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奥运会自1896年在雅典诞生起,仿佛历经了一个轮回,在4年前重回故里。其间到过的国家、展现的文化,可谓洋洋大观:自从1896年受到希腊的古典文明震撼后,世人一路领略了法国的浪漫气息,美国的自由与开拓,德国的严谨与规矩,西班牙的地中海风情和澳大利亚独有的大洋洲土著文化……的确,精彩绝伦的奥运文化为人类古老的体育赛事增添了无限光彩。每一届奥运会都通过她独特的文化带给人们迥异的感受。
所以,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一比高下的竞技场,同时也是各国文化争奇斗妍、尽吐芬芳的大舞台。2008年,奥运来到了古老的北京,作为国家顶级的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倾力推出一个长达160天的“奥运演出季”,这是一次炫目的艺术之旅,也是一次文化品牌的打造之旅。
邀请名家名团 展现文化魅力
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国家大剧院借此契机重点打造奥运演出季,让世界人民在关注体育盛事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交流。
英国皇家歌剧院旗下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在阔别中国舞台10年之久后,于6月18日至26日在国家大剧院为北京观众奉献了《曼侬》、《睡美人》和《芭蕾舞作品集萃》3台精彩剧目,成为奥运演出季中演出时间最长、场次最多的一个院团。英皇芭蕾舞团共带来了8对舞者,堪称全团明星全体出动。所上演的《芭蕾舞作品集萃》则显示了英皇在芭蕾舞蹈上的创新和改变,在这场演出中,并没有赋予舞蹈情节和情感,而是在“挑战演员的生理极限”,演员们根本没有穿足尖鞋,却用各种“诡异”还带些戏谑味道的动作组合,展示了一幅抽象画。其中,超过180度的大劈叉、女演员轻松旋转38圈,而单脚站立竟如雕像一般纹丝不动。
随着演出市场的完善和观众欣赏能力的不断提高,观众对于国际知名院团的了解程度以及期望都在不断提高,英皇在国家大剧院的第一场演出《曼侬》结束后,市场瞬间掀起了英皇芭蕾的热潮,随后的各场演出都达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而从服装到风格对传统芭蕾都有很大创新的《色饱和度》等节目更是让观众如痴如狂。
而这仅仅是开始,奥运演出季中,国家大剧院还邀请了代表迄今各表演艺术领域的顶级水准的艺术名家、艺术院团。从世界范围看,指挥大师郑明勋、阿什肯纳齐、雅尼克,小提琴演奏家穆特、乔治乌等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师;鹿特丹爱乐乐团、阿班·贝尔格乐团、辛辛那提大众管弦乐团、赫尔辛基爱乐乐团、希腊国家话剧院等知名院团悉数亮相。从国内范围看,郑小瑛、汤沐海、陈佐湟等30余位指挥大师;傅聪、李飚、吕思清、李传韵、宁峰等诸多独奏家;李宝春、茅威涛、韩再芬等著名戏曲名家;陈数、郭达、陈建斌等话剧精英都将亮相大剧院,共谱奥运演出季的华彩乐章。
弘扬传统艺术 吸引国外观众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奥运演出季中,大剧院将集中展演各类传统艺术精品,京剧、昆曲、各地方戏曲、民族舞剧争奇斗妍,在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新成就的同时,去吸引更多的国外观众。
绝迹20余年的京剧《龙潭鲍骆》即将在奥运期间亮相于国家大剧院。行当齐全、对打激烈、情节曲折是这出全行武戏的最大特点,同时这出戏规模庞大,单是有名姓的角色就有20多个。为此,北京京剧院动用了庞大的人力物力,以青春活力和亮丽特色重新整理这套久别舞台的传统大武戏。奥运期间,国家大剧院隆重推出它,也是京剧剧坛对中外观众的奥运献礼。
自1997年首演以来的11年间,川剧《金子》已在全国上演200余场,并多次走出国门。2003年中法文化年,《金子》与该剧主演沈铁梅被邀请赴法国交流演出,反响热烈。2006年,《金子》在法国和瑞士的21个城市连演26场,轰动欧洲。在告别北京三年之后,《金子》又将与首都观众重逢,献演国家大剧院奥运演出季,沈铁梅这样透露了心迹: “让外国人到中国最好的剧院欣赏最好的演出,让他们在国家大剧院里拾‘金’。”
