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探析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例,结合社会相关数据分析报告和学校就业质量分析报告,分析新形势下就业困难学生的特点,探索如何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竞争力,努力打通高校就業帮扶“最后一公里”,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全面推进就业帮扶工作。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生;就业困难;精准帮扶
  2019年10月30日,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抓精准,着力优化指导服务,要抓重点,着力帮扶特殊群体,确保每个人都实现稳定就业。
  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约834万人,中国石油大学作为石油行业特色院校,受毕业生总量增长的社会环境和石油企业用人需求不稳定的行业发展双重影响,就业创业工作形势复杂严峻。为此,中国石油大学在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创新创业和就业帮扶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对比近三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全校总体就业率逐年升高,未就业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减少,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工作重点就落在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这一关键的少数群体上,学院不仅要努力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服务保障工作,更要打造好学生离校后的持续服务保障“新格局”。
  一、中国石油大学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进一步分析中国石油大学2016年至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可知,中国石油大学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主要包括继续报考研究生、暂不准备就业、再次申请留学和暂未落实理想单位四类人群。该报告显示,在2016年至2018年间,本科生群体中,继续报考研究生人群分别占59.29%、56.25%和55.56%,暂不准备就业学生分别占15.93%、18.75%和17.78%,再次申请留学人群分别占9.73%、14.58%和17.78%,暂未落实理想单位人群分别占15.04%、10.42%和8.89%;研究生群体中,暂不准备就业学生分别占25%、18.52%和17.65%,继续报考公务员或来年考博人群分别占23.68%、24.07%和20.59%,暂未落实理想单位继续寻找人群分别占51.32%、57.41%和61.76%。由此可见,在每年的毕业未就业学生中,继续升学或报考公务员、暂不准备就业和暂未落实理想单位的三类毕业生是就业困难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未就业毕业生总数的80%以上,是造成学校就业工作压力的最主要因素。
  (一)继续升学或报考公务员的学生
  该类学生主要来源于研究生和公务员考试失败的学生群体。他们出于自我提升、家庭要求和逃避就业等原因选择继续深造,其中大部分学生考前完全不关注就业,导致考试失败后没有保底单位,又因错过了最佳就业时期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最终选择继续报考。
  (二)暂不准备就业的学生
  该类学生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相对殷实、个人要求较高的学生群体。他们重视择业定位和职业发展,有的等待家人安排工作,有的继续准备语言考试申请出国,并不急于找到一份工作,就业不积极,因而一直处于“有业不就”的状态。
  (三)暂未落实理想单位的学生
  该类学生主要来源于学业困难、毕业困难、家庭困难等学生群体。他们由于专业成绩不佳、综合能力不强、拿不到毕业证或学位证等原因被理想单位拒之门外,但自身还对工作单位、地点、薪资有所要求,高不成,低不就,导致处于“无业可就,求职倦怠”的状态。
  二、就业困难群体的四个特点
  2017年9月,网易云课堂、前程无忧以及微博职场三方联合发布了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所学专业、个人性格、家庭背景是影响上万名正在求职或找到工作不久(两年之内)的应往届大学生就业是否顺利的三个主要原因,而求职时间过长、大学期间是“隐身族”和一味追求理想职业是增加毕业生就业难度的三个重要因素。同时,笔者也采用非结构式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对学院2018届和2019届离校未就业的50多名毕业生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与报告基本一致。经进一步总结分析,近两年,学院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普遍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没有目标,规划不足
  在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访谈中,当分析自我未就业原因时,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提到没有目标规划,大学前几年完全不关注就业,直至大四才真正开始制订目标和职业规划,留给自己的准备时间有限。故而,选择就业的学生易错过最佳就业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亦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考研失利后心有不甘或无从选择,最终只能选择继续报考。
  (二)没有动力,行动不足
  这部分学生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讲叫“佛系青年”,他们没有值得去努力的人或事,就业对其而言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他们不主动关注招聘信息,不参加校外招聘,想就业时,网投几份简历,结果往往了无音讯。毕业时没有工作,他们也毫不着急,抱着“会有工作的”心态淡然离校。
  (三)性格内向,能力不足
  大学里有一群“隐身族”,他们性格内向,从不违纪,平时主要靠自我娱乐的方式度过大学时光,专业成绩不佳,综合能力不强,没有存在感和就业竞争力。在就业过程中,导致他们求职失败大多是面试环节。相对于笔试而言,面试主要考查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这无疑是他们的软肋。经多次打击后,他们易困于“无业可就,求职倦怠”的状态。
  (四)家境一般,眼界不足
  在学院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中,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处于一般甚至是贫困状态。他们几乎没有人脉资源,没有创业资本,父母很难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帮助。他们可能会为了解决家庭困境,而只看中单位薪资水平,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本身,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就业选择,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
  三、全面推进“三全育人”,打通就业帮扶“最后一公里”   (一)全员育人,提升就业帮扶效果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一线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关系最为密切,他们在学生就业教育、指导、管理和服务等环节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辅导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自己。
  首先,要充分了解政策。只有对应征入伍、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就业援助等就业创业政策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才有可能详细全面地向学生宣传和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就业目标。
  其次,要不断深入学习。目前,中国石油大学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大多缺乏就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指导经验。因此,面对就業形势的严峻与多变,辅导员要不断深入学习就业指导理论与技能,在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学生自主创业指导等方面多下功夫,通过自我学习、同行交流和参加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最后,要熟悉业务流程。熟知协议签订、违约处理、户档派遣、毕业后缓派、学费代偿等日常事务管理流程与相关要求,在学生们遇到困难时及时有效地予以解决,从而获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和认可。
  (二)全方位育人,前移就业指导工作
  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择业目标和就业能力,还与学生的家庭环境、价值观念、学习动机、专业认同度等方面密切相关。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绝不是在临近毕业的时候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就能解决的。因此,要想真正减少就业困难学生数量,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就必须将就业指导工作前移。
