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流替代灌输,蹲下来做孩子朋友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403379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期盼,都希望孩子经过教育后成为有出息、有本事的国家栋梁之才。无形中,家中就将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心愿寄托在子女的身上。在这样的心理指示下,以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成为了家庭教育的经典,被中国式的父母所推崇。但是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多数都会感到很茫然。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如何将孩子培养成正直、善良,社会所需要,能够适应社会的人。“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童心犹如白纸一张,父母如何用心去体会,在这张纸描绘出画的轮廓,值得每一位家长去深思。家长天天都在看着孩子成长,都自称是最了解他们的人。但是,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少,不能实现情感上的互动,这样的结果就会出现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情感距离。
  本文笔者主要谈一下,家长在早教中,如何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如何实现亲子的情感良性互动与交流。笔者提出的方法就是——不用居高临下的做长辈,蹲下来和做孩子做朋友,与孩子一同成长,准确给自己定位,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做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和最好的朋友。
  一、从威严面对,到做孩子的朋友。
  在家庭早教中,我们经常看到国外的家庭中,在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妈妈跟孩子谈话,经常是跪在地上,用目光平视孩子。将孩子定位与自己平等。孩子和家长在辈分上有差距,孩子对家长的尊重是应该的。但是,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上,烙印上——爸爸妈妈就是威严的人,是孩子最惧怕的人。这样的亲子关系,使得孩子产生了严重的防备畏惧的潜意识。在中国很多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慢慢地就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原因就在此。
  我们都知道言传身教可以影响孩子,家长是孩子的老师,需要家长利用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影响孩子。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经过研究孩子的心理,笔者发现要首先维护孩子的自尊,在孩子能力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放权。不是袒护而是在了解其内心需求之后的最大维护。维护孩子的正当权利和需求,如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尽量地蹲下来与孩子保持平视,让孩子感觉到自动存在和父母的存在是平等的。人子在平视的氛围中有受到尊重的感觉。一个人的自尊,来自外界的尊重,有自尊的孩子才有可能去尊重别人,才能在朋友间树立自己的威信。
  父母做孩子的朋友,但是并不是要家长放弃权威性,只是强调对孩子的充分的民主性。比如,对于孩子的事情,我们家长在做决定时,我们需要尊重孩子,让孩子参与到决策中来,给孩子以更多的发言权,征求孩子的意见。在讨论的过程中,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可以不同于父母的意见。这样的亲子间的情感,才是父母子女间该有的亲情和朋友间平等的友谊。家长在早教中,主动的引导,平等对待,尊重孩子的发言权,无条件地给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维护孩子的自尊。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体现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告别粗鲁,做文明榜样。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大或小的都会犯错误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更多些。有的家长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发雷霆,不是骂就是打,处理方式相当的粗暴,但是这样的效果,只是当时的,家长对待犯错误的孩子要学会宽容。还有的家长由于就这一个子女,对孩子娇生惯养,无条件的许诺和答应孩子的无理要求。这也不是正确的家教方式。会将孩子培养成蛮横和任性的习惯。还有的家长对待孩子根据自己的情绪而定,心情好了,对孩子是百看不厌;心情不佳时,看着孩子那儿都不顺眼。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因为家长的情绪起伏会迁怒于孩子。孩子的任性与“野蛮”,其实就受家长的影响很深。家長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控制住我们的消极情绪,高兴就宠孩子上天,发怒就打骂孩子。
  我们作为家长的都是成年人,教育孩子为孩子做文明的榜样,需要以孩子的视角,看待孩子的所作所为。通过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寻求认同,发泄情绪,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净化孩子的心灵。首先承认人并非完美无缺,孩子们犯错是正常的。成年人要占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孩子不能期望值超乎孩子的能力范围,用心听孩子的情感宣泄,客观冷静看待孩子的对与错,是与非。将犯错视为孩子成长的必然经过的自然现象。我们必须平等对待他们帮助孩子,自己成长,而不去征服孩子,听自己的安排。告别打骂的粗鲁的、不明智的教育方式,采取友好的,孩子乐于能接受的文明方式方法。提高我们作为家长的自身的素养,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对孩子放手,做旁观者。
