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高校教师中存在着“钟点工”现象,文章从深入剖析其原因着手,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时期下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新举措。
关键词:高校;钟点工;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中,钟点工的流行度愈趋炽热,同样高校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形同“钟点工”,到点进出教室,踏着上课铃声粉墨登场,踩着下课铃声速然离场,来去匆匆。这种如“钟点工”的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时间的教学,其余时间忙于私务,极易忽视“教书育人”的真正内涵,使得教学流于形式,使得教师师德师风严重缺失,会对整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改变高校教师“钟点工”现象的大讨论应当予以重视,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一、导致教师“钟点工”现象,引发师德建设问题的原因
(一)环境外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当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使得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发生偏差。此外,青年教师的实际劳动付出与生活待遇、科研条件不相符,而高校改革也为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带来更多机遇,所以他们也必然会受利益的驱动,更多关注教学以外的“私务”。
2、学校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在高校传统评价模式下,教师的考核、职称评定中,往往与工龄、年龄、科研、论文发表、得奖和兼职等联系在一起,教师们忙于应对,真正花在教学上的精力有限。此外,社会、学校对“人才”的认定标准是一硬一软:文化、知识标准是硬的,但道德标准却是软的。
3、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滞后,尤其是在新形势下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进校上岗后,除了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外,极少再对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和教育。
4、学校硬件设施的缺乏。学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对教师硬件设施的配备,如教师休息室等的设置参差不齐,休息室的条件也不尽其善,教师们除了上课时间在教室,非上课时间无处可去,诺大的学校无普通教师的“容身之处”,无教师之间彼此交流沟通之地,所以教师们只好“撤出”学校。
(二)教师内因
许多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并不是因为热爱,而只是将工作作为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自己的社会生存。缺乏热爱使得部分高校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最大程度地放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影响教师的工作业绩。部分教师中重视自身发展,轻视学生发展;重视提高业务素质,轻视提高思想素质;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物质,轻视道德;只管教书,不顾育人等现象屡见不鲜,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虽然也在本份地工作,但更多的像是在做“钟点工”,而不是一位教育者。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举措
(一)加强教育,树立与时俱进的师德新理念
1、素质教育观念。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教育实践,把素质教育观念落实到各个教学、教育环节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的理念。
2、以人为本观念。学校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具体落实到师德建设也是如此,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无任何个性特色”。
3、教育创新观念。学校应注重创新教育体制、教育体系、教育模式及考评体系等,为教师提供平等的机遇,使其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强化管理,加强师德机制建设
1、培训机制。建立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制度,岗前培训针对的是大众教师,每一位教师都适合,但岗位培训必须结合从事的岗位特征相应开展。同时也要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2、宣传和激励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高尚师德,开展各种先进、优秀(如“教坛新秀”、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等)的评比,把师德和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加以推广。同时对那些问题严重者,也应增强教育力度,开展反面教育。
3、考核和监督机制。把师德建设纳入学院和教师考核体系,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制度,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职称晋升、外出进修和评优等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由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
(三)多方合作,完善学校硬件设施
在提倡教师要注重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学校也要实现多方合作,积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工作条件,让教师们能够深切体会到来自学校的关心和爱护。学院应配备完善的教师休息室,不但给教师们提供休息备课的场所,而且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们不但可以交流,提高讲课技巧,提升职业道德,而且可以互帮互助,同时也可以更大程度上实现课后与学生的互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高校教师有其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特性,学校在开展师德建设时既要避免“一刀切”,又要努力改变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犹如社会上的“钟点工”的现状。高校师德建设是永恒的主题,贵在坚持,重在落实。
参考文献:
[1]赵冬梅.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略论[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2]张雄伟.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3]祝胜男.高校师德建设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2).
关键词:高校;钟点工;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中,钟点工的流行度愈趋炽热,同样高校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形同“钟点工”,到点进出教室,踏着上课铃声粉墨登场,踩着下课铃声速然离场,来去匆匆。这种如“钟点工”的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时间的教学,其余时间忙于私务,极易忽视“教书育人”的真正内涵,使得教学流于形式,使得教师师德师风严重缺失,会对整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改变高校教师“钟点工”现象的大讨论应当予以重视,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一、导致教师“钟点工”现象,引发师德建设问题的原因
(一)环境外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当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使得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发生偏差。此外,青年教师的实际劳动付出与生活待遇、科研条件不相符,而高校改革也为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带来更多机遇,所以他们也必然会受利益的驱动,更多关注教学以外的“私务”。
2、学校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在高校传统评价模式下,教师的考核、职称评定中,往往与工龄、年龄、科研、论文发表、得奖和兼职等联系在一起,教师们忙于应对,真正花在教学上的精力有限。此外,社会、学校对“人才”的认定标准是一硬一软:文化、知识标准是硬的,但道德标准却是软的。
3、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滞后,尤其是在新形势下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进校上岗后,除了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外,极少再对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和教育。
4、学校硬件设施的缺乏。学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对教师硬件设施的配备,如教师休息室等的设置参差不齐,休息室的条件也不尽其善,教师们除了上课时间在教室,非上课时间无处可去,诺大的学校无普通教师的“容身之处”,无教师之间彼此交流沟通之地,所以教师们只好“撤出”学校。
(二)教师内因
许多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并不是因为热爱,而只是将工作作为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自己的社会生存。缺乏热爱使得部分高校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最大程度地放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影响教师的工作业绩。部分教师中重视自身发展,轻视学生发展;重视提高业务素质,轻视提高思想素质;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物质,轻视道德;只管教书,不顾育人等现象屡见不鲜,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虽然也在本份地工作,但更多的像是在做“钟点工”,而不是一位教育者。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举措
(一)加强教育,树立与时俱进的师德新理念
1、素质教育观念。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教育实践,把素质教育观念落实到各个教学、教育环节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的理念。
2、以人为本观念。学校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具体落实到师德建设也是如此,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无任何个性特色”。
3、教育创新观念。学校应注重创新教育体制、教育体系、教育模式及考评体系等,为教师提供平等的机遇,使其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强化管理,加强师德机制建设
1、培训机制。建立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制度,岗前培训针对的是大众教师,每一位教师都适合,但岗位培训必须结合从事的岗位特征相应开展。同时也要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2、宣传和激励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高尚师德,开展各种先进、优秀(如“教坛新秀”、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等)的评比,把师德和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加以推广。同时对那些问题严重者,也应增强教育力度,开展反面教育。
3、考核和监督机制。把师德建设纳入学院和教师考核体系,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制度,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职称晋升、外出进修和评优等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由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
(三)多方合作,完善学校硬件设施
在提倡教师要注重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学校也要实现多方合作,积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工作条件,让教师们能够深切体会到来自学校的关心和爱护。学院应配备完善的教师休息室,不但给教师们提供休息备课的场所,而且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们不但可以交流,提高讲课技巧,提升职业道德,而且可以互帮互助,同时也可以更大程度上实现课后与学生的互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高校教师有其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特性,学校在开展师德建设时既要避免“一刀切”,又要努力改变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犹如社会上的“钟点工”的现状。高校师德建设是永恒的主题,贵在坚持,重在落实。
参考文献:
[1]赵冬梅.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略论[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2]张雄伟.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3]祝胜男.高校师德建设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