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yj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树立形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并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 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从小开始培养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 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五个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 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她到幼儿园,她就又哭又闹,无论你怎样哄她她都不买你的帐,但你把她带到幼儿园,她就立即转 哭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三、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 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四、校内外双轨并行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 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五、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就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 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 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 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其他文献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有相互间的感情交流。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爱护与信任,以及教学中的密切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引发学生的认知积极性。  一、严格与宽容相结合,彼此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课堂是师生关系得以体现的最佳舞台。这个舞台再也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师
期刊
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怕作文、烦作文的心理,从而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效率呢?在大语文观和语文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一些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作文教学方面的一些有益的偿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师“全程”示范作文  这里的“全程”示范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教师写作实践可以给儿童树立写作的榜样,一个常有文字见诸报端的教师,一定会为学生们所崇拜和效仿。美国新罕布尔大学的教授认为“教师应该是从事写作的专家
期刊
一、以课本为本,品文本之“言”,读出语文味  本色语文课一定离不开“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郑毓信先生对语文教学有如下的评论:“语文教学是一种以情感带动知识学习的'情知教学',其涉及的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一些情感,如人世间的爱恨和冷暖,生命的短暂和崇高,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神奇和悲欢。”“语文课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通过朗读创设出好的学习情景,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读出感情。语文课特别强调教师自身的感染力,文
期刊
小学数学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基础的重要环节,是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改革更新了我们的教育理念,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评价等多方面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丰硕成果。但是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尤其是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相对滞后,仍徘徊于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面对如此教育教学现状,我结合我镇农村小学的实际状况,在提高小学数学作业实效性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  一、开展教育实
期刊
做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想要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那就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课堂。但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必须抓住课堂教学的要点,采取有效的操作策略。  要教好学生,教师就要备好课,把最重要最精炼的东西提取出来,确定好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了解什么。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
期刊
低年级的小朋友对于音乐方面更多的是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去学习它。  一、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  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  1教孩子学会听。音乐离不开声音,没有声音就谈不上音乐。在大
期刊
繁忙的小学农村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无暇静下心来写点感悟:班主任身兼多职,学生虽少,但工作量大。这些都无所谓,教育事业讲究奉献精神。最让我们这些教师烦恼的是农村孩子的学习状况:农忙时节,家长早出晚归忙于播种收获,没时间经管孩子的家庭作业,有点责任心的会问上一句:写作业了吗?孩子轻松扔一句:写完了。心想:你也不知道。老师批评我就当没听见,能把我怎么样?再说农闲时,打打麻将,唠唠家常,孩子的学习内容我也不会
期刊
我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经有八、九个年头了,说长不长,可说短也不短了,而从开始教音乐到现在,音乐课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到多样,从死板到灵活,可以说,音乐课的内容是更加丰富了,上课的形式更加精彩了,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比较喜欢上音乐课,唱书上的歌曲,可一到了高年级(如五、六年级),学生的兴趣就没有那么浓厚了,甚至有点厌学了,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在与学生交流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最直接的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是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桥梁,是协调各学科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纽带。  班主任在学校的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教育的是否成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呢?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这就是说教师的一言一行
期刊
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