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与“渠道”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e0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容加渠道”是目前网络文学产业较常用的运营模式,付费阅读、影视剧、游戏改编等渠道为网络文学产业的运行提供了具体的方式方法,但网络同时也出现过度强调渠道作用的现象。对网文进行复制性的开发,不仅造成内容的重复表达,也限制了渠道的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网络文学产业 渠道 内容
  在网络文学产业化的进程中,各大文学网站逐渐形成了“内容加渠道”这一运作模式。“内容”指的是网络文学作品,以网络小说为主;“渠道”则包括从初期实体出版、网站广告等单一产业化形式,到目前付费阅读、影视剧改编、漫画改编和网游等多形式的运营途径。从这一模式的效用来看,一方面,多渠道的运营在增加网络作家和作品获利方式的同时,也扩展了读者的阅读途径,“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而网络文学用户规模有3.33亿,较之2015年增加3645万,占网民总体的45.6%”{1}。但另一方面,其“内容”部分具有“原真性”,即“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2}的文学作品,即便是被纯文学视为娱乐消遣的网络文学,也能够完成基本的表情达意,从而区别于使用型的商品。“内容”强调原真,而“渠道”则注重资本转化,进行复制生产,这两者在本质上是冲突的;再加上目前网络文学更注重渠道的开发,所以这一切不仅影响到网络文学内容的表现,同时也制约了“渠道”发展的可能性。
  一、“内容”的重复
  (一)题材的类型化 就文学网站列出的作品类型而言,不同的网站有不同的划分形态。如起点中文网将作品分类为玄幻、奇幻、武侠、仙侠、都市、职场、军事、历史、游戏、体育、科幻、灵异;榕树下原创文学网将作品分为都市、言情、青春、历史、军事、悬疑、幻想、儿童等;潇湘书院则以穿越、架空、豪门、都市、玄幻、异能、悬疑、灵异、校园、仙侠、职场、科幻来划分题材;17K小说网以读者的性别作为作品归类依据,男生选项中多是奇幻、仙侠、历史、科幻,而女生分类中则多为言情、青春类小说。综上所述,言情、历史、仙侠、悬疑这四类小说是各个网站固定的作品类型。之所以形成这四种题材,一方面是由于初期网络写作并未有相应的写作标准,目的仅为自我表达、消遣娱情。而言情、仙侠、悬疑、历史这些较少受限制的题材对于网络写作者来说,更容易实现。另一方面,在题材渐次成型的过程中,读者对言情、仙侠、历史、悬疑这几类故事类型的偏爱,通过网络评论和作品点击率反馈给作者,所以,作者大量复制性地写作读者偏爱的题材。更显著的是,随着付费阅读、影视剧改编等运作渠道的推广,这种题材上的自我重复现象日益加剧,直接影响作品的衍生产品。从近几年引起较多话题讨论的网络小说改编剧来看,如2011年唐欣恬的《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桐华的《步步惊心》,2012年流潋紫的《后宫·甄传》,2015年顾漫的《何以笙箫默》、果果的《花千骨》、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系列、海宴的《琅琊榜》、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系列、萧鼎的《诛仙》,2017年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系列,影视改编的题材渐趋类型化。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还有同一时间段集中开发同一题材的问题,如先后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宫斗小说《步步惊心》《后宫·甄传》和仙侠小说《花千骨》《诛仙》《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虽然在文学网站上这些小说连载的时间并不一致,但它们在影视版本制作和发行上的时间却相对集中。其实这一现象也指出一种故事类型和另一种故事类型之间相互复制的问题,就《花千骨》来说,虽是仙侠小说,但故事突出的并不是一般历劫、修仙的轮廓,而是典型的言情小说中的虐恋情节,其中还混有历史小说中的宫斗场景。