  第一,辅导员应从入学伊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核心价值观念教育,构建“大一抓学习、大二攒能力、大三重实践、大四促就业”的就业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制订合理的职业规划,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二,辅导员要聚焦问题症结,对症下药。不能先入为主地基于表面现象简单归因,认为贫困生就业困难一定是家庭经济原因,成绩差的学生就业困难一定是学业原因,要与学生深入交流,找到导致其就业困难的核心因素,将困难消灭在萌芽阶段,从源头上减少就业困难学生数量。
  (三)全过程育人,形成就业全过程帮扶的服务保障新格局
  了解问题症结后,要在平时有针对性地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一生一策,精准帮扶”。如用平衡单法帮助在“考研还是工作”之间犹豫不定的毕业生选择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方案,鼓励他们先就业,后择业;用霍兰德、职业锚和SWOT等方法指导消极怠业的就业困难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制订可实施的就业目标与规划;通过讲解政策、分析职业发展过程和联系家长等途径引导“有业不就”的毕业生重新定位自我,积极就业,实现自我价值。
  在学生毕业后,就业工作人员要本着“一帮到底”的态度持续提供跟踪服务,做到“求职有人管,服务不断线”,用自己的服务和热情感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温度,赢得学生信任。
  就业工作在于毕业季,在于毕业后,更在于日常。要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穿就业全过程,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就业全过程帮扶的服务保障新格局,打通高校就业帮扶“最后一公里”,从而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就业指导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R].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2]就业指导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R].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
  [3]就业指导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R].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责编:初 心
其他文献
摘 要:以郑州大学党风廉政建设“筑堤”工程为基点,立足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重点探讨和研究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风险防控堤坝构筑的历史及现实意义,阐述高校廉政风险的内涵和特点,针对解决廉政风险问题,构筑监管堤坝、制度堤坝、思想堤坝。三重堤坝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层层递进、同向同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风险防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近年,郑州大学纪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期刊
近日,以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主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18)》,首次全面梳理、解读和分析了中国2000—2016年的研发经费情况。  从2017年开始,中國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国家,仅次于美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7万亿元。报告的项目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涛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当前中国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小,而是如何优化研发经
期刊
4月15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宣布该学校实验室3D打印出了一颗“心脏”,实验结果刊登于综合科技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  这颗“心脏”不仅仅只是外形相似。它有细胞,有血管,也有其他支撑结构。它甚至像心脏一样可以收缩,但它的长度只有2.5厘米,差不多是一个兔子心脏的大小。而在此之前,科學家只成功打印出没有血管的简单组织。
期刊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指明了方向,明确指出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要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
期刊
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前,新青年迥异于旧青年,人格自主,观念进步,人生进取,视野国际,伦理实利,常识科学。100年后,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新青年”?  青年其实不论新旧,亦不以年龄区分。有的人还没年轻,就已经老了;有的人老了,却依然年轻。评判一个人是否年轻,要看四态:心态——是否有一顆好奇心;状态——是否勇于试错;姿态——是否忘掉年龄;体态——是否重视身体管理。
期刊
坚持创新引领,充分集聚政府、企业、高校资源,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产学研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搭建为关键,健全制度体系,狠抓政策落实,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自获批示范校建设以来,黄河科技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关于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主动适应国家教育结构性改革需要,主动服务社会治理转型与产业升级对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示范性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目标,不断
期刊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本研究在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要求的基础上,基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通过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以及毕业生的跟踪反馈,优化和设置了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具有专业特色、与行业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工程教育;地质工程;课程体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进入新时代,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也面临新的发展和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和重要目标,有助于丰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助于探索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新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以弘扬“桂工精神”为路径,深化人文素养、拓展精神视野、激发创造活
期刊
摘 要:海氏评价法是薪酬管理课程中职位评价内容的典型方法之一,而案例教学是薪酬管理课程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教师在讲授海氏评价法时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案例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探讨海氏评价法三种计算方法的差异与实践应用问题。教学实践表明,海氏评价法具有易操作、应用广泛的特点。虽然不同算法是具有普遍应用性的,但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仍应该明确指出海氏评价法的差异性及更恰当的使
期刊
“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3月23日,中央对新冠肺炎疫情疫情的最新形势判断,振奋了全国人民。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这一时刻。此刻,距离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封城”通告,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月。  “生命重于泰山。”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全面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