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从“学情视角”去分析学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来合理安排学习进程,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因此,本文从课堂教学练习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练习,有效性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教学作出评价,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所以各类练习的设计和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以往我们总是会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开学前开出书单,让学生购买一些教辅书来让学生做,我们总是以为这些是专家,习题会更好,所以索性将其代替课后练习、周末测试和单元测验来做。但是,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我们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如果这些教辅书上的练习没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做得效果就差强人意。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效的调控课堂行为,最终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质量,提升能力的学习目标。
一、紧扣新课标,凸显重点
语文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那么在课程标准之后,对于每一年段的具体要求已经较为明确。课文的教学以及课后的练习都是基于此目标所展开的。所以在练习范式的编写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将课堂总目标的要求以及年段、单元、课时的目标有机的融合,使练习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又能真正体现教学的重点。有效的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这样的练习范式,我们才能从参考、模仿起步,围绕课标,进行相关的课后练习、单元练习等设计,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练习的实效。
比如在执教二年级课文《蜜蜂引路》时根据学生已有学情和课文重点、难点,我制订了这么一条教学目标:“自主识记课文中的9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辨析形近字,会组词。”在生字教学过后,我就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口头作答:
① 读准翘舌音:伤 湿 传 持
② 比一比,认一认。
融( )持( ) 隔( )诗( )
③ 字形:“裹”你有什么好辦法记住它?
这样的设计,结合本课的教学重点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练习。既检测学生自主学字的情况,又体现了教师字词教学的侧重点,有的注重辨清字形,有的注重理解词义,通过组词来帮助学生来分辨字形,弄清字义,开放性思维的自主识记,都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有了这样的练习过程,学生对这些字词的识记,准确率大大提高。像这样一种在课上花的时间不多,但却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同时又能鼓励学生探究思维的练习形式就可以成为我们低年级字词教学的范例,加以运用,以提高教学成效。
二、结合错题本,攻破难点
“错题”往往会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是不可避免的。同时“错题”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从中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即时反应,改进和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
比如学习完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后,我在单元练习中设计了以下习题: 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在括号里。
交相晖映( ) 心弛神往( ) 住足而观( )
留连忘返( ) 眼花瞭乱( ) 倾刻间( )
以上词语是本单元课文中要求掌握、积累的。结合学生平时作业中的错误,以改错形式命题,帮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正确识记、使用。要求先圈出错误的字,在括号中写上正确的。主要引导学生从同音字、形近字来区分。
教育的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并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拓思维。在上述练习的设计中,我结合了学生以往出现过的“错例”,让学生再一次的进行自我思维碰撞,从而帮助他们真正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长此以往的“纠错”练习,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避免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作为教师,我们也可以从错题中折射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研究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只有充分利用了这种特殊而宝贵的教学资源,设计练习,使“教学相长”。
三、激发兴趣点,鼓励思考
在研究中,我也感觉到,虽然一至六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要培养他们识、写、阅读、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在不同年级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小学生来说,题目不但题干的要求要清晰,明确,不过也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的练习,学生不仅要参与,而且要主动参与。因此,在紧扣目标的同时,必须重视练习的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课堂练习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总目标的练习才是好的练习。
比如我设计了如下一题:根据下列词语的比喻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 心肝 肺腑 手足 身手 手脚 眉睫 腹背 手腕 还记得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大渡河上的那场激战吗?一部分敌人已先占据了泸定城,另一部分敌人又赶去增援。眼看红四军即将()受敌,但夺下泸定桥的任务迫在()。于是,战士们日夜兼程,终于提前赶到了泸定桥。但没想到狡猾的敌人又做了(),把桥上的木板抽走了。()敏捷的战士们一边铺木板,一边匍匐前进,终于夺下了泸定桥。这真是一个感人()、催人奋进的革命故事啊!
这道练习题中出现的词语,在实际生活中和文本中的指代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就这一点来说,学生的思维本身就已产生了极大的碰撞,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练习,主动的探究答案。而有别与课文的练习形式,从句子中的运用提升到在语段中的运用。学生也能通过自我思维的挑战,获取更多的成功体验。有了这样的练习,学生也能尝试将学到的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习作中尝试运用,潜移默化中完成表达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它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论点来阐释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从而指导我们这些在一线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不要将语文教学只停留在字、词、句、篇的知识的传授,也不仅仅就是概念的讲述、识记,而是要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里,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的感受与认识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验,并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情 感认知等来真正体会到文本的内涵,从而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 马丽娜,基于博客的教师专业生活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2] 康纳利.克莱丁宁著,丁钢译:叙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7):6.
