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3—0194—01
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从众多事实中发现和判断哪一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西方新闻学叫做“新闻嗅觉”,直译是“新闻鼻子”,也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敏锐的观察力。作为一个称职的记者,他必须具有迅速而准确的认识、捕捉和挖掘有意义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具体讲,新闻敏感包括这样一些能力:能迅速判断事实的政治意义,预见可能产生政治作用的能力;判断每件事实在全局的地位及在事物发展阶段上影响大小的能力;判断某些事实引起受众的兴趣大小的能力;具有见微知著、从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实中发现值得报道的东西的能力。
那么新闻敏感从何而来呢?首先是以政治敏感为前提,其次是业务水平。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不是一回事,但二者密不可分。这里说的政治敏感,就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它是新闻敏感的核心。记者不断加强政治理论、方针政策学习,不断了解、摸清变化中的情况,先进的、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符合“三个代表”精神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就要大力宣传,反之就应该抨击。因此,政治敏感是记者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记者的政治敏感源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时局政策的准确把握。社会责任感对记者捕捉新闻起着关键的作用。记者的责任感越强,不但触发新闻敏感的机会越多,而且产生的动力也越大。一位记者只有对国家强弱、人民贫富怀着忧患意识,才会随时关注时下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才会对周围群众关心的一切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才会全局在胸、高屋建瓴。
新闻敏感也包括业务敏感。这里应有两层意思:一是新闻事实本身。经过记者对事物、事件的内涵的挖掘、提炼,辅以相应的形式表现出来;另一层意思是,对所报道的领域能够熟悉。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不至于写出让外行看不懂、内行看笑话的报道。只有对报道领域业务熟悉,才能准确、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
新闻敏感应来自记者的超前思维。记者的“新闻脑”要注入前瞻性思维,并善于运用它,见微知著、洞察事物的发展趋势,担负起“时代望者”的使命。几年前曾有新闻媒体报道了“教授卖馅饼”的新闻。对于这篇报道有人称赞,有人质疑。称赞者认为教授顺应时代潮流;质疑者认为教授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是人才的浪费。记者报道的本意恰恰是后者,只是在市场经济刚刚露头之时,人们对此似乎把握不准,一大部分人对市场经济不懂或是认识不足,所以记者写这篇报道比较含蓄。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经济生活中,记者不等同于一般人,他应有前瞻性。如果记者不具备这些素质,那就会被一时表象迷惑,只看表象,不看实质;只看现在,不看将来,导致采写的报道经不起历史的推敲。
增强新闻敏感,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神秘化倾向。认为新闻敏感与生俱来,无从学起,无法培养;另一个是技术化倾向。视新闻敏感为一项技术,勤学则易成。其实,新闻敏感既不神秘,也不是一项技术。之所以称之为素质,必然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和培养,只有用心,才能有循序渐进的提高。
增强新闻敏感,首先得学习理论学政治学业务。打好理论根底、政策法规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这五个根底中,理论根底是首位的。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根底能使记者获得深邃的洞察力,并对事物发生的变化及其走向、趋势做出反馈与判断。
增强新闻敏感,必须得有敬业精神,具有“无法放弃、无法搁下”的精神。穆青关于新闻敏感的论述,有这样一段话:记者的新闻敏感,归根结底在于思想解放,多学习,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人民,才能发掘很多新闻题材。新闻记者是当今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在记者的生命时间表上,没有休整的时刻。记者必须爱自己的岗位,做个忠诚的卫士。只有这样极强的事业心,才能促使他自觉地、积极地拿起笔、动起脑、写起文章,追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增强新闻敏感,就要深入生活。新闻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劳动。年过花甲的穆青到河南省周口地区扶沟县采访。他吃住在农民家里,就像那位在废墟中发现鲜花的记者那样,在缺吃少穿的扶沟县,他发现了希望——牛,写出了轰动中原大地的新闻述评《谁有远见谁养牛》。一时间,人们嘴上传的是这句话,墙上刷的标语是这句话,曾任国务委员的陈俊生为周口地区推广应用这一经验的题词也是这句话。如果没有深入深入再深入的采访作风,即使再有价值的新闻出现在身边,记者也只会视而不见。只有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做“三贴近”的有心人,新闻敏感才能在关键时刻油然而生。
今天,现实生活生机勃勃、日新月异。记者要独具慧眼、别具匠心的采撷到鲜活的东西,必须深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不断的拓展采访生活空间,不断的拓展视野,从而采写出有新闻价值、受众人喜爱的新闻报道。
