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万平方米的场地内,包括棒线材轧机、连铸机、电力控制等数台试验设备有序排布其中,虽然场面并不起眼,但这里却是武其俭为之骄傲自豪的地方。
武其俭是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管理部的总经理。作为从技术起家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武其俭深知技术对于一家科技型企业的重要性。而这个位于北京亦庄开发区内的1.8万平方米厂房,正是中冶京诚公司进行技术研发、工艺中试、设备定型的地方。
离此不远的达涅利公司,也有类似的一个厂房,其大小规模布局与中冶京诚公司的这个试验厂房完全相同,厂房设计工艺也由中冶京诚公司设计。但达涅利这个厂房,每年能为企业带来数亿元的产值。
“我们的这个厂房,不会用于传统的生产制造。中冶京诚把这里作为创新技术研发和中试的平台,因此更看重的是这里产出的自主创新技术。”武其俭说,“当国内外同行来这里参观,看到我们在‘玩’这些东西,他们会立刻明白这对中冶京诚意味着什么。”
而事实上,在历时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里,中冶京诚公司也历经过体制改革和发展转型的蚕变。在新世纪,中冶京诚以组织模式创新为切入点,不断凝聚自身的业务优势,整合、调整内部组织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和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
同时,通过建立高效的研发体系,中冶京诚公司建立了以工程技术部门、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层次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大胆创新服务模式,中冶京诚公司最终实现了跨越,走上了多元化国际工程技术公司的发展道路。
拓展业务领域
中冶京诚公司的前身是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下称北钢院),从1951年诞生至1980年的29年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主要是完成上级指定的任务,计划分配资金收支,是典型的国家事业单位编制。
2003年11月28日,在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的领导与整体推进下,由北钢院实行整体分立式改制设立了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确立了创建新型国际化工程技术公司的发展目标,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近年来,钢铁行业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和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此前,国内炼铁行业中有60%以上的设备和生产线,都是由中冶京诚公司设计完成的。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冶京诚积极凝练自己的优势,力促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
非高炉炼铁技术和设备,因其在CO2减排,不用焦碳,资源节约等方面的优势,受到国内外钢铁行业的青睐。但长期以来,这一设备和技术主要由国外企业控制,国内仅有宝钢公司安装了非高炉炼铁生产线,但他们的技术也是引进国外的。
针对非高炉炼铁等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中冶京诚公司开展了自主研发之路。武其俭介绍,中冶京诚公司联合了其他两家单位,在中冶京诚营口实验基地开展研制,先后投入2亿元资金,对非高炉炼铁的相关技术设备进行全面探索研究,并最终提出了POSRI技术路线。
“这是中国人独立提出的技术路线。”武其俭介绍说,中冶京诚公司的营口基地,事实上是工艺中试的平台。在三四年的时间里,中冶京诚公司克服各种困难,适应钢铁行业研发的中试平台已初具规模。
事实上,钢铁行业的技术研发和设备设计,仅仅是中冶京诚公司的业务领域之一。中冶京诚公司研发管理部研发工程师王强介绍,中冶京诚公司首先凝聚了自身特色和优势,将主要业务进行整合,形成了四大主营业务,包括传统的工业工程总承包、材料和设备制造、市政房地产、资源(矿山)工程设计等。
“做大承包、强化设计、适度多元化、发展增长点,是中冶京诚公司的经营方针。”武其俭介绍,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中冶京诚公司还积极践行“全方位”服务模式,以国际化工程公司的发展模式,提供多行业的工程全流程服务,实现了从单一的钢铁行业工程咨询、设计业务向矿山和工业工程、装备和材料制造、市政和公用设施业务转型,成为一个涵盖工程设计、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咨询、环境评价、环保核查、清洁生产审核、节能审计、项目管理、工程监理、招标代理、施工图审查等全过程服务的、完整业务链的大型国际化工程技术公司。
“作为科技型企业,京诚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站在高起点,瞄准大目标,把建设国际化工程公司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武其俭说,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了企业长盛不衰,中冶京诚公司依靠机制与管理创新,围绕外部建立组织构架,围绕内部建章立制,构筑EPC全功能的国际工程公司的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
在整体分立式改制的基础上,中冶京诚公司不断整合、调整内部组织机构,设立了支持部门、工程业务管理部门、工程技术部门和工程项目部。为了加强战略与业务发展管理、品牌推广与市场管理和运营管理,公司专门设立了战略发展部、运营管理部。为了提高运营管理效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公司设置了运营总监和技术总监岗位,并强化其职能。
与此同时,中冶京诚公司在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框架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思维,卓有成效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对企业全方位地进行战略性的“管理再造”,对战略管理体系、组织机构、执行体系、考核激励、人力资源、科技开发质量管理、运营制度、企业文化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革新。通过管理再造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回答和解决了企业管理上的诸多问题。
