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棚里的高贵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文化市场经过一阵子的清理,沉寂了几个月,最近又繁荣起来了。卖鸟的、卖花的、卖书的、卖画的和卖小百货的,都悄然在山坡边铺摊搭架,熙熙攘攘。
  我的住处就在附近,距离那里不过几百步路。能在那几十个旧书摊上觅得一本十分珍稀的书,或在画市上买到一幅奇绝的旧画,是常有的事。
  大约是十几天前的一个下午,我又去了那里。顺着山坡往东走,是书摊和画市。我边走边看,不觉到了尽头。再往东,是一片临时搭起的工棚。济南这样的工棚很多,几乎在所有建设场地都能看到。不知道是一種什么动机指引着,我意欲继续往前走,到那片工棚里看个究竟。工棚大约有十几个,都是用砖简单地垒起来,上面盖了那种遮雨的石棉瓦。我从西至东一个一个地看,有的是用来放粮米和建筑材料的,有的是做饭的锅灶,有的是住人的宿舍。宿舍里并没有床,只是在地上凌乱地铺了些干草,干草上是几张破旧的席子。看到这些,我的心中就有些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房子都没有门,只是一个个长方形的洞,看了几个也都没有人。走到尽头处的一间房子里,终于看到一个人。他蹲在席子上,手里拿着一本书在看。好奇心驱使着我走进去。他怎么没有去工地?是负责看东西还是休息或别的什么原因。我站在他的对面。他毫无敌意地坐直了身子,很客气地与我打招呼,并把书放在了身后的一堆被褥上。我看到了那本书的封面,那是余秋雨教授的《文化苦旅》。在《道士塔》一文中折叠了一页,显然他正读到这里。我十分惊诧。在这样的一个工棚里,有人在读庄严的《文化苦旅》,而不是金庸、琼瑶或三毛。坐在我对面的那个蓬着头发,脸色紫黑,衣衫不整的青年,顿然已不是一个粗俗的外乡打工仔了。我用很沉静的目光看他,那是一双茫然中透着睿智的眸子。他说这本书他是读第三遍了。我问他书的来历,他说是上一个月发工资后,给家里寄去钱,从自己剩下的生活费中节约买的。他说现在书贵,一个月他只能买一本。他又从角落里的一个纸箱子里拿出两本书让我看,一本是钱钟书的《围城》,一本是周作人的《谈天》。
  一种沉重的情绪袭上心头。挤出生活费来,而且是那点可怜的生活费,买这样庄严的书。他是济宁人,高考落榜,娶了媳妇,却又不甘于乡间的闭塞,于是随村里人来到济南。他全然没有我那种怆然的情绪,他很得意于他的工作和收入。一个月挣了钱给家里汇一些,然后可以在街上买各种过期的报纸杂志看。他又从那个箱子里拿出几张叠得很好的报纸给我看。那是几张地市报副刊上发表的他的散文。他很自信地告诉我,他在这里干几年,挣些钱买些书,而后回家写乡间的故事。
  我邀请他到我的家里,送给他我最近出版的几本书,我在每一本书上都签了自己的名字,并写了一句勉励的话。他喜形于色,当下就痴痴地读起来。
  之后,他经常到我的家里来,成了我的朋友。我的这位朋友在我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以为,他的人生,他的生活,要比那些每天出入于高楼大厦为财富而奔忙的人有意义有价值得多。他的工作在有些人看来是卑微的,但他的心灵是高贵的。
  (编辑静林)
其他文献
生活里总有一些细节闪闪烁烁,如果你用一颗感恩的善心去捕捉、去共鸣,会发现那细节一闪一闪地美足够炫人。  那次去另一座城市看望朋友,朋友一家在饭馆请我吃饭。席间上了一道白煮虾,每人面前又放了一碗放着柠檬片的茶水。当时是渴了,我端起茶水一饮而尽。朋友全家愣了一下,几乎同时都端起茶水喝了。后来我才得知,那是一碗剥虾后用来洗手的水,况且,那是隔夜的茶水。为了不使我难堪,他们统统喝下了,并且说:“好茶!” 
