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就存在着展会,例如广交会。但是作为一个行业,大规模的商业化的展会经济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才迅速发展起来。根据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提供的数据,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的展览市场仍将以20%的速度保持增长。但总体上说,现阶段我国承办的国际会展数量还不能与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地位相称,应当制订新的战略。
一、内地会展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1、展馆数量多,展馆面积偏小。由于受会展经济辐射与带动作用的吸引,近年来各地政府投资兴建了大量会展中心。会展业的发展以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为依托,如华南的家具展、机械模具展,华东的纺织展、汽车展。因而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兴建展馆不仅不能发展会展业,反而会造成政府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浪费与搁置。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兴建多个展馆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地区内的恶性竞争,反而不利于会展业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当国内展会经过5至15年的培育期后规模逐渐壮大,或是引进国际大型展会时,现有的场馆又会因为面积偏小而不适用。因此,作为会展业发展平台的会展中心的兴建不仅必须由所在城市在城市规划中严格把关控制,而且必须将发展眼光扩展到大区域内,避免重复建设。
2、展会规模偏小,展会专业化程度不高。在国际会展强国德国的科隆、慕尼黑、汉诺威等地的展馆,展览面积均在20万平米以上,每年举办的展会为30至40个左右,其展馆使用率达到60%至70%,而国内经营比较好的展馆如深圳高交会展览中心,展览面积为4万平米,每年举办的展会有60-70个,其展馆使用率却只有30%-35%,其它地方展馆的使用率就更低。其原因就在于国内绝大部分展会尚处于初期培育阶段,规模偏小。
3、展馆的声、光、电、运输机械、配套设施等硬件设施不足。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应看到,一些先进设施和功能的使用,受到展览辅助行业发展水平的制约。例如,利用JAVA技术为参展商设计图像、利用特殊材料和技术为参观者展商搭建展台等,国内工程公司尚不具备这种能力。这决定了目前国内展览行业只能满足参展商发送产品信息的需求,参展商对硬件的要求比较低,目前的设施可以满足。其实,中国展览行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参展商和展览机构、展馆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过程。随着展会效益的提高,参展商对展会将提出更高的需求,这就需要展览机构和展馆增强服务和设施建设,以不断满足参展商的需求。
4、经营管理的经验差距。这应该是国内企业的主要不足之处。但是,管理经验主要来自积累和提炼,是企业内生能力。而且管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后天通过学习获得,可以learning by doing(边干边学)。如果展览中心能够将ISO9002体系及ISO9001体系(2000版)扎扎实实地落实,就能极大的缩小与外资竞争对手在经营管理经验上的差距。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也是逐步积累的过程,国内大部分展览中心成立至今不到10年,而国外著名展览企业如英国的伯明翰展览公司已具有上百年的历史,存在管理经验上的差距也很正常。
二、我国内地会展业做大做强的现实条件
1、会展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展览场馆超过150个,近10年来中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达40多亿美元,内贸交易120多亿人民币,估计每年约有600万以上的人员参观国际展览会。中国内地各大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厦门等占据了全国会展业的半壁江山。
2、资金压力不大。国内展馆基本都是政府投资兴建,政府一般强调的是会展经济的拉动作用,对展馆经营者的利润要求不是很高。国外展览企业来华开展业务,自己投资兴建展馆,会有较大的投资回报及偿负利息的压力。以上海浦东新国际展览中心为例,它的一期投资为8800万美元,全部工程完成大约须资金3亿美元以上,以最高土地使用权期限70年计算,在不计复利的情况下,它每年的折旧额即达至428?郾5万美元,加上投资者所要求的现金分红,外资展览企业面临的财务压力要远远大于国内企业,这必然会造成成本的上升,使得外资企业不能长期使用成本牌。
3、外资展览企业长期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下运作,其经营理念、管理制度都是按市场经济模式建立的。进入中国后,这些理念和机制对中国的特殊国情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国内的展览企业在某些方面比较之下更有优势。例如:国内展览企业更了解各种行业协会的作用,更清楚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如何把握参展商的心理等。
4、北京将在2008年承办第29届奥运会,上海将在2010年承办世博会,这对于宣传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将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会议展览业将会以此作为发展契机,掀开新的篇章。同时,加入WTO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商机和挑战。拥有全球20%人口、经济发展活跃的中国大市场将成为吸引国外产品和资金的大舞台,进出口贸易和国内贸易流通必将更加活跃,产品、信息交流、技术合作、招商引资的动作也将更为频繁,而且逐步从沿海城市西进内地,这对国内会展业将是一个大的推动,可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三、我国内地会展业发展战略和措施
