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运用文本找到契合点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nc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方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我国元代程端礼曾有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话形象地表述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否认读与写的实用性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都是有着非凡意义的,因此,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充分运用文本,以教材为抓手,在加强阅读教学的同时发掘教材的写作资源,找到文本读与写的契合点。
  一、心入文,情入境——“读写结合”的序曲
  我们常说“有感而发”,有感受有体验才有心声。“读写结合”首先必须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情境,走近作者,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作者的喜怒哀乐,使学生也感同身受,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有感可发、有感欲发的目的。
  二、随文练笔——“读写结合”的主旋律
  随着学生们走近作者,走进文章,在阅读中学到写作知识,练笔便可随之推送。练笔的常见方法有以下二种:
  1、片段训练
  片段训练以其灵活性大和随机性强得以广泛运用。下面列举两种常见的片段训练方式:
  之一,拓展情节法
  很多课文在情节内容上常常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运用文字去填补这些空白。例如,我在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文章时,我抓住“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人间。从此,人类就用火来烧熟食物,驱寒取暖,用火来打造工具,还用火来驱赶凶猛的野兽。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段话,引导学生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将人们欢庆时的动作、语言具体化,将欢庆场面镜头化。通过练笔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不少故事性强的课文结尾处常常余音袅袅,意犹未尽,此时续写下文也是很好的练笔方式。这样的练笔方式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发展了课文的故事情节。由于小学生多数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为所学课文的故事情节进行续写,他们往往都有较高的热情,写起来也言之有物,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花瓣飘香》,该文为我们展示了小女孩一颗金子般闪闪发亮的心灵,她既爱着花草,同时也深爱着妈妈。当课堂快结束时,学生被小女孩真挚淳朴的情感打动,我适时引导学生:第二天,如果我把一盆带露水的月季花送给这位小女孩,会说什么呢?假如小姑娘把一盆带露水的月季花放在阳台上,妈妈会是怎样的反应?又会怎么问她呢?……学生们触情而发,纷纷写出了不错的后续情节。
  之二,片段仿写法
  片段仿写是小学生低中年级学习写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它锤炼了文字的能力,强化了段落的概念,搭起了从阅读到作文的桥梁。学生通过对优秀片段的仿写,能够快速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及段落布局能力。由于学生的练笔是建立在熟读理解基础上的,所以练笔时对范例中表情达意的语言模式是有感受有认识的,因此仿写是水到渠成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发掘课文在构段方式和文字表达方面较具典型性的片段,引导学生进行局部仿写,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2、文本迁移
  文本迁移是建立在片段训练的基础上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的功夫,更要训练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之一,强化文体规律,,迁移文体写法。
  例如第七课《船长》是一篇典型的写人文,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有的放矢地渗透归纳写人篇的写作规律,如记叙文四要素,写人必写事,人物形象是在具体事件中通过对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等诸方面的细致刻画去凸显的。本文着重于对哈尔威语言的刻画来表现他高大的形象,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对人物语言进行朗读、揣摩、品赏,再朗读,再揣摩,再品赏,在反复地品读咀嚼中,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恪尽职守,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已然高耸于学生心目中。另外,夹叙夹议也是本课写作的一大特色,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渗透。学完了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后,学生既认识了一位英雄,也学到了写人文章的一些套路,我们就在小作文中安排了《我所--------的人》这样一个半命题作文,对学生进行写人篇的训练。
  又如,学习第11课《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后,我们归纳总结了名著推介文的一般写作规律:书名及来历;内容概述;名句名段解读;读后感想。之后我们那一周的小作文就安排了名著推介文,有不少女生还不约而同地写了《一本女孩子必读的书》,想来这就是阅读的推动,也是文本的力量吧。
  再比如《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篇借物抒情,借物喻人的文章,我们除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此类文章的写作规律,还发动学生收集同类型的古诗文进行诵读,在阅读文本,诵读相应古诗文的基础上,我们安排了一篇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的小作文供学生训练。
  之二,变换文体,一文多体。
  为了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作训练,我还利用文本,在阅读文本基础上改变文本体裁进行写作训练,譬如在教学了《麋鹿》一文后,学生对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传奇经历有了了解,我们就在那周安排了这样一篇小作文:以第一人称用童话的形式改写文本,写一篇通话。再比如《安塞腰鼓》是一篇散文,我们选择第六自然段,要求学生把这段改写成诗歌。尽管学生的文笔是稚嫩的,甚至对部分学生而言这样的训练实属勉为其难,但是面对毕业班的同学,我们的宗旨是要让即将升入初中的他们有文体的意识,让他们逐步感知各类文体的特点与规律,这将有利助学生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读写训练是一种合理的、有效的组合,这种组合促进了阅读,推进了写作。语文课堂上如果能打好这套组合拳,坚持读不离写,写依托读,读写同步,齐抓共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稳步提升。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认识、利用和改造着自然。我们在享受生活、享受文明的同时,却惊骇地发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遭受着日益严重的破环。因此绿色环保教育已越来越迫切,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要如何进行环保教育呢?我觉得要从孩子抓起,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绿色环保教育,让幼儿感受变废为宝的神奇,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绿色环保教育,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然后在环境中渗透绿色环保教育,让幼儿树立
期刊
0.引言  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张,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也成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话题,人口变迁的复杂性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十分深远,特别是造成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没有一个长期性的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之间前者应该更有优先教育的地位,因此应该要受到极大的重视。  1.给流动人口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外部环境  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中,如今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比较大的难题。在促成
期刊
工作中,时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啦?小小年纪,就厌学,你让他做作业,他就发脾气……确实,这类同学,虽然在班级中是极个别的,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或智力发展等诸多方面较同伴差,在班集体中显得那么突兀,表现为情绪失控、行为失常等。对这些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行为偏差”,我们决不能简单的把他归纳为品德差,而要想到有可能是心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平等源自尊重  美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那么,数学课如何改变单纯讲授知识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呢?笔者以苏教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为例,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创设情境,在导入中培养探究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
期刊
教学评价是一种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贯穿着课堂始终的纽带。而有效的教学评价对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之间更是一种润滑剂,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增强自信心、勇于探索进取能产生积极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学生取得新的进步又起到了推动和催化作用,从而使学生能进入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它更是提高我们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有效评价,点拨激励学生  每个人都有被他人肯定的愿
期刊
语言文字是人们社会生活实践必需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类认知世界、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第一学段识字的目标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艰巨的学习任务。作为教师,如何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采用最佳的教学方法,营造识字
期刊
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性决定了学生可以通过身体练习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它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促进学生生理上的发展,更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对“快乐体育”的不断探索,“成就感”作为快乐的基础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成就感是人必不可少的心理需求。本文试通过对教材标准、评价、自我认识三方面的研究,寻找体育教学中的“成就感”。  一、成就感来源于明确的教材达标标准,包括教材技术结构性标准和各水平阶段达标标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重要窗口,也是学生文化积累和建构的主要途径。我校地处苏州太湖邓尉山麓,
期刊
作文是观察、想象、情感、语言多种心理素质的一种综合训练。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局限在课堂里,采用教师命题,学生套作的形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在生活体验中捕捉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
期刊
科学概念的建构是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基础的,并且要以学生前概念为载体展开概念转变学习。概念建立的过程就是抽象的过程,而抽象的过程的实质就是已有经验与新现象的互动、联接与印证。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地构建科学概念,是当前科学课堂研究的热点之一。我试图让学生在活动中适时采用画图的方式来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当然,这里的画图指的是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用绘画或图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