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陈鹤琴教育思想背景下的幼儿园游戏教育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游戏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方式,更是儿童展现生命存在与活力的舞台。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儿童的学习主要是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通过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来丰富孩子的生活,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课堂。无论个性还是才智,都要通过孩子本身的行动得以实现。遵从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充分享受游戏的权利,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陈鹤琴教育思想 游戏教育 儿童 心理环境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即在一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如进食、睡眠等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同时,也是对儿童的生活或生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对于身心发育尚未发育成熟、不需承担社会责任的儿童而言,游戏更是他们的一种存在方式,儿童也正是通过游戏体现并确证着自己的存在。
  一、要研究游戏教育必须先研究儿童
  儿童总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要有儿童的地方一定会有游戏。游戏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这既是一种必然,又是一种必须。“必然”是基于儿童特殊的、客观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必须”则是因为它是儿童生命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对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环节。有人说,对游戏的解释其实是对儿童的解释,对游戏作用的解释其实是对儿童及儿童期的解释。这些事实和对这些事实的精辟概括启示我们:是不是可以而且应该通过重视和重新认识儿童及儿童期来重新认识游戏呢。
  (一)研究儿童
  陈鹤琴将儿童的特点,归纳为“四心”,即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他认为,“好动心”是儿童得到健康发展“要紧的利器”,应当给予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们得到适当的刺激,“使他多与万物相接触才好”。“模仿心”的价值在于,“做父母的要格外留意,因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他们的儿童”;“做教职员除了要以身作则之外,还宜养成纯美的校风,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他十分强调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并引用了柏拉图的名言:“好奇心是知识之母。”他批评旧式学校说,“儿童一到学校,就受注入式教育,没有发展好奇心的余地”。“总之,好奇心是儿童学问之门径,吾人不得不注意的,不得不利用的”。“游戏心”是儿童的天然本能。“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他指出:“吾国社会对于游戏不加注意,甚有以为学校不宜让儿童游戏的。普通人常以游戏为顽皮。”
  (二)通过认识儿童而进一步认识游戏
  游戏作为儿童的一种存在状态和存在方式,在现代社会更有充分的理由找到自己应有的地位。儿童游戏不应该仅仅以一种教育手段的形式出现,而应当成为儿童的生活。游戏应该是属于儿童的游戏,属于儿童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教育中的游戏。相对于成人而言,儿童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但不成熟的背后却又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可能性。和成人世界一样,儿童之间也有他们自己的规则,一种自然的、不同于成人社会的规则。在成人看来无法理解的现象在孩子们那里却可以取得共识,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逻辑和相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一致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儿童凭借这些可以自如地在自己的群体世界中通行。
  二、游戏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
  近年,幼儿园都在开展各类幼儿游戏, 但其中却存在不少问题, 表观在游戏形式化、游戏自由化、游戏模式化、游戏教学手段化等方面。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游戏的界定莫衷一是。
  一些研究者基本趋同的认识是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性目的的儿童自发的活动, 游戏是假想的、虚构的、愉悦的。他们盲目崇拜儿童游戏的自发性和非功利性, 而混淆了自然游戏与幼儿园游戏的区别。这使得许多儿童教师把游戏等同于自由活动, 常常是把玩具一撒, 便不闻不问。儿童随意地玩没有教师参与,没有教师指导, 游戏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活动。
  2. 传统教育目的观和学习观的影响。
  传统教育目的观认为, 教育目的是获得人类已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体系;传统的学习观认为, 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严肃认真的从书本上获得知识经验的活动。这使得游戏成了服务于某一个活动的工具, 从而成为集体教学的附庸。教师在选择游戏内容时, 过多考虑教的因素, 忽视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游戏过程中过于求全, 希望每个孩子玩游戏都能达到某一目标和水平, 忽视儿童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儿童在教师的“ 精心”安排下机械地消极模仿。
  三、提高游戏教育的应对策略。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儿童的学习主要是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丰富的生活和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课堂。幼儿园不应当把游戏、日常生活、教学并列为幼儿园教育的途径,这是传统“ 三中心论”教学观的反映。幼儿园也不应使得游戏仅仅停留在教学手段的层面,成为教学游戏。幼儿园的游戏教学应是将游戏的机制引入教学的结果,它不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 而是在游戏与学习的联结点上, 将游戏与学习统一起来。