业务领域的凝练,管理模式的创新,使中冶京诚公司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轨道,特别是近五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实现了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远远超过过去五十年的总和,成为变革成功、管理有效、效益显著、成长最快的现代企业之一。
据了解,中冶京诚公司成立以来,经营规模和企业实力增长迅速,年营业额从2004年的20亿元,到2008年起每年超过百亿元,2010年更是达到了120亿元。企业利润总额由2004年的7000万元,到2009年达到8.13亿元。
三层次技术创新
1.8万平方米的中试厂房,被武其俭称为“黑匣子工厂”。因为中试过程,外人是很少知道其中的过程的。但在武其俭看来,“一定要搞实验,一定要搞中试,否则成果是出不来的”。
数年前,由于公司缺乏中试手段,造成的研发困难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冶京诚公司意识到,中试是技术研发走向成熟并最终实现产业化的重要一环,而如果自身不能做这一环节,则不仅使自身的技术研发体系不完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业务的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黑匣子工厂”对武其俭才显得如此重要。而事实上,经过数年的努力,中冶京诚公司目前已经建立了高效的研发体系,为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中冶京诚公司目前已经建立了以工程技术部门、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层次的技术研发体系,形成了工程技术部门搞应用、搞集成,研发中心搞基础研究,中试基地搞试验、搞生产、搞产品的三个层次的技术创新研发体系,形成了研究、设计、制造、中试、工程、产业一体化的创新模式。
而在北钢院时期,当时主要是沿袭前苏联的设计院传统研发管理模式,主要依托工程项目设计进行研发。传统的研发模式在创新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其弊端:一是强调成果水平,忽视成果应用;二是强调创新高度,忽视实现方法;三是强调技术完备,忽视创新时效;四是强调个人行为,忽视团队力量。
特别是在研发体系上,由于当时受到体制、资源等各种限制,没有研发平台,缺乏试验研究的手段和条件,无法将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中间验证试验和产品应用试验研究,无法实现技术研究成果产品化,使企业无法将设计优势转化成为竞争优势和效益优势。
中冶京诚公司成立后,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公司的决策者深深认识到传统的研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如果继续走传统的研发道路,企业不可能在竞争对手面前具有竞争优势,势必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谈不上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优。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京诚公司必须走出一条新的创新道路。
为此,中冶京诚公司积极建立科技研发平台,发挥亦庄研发中心和营口中试基地的作用,努力增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创建国际一流的工程技术公司和工程承包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中冶京诚公司以工程技术部门的技术力量为依托,通过亦庄研发中心和技术研究院进行基础性的技术创新,将其打造成工程化的、实用型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中心,成为知识转化成技术的平台和孵化器,目标是发展成为国家级科研实验室,承担炼铁、炼钢、轧钢、能源、环保等传统业务及新拓展业务中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试验和调试。
同时,营口中试基地也将打造成为大型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技术转化为产品的中试平台,目标是发展成国家级的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加工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大型装备,试验开发新钢种、新工艺和新设备,在此过程中还将配套开发相关节能、节水、环保、电控自动化技术,实现公司业务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中冶京诚公司希望,通过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在多领域形成集成创新能力,把企业打造成国际化的成套设备供应商。在此基础上,走工程化的道路,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输出技术和成套设备,把企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公司。
几年来,中冶京诚公司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据介绍,公司先后承揽了萍钢200万吨钢铁联合企业建设、北台钢厂400万吨炼钢轧钢工程、唐山瑞丰集团金友钢铁公司炼铁炼钢工程、萍钢九江钢铁厂240万吨钢铁联合、五矿营口5000mm宽厚板工程。
此外,由中冶京诚研发的105m/s高线精轧机组填补了百米精轧机组国产化的空白,使国产高速单线产能达到120t/h,为我国高线生产工艺、设备水平提升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公司自主研发的100t超高功率电炉工艺、设备和三电系统均为自主研发和设计,设备已全部国产化,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有15项关键设备技术,其中,电炉本体机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套80MN(大型)快锻机设备,其所有机械结构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并根据国内使用经验进行了改进,获得3项国家专利;自主集成的大流量油泵直接传动系统和采用了多项创新功能的电气控制系统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而国内工程设计建造,也为企业在国际上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公司还承揽了印度SISCOL炼铁高炉工程、马来西亚金师集团炼铁高炉工程、伊朗电炉和连铸等一大批海内外总承包工程项目,积累了百余项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服务的经验。