  (二)人设单一 同时,随着题材的固定,相应题材作品中的人物也出现单一、趋同的现象。具体到各个题材,言情类作品的主要女性人物通常被设置为简单、善良、可爱型,心智并不成熟,也就是所谓“傻白甜”的人设;主要的男性人物性格则多为外在高冷跋扈,内心温暖专一,相对于女性人物来说,心智略成熟。在仙侠类作品中,如果主人公为男性,其形象一般遵循武侠小说男性人物性格的设定,由少年的稚嫩懵懂,成长为成年的稳重练达,其中的女性角色则稍显单薄,性格特征并不突出;如果是以女性为主人公,其中男女形象大致和言情作品中的男女人设一致。而在历史类作品中,作为主角的男性和女性角色在整体上都要经历由单纯走向成熟的过程。悬疑类小说的主要人物设定以男性为主,智勇形象居多,类型略单一;女性作为这类冒险类男性角色的衬托,性格较为模糊。
  二、受限的“渠道”
  由于商品趋利的本能,运作渠道越多样和高效,虚幻存在的网文越能迅速地转化为实在的产值,资本决定了内容更新的频率和周期,这样就催生出只强调投资回报率,但价值取向混乱的网文及各种改编剧。
  (一)产品价值观模糊 在20世纪90年代网络写作初始阶段,言情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以对待情感保守严肃和奉行及时行乐准则的两个大学男生为主要人物,表达了两种朴素的情感观,并且在言情之外,呈现出两者的成长历程。2003年连载于幻剑书盟的仙侠小说《诛仙》,通过主人公张小凡从少年在正邪两道中的挣扎,到最终弃恶扬善的人生经历,表达了正义并不就是完全的正确,而邪恶也未尝不能被拯救的思想。其中张小凡在困境中的反省,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神怪对立的仙侠框架,有些戏拟现实的意味。
  但是,目前改编自网文的影视剧传达的却是陈旧的观念,或者是无法达成简单价值观的传递,这些影视剧为突出曲折的情节,营造伤感、惊险的氛围,弱化了人物,打乱了故事的叙述逻辑和情感邏辑。言情类小说以渲染感情的曲折程度为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虐恋”,只是根据故事背景的不同,“虐”的程度出现强弱的差异而已。仙侠类也脱离“侠”的部分,走向言情。历史类则集中于权谋术法的翻新,未脱离“成者王败者寇”的旧思维框架。悬疑类描写的也多是探险、断案的方式方法,鲜见观念的表达。以2016年被翻拍成电视剧的《诛仙》为例,电视剧版本删改了原小说的故事主线,将少年在善恶之间的抉择简单演绎成由始至终的趋善避恶,加强的是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原著中所要表现的对所谓善恶转换的思考也被削弱,这种删改引起原著党的质疑,电视剧也未取得预期的收视成绩。   (二)受限制的新渠道开发 网文价值观的混乱,其实质不只是“内容”上的问题,它在单方面忽视内容开发,注重多种版权的改编和开发的同时,恰恰也限制了自身多版权转化的吸引力。结合美国漫威漫畫的模式来看,2008年漫威将自制的超级英雄系列漫画改编成电影,在全球取得37.4亿美元的票房成绩,同时还继续电视剧、网络衍生剧、漫画周边产品、主题游乐园、游戏等各个渠道的开发,在内容的拓展和商业效益这两方面都有收获。就内容来说,漫威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造的超级英雄系列多是类型化的英雄形象,宣扬的也是简单的锄强扶弱的观念。但是和中国网络小说不断复制自身,从而丧失价值观不同,漫威紧跟美国社会的时代潮流,随着美国反战、反权威思潮的兴起,创造了一系列反英雄、黑化英雄和无明确道德取向的超能力人物,来说明诸如核武器威胁、种族主义等社会问题。21世纪,漫威又以科技发展为背景,重置英雄人物和故事情节,将其置于科技发展的时代主流之中,最后又根据新的时空设定,组成不同的人物组合,创造出新的内容。相应地,漫威根据社会主流价值观翻新出的漫画内容,不断吸收各阶段的受众,为不同渠道的商业开发提供作品基础。区别于网络文学一部作品对应一部影视剧的模式,漫威推出的是超级英雄系列电影,此外又衍生出次要人物和线索组成的电视剧,形成系统的故事体系,并且根据漫画内容的持续翻新,系列电影加衍生电视剧的模式仍会吸引新的消费群体。同时,依托于系列电影和改编剧的影响力,电影电视周边产品,如服装道具、真人模型、定制电子产品、主题餐厅等,以及动漫节、漫画展,都被纳入漫威漫画的商业体系之中。除漫威漫画外,类似的改编模式还有《魔戒》系列和《哈利·波特》系列。