  每一个家长都会希望自己的子女很听话,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中,常用词语是“你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可见对于孩子的行为评价标准的定位在——听家长话。认为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无形中将孩子的思想和做法与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拉到了同样的水平上,但是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而应该用“驯服”更为合适。所以,当我们作为家长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我们必须用最大的爱心去对待孩子,但是绝不要对孩子提出不科学的教育要求,不要对孩子提出“听爸爸妈妈话”的要求,不要让孩子服从自己,权威的家长是在民主的放手的环境中培养起来的。在潜意识中,把孩子真正平等对待,学会放手,做孩子行动的旁观者。正如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写道“家长和孩子都不要去控制对方,都要努力去做一个‘旁观客’、一个‘倾听者’。”
  在家庭早期的教育中,我们家长处于强势和主导地位,不妨我们和孩子换个位置,我们首先来做个“听话”的家长,用心听孩子的心声,对孩子放手,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在孩子能自己去做的事情上“放权”。让孩子是个思想上独立的人。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心理需求去做,家长尊重孩子独立性生长需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变“呵护”、“指导”,为放权“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因此,在孩子面前,做“旁观客”,把动手的机会留给孩子自己完成,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责任承担意识,自己处理能力范围内的问题。
  总之,以交流替代灌输,蹲下来做孩子朋友,尊重孩子的意愿。爱孩子,就与孩子平等相待,敢于适度的对孩子放手,培养孩子的自主、独立。勇敢地放开手,做孩子的朋友,是检验一个家长给孩子最佳的爱的试金石!
  参考文献
  [1] 《幼儿教育》2001年第七期 北京版
  [2] 俞国良. 创造力心理学[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94.
  [3] 万瑛. 直觉思维的心理机制及其在教育中的发展和培养[J]. 教学与管理,2006,(10):60-61.
  [4] 汪安圣,朱祖祥. 思维心理学习[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325.
其他文献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柳絮纷飞,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大自然的万物显示出勃勃生机。幼儿对这大自然有变化非常敏感而好奇。在一次活动中,他们发现了学院小花园池塘中的小蝌蚪,他们对这些带尾巴的黑乎乎的小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一个关于小蝌蚪的主题活动开始了。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进行了活动背景分析:我班幼儿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爱提问,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是开展“我喜爱的小蝌蚪”主题活动的良好基础。
摘 要:数学学习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后的反思,体会数学中的解题思想,在数学问题中更多的是审清题意,把握解题方向需要我们对问题能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即转化问题。它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本人平时教学反思就两大方面阐述了数学解题中的“转化”本质。  关键词:转化;问题的本质;评析;反思  数学解题中的“转化”就是通过某种手段将问题归结为另一个相对较容易解决的或者已经有解决模式的问
摘 要:随着我们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成为改革研究的重点。怎样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经验更好的提升我们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落实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在初中阶段,音乐学科是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来加以設置的。与其他的智育科目不同,音乐是一门美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的初中音乐教育状
摘 要:预习就是学生预先学习,是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新知的学习过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和学生都要重视预习这个学习环节。科学的预习方法是要有老师进行指导的,老师布置预习时要将内容细化,完善,将课内外知识衔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联系、自己感受体会等阶段。久而久之,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关键词:重要性;科学的方法;细化;模式;实践训练  在教学实践中,我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讲过“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天中有很多环节的活动,其中就餐活动是孩子们一日生活中最基本的功课,重在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和就餐能力,这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前儿童;幼儿园  很多孩子在家中从小就由家长喂着吃饭,一喂就是很多年,到了上孩子园的时候很多孩子还是不会自行吃饭。而有的老师生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