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vi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蒙古作为西部农业人口大区,同样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劳动力输出任务。在此背景下,反思以往农村非农转移人员职业和技能培训的做法,提出下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政策应对措施,就成为各级政府官员和学者应着力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内蒙古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一、引言
  
  如何实现当前中国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提高非农转移人员的收入水平,是新时期各级政府以及学术界非常关心的重要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个子目标以及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若干政策措施,不仅表明了中央政府对于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也暗含着中央政府正逐步从偏重城市区域的大量投入转向偏重乡村社区的大力扶持,由重点解决城市人群的各类福祉转向重点帮助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和增加收入上来。除却发展乡镇企业、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大力开展扶贫救助等政策措施外,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引导性和技能性培训、此次中央政府将非农转移培训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予以明确提出,无疑将对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及从事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现状
  
  据2004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截至2003年,中国大陆16岁以上劳动人口共99889万人,农村57514万人:农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由60,1%下降到49,1%,从业人员总数为36546万人,而且这还没有计算中国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大约857万人。在庞大的就业人口压力下。为提高农村非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顺利实现非农就业并提高收入,中央政府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牧)民工培训规划》(亦称作“阳光工程”)。这项工程对今后8年内农民工培训的目标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工作安排,并针对项目的组织领导、经费管理、监督评估等方面出台了单行条例。到目前为止,承担此项工程的省市自治区主要是那些粮食主产地区、革命和贫困老区以及劳动力的主要输出省市自治区。
  内蒙古作为西部落后和农业人口大区,也同样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劳动力输出任务。据内蒙古农调队数据显示,2003年内蒙古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占农村牧区总人口的7,3%。占劳动力总人口的13,8%,约为100万人:从文化程度上来看。劳动力文化程度大多数为初中文化,占到劳动力总人口的67,08%: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占到劳动力总人口的91,2%。劳动力人口的基数庞大、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业比较收益低。导致农村牧区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为解决这些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问题,自治区于2004年2月发布了《2004年一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培训规划》。对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劳动力转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培训的任务、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据内蒙古农业信息网2006年数据表明,内蒙古各盟市的劳动力转移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截至2006年第一季度,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输出达到151万人,比2005年第一季度增加24,5%,输出劳动力占农村牧区总劳动力的比重为22,6%,呈现出转移速度快、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以区内为主要转移地的特点。但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非农转移人员的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文化素质相对低下导致内蒙古自治区富余劳动力群体就业前景不太乐观,收入难以提高。这种状况如果不得到有效的缓解,势必会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阻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最终影响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因而,在此背景下。反思农村非农转移人员职业和技能培训的现状和做法,提出下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政策应对措施,就成为各级政府官员和学者们应着力关注的焦点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牧)民不参加或兴趣不高
  农(牧)民或者不关心,或虽听说,但最终没有参加。农(牧)民不参加或兴趣不高主要来自三个原因:第一。培训宣传不到位,农(牧)民对培训渠道不了解;第二,参加培训不是找到工作并获取较高收入的唯一渠道。很多没有参加培训的农(牧)民能够找到工作,或一些人可依靠朋友、亲属等熟人网络找到工作,这对准备外出务工的农(牧)民示范作用很强;第三,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二)培训机构组织不力
  虽然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文件精神,各类农广校和职业学校成为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基地,使培训有了比较固定的制度性机构和人员安排。但宣传力度不够、管理组织松懈、培训管理人员缺乏持久性和长期性、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培训机构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农(牧)民对培训场所比较简陋、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比较缺乏、任课教师的数量和素质不高等问题均有反映,这成为阻碍劳动力培训取得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政府部门不够重视
  虽然国家发布了有关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文件和指示后,很多地方便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但在信息平台、资金分配、设施配备以及人员安置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形成一套具体的规划与安排。尤其是培训部门的监管方面,缺乏统一的要求和规章,导致培训机构在具体操作方面出现了很多偏差。而且主管部门对组织此项培训热情不高,对农(牧)民培训工作有所忽视,就业主管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四)用人单位的选择偏向
  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于经过这种培训的农(牧)民的能力和水平存在质疑。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他们培训的时间很短,实践操作能力差。所以,所谓获取了“正规”学历与文凭成为他们的首选用人标准。这种思路和做法直接消减了农(牧)民和培训机构对于培训的进一步投入,对非农转移劳动培训的消极影响较大。还有,前三个因素也直接对用人单位造成了消极影响。很多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合适人员就是这些因素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总之,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了农(牧)民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用人单位也就不愿意扩大对参加培训的劳动力的需求,这反过来文影响农(牧)民参加培训和培训机构组织培训的积极性,最终造成一种近似恶性的循环。
  