同时,在大量设计工程项目的基础上,中冶京诚公司在大型高炉、转炉、连铸机、棒线材轧机、薄板坯连铸连轧机、工业炉窑、大型制氧机、大型干式煤气柜工程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在高技术含量的中宽厚板轧机领域、高速线材轧机等方面,因其技术领先而市场优势明显;同时带钢冷轧、彩涂线、镀锌线方面在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借力“1+6”新政
数年来,中冶京诚公司经过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通过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明确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培养了一批企业创新人才,研发了一批核心技术。
而在武其俭看来,中冶京诚公司的发展,与北京市出台的有关科技型企业的扶持政策分不开,尤其是与最近国务院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分不开。
“作为一家工程设计单位,过去中冶京诚是很难归口的。说是科技研发企业,我们没有显微镜、放大镜那些传统的研发设备;说是制造企业,我们又是以工程设计、技术咨询为主。但我们又确确实实实在从事研发事业。”武其俭说。
根据原有的政策法规,中冶京诚公司几乎都不算是高新技术企业。但这一切正在得到转变。2010年,国家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实施“1+6”政策,其中一项就是,设计类企业可以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武其俭感觉到,政府对科技、对产业的认识正在深化。
总结中冶京诚公司近年来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冶京诚不仅实现了由传统技术服务商向工程总承包商的转变,而且也实现了从工程总承包商向装备制造商的转变。京诚公司在立足工程总承包的基础上,将发展装备制造业、房地产和建筑工程、市政和公用设施等领域作为产业延伸的重点,以技术含量高的成套设备的开发和制造为切入点,合理布局各制造子公司的产品定位,使公司研发的技术得以在自己的制造公司加工制造。
而技术研发体系的完善对于公司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公司从优化钢铁生产线角度出发,进行了物流、能量平衡转化等方面的创新工作,形成了数百项科技成果,80余项各级科学奖励,300余项授权专利,25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在炼铁、炼钢、轧钢、装备制造、能源环保、循环经济等技术领域拥有了多项核心技术,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相继面世。
而在武其俭看来,中冶京诚公司打造的技术研发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企业内部把工程业务与装备制造业务协同起来,自己研发设计,自己加工制造和中试,对于保护公司专有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武其俭同时也表示,工程设计领域也有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条,目前这一链条上的各个主体运行还不是很规范,行业组织应加强协调,促进技术领先型技术服务企业的发展。
武其俭是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管理部的总经理。作为从技术起家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武其俭深知技术对于一家科技型企业的重要性。而这个位于北京亦庄开发区内的1.8万平方米厂房,正是中冶京诚公司进行技术研发、工艺中试、设备定型的地方。
离此不远的达涅利公司,也有类似的一个厂房,其大小规模布局与中冶京诚公司的这个试验厂房完全相同,厂房设计工艺也由中冶京诚公司设计。但达涅利这个厂房,每年能为企业带来数亿元的产值。
“我们的这个厂房,不会用于传统的生产制造。中冶京诚把这里作为创新技术研发和中试的平台,因此更看重的是这里产出的自主创新技术。”武其俭说,“当国内外同行来这里参观,看到我们在‘玩’这些东西,他们会立刻明白这对中冶京诚意味着什么。”
而事实上,在历时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里,中冶京诚公司也历经过体制改革和发展转型的蚕变。在新世纪,中冶京诚以组织模式创新为切入点,不断凝聚自身的业务优势,整合、调整内部组织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和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
同时,通过建立高效的研发体系,中冶京诚公司建立了以工程技术部门、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层次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大胆创新服务模式,中冶京诚公司最终实现了跨越,走上了多元化国际工程技术公司的发展道路。
拓展业务领域
中冶京诚公司的前身是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下称北钢院),从1951年诞生至1980年的29年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主要是完成上级指定的任务,计划分配资金收支,是典型的国家事业单位编制。
2003年11月28日,在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的领导与整体推进下,由北钢院实行整体分立式改制设立了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确立了创建新型国际化工程技术公司的发展目标,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近年来,钢铁行业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和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此前,国内炼铁行业中有60%以上的设备和生产线,都是由中冶京诚公司设计完成的。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冶京诚积极凝练自己的优势,力促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
非高炉炼铁技术和设备,因其在CO2减排,不用焦碳,资源节约等方面的优势,受到国内外钢铁行业的青睐。但长期以来,这一设备和技术主要由国外企业控制,国内仅有宝钢公司安装了非高炉炼铁生产线,但他们的技术也是引进国外的。