1、调整现有相关政策法规。调整现有政策法规,一方面应简化办展手续,降低展览主办者在政府各个环节消耗的隐性成本;另一方面应根据会展行业特点,调整劳动、消防等行业相关规定,使之适应会展业发展的需要,降低展会举办的显性成本。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内地的成本优势,才有可能以此吸引国际大型展会的进驻。政府必须加强对会展业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秩序,促进会展业的健康发展。要改革和完善传统管理体制,将管理重点转移到规划、调整、服务和政策指导上,按照市场规律引导会展业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2、加大政府推广力度,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外推广力度,向世界积极推介所在城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大型会议或展览落户我国内地。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海2010年世博会等的成功申办都是很好的范例。应该注意的是,按国外会展业发展的经验,展览公司必须依法登记并且必须走向市场,实施产业化发展之路。要靠市场竞争发展壮大,并在竞争中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展览公司之间通过兼并、收购或联合来组建展览集团,提高企业组织规模,增加竞争实力。这就要求政府同时放开市场,放手不同地区相同性质展会的合并,避免域内的重复展览,和周边地区形成互补,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3、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展馆经营效率。对于内地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展馆,政府应与展馆经营管理方共同制订具体长期的业绩目标,督促其改进管理,提升效益。或是以招标方式直接引进国外成熟的展馆经营者,确定双方的收益分享比例,以委托经营的方式交由中标方全权经营管理展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政府从具体的展馆经营管理抽身出来,促使展馆经营者提升效益,又能以此为契机由国外展馆经营方将其原有展馆的成熟大型国际展会引入内地,可谓一举两得。
4、放开所有展览相关的配套服务市场。政府应放开所有展览相关的配套服务市场,培育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促进优胜劣汰,形成完善的专业化、市场化的配套服务体系。这不仅是国内会展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引进大型国际会议或展览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真正发挥我国会展服务业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5、打造海内外著名的会展品牌。我国内地会展起步较晚,但有些展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已经形成具有一定水平和特色的展览,如“广交会”是目前中国历史最长、在贸易上最具影响的展览会;广州博览会也成功举办了10届,逐步成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区域经贸合作交流和交易平台,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日益提高。但是,我国面临着全国会展业迅速发展的严峻挑战。因此,要增强我国会展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培育一批大型综合性展览和专业性展览品牌,树立我国展览业的品牌形象。首先,坚持扶持大型展、品牌展的方针,充分发挥我国名牌展会的品牌效应和独特优势,继续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其次,要做大做强名牌展会,在发展现有知名展会的基础上,鼓励同类型的展会进行整合,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批我国内地的具有行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会展品牌。同时,要坚持多途径办展,我国内地除了自身积极组织和策划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展览会、展销会外,还要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优势,吸引国内外政府、组织和企业到我国内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招商会、研讨会、产品(技术)展览会,从中聚集一批适合我国内地特色的名牌展会,为其扎根内地创造条件,培育成为内地的品牌会展。
6、培养专业素质高的会展人才队伍,增强现代会展业发展的后劲。加快人才培养,培育一支熟悉会展业务,富有管理经验的专业队伍,是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根本举措。实行人才培训和人才引进“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在我国大专院校设立专门的会展经济专业,培育专业人才;同时,由会展业行业协会组织经常性短期培训,对现有展览专业人员进行“充电”和提高;二是广泛招聘吸引高素质会展专业人才,同时建立人才库,做好档案管理和交流,建立一支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会展工作队伍。为加快我国内地会展业的发展,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在此基础上会展企业还应通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具有高度敬业精神和高度协作精神的员工队伍,形成一套完善的、科学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为会展业企业高效运作及员工个人的发展提供保障。
7、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会展市场的对外开放。这是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形势的需要。首先,要按照市场运行规则和国际惯例,鼓励外商投资我国内地会展业,吸引国际大型会展公司、著名会展服务公司以及会展业协会前来我国内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机构,吸引国外政府组织和企业到我国内地举办各种类别展览会,开展人才培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把国际展览业的运作规范、先进经验和理念以及管理人才引进来,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整体上提高会展业的层次和水平。其次,加强国内外会展业同行的交流合作,通过交流合作,更好地整合资源,促进展览业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形成在协作中竞争,在竞争中有序发展的格局。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学院)
