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影响着幼儿园建设、管理与发展,也是在面对全球性“儿童取向”的教育问题时必须持续关注的永恒主题。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幼儿教师在个人的工作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培养,其教学品质(技能)和教育素养逐渐成熟的过程。
一、幼儿教师的成长阶段
根据美国教育家丽莲.凯兹(LilianG.katz)的观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般要经过四年的磨练性挑战和四个基本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相对应的第一年),教师对本人所从事专业的生存性适应阶段。该阶段的教师对一个新天地有一种急盼成功的愿望,对于自己所开始从事的职业,怀有极高的热情、期盼和想象,这种良好的动机对于他们今后所要接触的儿童生活、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形与工作环境,教师个人的矛盾心理不断形成,困惑也随之产生。
第二阶段(即第二年)为适应本专业能力的阶段。经过了一年的艰苦磨练,大多数教师已具备了适应本专业的基本能力,开始关注提出问题的个体儿童和教育教学中一些令人感到麻烦的情形。这时,教师的教育能力已从原来形式的层面开始转到与教育及儿童发展切实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上。
第三阶段(即第三、四年),为与儿童一起做同样事情的厌倦阶段。该阶段的教师开始不愿与儿童一起做事情,而喜欢与同事聊天、交流,看杂志,或通过各种途径搜索其他信息,并开始关注本专业领域的一些新的发展。这时,教师的专业成长已开始进入到理论的层面。
第四阶段(即第五年),该阶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对成熟时期。在该时期,教师已具有了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并能够提出一些较深刻、抽象的,要求反省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时,教师的专业已开始升华到教育的精神层面,对于“教育”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解。
这四个阶段在幼儿教师工作的不同年限中又分别显示出不同的行为倾向和工作特征。准确把握教师心理和技能的成长规律,并适时采取地采取确当措施,才能尽快帮助青年教师完成角色转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1)“青蓝工程”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
老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青年教师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有机会分享老教师多年摸索得到的教学成果,可以大大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
(2)汇报课是促进教师走向成熟的催化剂
对于刚刚踏进幼儿园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应当要开设一系列的汇报课,这样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迅速提升。
(3)“同课异构”帮助教师早日完成由“教”向“研”的蜕变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每学期同一年级组的教师要进行同课异构活动。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几位教师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连续上课、评课,探讨教法与学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不同的教师理解不同,构思不同,教法不同,对同一教材内容的处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真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在比较中相互观摩、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幼儿教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因为幼儿园是孩子人生中智慧和智力发展的启蒙阶段,其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有比较全面的教学技能,以适应孩子未来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为提高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提高教师唱、跳、弹、写、画、说等方面的技能,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竞赛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促进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提高,使教师较清晰地意识到专业的发展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5)自主发展的意识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
具有自主意识的人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包括着鲜明的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追求,并根据自己的专业追求决定自己的行为策略,一步一步地为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人格、才能和价值目标而奋斗,这种自觉的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是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重要的、高度的体现。
(6)及时反思是成长的阶梯
反思是指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理解和实践之间的对话,它反映一个人对自我身心状况的认识。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
经验 反思=成长,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一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已越来越被人们熟悉和称道。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反思,要自觉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反思使我们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反思使我们与时俱进,促进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反思是成长的阶梯。
教师发展,历来是教育中的“主题”。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征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而教师专业发展,正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优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作者单位:洪泽县实验小学幼儿园江苏223100】
一、幼儿教师的成长阶段
根据美国教育家丽莲.凯兹(LilianG.katz)的观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般要经过四年的磨练性挑战和四个基本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相对应的第一年),教师对本人所从事专业的生存性适应阶段。该阶段的教师对一个新天地有一种急盼成功的愿望,对于自己所开始从事的职业,怀有极高的热情、期盼和想象,这种良好的动机对于他们今后所要接触的儿童生活、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形与工作环境,教师个人的矛盾心理不断形成,困惑也随之产生。
第二阶段(即第二年)为适应本专业能力的阶段。经过了一年的艰苦磨练,大多数教师已具备了适应本专业的基本能力,开始关注提出问题的个体儿童和教育教学中一些令人感到麻烦的情形。这时,教师的教育能力已从原来形式的层面开始转到与教育及儿童发展切实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上。
第三阶段(即第三、四年),为与儿童一起做同样事情的厌倦阶段。该阶段的教师开始不愿与儿童一起做事情,而喜欢与同事聊天、交流,看杂志,或通过各种途径搜索其他信息,并开始关注本专业领域的一些新的发展。这时,教师的专业成长已开始进入到理论的层面。
第四阶段(即第五年),该阶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对成熟时期。在该时期,教师已具有了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并能够提出一些较深刻、抽象的,要求反省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时,教师的专业已开始升华到教育的精神层面,对于“教育”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解。
这四个阶段在幼儿教师工作的不同年限中又分别显示出不同的行为倾向和工作特征。准确把握教师心理和技能的成长规律,并适时采取地采取确当措施,才能尽快帮助青年教师完成角色转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1)“青蓝工程”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
老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青年教师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有机会分享老教师多年摸索得到的教学成果,可以大大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
(2)汇报课是促进教师走向成熟的催化剂
对于刚刚踏进幼儿园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应当要开设一系列的汇报课,这样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迅速提升。
(3)“同课异构”帮助教师早日完成由“教”向“研”的蜕变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每学期同一年级组的教师要进行同课异构活动。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几位教师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连续上课、评课,探讨教法与学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不同的教师理解不同,构思不同,教法不同,对同一教材内容的处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真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在比较中相互观摩、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幼儿教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因为幼儿园是孩子人生中智慧和智力发展的启蒙阶段,其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有比较全面的教学技能,以适应孩子未来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为提高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提高教师唱、跳、弹、写、画、说等方面的技能,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竞赛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促进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提高,使教师较清晰地意识到专业的发展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5)自主发展的意识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
具有自主意识的人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包括着鲜明的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追求,并根据自己的专业追求决定自己的行为策略,一步一步地为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人格、才能和价值目标而奋斗,这种自觉的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是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重要的、高度的体现。
(6)及时反思是成长的阶梯
反思是指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理解和实践之间的对话,它反映一个人对自我身心状况的认识。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
经验 反思=成长,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一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已越来越被人们熟悉和称道。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反思,要自觉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反思使我们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反思使我们与时俱进,促进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反思是成长的阶梯。
教师发展,历来是教育中的“主题”。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征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而教师专业发展,正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优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作者单位:洪泽县实验小学幼儿园江苏22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