针对非高炉炼铁等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中冶京诚公司开展了自主研发之路。武其俭介绍,中冶京诚公司联合了其他两家单位,在中冶京诚营口实验基地开展研制,先后投入2亿元资金,对非高炉炼铁的相关技术设备进行全面探索研究,并最终提出了POSRI技术路线。
“这是中国人独立提出的技术路线。”武其俭介绍说,中冶京诚公司的营口基地,事实上是工艺中试的平台。在三四年的时间里,中冶京诚公司克服各种困难,适应钢铁行业研发的中试平台已初具规模。
事实上,钢铁行业的技术研发和设备设计,仅仅是中冶京诚公司的业务领域之一。中冶京诚公司研发管理部研发工程师王强介绍,中冶京诚公司首先凝聚了自身特色和优势,将主要业务进行整合,形成了四大主营业务,包括传统的工业工程总承包、材料和设备制造、市政房地产、资源(矿山)工程设计等。
“做大承包、强化设计、适度多元化、发展增长点,是中冶京诚公司的经营方针。”武其俭介绍,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中冶京诚公司还积极践行“全方位”服务模式,以国际化工程公司的发展模式,提供多行业的工程全流程服务,实现了从单一的钢铁行业工程咨询、设计业务向矿山和工业工程、装备和材料制造、市政和公用设施业务转型,成为一个涵盖工程设计、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咨询、环境评价、环保核查、清洁生产审核、节能审计、项目管理、工程监理、招标代理、施工图审查等全过程服务的、完整业务链的大型国际化工程技术公司。
“作为科技型企业,京诚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站在高起点,瞄准大目标,把建设国际化工程公司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武其俭说,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了企业长盛不衰,中冶京诚公司依靠机制与管理创新,围绕外部建立组织构架,围绕内部建章立制,构筑EPC全功能的国际工程公司的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
在整体分立式改制的基础上,中冶京诚公司不断整合、调整内部组织机构,设立了支持部门、工程业务管理部门、工程技术部门和工程项目部。为了加强战略与业务发展管理、品牌推广与市场管理和运营管理,公司专门设立了战略发展部、运营管理部。为了提高运营管理效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公司设置了运营总监和技术总监岗位,并强化其职能。
与此同时,中冶京诚公司在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框架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思维,卓有成效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对企业全方位地进行战略性的“管理再造”,对战略管理体系、组织机构、执行体系、考核激励、人力资源、科技开发质量管理、运营制度、企业文化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革新。通过管理再造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回答和解决了企业管理上的诸多问题。
业务领域的凝练,管理模式的创新,使中冶京诚公司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轨道,特别是近五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实现了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远远超过过去五十年的总和,成为变革成功、管理有效、效益显著、成长最快的现代企业之一。
据了解,中冶京诚公司成立以来,经营规模和企业实力增长迅速,年营业额从2004年的20亿元,到2008年起每年超过百亿元,2010年更是达到了120亿元。企业利润总额由2004年的7000万元,到2009年达到8.13亿元。
三层次技术创新
1.8万平方米的中试厂房,被武其俭称为“黑匣子工厂”。因为中试过程,外人是很少知道其中的过程的。但在武其俭看来,“一定要搞实验,一定要搞中试,否则成果是出不来的”。
数年前,由于公司缺乏中试手段,造成的研发困难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冶京诚公司意识到,中试是技术研发走向成熟并最终实现产业化的重要一环,而如果自身不能做这一环节,则不仅使自身的技术研发体系不完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业务的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黑匣子工厂”对武其俭才显得如此重要。而事实上,经过数年的努力,中冶京诚公司目前已经建立了高效的研发体系,为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中冶京诚公司目前已经建立了以工程技术部门、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层次的技术研发体系,形成了工程技术部门搞应用、搞集成,研发中心搞基础研究,中试基地搞试验、搞生产、搞产品的三个层次的技术创新研发体系,形成了研究、设计、制造、中试、工程、产业一体化的创新模式。
而在北钢院时期,当时主要是沿袭前苏联的设计院传统研发管理模式,主要依托工程项目设计进行研发。传统的研发模式在创新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其弊端:一是强调成果水平,忽视成果应用;二是强调创新高度,忽视实现方法;三是强调技术完备,忽视创新时效;四是强调个人行为,忽视团队力量。
特别是在研发体系上,由于当时受到体制、资源等各种限制,没有研发平台,缺乏试验研究的手段和条件,无法将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中间验证试验和产品应用试验研究,无法实现技术研究成果产品化,使企业无法将设计优势转化成为竞争优势和效益优势。
中冶京诚公司成立后,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公司的决策者深深认识到传统的研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如果继续走传统的研发道路,企业不可能在竞争对手面前具有竞争优势,势必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谈不上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优。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京诚公司必须走出一条新的创新道路。