与此同时,京剧《三打白骨精》、昆曲《公孙子都》、《十五贯》、黄梅戏《美人蕉》、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都将先后出现在国家大剧院的奥运演出季舞台上,展现近年来中国舞台艺术的繁荣昌盛。
资源组织再创造 丰富品牌内涵
在各界广泛关注并寄予厚望的同时,也有人质疑国家大剧院的品牌内涵,如何尽显自己的品牌优势?国家大剧院在对现有市场资源的组织再创造方面进行尝试。
奥运演出季中,国家大剧院版《图兰朵》将再次上演。1926年,普契尼的盍然辞世留给了世界一部没有句点的《图兰朵》。此后几十年间,《图兰朵》的续写始终牵动世界的目光,先后有两位外国作曲家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曾经在国家大剧院开幕国际演出季中上演的大剧院版歌剧《图兰朵》,其作曲郝维亚是首位续写《图兰朵》的中国艺术家,也是迄今为止的第三位续写者。
在18分钟的精彩续创中,郝维亚尊崇原作风格,更创造性地揉入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元素,将《茉莉花》的优美旋律精妙地融汇于咏叹调《第一滴眼泪》之中,开创出崭新的艺术境界。该剧的舞美设计高广健同样是一位中国人,早在十年之前,他就曾设计过《图兰朵》在太庙的实景演出。
这部由中国人续写的中国公主的故事,倾注着中国艺术家的巨大心血,包含了国家大剧院努力打造原创作品的崭新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大剧院版《图兰朵》的背后是一个成功市场运作的典范。在中国艺术家为《图兰朵》进行着中国特色的演绎时,国家大剧院从赞助合作方、市场开拓、宣传等各个方面同时启动,进而创造了一个奇迹:国家大剧院版《图兰朵》在第一场演出后就达到了收支平衡,令国内外的同行们惊叹不已。
国家大剧院目前还正在为这一版本的《图兰朵》开发标识系统,着力将其打造成国家大剧院的“驻院大作”,不断从艺术和市场运作上使其臻于完美。有着深刻国家大剧院烙印的《图兰朵》必将以其崭新的中国特色打动越来越多的观众。
奥运来了,五湖四海的宾朋即将齐聚北京,共享友谊与超越的喜悦,国家大剧院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彩的艺术表演和继承与创新的风貌成为奥运北京的亮丽风景,描绘出绚烂的艺术五环。
所以,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一比高下的竞技场,同时也是各国文化争奇斗妍、尽吐芬芳的大舞台。2008年,奥运来到了古老的北京,作为国家顶级的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倾力推出一个长达160天的“奥运演出季”,这是一次炫目的艺术之旅,也是一次文化品牌的打造之旅。
邀请名家名团 展现文化魅力
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国家大剧院借此契机重点打造奥运演出季,让世界人民在关注体育盛事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交流。
英国皇家歌剧院旗下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在阔别中国舞台10年之久后,于6月18日至26日在国家大剧院为北京观众奉献了《曼侬》、《睡美人》和《芭蕾舞作品集萃》3台精彩剧目,成为奥运演出季中演出时间最长、场次最多的一个院团。英皇芭蕾舞团共带来了8对舞者,堪称全团明星全体出动。所上演的《芭蕾舞作品集萃》则显示了英皇在芭蕾舞蹈上的创新和改变,在这场演出中,并没有赋予舞蹈情节和情感,而是在“挑战演员的生理极限”,演员们根本没有穿足尖鞋,却用各种“诡异”还带些戏谑味道的动作组合,展示了一幅抽象画。其中,超过180度的大劈叉、女演员轻松旋转38圈,而单脚站立竟如雕像一般纹丝不动。
随着演出市场的完善和观众欣赏能力的不断提高,观众对于国际知名院团的了解程度以及期望都在不断提高,英皇在国家大剧院的第一场演出《曼侬》结束后,市场瞬间掀起了英皇芭蕾的热潮,随后的各场演出都达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而从服装到风格对传统芭蕾都有很大创新的《色饱和度》等节目更是让观众如痴如狂。
