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在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个性、情感、道德行为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现状十分令人担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与回避的社会问题,应当得到来自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为农村留守兒童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成因教育对策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离开故乡,涌入城市打工。但是绝大部分外出打工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及生活条件窘迫,他们的子女不能和父母进入城市一起生活,被迫留在农村,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或自我照顾,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远离了父母的关爱与监督,没有正常完整的家庭生活,缺少家庭教育,导致他们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并呈严重化发展趋势。这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不良性格倾向。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加上代养人由于年龄、辈分、受教育程度等原因,无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困扰留守儿童的心事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解决,使其极易产生认识和价值上的偏离,致使其个性和心理发生扭曲和变形,或变得郁郁寡欢,脾气古怪,或变得孤独内向,事事淡漠,甚至会怪诞失常,久而久之,极易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社会化进程。
2、道德意志薄弱。
儿童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过渡。儿童期的道德判断大部分停留在他律阶段,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内化,离不开成人的监督和管教。在广大农村社区里,社区文化设施相对匮乏,同辈群体里的孩子没有来自父母和老师的关心指导,再加上受社会流行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容易形成偏离群体的规范,内化以后会导致成员或群体做出背离常规的行为,甚至违法的行为。
3、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偏低。
与其他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明显偏低,自我消极情绪体验较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为这些儿童与家长接触较少,一旦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其他同学,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留守儿童的交往活动很需要父母、老师和同伴的积极反馈和成功经验的指导,但留守儿童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积极评价,有些教师视他们为"差学生",挫伤了他们交往的勇气,使他们在冷淡中变得苍白无力,渐渐地便会导致其形成自卑心理,并愈来愈严重。
4、学习态度不端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多元化,农村中流行着许多不良亚文化。比如,"学习无用,打工赚钱",这主要是许多留守儿童从他们没上学也能挣钱的父母那里得到的直接感受。一些家长目光短浅,也鼓励自己的孩子放弃学习去打工挣钱。同时,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认为自己上学是迫于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或压力,这就潜移默化地使孩子产生厌学、甚至放弃学习的心理。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探析
1、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
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二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2、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二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学校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管。
(1)学校应建立与学生家长交流联系的机制,共同承担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从法律的角度讲,学校和家长都有教育孩子的责任,把孩子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是学校的工作职责。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多的现状,我认为学校要构建和谐的教育网络,为学生和家长服务。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并建立与家长密切联系的教育机制。 (2)学校应充分发挥师生集体的力量,去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学校应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帮扶作用。把班级思想和学习优秀的学生分成小组,对留守儿童进行有目的性的教育。当他们学习有困难时,大家课余帮他们补补功课。当他们生活一时有困难时,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思想行动上有偏差时,大家不忘及时温馨地提醒和劝勉…….我相信,只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校动员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在密切联系家长的同时,学校应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教育好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当前,大部分学校都已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因此,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他们来校给学生召开座谈会,加强学生的遵纪守法观念。同时,可紧密联系当地村干部或当地有威望的人士。聘请他们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办,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共同教育我们山区的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4)学校应未雨绸缪,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同时以新课改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活动,促使留守儿童摆脱不良诱惑,确保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学校在动员和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共同教育留守儿童的同时,还应针对当前留守儿童中存在的思想心理问题建立心理辅导室。由专职或兼职的心理教师对思想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卸下成长路上不必要的思想包袱。除此之外,学校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从实际出发。多开展一些喜乐闻见、丰富多彩、教育性强的课堂和课外活动。
2、构建良好的家庭支持体系。
(1)外出父母要建立亲子沟通渠道,提供情感性支持。外出务工父母应有意识地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从内容、形式上改进从而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渠道,给子女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情感性支持。外出父母要经常性与学校、班主任联系,及时掌握子女的学习情况以及在校的行为表现等,同时也要与监护人保持经常性联系,着重了解孩子在家的身体状况及情感心理表现等,一经发现问题便有针对性地与子女沟通联系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2)外出父母要经常调整对孩子的期望。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孩子本身的实际情况不相称也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父母应根据情况的变化设法调整自己的主观愿望以便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帮助他们正确归因,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适当的主观期望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引导,使他们形成遵从客观实际的远大愿望和理想。
(3)监护人要转变观念,以适宜的教养方式为留守儿童创建和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让监护者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培育留守儿童优良的心理品质,这就要求监护人与孩子要形成朋友性质的关系,彼此关心、谦让,既尊重孩子的意见又限制他们不合理的行动,既让孩子敢于发表意见又要对孩子错误的言行循循善诱而不是无端训斥,让孩子们在民主、和平,既安全又温馨的和谐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
3、响应全社会人关心和支持留守儿童的号召,全力整治农村及校园周边环境。