有一只老鼠,厌倦了枯燥单调的现状,哀叹自己困于暗无天日的生活环境里。于是,它下定决心要改变生活方式。梳洗一番后,它拖着装有必备品的行李箱,满怀雄心壮志地踏上旅程。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穿过市中心的巨型喷水池,从狭窄的巷口拐弯出来,快捷地离开高楼大厦。越过一座石拱桥,来到一块宽阔的草坪。老鼠感觉有些累,便舒舒服服地躺下来休息。  这天天气晴朗,草坪上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树枝上传来悦耳的鸟鸣声。老
一个年轻人在获得了几次箭术比赛的冠军之后,狂傲地向一位闻名天下的箭术大师挑战。年轻人一箭就射中了远处的一头公牛的眼睛,第二箭又将第一支箭射为两半,展示了高超的箭术。  “现在,”他对老箭术大师说,“让我们来看看你的技艺如何?”  老人镇定自若。他没有抽出箭,而是示意年轻人跟他一起爬山。年轻人不知道老人意欲何为,就好奇地跟在他的后面。他们来到一个深不见底的峡谷,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只有一根摇摇晃晃的
朋友的家和一所大学很近,她每次上下班都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走东边宽阔笔直的大路,步行需要10分钟;另一条是走西边靠近大学的小路,步行需要15分钟。朋友总是喜欢走小路。  她同事不解地问:“你为什么爱走小路啊?走大路多快!”  朋友回答道:“经常走那条小路,会让人变得年輕。”  “会有这样的事?”同事更加疑惑。  “你想,小路挨着学校,所以很清静;路边的绿化好,空气就清新;再加上看到的多是一些年
柬埔寨的热带雨林深处,隐藏着一群神秘的古老寺庙,它们被称为吴哥窟。  吴哥窟在吴哥王朝崩溃后被埋没在荒野之中四百多年,让全世界都遗忘了它的存在。直到1860年,法国博物学家姆欧在密林中探索时,发现了它们,吴哥窟才得以重见天日。  但是人们很快发现,熬过历史沧桑、战火摧残的吴哥窟,正在卷入另一场可怕的纠缠之中。  许多寺庙,都被古树缠绕着,巨大的热带树木,用巨蟒一样的根系紧紧地缠绕着庙墙寺塔,有些古
国庆假期,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郊外游玩。在一个农家乐,我们先是喝茶,然后就是打牌,再然后,有人提议去爬山。不远处,就有一座山,看上去挺高,上山的路是一级一级的石阶,山上还有一座小小的寺院,逢年过节,山上会有很多人。  几个朋友都大腹便便,平常连路都很少走,确实应该锻炼一下身体,于是一呼百应,放下手中的牌,一起去爬山。  才来到山脚,大家就面面相觑,一级一级的石阶,挺陡,看上去,这山可不比40层楼矮,
每次读朱自清的《春》,都会让人感觉格外欣喜。作者运用精彩生动的描绘,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为我们着力展现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的画卷。山、水、日、草、花、风、雨皆是生动活泼、春意盎然、昂扬向上的,让人不由得心花怒放,仿佛春已至。春天在哪里呢?让我们追随作者,一同去感受春的气息吧!  色——目可望春。随着东风的到来,绚丽多姿的春天在人们的期盼中姗姗而来,它不仅带来了山的“朗润”,水的初“涨”,还有太
炎夏昼永,我在客厅的沙发上午休。忽然听到不安分的小女儿贴近我的耳朵说:“爸爸,你的辣椒树活了。”声音急急火火的,女儿显然是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動,想尽快告诉我。  我睡眼惺忪,发现女儿已把那棕红色的花盆摆放到茶几上。只见如麦秆一样的褐色辣椒树苗,虽早已干枯了上半截,但下半截已缀上了三四个露珠般的绿苞,青翠鲜嫩,小蝴蝶一样展翅欲飞了。辣椒树真的活过来了!  阴历二月份,我在朋友家闲聊。临走时,朋友从厨房
提到冬天,首先给人的感觉便是寒冷与萧索,不过,初冬如春自有趣,我看到了冬的丰腴、冬的耿直,它既有夏的色彩,也有秋的斑斓。几遭嚴霜没有杀灭绿的生命,却如油画家手下的笔把山野涂抹得愈发的漂亮。枫叶红、银杏黄、松重绿、柏如墨、天更蓝、云更白、水更清、空气更新鲜。  披着冬日的朝霞,沿着山野的小路走上一圈,你会发现,缕缕白云山腰缠绕,群群鸥、鹭栖水旁嬉戏,农庄飘出的香味是丰收的醇酿,摩托载来的美丽是小伙的
那一次去郊游,看到了笔直的松树、庄严的柏树,还有几个人合抱不过来的百年古树。那一刻,我看到阳光在茂密的树叶间闪烁跳动,像一串串不安分的正在成长的心。我的心里,顿时也有无数漂亮的词语在跳动,试图串联成一段段长短不一的精美的句子。我想,回去之后,一定要用我的笔记录下它们。记录下这一次心灵的行程。可是回去之后,接连不断的会议撕扯了我那份惦念着美好的心情,那些会说话的风景又被我抛到脑后,忘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