  反观国内网络文学产业现状,近期阅文集团发布了2016年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将内容分发渠道扩展至五十余家,覆盖PC端、移动端、音频及电子书等,囊括QQ阅读、起点中文网等业界品牌。……相较于过去单纯进行版权售卖的模式,阅文集团‘深度介入’全产业链发展”{3}。在整合腾讯文学、盛大文学之后,阅文集团仍将重点放在渠道的联合和扩展市场份额上,和已有的动漫、游戏、影视相比,也并未出现新的渠道。QQ阅读、微信阅读等移动客户端的加入,只是将收费阅读模式由网站移向更为便捷的移动客户端而已,只在规模和数量上有所改变。与此同时,报告虽然表明网络作家、作品对产业具有一定意义,仅就提高作者稿酬、作者是否得到主流文学界认可、作品的品类和数量递增的情况做出说明,却并不能改变作品题材趋同、价值观陈旧的现状。
  网络文学“内容加渠道”这一产业运营模式本身并未有明显的优劣之分,但如果在依托内容才能实现多渠道运作的基础上,仅着意于平台、渠道的整合,那么由消费导向和资本集中所造成的内容上的复制,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作品自我更新和扩展的动力,内容只能借助数量和集群的优势来维持,相应地,也将直接造成宣发渠道的单一,并最终将影响到资本自身。因此,如何在源头上再造“内容”,将是网络文学产业继续发展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址:http://www.cac.gov.cn/2017-01/22/c_11
  20352022.htm.
  ② 〔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7-8页。
  {3} 《阅文集团发布2016网络文学发展报告》,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网址:http://www.chinaxwcb.com/2017-02/14/co
  ntent_351743.htm.
  作 者:王静静,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研究生。
  编 辑: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其他文献
摘 要:朱光潜在谈美的时候指出,人们对待世界有三种态度: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和审美的态度。所谓审美,就是采用无所为而为的静观态度去欣赏形象的美感。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意识”是被形象所充满的,换言之,这是一个“忘我”的过程。可是“我”真的能够忘记吗?本文拟从这个问题出发,通过审美理论和审美实践两个层面,探索“我”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指出“我”非但没有被忘却,反而是生机勃勃地存在和参与到美的形象之中
期刊
摘 要:凌濛初的文学思想受李贽的影响,“二拍”所展现的士人形形色色,贪欲享乐,贿赂枉法,乘人之危等充满了各种欲望;但凌濛初又是一个传统的士人,科举失利才著书泄愤。所以,他笔下的士人骨子深处还是遵循着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进取、执着、敏锐。“二拍”通过对他们经历的叙述,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士人的进步思想。  关键词:“二拍” 商业观念 理想爱情 进取精神  从孔子的“学而优则仕”“士志于道”到孟子的“
期刊