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号召全社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对农村及校园周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杜绝赌博,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儿童权益的单位或个人,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可能是相当长时期都会存在的一个现象 ,是社会转型期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需要各个层面的关注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總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让我们引导他们自主、自强、勤奋学习,让他们与同龄人一同感受阳光下的温暖,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成因教育对策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离开故乡,涌入城市打工。但是绝大部分外出打工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及生活条件窘迫,他们的子女不能和父母进入城市一起生活,被迫留在农村,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或自我照顾,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远离了父母的关爱与监督,没有正常完整的家庭生活,缺少家庭教育,导致他们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并呈严重化发展趋势。这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不良性格倾向。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加上代养人由于年龄、辈分、受教育程度等原因,无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困扰留守儿童的心事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解决,使其极易产生认识和价值上的偏离,致使其个性和心理发生扭曲和变形,或变得郁郁寡欢,脾气古怪,或变得孤独内向,事事淡漠,甚至会怪诞失常,久而久之,极易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社会化进程。
2、道德意志薄弱。
儿童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过渡。儿童期的道德判断大部分停留在他律阶段,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内化,离不开成人的监督和管教。在广大农村社区里,社区文化设施相对匮乏,同辈群体里的孩子没有来自父母和老师的关心指导,再加上受社会流行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容易形成偏离群体的规范,内化以后会导致成员或群体做出背离常规的行为,甚至违法的行为。
3、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偏低。
与其他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明显偏低,自我消极情绪体验较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为这些儿童与家长接触较少,一旦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其他同学,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留守儿童的交往活动很需要父母、老师和同伴的积极反馈和成功经验的指导,但留守儿童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积极评价,有些教师视他们为"差学生",挫伤了他们交往的勇气,使他们在冷淡中变得苍白无力,渐渐地便会导致其形成自卑心理,并愈来愈严重。
4、学习态度不端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多元化,农村中流行着许多不良亚文化。比如,"学习无用,打工赚钱",这主要是许多留守儿童从他们没上学也能挣钱的父母那里得到的直接感受。一些家长目光短浅,也鼓励自己的孩子放弃学习去打工挣钱。同时,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认为自己上学是迫于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或压力,这就潜移默化地使孩子产生厌学、甚至放弃学习的心理。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探析
1、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
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二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2、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二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学校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管。
(1)学校应建立与学生家长交流联系的机制,共同承担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从法律的角度讲,学校和家长都有教育孩子的责任,把孩子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是学校的工作职责。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多的现状,我认为学校要构建和谐的教育网络,为学生和家长服务。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并建立与家长密切联系的教育机制。 (2)学校应充分发挥师生集体的力量,去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学校应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帮扶作用。把班级思想和学习优秀的学生分成小组,对留守儿童进行有目的性的教育。当他们学习有困难时,大家课余帮他们补补功课。当他们生活一时有困难时,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思想行动上有偏差时,大家不忘及时温馨地提醒和劝勉…….我相信,只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校动员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在密切联系家长的同时,学校应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教育好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当前,大部分学校都已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因此,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他们来校给学生召开座谈会,加强学生的遵纪守法观念。同时,可紧密联系当地村干部或当地有威望的人士。聘请他们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办,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共同教育我们山区的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4)学校应未雨绸缪,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同时以新课改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活动,促使留守儿童摆脱不良诱惑,确保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学校在动员和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共同教育留守儿童的同时,还应针对当前留守儿童中存在的思想心理问题建立心理辅导室。由专职或兼职的心理教师对思想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卸下成长路上不必要的思想包袱。除此之外,学校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从实际出发。多开展一些喜乐闻见、丰富多彩、教育性强的课堂和课外活动。
2、构建良好的家庭支持体系。
(1)外出父母要建立亲子沟通渠道,提供情感性支持。外出务工父母应有意识地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从内容、形式上改进从而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渠道,给子女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情感性支持。外出父母要经常性与学校、班主任联系,及时掌握子女的学习情况以及在校的行为表现等,同时也要与监护人保持经常性联系,着重了解孩子在家的身体状况及情感心理表现等,一经发现问题便有针对性地与子女沟通联系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2)外出父母要经常调整对孩子的期望。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孩子本身的实际情况不相称也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父母应根据情况的变化设法调整自己的主观愿望以便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帮助他们正确归因,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适当的主观期望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引导,使他们形成遵从客观实际的远大愿望和理想。
(3)监护人要转变观念,以适宜的教养方式为留守儿童创建和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让监护者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培育留守儿童优良的心理品质,这就要求监护人与孩子要形成朋友性质的关系,彼此关心、谦让,既尊重孩子的意见又限制他们不合理的行动,既让孩子敢于发表意见又要对孩子错误的言行循循善诱而不是无端训斥,让孩子们在民主、和平,既安全又温馨的和谐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
3、响应全社会人关心和支持留守儿童的号召,全力整治农村及校园周边环境。
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号召全社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对农村及校园周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杜绝赌博,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儿童权益的单位或个人,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可能是相当长时期都会存在的一个现象 ,是社会转型期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需要各个层面的关注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總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让我们引导他们自主、自强、勤奋学习,让他们与同龄人一同感受阳光下的温暖,健康成长,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