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要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授之谓也。”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利用学案导学,就是要有目的地组织、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通过近一学期的“学案导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十分关键。而学习积极性是由学习动机引发,伴随学习兴趣形成并在情感状态中反映出来的。因此,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将能力强的和能力差的、会表达的和不善表达的、性格活泼的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有机组合,四人或六人一组,让学生之间互相影响、共同进步。比如,课堂讨论时让不同类型的学生代表本组发表意见,说得不全面时,再让较优秀的学生进行补充,以打破原来课堂上注入式的单向教学模式。又如,学生在合作学习时,鼓励他们积极交流,谈出自己的见解,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由小组同伴共同探讨,相互解疑,“以兵练兵”,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巧妙预设,引导学生有效生成
很多教师觉得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我却认为,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在师生的互动中实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学案就要以学生的自主“生成”为载体,通过老师备课来“预设”,有效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三注重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评价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传统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这样的课堂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探究、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同伴之间的互评,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调整心态向更高目标迈进,获得更优的发展。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知识结构、智力因素、思维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我觉得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强调他们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对他们进行“横比”,因而我十分注意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观察他们进步或退步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我会在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并要求家长每周给自己的孩子评分,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及时进行自我审视,不断总结和反思,促进他们潜能与创造性的发挥。
四引入竞争,鼓励学生不断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抓住中学生活跃、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采用比赛的办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如做有难度的选择题、判断题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又快又对竞赛”;分析说明题时,大多数学生觉得冗长、“烦”,我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无错竞赛”;在每一单元整理知识结构图时,我也引入竞赛机制,让学生互出考题,相互挑错。在这些环节中,因为关涉到小组的竞赛成绩,每个学生都会认真观察、思考、修改,教学效果远远胜过老师的讲解。
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有效”才是好方法。一学期的“学案导学”实践证明:在不断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在认真解读教材与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将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学习方法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编写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为目的的学案,是我们用来导学的好素材,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王 芸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十分关键。而学习积极性是由学习动机引发,伴随学习兴趣形成并在情感状态中反映出来的。因此,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将能力强的和能力差的、会表达的和不善表达的、性格活泼的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有机组合,四人或六人一组,让学生之间互相影响、共同进步。比如,课堂讨论时让不同类型的学生代表本组发表意见,说得不全面时,再让较优秀的学生进行补充,以打破原来课堂上注入式的单向教学模式。又如,学生在合作学习时,鼓励他们积极交流,谈出自己的见解,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由小组同伴共同探讨,相互解疑,“以兵练兵”,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巧妙预设,引导学生有效生成
很多教师觉得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我却认为,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在师生的互动中实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学案就要以学生的自主“生成”为载体,通过老师备课来“预设”,有效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三注重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评价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传统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这样的课堂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探究、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同伴之间的互评,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调整心态向更高目标迈进,获得更优的发展。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知识结构、智力因素、思维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我觉得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强调他们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对他们进行“横比”,因而我十分注意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观察他们进步或退步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我会在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并要求家长每周给自己的孩子评分,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及时进行自我审视,不断总结和反思,促进他们潜能与创造性的发挥。
四引入竞争,鼓励学生不断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抓住中学生活跃、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采用比赛的办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如做有难度的选择题、判断题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又快又对竞赛”;分析说明题时,大多数学生觉得冗长、“烦”,我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无错竞赛”;在每一单元整理知识结构图时,我也引入竞赛机制,让学生互出考题,相互挑错。在这些环节中,因为关涉到小组的竞赛成绩,每个学生都会认真观察、思考、修改,教学效果远远胜过老师的讲解。
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有效”才是好方法。一学期的“学案导学”实践证明:在不断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在认真解读教材与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将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学习方法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编写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为目的的学案,是我们用来导学的好素材,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王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