阅历宽慰受苦的人们。
除了黑亮一家和老老爷,麻子婶和訾米等被拐卖到村里的妇女也表现出农村妇女的质朴和善良。麻子婶的人生历程充满苦难,但她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忱,用各种颜色的纸剪出带有象征意义的窗花,虽然她认为她剪出来的花带有各种神奇的功效是一种迷信,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却充分体现了农村妇女的质朴。就像许多落后的地方普遍崇拜神明,麻子婶也将信仰寄托于这种古朴的方式,祛除邪恶,是对美好的向往。麻子婶为胡蝶剪花,认为这种方式可以驱邪,让胡蝶平静,她提醒胡蝶接受这种不幸,对于无能力改变的厄运,不如接受,作为一个被拐后扎根在村子的过来人,经历了坎坷,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中温暖的地方,因此她劝胡蝶好好生活下去。此外,麻子婶在胡蝶怀孕想要堕胎的时候应胡蝶要求为她准备了苦楝子籽,麻子婶知道帮助胡蝶的后果,但却不吝伸出援手。小说中麻子婶的行为体现了她的善良,而她又是万千农村妇女的代表,善良质朴,尽管饱受苦难但仍对生活有憧憬。
落后的农村保留的质朴,潜藏的温情使其成为人类最后一方精神家园,这与小说所描绘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繁华的面貌使城市成为很多人向往的天堂,很多人习以为常的认为,城市会带给他们幸福,让他们脱胎换骨,摆脱从农村携带的贫穷。可城市同时也有各种不足,利益蒙蔽双眼,各种信任危机、欺骗、歧视和冷眼,对于那些向往城市而又不具备在城市立足的边缘人,对于那些遭受不幸的人,城市并没有给他们最长情的拥抱。胡蝶回到城市后,感受不到城市对她的安慰,城市原本是她向往的星星,但现在,属于她的那颗星,不在城市的分野,而在贫苦的村子里。
广大的落后地区都像小说中那个村子一样潜藏着淳朴和真诚,造成他们的贫穷原因很多,但却不能驱散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跟土地一样的淳朴,保留真善美、虔诚的信仰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邻里和谐,纵使有些粗暴丑恶,但也掩饰不了本真,而我们乐于接受的繁华,有时也孕育着罪恶。乡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挣扎的阵痛之后也将走上现代化,重新审视乡土,返璞归真,保留善的文化的根,让乡土潜藏的温情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