  (一)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 激发儿童的活动兴趣
  首先, 拓展、保证儿童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在走廊的墙壁上和活动室里布置出一个个主题角,划分成一个个区域, 尽可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开辟成活动区, 为儿童的游戏提供足够的空间。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让儿童参加自主性区域游戏、户外游戏、角色游戏等。通过游戏, 让儿童与人和物相互作用, 充分体现儿童的自主、自娱、自创性, 以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 并在不知不觉中“增进健康、养成习惯、发展能力、获得经验”。
  其次,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必须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孩子互动、交往,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作为老师, 应坚持以爱为先, 热爱与尊重每一个儿童, 有时是他们游戏中的伙伴, 和他们共同嬉戏玩耍; 有时是他们活动中的引导者。 每个儿童都有爱的需要, 这如同草木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陈鹤琴提出“学做人”的大目标,他主张“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天真烂漫。”有时老师更像一位妈妈, 用自己和蔼的笑脸、亲切的话语、鼓励欣赏的神态, 用一颗慈母般的心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 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依恋感和信任感。   (二)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成长
  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良师益友,它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我们在组织活动时,应该明确“ 游戏在儿童教育领域中,从来就不是纯粹的‘ 自然’ 的活动, 而是负载着一定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幼儿园游戏教学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具有促进儿童生理发展、情感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化发展的多种功能, 并且还具有生成课程的功能。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形成“ 预设课程”的同时, 随时以儿童游戏为中心线索重新建构课程, 将儿童游戏中出现的预设课程范围之外的内容随时补充进游戏教学中。无论个性还是才智,都要通过孩子本身的行动得以实现,遵从孩子意愿,强调游戏和富于刺激性的环境,及时充分发掘孩子潜能,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教育方法。
  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教学原则中提出了“教学游戏化”。他说: 教学游戏化是以“做”为中心的, 也就是“做中教, 做中学, 做中求进步”的教学运用。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 所以在教学中, 我总是和儿童共同营造良好的游戏情境, 努力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快乐、更有吸引力, 以充分调动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成长。如在音乐活动《蚂蚁搬豆》的教学中, 我们和儿童共同建构了房子和蚂蚁窝, 并把沙包作为粮食,然后和儿童边念儿歌边练习爬的动作。鼓励儿童听清指令, 快快爬、慢慢爬、爬到房子里、爬到蚂蚁窝。带领“蚂蚁”每人搬一袋豆子回窝里, 感受“1”和许多的意义, 最后带领“小蚂蚁”一起做放松运动。这样, 通过孩子们的自我体验, 增进了他们的学习效能, 也发展了他们的多元智能。在日常生活中, 学会及时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因素, 使生活、学习、游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不知不觉中, 儿童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老师的预期, 有效地促进了儿童个性潜能的发展。
  四、对游戏教育的探究
  游戏应是儿童主动的、独立的、快乐的创造性活动, 是发展儿童主体性的最适宜途径。游戏教学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它要使儿童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 要使儿童参加游戏教学的活动成为他们的内在的动机, 就必须使儿童摆脱“ 完成目的” 的包袱。这就要求教师将教育目的和内容能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
  (一)幼儿园游戏教学符合儿童学习的特点
  现代学习观已将原来十分狭隘的学习内涵大为扩展, 认为凡是对主体经验的建构产生影响作用的活动都可称作学习。“ 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带有直觉性、具体性的特点, 属于‘注活的智慧’”。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 需要学习包括衣食住行、交际交往在内的人的行为习惯的基本样式, 需要认识他们的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儿学习内容的广泛性, 决定了幼儿学习途径与方式的多样性。游戏教学提供给幼儿一种学习方法, 这种方法旨在改变幼儿学习过程本身, 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内发的学习动机, 有成就感、自主感。
  (二)幼儿园游戏教学是教师设计而不是儿童自发采用的
  游戏教学要使儿童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但游戏的内容与目的又要围绕老师的要求。这里的关键是要使儿童在游戏中获得愉快体验能与教学目标的实现高度巧妙地统一起来。
  (三)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质是培养幼儿的游戏性品质