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从众多事实中发现和判断哪一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西方新闻学叫做“新闻嗅觉”,直译是“新闻鼻子”,也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敏锐的观察力。作为一个称职的记者,他必须具有迅速而准确的认识、捕捉和挖掘有意义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具体讲,新闻敏感包括这样一些能力:能迅速判断事实的政治意义,预见可能产生政治作用的能力;判断每件事实在全局的地位及在事物发展阶段上影响大小的能力;判断某些事实引起受众的兴趣大小的能力;具有见微知著、从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实中发现值得报道的东西的能力。
那么新闻敏感从何而来呢?首先是以政治敏感为前提,其次是业务水平。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不是一回事,但二者密不可分。这里说的政治敏感,就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它是新闻敏感的核心。记者不断加强政治理论、方针政策学习,不断了解、摸清变化中的情况,先进的、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符合“三个代表”精神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就要大力宣传,反之就应该抨击。因此,政治敏感是记者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记者的政治敏感源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时局政策的准确把握。社会责任感对记者捕捉新闻起着关键的作用。记者的责任感越强,不但触发新闻敏感的机会越多,而且产生的动力也越大。一位记者只有对国家强弱、人民贫富怀着忧患意识,才会随时关注时下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才会对周围群众关心的一切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才会全局在胸、高屋建瓴。
新闻敏感也包括业务敏感。这里应有两层意思:一是新闻事实本身。经过记者对事物、事件的内涵的挖掘、提炼,辅以相应的形式表现出来;另一层意思是,对所报道的领域能够熟悉。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不至于写出让外行看不懂、内行看笑话的报道。只有对报道领域业务熟悉,才能准确、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
新闻敏感应来自记者的超前思维。记者的“新闻脑”要注入前瞻性思维,并善于运用它,见微知著、洞察事物的发展趋势,担负起“时代望者”的使命。几年前曾有新闻媒体报道了“教授卖馅饼”的新闻。对于这篇报道有人称赞,有人质疑。称赞者认为教授顺应时代潮流;质疑者认为教授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是人才的浪费。记者报道的本意恰恰是后者,只是在市场经济刚刚露头之时,人们对此似乎把握不准,一大部分人对市场经济不懂或是认识不足,所以记者写这篇报道比较含蓄。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经济生活中,记者不等同于一般人,他应有前瞻性。如果记者不具备这些素质,那就会被一时表象迷惑,只看表象,不看实质;只看现在,不看将来,导致采写的报道经不起历史的推敲。
增强新闻敏感,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神秘化倾向。认为新闻敏感与生俱来,无从学起,无法培养;另一个是技术化倾向。视新闻敏感为一项技术,勤学则易成。其实,新闻敏感既不神秘,也不是一项技术。之所以称之为素质,必然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和培养,只有用心,才能有循序渐进的提高。
增强新闻敏感,首先得学习理论学政治学业务。打好理论根底、政策法规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这五个根底中,理论根底是首位的。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根底能使记者获得深邃的洞察力,并对事物发生的变化及其走向、趋势做出反馈与判断。
增强新闻敏感,必须得有敬业精神,具有“无法放弃、无法搁下”的精神。穆青关于新闻敏感的论述,有这样一段话:记者的新闻敏感,归根结底在于思想解放,多学习,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人民,才能发掘很多新闻题材。新闻记者是当今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在记者的生命时间表上,没有休整的时刻。记者必须爱自己的岗位,做个忠诚的卫士。只有这样极强的事业心,才能促使他自觉地、积极地拿起笔、动起脑、写起文章,追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增强新闻敏感,就要深入生活。新闻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劳动。年过花甲的穆青到河南省周口地区扶沟县采访。他吃住在农民家里,就像那位在废墟中发现鲜花的记者那样,在缺吃少穿的扶沟县,他发现了希望——牛,写出了轰动中原大地的新闻述评《谁有远见谁养牛》。一时间,人们嘴上传的是这句话,墙上刷的标语是这句话,曾任国务委员的陈俊生为周口地区推广应用这一经验的题词也是这句话。如果没有深入深入再深入的采访作风,即使再有价值的新闻出现在身边,记者也只会视而不见。只有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做“三贴近”的有心人,新闻敏感才能在关键时刻油然而生。
今天,现实生活生机勃勃、日新月异。记者要独具慧眼、别具匠心的采撷到鲜活的东西,必须深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不断的拓展采访生活空间,不断的拓展视野,从而采写出有新闻价值、受众人喜爱的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