摘 要:《黑天鹅》以家庭教育和事业追求两条主线讲述了妮娜的人格裂变与成长阵痛。从母亲的玩具、工具到自我人生的主宰,妮娜试图以事业的完美来重新定位自己。天鹅皇后的演绎让她的人格产生了裂变,在这条仍是母亲指定的路上,妮娜迷路了。掌声响起的时候,妮娜以生命为代价在舞台上向观众谢幕。  关键词:玩具 工具 完美 裂变  《黑天鹅》讲述了芭蕾舞演员妮娜以生命为代价成功演绎了天鹅皇后的凄美故事,与其说她是为了
期刊
摘 要:散文化电影在世界各地均有发展,日本文艺电影一直秉承着这种美学品格:干净优美的画面,舒缓从容的节奏,对生活进行质朴平实的叙事与表达,赞颂自然之美、劳动之美与传统之美,犹如一脉清流,抚慰现代人内心的焦躁,带来难得的平静与安宁,日本电影《小森林》无疑是其中非常富于代表性的作品。影片所采用的淡化故事与情节的叙事方式、独特的非戏剧化结构、注重对情感及文化内涵的发掘等方面都充分彰显出日本散文电影的审美
期刊
摘 要:朱偰的《越南受降日记》与《漂泊西南天地间》是兼具文学性与历史性的两部作品。二战结束后,朱偰作为民国政府顾问团成员入越参与日本军队投降仪式,受降期间发生的诸多历史事件在其日记中都有所记录,留下了关于越南受降始末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其中不乏关于越南名胜古迹的游记文字,而其更具文学性的越南游记则收录于文集《漂泊西南天地间》。朱偰游记语言简约传神,格调典雅蕴藉,多以日记形式纪游,是现代游记文学中颇具
期刊
摘 要:英国当代小说家希拉里·曼特尔因历史小说《狼厅》《提堂》两获曼布克奖,她其不仅继承了英国历史小说的写作传统,展示了一段16世纪的英国帝国历史,也在小说中挖掘了蕴含的“英国性”。  关键词:曼布克奖 《狼厅》 历史小说  “我的心与历史小说同在”,因为“我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小说家的唯一原因是我没有机会当一个历史学家”。说出这掷地有声话语的是凭借着被称为“克伦威尔三部曲”的《狼厅》与《提堂》而两获
期刊
摘 要:《湄公河行动》的成功预示着林超贤在主旋律电影和香港电影的异质性之间找到了一条融合之路,然而两地交融的文化阵痛依然存在,林超贤在贴近内地政治话语的同时又无法放弃对香港本土性的坚持,在寻找两地话语平衡的同时也使得影片失去了中国文化特性而成了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主流电影。  关键词:《湄公河行动》 身份认同 主旋律电影 香港警匪片 扁平化  2016年国庆档,一部由香港导演拍摄的主旋律影片《湄公河
期刊
摘 要:和其他第六代导演一样,娄烨的影片诞生在意识形态崩塌的断壁残垣中,他试图用影像语言在废墟和碎片中寻找生存意义,这种抽象的焦虑感在具象的城市中的人与人的亲密关系中获得了合理的安放。他看到了城市中个体的孤独以及个体在爱欲中寻找救赎的尝试,但是仍无法避免最终遭遇永不告别的重逢的无望。随着激情退却,孤独感变成无法脱离的漩涡。开放式的故事呈现给观影者留下不可言说的审美焦虑。他的作品紧贴灵魂,试图还原生
期刊
摘 要:近几年电影的怀旧主题,开始告别繁华颓靡的都市空间、古朴优美的文化乡愁,从集体记忆转向个体记忆,直接和青春进行了对话。2014年冬季上映的青春片《匆匆那年》,在继2013年《致青春》之后又一次主打了怀旧牌。青春片的怀旧不再面向大历史、大情调,而是与个人的小历史、小情怀联系起来,成为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以来的时代症候。  关键词:《匆匆那年》 空间 青春怀旧  2014年12月上映的电影《匆匆那年
期刊
摘 要:沈从文的作品表面是在赞美和讴歌自然,带有很强的田园牧歌特征,但实际上在其背后却隐藏着极深的寓意和内涵,他欲以作品中所构筑起来的湘西“乡下人”系列形象,来完成其“民族重造”的崇高理想。但在短篇小说《萧萧》里,他却仅仅用了两组对比,就把这种理想毁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现代“启蒙”意识的伟大作家,在理想破灭后的痛苦和挣扎。  关键词:《萧萧》 民族重造 理想 失落  从表面来看,沈从文是一个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