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泉也?让泉也!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nghehuangg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醉翁亭记》中,有两处提到了“酿泉”:“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第一处的名词“酿泉”,应该是“让泉”。笔者认为传抄谬误已久,亟予更正。琅琊山中,确有一处著名的泉水——“让泉”。顾名思义,“谦让”之泉。让泉有两个泉眼,但是终年只有一个泉眼流出泉水。两眼泉水相互谦让,交替从两峰之间出水。“让泉”的命名體现了中华民族谦虚礼让的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有以泉名寄寓深意的例子,如廉泉、贪泉等,最有名的要数“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中的“盗泉”。“温、良、恭、俭、让”是儒家最为推崇的五种美德。欧阳修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醉翁亭记》开头,由山而峰,由峰而泉,并特意点明“让泉”。在“峰回路转”之后,才写醉翁亭的人和事。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明面上写“让泉”,实则寄托着作者的人格追求和政治理想。
   第二处的“酿泉”是动宾结构。“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意思是用泉水酿酒,泉水清香,酒也清澈。又与上句“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中的“临溪”相对,句意十分顺畅。可能是受这一处“酿泉”的误导,传抄者将文章开头本作为地名的“让泉”,主观臆断写成“酿泉”。一字之差,意蕴悬殊!
   关于“让泉”,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历经千载,“让泉”依旧活力无限,淙淙流淌。泉水的周围用石块砌成方池,上方有康熙年间滁州知州王赐魁题写的“让泉”碑刻。琅琊山景区醉翁亭旁,游人在“让泉”边,驻足流连,思绪无尽。史上有三个著名的《醉翁亭记》碑刻,都写作“让泉”。一是琅琊山景区宝宋斋内著名的“欧文苏字”碑刻,系苏东坡楷书写成,世称“大字楷书《醉翁亭记》”。二是苏东坡用草书写的《醉翁亭记》,现存河南鄢陵县档案馆。三是宋代著名书法家苏唐卿的篆书碑刻。《费县志》记载,苏唐卿在篆书完成之后,特地送给欧阳修审阅,并得到欧阳修的回信认可。“让”的繁体字是“讓”,三处书写清晰、明确,可作“让泉”的明证,“酿泉”之误昭然。
   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处世态度。礼让三分,是涵养大度,也是人生的智慧。让《醉翁亭记》中的“让泉”,回归历史面目,增加文本内涵,传播传统美德,善莫大焉!
   (选自《语文学习》2021年第6期,有删改)
其他文献
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载的是孔子给学生上课的“名场面”,我们一起来还原这节伟大的课,尝试将课文拍成电影.各位同学,假如你是导演,要拍摄这一节课,你会分
期刊
2021年5月6日,应全国中语会邀请,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线做了关于统编语文教材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专题报告,观看者达几十万。温儒敏教授以15篇经典课文为例,希望语文教师放手研读课文,跟踪学术前沿,教出“有个性,有温度,有创造”的语文课。本次报告影响广泛,经温儒敏教授亲自审定,本期一次性发表报告内容,以飨读者。
一、象征性的人物设置童话,被认为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情节往往充满想象力,大量运用象征、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在架空历史、远离现实的场域中,通过抽象化的人物塑造策略,完成道德劝诫、人性讽喻、社会批判、表达美好期许等目的。在童话中,读者一般不会将情节与现实作直接的对应,或者进行互文式的解读,读者也不会将人物在现实的层面进行严谨的考量,甚至不会对人物的心理与行动逻辑进行吹毛求疵的挑剔。因为,童话中的人物是功能性的,用于结构情节,也是象征性的,承载着特定的道德寓意与价值立场。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式。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比较改写和主问题引导等“文言并举”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人文情操,最终达到丰富其精神世界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文言并举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式。当下文言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改革,但在教学过程中受
生:老师,孔子让弟子们言志,大弟子子路述志之后,孔子为什么要笑他呢?是不是仅仅因为子路“其言不让”呢?rn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作为四弟子之一的曾皙看到孔子的这一举动
期刊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特殊的作家,他特殊的人生体验,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意蕴深厚,情感也存活和依托于这些语言中。只有细细体味作者语言,学生才能读懂其独特、丰富而又细腻的人生体验。如其名篇《秋天的怀念》,文章细节的“显”与“隐”中就暗含着作者的怀念、愧疚、释然。
语感是一种对于语言的感性直觉的理解力、感受力,是一种言语能力。语感教学是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目标”部分更是明确:“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英国文学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阅读指南》是一部文学细读指南.很多教师在教学或备课中经常强调文本细读,但往往不得法,伊格尔顿的这本书正好提供了一种文学阅读的路
期刊
好的表达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任读者信马由缰,自在驰骋一会儿。如果密密实实地,不漏一丝罅隙,读者的心思融不进去,意境也就扩展不开,滋味就不够绵长。《陌上桑》里写秦罗敷的美,无一字实写,只是旁敲侧击:“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颇好,虽然见不着真神,但看着这一干路人抓耳挠腮、心痒难搔的样子,就仿佛隔着篱笆墙闻到了肉焖圆子的油香。
课堂,这个会聚了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及学习资源的独特时空,在任务驱动的学习中究竟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在任务本身合乎学情且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考虑到学生在课外可能无法独立完成任务,或者虽然能够完成,但所递交的成果品质不高,因而需要在课堂中,通过展示,借助讨论,经由点拨,进一步明确完成任务的路径,推动任务的进程并提升学习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