一、内地会展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1、展馆数量多,展馆面积偏小。由于受会展经济辐射与带动作用的吸引,近年来各地政府投资兴建了大量会展中心。会展业的发展以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为依托,如华南的家具展、机械模具展,华东的纺织展、汽车展。因而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兴建展馆不仅不能发展会展业,反而会造成政府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浪费与搁置。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兴建多个展馆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地区内的恶性竞争,反而不利于会展业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当国内展会经过5至15年的培育期后规模逐渐壮大,或是引进国际大型展会时,现有的场馆又会因为面积偏小而不适用。因此,作为会展业发展平台的会展中心的兴建不仅必须由所在城市在城市规划中严格把关控制,而且必须将发展眼光扩展到大区域内,避免重复建设。
2、展会规模偏小,展会专业化程度不高。在国际会展强国德国的科隆、慕尼黑、汉诺威等地的展馆,展览面积均在20万平米以上,每年举办的展会为30至40个左右,其展馆使用率达到60%至70%,而国内经营比较好的展馆如深圳高交会展览中心,展览面积为4万平米,每年举办的展会有60-70个,其展馆使用率却只有30%-35%,其它地方展馆的使用率就更低。其原因就在于国内绝大部分展会尚处于初期培育阶段,规模偏小。
3、展馆的声、光、电、运输机械、配套设施等硬件设施不足。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应看到,一些先进设施和功能的使用,受到展览辅助行业发展水平的制约。例如,利用JAVA技术为参展商设计图像、利用特殊材料和技术为参观者展商搭建展台等,国内工程公司尚不具备这种能力。这决定了目前国内展览行业只能满足参展商发送产品信息的需求,参展商对硬件的要求比较低,目前的设施可以满足。其实,中国展览行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参展商和展览机构、展馆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过程。随着展会效益的提高,参展商对展会将提出更高的需求,这就需要展览机构和展馆增强服务和设施建设,以不断满足参展商的需求。
4、经营管理的经验差距。这应该是国内企业的主要不足之处。但是,管理经验主要来自积累和提炼,是企业内生能力。而且管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后天通过学习获得,可以learning by doing(边干边学)。如果展览中心能够将ISO9002体系及ISO9001体系(2000版)扎扎实实地落实,就能极大的缩小与外资竞争对手在经营管理经验上的差距。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也是逐步积累的过程,国内大部分展览中心成立至今不到10年,而国外著名展览企业如英国的伯明翰展览公司已具有上百年的历史,存在管理经验上的差距也很正常。
二、我国内地会展业做大做强的现实条件
1、会展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展览场馆超过150个,近10年来中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达40多亿美元,内贸交易120多亿人民币,估计每年约有600万以上的人员参观国际展览会。中国内地各大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厦门等占据了全国会展业的半壁江山。
2、资金压力不大。国内展馆基本都是政府投资兴建,政府一般强调的是会展经济的拉动作用,对展馆经营者的利润要求不是很高。国外展览企业来华开展业务,自己投资兴建展馆,会有较大的投资回报及偿负利息的压力。以上海浦东新国际展览中心为例,它的一期投资为8800万美元,全部工程完成大约须资金3亿美元以上,以最高土地使用权期限70年计算,在不计复利的情况下,它每年的折旧额即达至428?郾5万美元,加上投资者所要求的现金分红,外资展览企业面临的财务压力要远远大于国内企业,这必然会造成成本的上升,使得外资企业不能长期使用成本牌。
3、外资展览企业长期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下运作,其经营理念、管理制度都是按市场经济模式建立的。进入中国后,这些理念和机制对中国的特殊国情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国内的展览企业在某些方面比较之下更有优势。例如:国内展览企业更了解各种行业协会的作用,更清楚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如何把握参展商的心理等。
4、北京将在2008年承办第29届奥运会,上海将在2010年承办世博会,这对于宣传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将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会议展览业将会以此作为发展契机,掀开新的篇章。同时,加入WTO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商机和挑战。拥有全球20%人口、经济发展活跃的中国大市场将成为吸引国外产品和资金的大舞台,进出口贸易和国内贸易流通必将更加活跃,产品、信息交流、技术合作、招商引资的动作也将更为频繁,而且逐步从沿海城市西进内地,这对国内会展业将是一个大的推动,可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三、我国内地会展业发展战略和措施