为此,中冶京诚公司积极建立科技研发平台,发挥亦庄研发中心和营口中试基地的作用,努力增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创建国际一流的工程技术公司和工程承包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中冶京诚公司以工程技术部门的技术力量为依托,通过亦庄研发中心和技术研究院进行基础性的技术创新,将其打造成工程化的、实用型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中心,成为知识转化成技术的平台和孵化器,目标是发展成为国家级科研实验室,承担炼铁、炼钢、轧钢、能源、环保等传统业务及新拓展业务中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试验和调试。
同时,营口中试基地也将打造成为大型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技术转化为产品的中试平台,目标是发展成国家级的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加工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大型装备,试验开发新钢种、新工艺和新设备,在此过程中还将配套开发相关节能、节水、环保、电控自动化技术,实现公司业务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中冶京诚公司希望,通过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在多领域形成集成创新能力,把企业打造成国际化的成套设备供应商。在此基础上,走工程化的道路,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输出技术和成套设备,把企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公司。
几年来,中冶京诚公司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据介绍,公司先后承揽了萍钢200万吨钢铁联合企业建设、北台钢厂400万吨炼钢轧钢工程、唐山瑞丰集团金友钢铁公司炼铁炼钢工程、萍钢九江钢铁厂240万吨钢铁联合、五矿营口5000mm宽厚板工程。
此外,由中冶京诚研发的105m/s高线精轧机组填补了百米精轧机组国产化的空白,使国产高速单线产能达到120t/h,为我国高线生产工艺、设备水平提升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公司自主研发的100t超高功率电炉工艺、设备和三电系统均为自主研发和设计,设备已全部国产化,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有15项关键设备技术,其中,电炉本体机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套80MN(大型)快锻机设备,其所有机械结构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并根据国内使用经验进行了改进,获得3项国家专利;自主集成的大流量油泵直接传动系统和采用了多项创新功能的电气控制系统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而国内工程设计建造,也为企业在国际上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公司还承揽了印度SISCOL炼铁高炉工程、马来西亚金师集团炼铁高炉工程、伊朗电炉和连铸等一大批海内外总承包工程项目,积累了百余项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服务的经验。
同时,在大量设计工程项目的基础上,中冶京诚公司在大型高炉、转炉、连铸机、棒线材轧机、薄板坯连铸连轧机、工业炉窑、大型制氧机、大型干式煤气柜工程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在高技术含量的中宽厚板轧机领域、高速线材轧机等方面,因其技术领先而市场优势明显;同时带钢冷轧、彩涂线、镀锌线方面在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借力“1+6”新政
数年来,中冶京诚公司经过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通过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明确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培养了一批企业创新人才,研发了一批核心技术。
而在武其俭看来,中冶京诚公司的发展,与北京市出台的有关科技型企业的扶持政策分不开,尤其是与最近国务院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分不开。
“作为一家工程设计单位,过去中冶京诚是很难归口的。说是科技研发企业,我们没有显微镜、放大镜那些传统的研发设备;说是制造企业,我们又是以工程设计、技术咨询为主。但我们又确确实实实在从事研发事业。”武其俭说。
根据原有的政策法规,中冶京诚公司几乎都不算是高新技术企业。但这一切正在得到转变。2010年,国家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实施“1+6”政策,其中一项就是,设计类企业可以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武其俭感觉到,政府对科技、对产业的认识正在深化。
总结中冶京诚公司近年来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冶京诚不仅实现了由传统技术服务商向工程总承包商的转变,而且也实现了从工程总承包商向装备制造商的转变。京诚公司在立足工程总承包的基础上,将发展装备制造业、房地产和建筑工程、市政和公用设施等领域作为产业延伸的重点,以技术含量高的成套设备的开发和制造为切入点,合理布局各制造子公司的产品定位,使公司研发的技术得以在自己的制造公司加工制造。
而技术研发体系的完善对于公司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公司从优化钢铁生产线角度出发,进行了物流、能量平衡转化等方面的创新工作,形成了数百项科技成果,80余项各级科学奖励,300余项授权专利,25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在炼铁、炼钢、轧钢、装备制造、能源环保、循环经济等技术领域拥有了多项核心技术,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相继面世。
而在武其俭看来,中冶京诚公司打造的技术研发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企业内部把工程业务与装备制造业务协同起来,自己研发设计,自己加工制造和中试,对于保护公司专有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武其俭同时也表示,工程设计领域也有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条,目前这一链条上的各个主体运行还不是很规范,行业组织应加强协调,促进技术领先型技术服务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