【关键词】课堂教学,练习,有效性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教学作出评价,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所以各类练习的设计和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以往我们总是会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开学前开出书单,让学生购买一些教辅书来让学生做,我们总是以为这些是专家,习题会更好,所以索性将其代替课后练习、周末测试和单元测验来做。但是,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我们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如果这些教辅书上的练习没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做得效果就差强人意。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效的调控课堂行为,最终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质量,提升能力的学习目标。
一、紧扣新课标,凸显重点
语文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那么在课程标准之后,对于每一年段的具体要求已经较为明确。课文的教学以及课后的练习都是基于此目标所展开的。所以在练习范式的编写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将课堂总目标的要求以及年段、单元、课时的目标有机的融合,使练习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又能真正体现教学的重点。有效的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这样的练习范式,我们才能从参考、模仿起步,围绕课标,进行相关的课后练习、单元练习等设计,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练习的实效。
比如在执教二年级课文《蜜蜂引路》时根据学生已有学情和课文重点、难点,我制订了这么一条教学目标:“自主识记课文中的9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辨析形近字,会组词。”在生字教学过后,我就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口头作答:
① 读准翘舌音:伤 湿 传 持
② 比一比,认一认。
融( )持( ) 隔( )诗( )
③ 字形:“裹”你有什么好辦法记住它?
这样的设计,结合本课的教学重点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练习。既检测学生自主学字的情况,又体现了教师字词教学的侧重点,有的注重辨清字形,有的注重理解词义,通过组词来帮助学生来分辨字形,弄清字义,开放性思维的自主识记,都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有了这样的练习过程,学生对这些字词的识记,准确率大大提高。像这样一种在课上花的时间不多,但却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同时又能鼓励学生探究思维的练习形式就可以成为我们低年级字词教学的范例,加以运用,以提高教学成效。
二、结合错题本,攻破难点
“错题”往往会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是不可避免的。同时“错题”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从中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即时反应,改进和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
比如学习完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后,我在单元练习中设计了以下习题: 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在括号里。
交相晖映( ) 心弛神往( ) 住足而观( )
留连忘返( ) 眼花瞭乱( ) 倾刻间( )
以上词语是本单元课文中要求掌握、积累的。结合学生平时作业中的错误,以改错形式命题,帮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正确识记、使用。要求先圈出错误的字,在括号中写上正确的。主要引导学生从同音字、形近字来区分。
教育的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并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拓思维。在上述练习的设计中,我结合了学生以往出现过的“错例”,让学生再一次的进行自我思维碰撞,从而帮助他们真正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长此以往的“纠错”练习,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避免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作为教师,我们也可以从错题中折射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研究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只有充分利用了这种特殊而宝贵的教学资源,设计练习,使“教学相长”。
三、激发兴趣点,鼓励思考
在研究中,我也感觉到,虽然一至六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要培养他们识、写、阅读、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在不同年级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小学生来说,题目不但题干的要求要清晰,明确,不过也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的练习,学生不仅要参与,而且要主动参与。因此,在紧扣目标的同时,必须重视练习的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课堂练习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总目标的练习才是好的练习。
比如我设计了如下一题:根据下列词语的比喻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 心肝 肺腑 手足 身手 手脚 眉睫 腹背 手腕 还记得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大渡河上的那场激战吗?一部分敌人已先占据了泸定城,另一部分敌人又赶去增援。眼看红四军即将()受敌,但夺下泸定桥的任务迫在()。于是,战士们日夜兼程,终于提前赶到了泸定桥。但没想到狡猾的敌人又做了(),把桥上的木板抽走了。()敏捷的战士们一边铺木板,一边匍匐前进,终于夺下了泸定桥。这真是一个感人()、催人奋进的革命故事啊!
这道练习题中出现的词语,在实际生活中和文本中的指代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就这一点来说,学生的思维本身就已产生了极大的碰撞,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练习,主动的探究答案。而有别与课文的练习形式,从句子中的运用提升到在语段中的运用。学生也能通过自我思维的挑战,获取更多的成功体验。有了这样的练习,学生也能尝试将学到的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习作中尝试运用,潜移默化中完成表达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它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论点来阐释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从而指导我们这些在一线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不要将语文教学只停留在字、词、句、篇的知识的传授,也不仅仅就是概念的讲述、识记,而是要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里,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的感受与认识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验,并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情 感认知等来真正体会到文本的内涵,从而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 马丽娜,基于博客的教师专业生活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2] 康纳利.克莱丁宁著,丁钢译:叙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