  四、建议
  
  第一,政府是引导和促进农牧民参与非农转移培训的主导因素。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好宣传、资金和物质投入和保障等工作。要积极利用各种方式或手段让想要出去务工的农(牧)民了解培训的意义、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效果和各种就业信息,引导农(牧)民自觉主动地参加培训;政府部门要尽可能地多给予、多支持,拨出专门款项扶持各类培训机构或学校的校舍和教学设备建设,积极引进各类技能型人才向农(牧)民培训最实用、最有效的专业知识;建立自治区、市、县、镇、乡(苏木)和村(嘎查)一套比较完整的培训管理体制,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逐级分配目标。构建奖惩责任 制;鼓励采用“一村(嘎查)一训”或单项培训的方式,积极推进地区特色服务性劳动力的培训,形成劳动力服务的品牌效应;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可诱使农(牧)民能够踊跃参加培训。安心外出务工。
  第二。培训机构是实现非农转移培训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因素。培训机构以往习惯的做法是把大量的农(牧)民劳动力吸引到培训课堂或培训基地来参加培训,单纯依靠教学录像或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或者进行简单地操作和实践演练,难以适应复杂环境下的工作内容。所以,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更新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模式是培训机构扩大培训影响、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培训机构可采用培训一实习的方式进行培训,可通过向实习用人单位支付少额报酬的方式,在农(牧)民劳动力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短期的实习培训协议,帮助农(牧)民劳动力很快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建立以农(牧)民为中心的劳动力培训模式,彻底改变过去培训机构不考虑市场需求,导致参加培训的农(牧)民难以就业的局面。
  第三,用人单位是评价和检验非农培训效果和水平的主要部门,也是能否促进和吸引农牧民参加转移培训的动力源。培训机构能否培训合格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劳动力人才,最终要通过市场一用人单位的选择和挑选。用人单位通过适应市场。会自动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人才。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结合培训机构来看,就要求培训机构注重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设置,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培训模式。这是其一;与此同时,用人单位通过各种形式的招聘和人才需求公告,向社会尤其是进行非农转移的农(牧)民传递了有利的市场信号。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引导农(牧)民选择相应的培训主题和内容作用明显。
  第四,农(牧)民群体不仅是被培训的对象。同时也是促进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主体。农(牧)民要意识到,随着知识与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在新世纪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没有很好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训练,很难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所以。农(牧)民要根据市场和用人需要,自觉进行培训。而农(牧)民参与培训的过程与效果,对于改进培训机构的工作、评价政府主管部门的绩效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农(牧)民、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动态、交互和密切等特征。所以,只有全面地思考和妥善处理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才能顺利完成劳动力非农转移的重要任务,最终实现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
其他文献
介绍了“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国内废钢行业发展概况,重点阐述废铜行业的回收供应以及消耗情况,并对影响废钢价格的因素进行数学建模,对关联程度大小进行量化,对更好地分析废钢
醇酸树脂的分级对于指导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自凝胶色谱图得到的量太少,不能进行各个级分性质的考察。因此提出测定各个级分的酸值,将酸值和特性黏数、相对分子质量一样,作
桥  小时候喜欢桥,喜欢桥下的流水,喜欢桥上的风景。老远见桥,就喜冲冲地跑去,上了桥,心似乎一下子高远了许多。望四周阡陌纵横,碧波涟涟,树绿岗翠,村烟袅袅,远山色黛,近山色青,大河逶迤,直接天际,小小的心儿似乎长了翅膀,欲振翮高飞,与鸟比翼。兴奋的心情无以表达,唯有张开双臂,冲下桥头,以快速飞奔释放心头的冲动。  长大了依然喜欢桥。见过赵州桥的不朽,数过卢沟桥的狮子,既感叹历史的厚重,又悲怆近代的
采用“Winsor I—like”型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微乳液,考察了聚合工艺、乳化体系、引发体系等因素对丙烯酸酯微乳液粒径及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聚合机理。研究表明,预乳化
核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国际社会的一大难题。冷战以来,在亚洲,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印巴核试验纷扰不断。借助国际政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理论,从亚洲政治文化心理、区
《金瓶梅》作者是徐渭,徐渭志在《春秋》,他所写的《金瓶梅》是一部春秋大传,是以春秋笔法塑造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