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它的价值首先是由教育的功能来体现的。小学美术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其自主参与课堂。在课堂上组织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作,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课后再进行适度拓展延伸,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动手创作能力,使他们的能力与素质在参与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美术教学 动手自主性 能力培养
喜欢玩,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孩子的很多能力是后天培养的,不少习惯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形成的。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课程,还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的课程。在美术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们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他们的各种能力也能在动手参与中取得培养和提高。
一、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动手能力的现状
传统的美术课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绘画技巧知识的传授与接受上,而忽视了美术教学对发展感觉器官、人的潜能创造等方面作用的培养。现代社会,技术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下 降,它既是当今信息社会中人类潜在的危机所在,也是现代小学美术教育所面临的挑战。1999年日本出版了题为《制作物品拯救日本》的著作,针对信息社会已经使日本国民的动手能力弱化,基础产业实践技术水准普遍降低的危机,著名美术教育家、原筑波大学教授宫胁理博士提出了要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加强动手表现接触各种材料的美术、工艺的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方能从根本上支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现代美术教育理应在其中发挥通过手工制作独特的感性教育的作用。
二、激发兴趣,培养动手参与意识
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适合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理想做的时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套色纸版画》时,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了解纸版画的:先出示一副纸版画作品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纸版画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双具有版画元素的鞋子,学生看到鞋子后,顿时兴趣大增,争先举手要求到讲台前细看。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讲,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因而这堂課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很快他们就发现:不仅鞋面上的图案很好看,就连鞋底的图案都很独特。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印出了下面上课的内容:用鞋底拓印图案。由此可见,兴趣诱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参与意识。
三、启发想象,赋予动手参与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包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想象,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作品。有了想象力就可以使作品的思想活跃、开阔。所以,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参与能力。在《套色纸版画》一课中,我先出示一幅学生以前的作品《小鸡》,一幅非常简单的儿童画。在我动手示范了制作纸版画的步骤后,为防止学生全都用小动物的形象来制作纸版画,我加入了三个个讨论环节:一是纸版画还可以表现哪些事物呢?同学们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种各样的答案呼之欲出。第二个是制作纸版画除了各种各样的纸,还可以加入那些材料?不同的材料可以印制不同的肌理效果的纸版画作品。问题刚说完,同学们立刻拿出课前收集的材料,还真不少,各种废旧用品、树叶、蛋壳……个个争着向我展示。最后让他们想想你要表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四、创造条件,增强动手参与信心
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意识、能力,还必须适时增强动手参与的信心。那怎样来增强学生的动手参与的信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作品展览。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用本班学生的绘画作品或者手工作品布置一个展厅,然后请学生们自己来观展。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的可视图象,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容易接受。特别是自己的作品被选种来展览,学生在看展览的时候,就能发现自己的作品其实也不错,还有许多其他小朋友喜欢自己的作品,就会感到无比自豪。这样无疑是增强了学生动手参与的信心。
第二,成果评价。当一件件设计新颖,制作精美的美术作品在孩子们手中诞生时,教师都要及时评价。对一幅作品的评价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评价时,应当分层次评价,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要经常表扬,进而就能刺激学生的动手参与信心。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培养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有步骤地组织。对小学生进行动手参与能力的培养应该渗透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当中去。而且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一定的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经过亲生的实践,将学习到的间接的美术知识与直接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美术理论知识逐步形成有自己风格的美术技能技巧。否则,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其厌烦,降低学生的兴趣而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儿童文化课程:理论、实践与案例.美术教育学
[2]制作物品拯救日本
[3]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论·美术分册
【关键词】美术教学 动手自主性 能力培养
喜欢玩,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孩子的很多能力是后天培养的,不少习惯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形成的。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课程,还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的课程。在美术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们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他们的各种能力也能在动手参与中取得培养和提高。
一、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动手能力的现状
传统的美术课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绘画技巧知识的传授与接受上,而忽视了美术教学对发展感觉器官、人的潜能创造等方面作用的培养。现代社会,技术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下 降,它既是当今信息社会中人类潜在的危机所在,也是现代小学美术教育所面临的挑战。1999年日本出版了题为《制作物品拯救日本》的著作,针对信息社会已经使日本国民的动手能力弱化,基础产业实践技术水准普遍降低的危机,著名美术教育家、原筑波大学教授宫胁理博士提出了要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加强动手表现接触各种材料的美术、工艺的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方能从根本上支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现代美术教育理应在其中发挥通过手工制作独特的感性教育的作用。
二、激发兴趣,培养动手参与意识
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适合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理想做的时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套色纸版画》时,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了解纸版画的:先出示一副纸版画作品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纸版画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双具有版画元素的鞋子,学生看到鞋子后,顿时兴趣大增,争先举手要求到讲台前细看。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讲,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因而这堂課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很快他们就发现:不仅鞋面上的图案很好看,就连鞋底的图案都很独特。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印出了下面上课的内容:用鞋底拓印图案。由此可见,兴趣诱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参与意识。
三、启发想象,赋予动手参与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包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想象,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作品。有了想象力就可以使作品的思想活跃、开阔。所以,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参与能力。在《套色纸版画》一课中,我先出示一幅学生以前的作品《小鸡》,一幅非常简单的儿童画。在我动手示范了制作纸版画的步骤后,为防止学生全都用小动物的形象来制作纸版画,我加入了三个个讨论环节:一是纸版画还可以表现哪些事物呢?同学们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种各样的答案呼之欲出。第二个是制作纸版画除了各种各样的纸,还可以加入那些材料?不同的材料可以印制不同的肌理效果的纸版画作品。问题刚说完,同学们立刻拿出课前收集的材料,还真不少,各种废旧用品、树叶、蛋壳……个个争着向我展示。最后让他们想想你要表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四、创造条件,增强动手参与信心
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意识、能力,还必须适时增强动手参与的信心。那怎样来增强学生的动手参与的信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作品展览。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用本班学生的绘画作品或者手工作品布置一个展厅,然后请学生们自己来观展。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的可视图象,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容易接受。特别是自己的作品被选种来展览,学生在看展览的时候,就能发现自己的作品其实也不错,还有许多其他小朋友喜欢自己的作品,就会感到无比自豪。这样无疑是增强了学生动手参与的信心。
第二,成果评价。当一件件设计新颖,制作精美的美术作品在孩子们手中诞生时,教师都要及时评价。对一幅作品的评价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评价时,应当分层次评价,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要经常表扬,进而就能刺激学生的动手参与信心。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培养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有步骤地组织。对小学生进行动手参与能力的培养应该渗透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当中去。而且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一定的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经过亲生的实践,将学习到的间接的美术知识与直接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美术理论知识逐步形成有自己风格的美术技能技巧。否则,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其厌烦,降低学生的兴趣而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儿童文化课程:理论、实践与案例.美术教育学
[2]制作物品拯救日本
[3]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论·美术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