而这仅仅是开始,奥运演出季中,国家大剧院还邀请了代表迄今各表演艺术领域的顶级水准的艺术名家、艺术院团。从世界范围看,指挥大师郑明勋、阿什肯纳齐、雅尼克,小提琴演奏家穆特、乔治乌等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师;鹿特丹爱乐乐团、阿班·贝尔格乐团、辛辛那提大众管弦乐团、赫尔辛基爱乐乐团、希腊国家话剧院等知名院团悉数亮相。从国内范围看,郑小瑛、汤沐海、陈佐湟等30余位指挥大师;傅聪、李飚、吕思清、李传韵、宁峰等诸多独奏家;李宝春、茅威涛、韩再芬等著名戏曲名家;陈数、郭达、陈建斌等话剧精英都将亮相大剧院,共谱奥运演出季的华彩乐章。
弘扬传统艺术 吸引国外观众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奥运演出季中,大剧院将集中展演各类传统艺术精品,京剧、昆曲、各地方戏曲、民族舞剧争奇斗妍,在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新成就的同时,去吸引更多的国外观众。
绝迹20余年的京剧《龙潭鲍骆》即将在奥运期间亮相于国家大剧院。行当齐全、对打激烈、情节曲折是这出全行武戏的最大特点,同时这出戏规模庞大,单是有名姓的角色就有20多个。为此,北京京剧院动用了庞大的人力物力,以青春活力和亮丽特色重新整理这套久别舞台的传统大武戏。奥运期间,国家大剧院隆重推出它,也是京剧剧坛对中外观众的奥运献礼。
自1997年首演以来的11年间,川剧《金子》已在全国上演200余场,并多次走出国门。2003年中法文化年,《金子》与该剧主演沈铁梅被邀请赴法国交流演出,反响热烈。2006年,《金子》在法国和瑞士的21个城市连演26场,轰动欧洲。在告别北京三年之后,《金子》又将与首都观众重逢,献演国家大剧院奥运演出季,沈铁梅这样透露了心迹: “让外国人到中国最好的剧院欣赏最好的演出,让他们在国家大剧院里拾‘金’。”
与此同时,京剧《三打白骨精》、昆曲《公孙子都》、《十五贯》、黄梅戏《美人蕉》、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都将先后出现在国家大剧院的奥运演出季舞台上,展现近年来中国舞台艺术的繁荣昌盛。
资源组织再创造 丰富品牌内涵
在各界广泛关注并寄予厚望的同时,也有人质疑国家大剧院的品牌内涵,如何尽显自己的品牌优势?国家大剧院在对现有市场资源的组织再创造方面进行尝试。
奥运演出季中,国家大剧院版《图兰朵》将再次上演。1926年,普契尼的盍然辞世留给了世界一部没有句点的《图兰朵》。此后几十年间,《图兰朵》的续写始终牵动世界的目光,先后有两位外国作曲家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曾经在国家大剧院开幕国际演出季中上演的大剧院版歌剧《图兰朵》,其作曲郝维亚是首位续写《图兰朵》的中国艺术家,也是迄今为止的第三位续写者。
在18分钟的精彩续创中,郝维亚尊崇原作风格,更创造性地揉入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元素,将《茉莉花》的优美旋律精妙地融汇于咏叹调《第一滴眼泪》之中,开创出崭新的艺术境界。该剧的舞美设计高广健同样是一位中国人,早在十年之前,他就曾设计过《图兰朵》在太庙的实景演出。
这部由中国人续写的中国公主的故事,倾注着中国艺术家的巨大心血,包含了国家大剧院努力打造原创作品的崭新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大剧院版《图兰朵》的背后是一个成功市场运作的典范。在中国艺术家为《图兰朵》进行着中国特色的演绎时,国家大剧院从赞助合作方、市场开拓、宣传等各个方面同时启动,进而创造了一个奇迹:国家大剧院版《图兰朵》在第一场演出后就达到了收支平衡,令国内外的同行们惊叹不已。
国家大剧院目前还正在为这一版本的《图兰朵》开发标识系统,着力将其打造成国家大剧院的“驻院大作”,不断从艺术和市场运作上使其臻于完美。有着深刻国家大剧院烙印的《图兰朵》必将以其崭新的中国特色打动越来越多的观众。
奥运来了,五湖四海的宾朋即将齐聚北京,共享友谊与超越的喜悦,国家大剧院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彩的艺术表演和继承与创新的风貌成为奥运北京的亮丽风景,描绘出绚烂的艺术五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