1、调整现有相关政策法规。调整现有政策法规,一方面应简化办展手续,降低展览主办者在政府各个环节消耗的隐性成本;另一方面应根据会展行业特点,调整劳动、消防等行业相关规定,使之适应会展业发展的需要,降低展会举办的显性成本。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内地的成本优势,才有可能以此吸引国际大型展会的进驻。政府必须加强对会展业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秩序,促进会展业的健康发展。要改革和完善传统管理体制,将管理重点转移到规划、调整、服务和政策指导上,按照市场规律引导会展业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2、加大政府推广力度,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外推广力度,向世界积极推介所在城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大型会议或展览落户我国内地。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海2010年世博会等的成功申办都是很好的范例。应该注意的是,按国外会展业发展的经验,展览公司必须依法登记并且必须走向市场,实施产业化发展之路。要靠市场竞争发展壮大,并在竞争中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展览公司之间通过兼并、收购或联合来组建展览集团,提高企业组织规模,增加竞争实力。这就要求政府同时放开市场,放手不同地区相同性质展会的合并,避免域内的重复展览,和周边地区形成互补,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3、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展馆经营效率。对于内地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展馆,政府应与展馆经营管理方共同制订具体长期的业绩目标,督促其改进管理,提升效益。或是以招标方式直接引进国外成熟的展馆经营者,确定双方的收益分享比例,以委托经营的方式交由中标方全权经营管理展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政府从具体的展馆经营管理抽身出来,促使展馆经营者提升效益,又能以此为契机由国外展馆经营方将其原有展馆的成熟大型国际展会引入内地,可谓一举两得。
4、放开所有展览相关的配套服务市场。政府应放开所有展览相关的配套服务市场,培育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促进优胜劣汰,形成完善的专业化、市场化的配套服务体系。这不仅是国内会展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引进大型国际会议或展览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真正发挥我国会展服务业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5、打造海内外著名的会展品牌。我国内地会展起步较晚,但有些展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已经形成具有一定水平和特色的展览,如“广交会”是目前中国历史最长、在贸易上最具影响的展览会;广州博览会也成功举办了10届,逐步成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区域经贸合作交流和交易平台,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日益提高。但是,我国面临着全国会展业迅速发展的严峻挑战。因此,要增强我国会展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培育一批大型综合性展览和专业性展览品牌,树立我国展览业的品牌形象。首先,坚持扶持大型展、品牌展的方针,充分发挥我国名牌展会的品牌效应和独特优势,继续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其次,要做大做强名牌展会,在发展现有知名展会的基础上,鼓励同类型的展会进行整合,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批我国内地的具有行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会展品牌。同时,要坚持多途径办展,我国内地除了自身积极组织和策划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展览会、展销会外,还要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优势,吸引国内外政府、组织和企业到我国内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招商会、研讨会、产品(技术)展览会,从中聚集一批适合我国内地特色的名牌展会,为其扎根内地创造条件,培育成为内地的品牌会展。
6、培养专业素质高的会展人才队伍,增强现代会展业发展的后劲。加快人才培养,培育一支熟悉会展业务,富有管理经验的专业队伍,是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根本举措。实行人才培训和人才引进“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在我国大专院校设立专门的会展经济专业,培育专业人才;同时,由会展业行业协会组织经常性短期培训,对现有展览专业人员进行“充电”和提高;二是广泛招聘吸引高素质会展专业人才,同时建立人才库,做好档案管理和交流,建立一支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会展工作队伍。为加快我国内地会展业的发展,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在此基础上会展企业还应通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具有高度敬业精神和高度协作精神的员工队伍,形成一套完善的、科学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为会展业企业高效运作及员工个人的发展提供保障。
7、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会展市场的对外开放。这是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形势的需要。首先,要按照市场运行规则和国际惯例,鼓励外商投资我国内地会展业,吸引国际大型会展公司、著名会展服务公司以及会展业协会前来我国内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机构,吸引国外政府组织和企业到我国内地举办各种类别展览会,开展人才培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把国际展览业的运作规范、先进经验和理念以及管理人才引进来,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整体上提高会展业的层次和水平。其次,加强国内外会展业同行的交流合作,通过交流合作,更好地整合资源,促进展览业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形成在协作中竞争,在竞争中有序发展的格局。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