  研究表明, 游戏性越强的孩子, 其综合能力越强。面对充满竞争和挑战的21世纪, 我们需要培养具有游戏性的人。培养儿童的主体性, 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游戏教学是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在具有自觉教育性的幼儿园游戏中成长, 促进其个性的良好发展。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好游戏的, 是以游戏为第二生命的”。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他的游戏理论, 共同探讨游戏化的教学,为把新《纲要》的精神落到实处, 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刘焱:《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米舌莱:《教师与游戏》,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谁说油画只有成人才能画?孩子可是天生的小艺术家!这位妈妈身兼幼儿艺术教育者和母亲的双重身份,一起来分享她的油画启蒙经验。  投入颜色的游戏中  1~2岁的孩子是通过肢体和行动去感受世界的。对于色彩,他们喜欢用手、脚甚至是全身去了解,用无比的快乐和热情去游戏。  会变魔术的颜色  准备一块大画布,再把红、黄、蓝3种颜色的颜料放到乐乐面前。告诉她这些分别都是什么颜色,让她来选择先用哪个颜色。这个过程可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建设一个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乡村幼稚园。”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我们农村幼儿园就是要建设适合农村实际生活的幼儿教育。就像陶先生告诉我们的那样:“要从乡村实际生活中产生活的教师;要从活的教师中产生活的学生;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我园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积极创设符合我们农村实际的本土特色幼儿园。  一、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一)教师观念的更新——对本土特色的充分
期刊
孩子的眼睛最纯洁、最清亮,也最娇弱,不要让病菌侵犯它们!  小孩子爱用手去探索世界,如果东摸摸,西摸摸,再用小脏手揉眼睛,那小小的细菌很容易进到眼睛里捣乱!  红眼病  周末,妈妈带佳佳到游乐场玩。半天下来,佳佳又累又困,回家路上不停地揉眼睛、打哈欠。第二天,佳佳的眼睛开始发红,而且眼睛里有分泌物,还老说眼睛痒。妈妈赶紧带她到医院检查,医生说佳佳得的是急性结膜炎,就是人们常说的红眼病。  什么是红
期刊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节,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生活。”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强烈的遗传性的内在潜力或者说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表现就是自发冲动,而这种自发冲动是否受到压抑,就成了教育好坏的分水岭。扼杀儿童的自发冲动,必将使他们的身心受害。”因此,自由式儿童教育
期刊
摘要  脑科学关于儿童大脑生长、儿童早期发展与环境经历的研究为提升和审视儿童早期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主要从脑科学研究的视角审视幼儿园开展主题式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并从环境的提供、儿童个体经验的发展以及信息资源网络等几个角度阐述了幼儿园开展主题式教学活动所蕴含的价值。  关键词  脑科学 儿童 主题式教学 价值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脑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对正常人进行某些
期刊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主要是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多种形式引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而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不可或缺、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形式,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启发”,能让幼儿愉悦轻松、自由活泼的得到发展。那么,幼儿园区域活动有哪些实施策略呢?  一、创设环境—组织区域活动的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主张凭借有效环境的
期刊
童年的很多体验,都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也许还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有过施舍行为  推荐指数:★★★★★  平时我会给儿子看一些新闻图片,让他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孩子很穷、很饿。有一次,我们的车外有个妇女背着一个熟睡的孩子在乞讨。车里的朋友都说这些乞丐是假的,不要理他。但是我想这些等孩子大一些再跟他解释,于是我摇下了车窗,对若宸说:“那个哥哥很可怜,你把这钱给他买饼干好不好?”若宸把钱给了那个妈妈
期刊
分离焦虑期是儿童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的时期,并以此表示拒绝分离。刚入园幼儿的前几周就属于分离焦虑期,少数幼儿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症。  身为教师,我们只有知道形成分离焦虑症的原因,才能寻找对策,帮助孩子走出分离焦虑期,从而,让幼儿在各方面都可以得到有效地发展,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情景一:欣欣是我班刚入园的孩子,家中独女,表现出的分离焦虑特别严重。每天早上
期刊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其儿童崇拜思想透过历史的缝隙向我们照耀,依然有其不可磨灭的光芒,促使我们今天用欣赏的眼光去品味儿童,对今天的幼儿教育也颇有启发。  一、丰子恺儿童崇拜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思想的浸染  丰子恺儿童崇拜观念的形成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又肩负着对未来文化的创造之责。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深深积淀在中国人的心理结
期刊
我国伟大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提出: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观点。大自然是丰富的,它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亲近大自然是人的本性,如今在城市里成长的孩子越来越远离蓝天、阳光、花草了,在家家户户大门紧锁的高楼里,在家里长辈的过分呵护和溺爱下,孩子逐渐丧失了亲近大自然的本性。大自然以生动、直观、具体的形象时刻吸引着每个幼儿,激发着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如果我们幼儿教师能把孩子的兴趣引向户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