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之怀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翻新的棉被。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丝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岸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相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娇纵。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记忆、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
【赏析】
《春之怀古》是台湾当代作家张晓风的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走进《春之怀古》,我们不难感受到跳动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的律动。
在那纤柔的文字里,春一开始就像一个温柔含羞的女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本正经地扳着一张“冷面孔”,让人看不清琵琶背后遮住的是怎样沉鱼落雁的姿色容颜。然而,春毕竟是多情的。直到“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从绿意内敛的山头”、“扑哧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敛藏了一冬的笑靥,此时全部都在春阳里暖暖地绽放。“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雪融时潺潺的水流声在凡尘俗世之人的耳朵里听来再简单不过,然而飘入诗人耳朵,则变成一首美妙动听的歌,一曲生命的赞歌。
“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在此,诗化的语言却将雷、云都拟人化了。顽皮的“雷”,像个鲁莽的小男生;而云的娇柔,惹人怜爱,活脱脱是个多愁善感、爱哭鼻子的小女生,那么纯真、无邪。
“一阵风起,每棵柳树都吟出一丝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吟出”二字使得诗意陡增,仿佛刚刚还是孩童的形象,转瞬间又成了一位多情的“诗人”,用自己“白茫茫、虚飘飘”的文字和思绪(飞絮)给春增添了一层朦胧、迷离、飘逸的色彩。
在作者富于想像的文字里,“春”,时而是一位凄苦的母亲形象:“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时而又是一位神奇的法师,只那么轻轻一点,“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岸都控制住了”。春天就以千军万马之势攻占了季节的堡垒。
第四段中,作者在探讨“春天的名字”时,连用了三个“在……之前”,这样写主要是为了突出时间的久远。而亘古至今,千千万万个年岁,万万千千颗心,无不呼唤着同一个名字——春。这里,春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以他那深邃的双眸深情地注视着世间的风云变幻。
当我们读到蝴蝶为花点数,蜜蜂为蕊编册,风娇纵树,檐前老风铃一一记忆、垂询春天的风时,一幅生机盎然的春之美图全然展示在读者面前了。作品中的自然之物都拟人化(人性化、人情化)了,作品中的意象是层层迭出的。作者用其非凡的才情,在《春之怀古》中将一个自然的春天写得超乎自然之上,鲜明生动。
读张晓风笔下的春,是观照生命,是与心灵交流;读她笔下的春,像是饮一口清冽的泉水,回味甘甜;读她笔下的春,又似一曲古朴清新的牧歌,尽情品味人生的真谛。
【练习】
①这篇散文以什么为线索?写出了春天怎样的特点?
②文题为《春之怀古》,作者“怀古”之目的是什么?文中哪句话委婉含蓄地暗示了主旨?
③第四小节“春天名字产生之前的故事”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何用意?
④同是写春,你认为朱自清的《春》和张晓风的《春之怀古》有何不同?
⑤怎样才能让文中这动人心魄的“春之美”重回我们身边?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①散文的线索:或直接摘原句“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概述:以作者对古之春天的喜爱之情为线索。春天的特点:妩媚、温情,美丽,有灵性,有诗性,有个性。(言之成理即可)②张晓风用大量笔墨回首眺望“古”,原来却都是为了反衬“今”,即对烟囱如林的环境污染的控诉。作者正是深受现代环境污染之害、之苦,所以才缅怀一去不复返了的古代的春天——那纯净的、温煦的、仪态万千的春天。(答到:控诉环境污染的害处即可)“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答第7小节全节也可以)③第四小节作者发挥想像,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写出春天这一美好的季节给万物带来的舒适与温情。表达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欣喜和对春天的感恩、赞美之情。④可从写景的角度、写景的顺序等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比较,言之成理,条理清晰即可。⑤言之成理,表述清晰即可。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翻新的棉被。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丝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岸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相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娇纵。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记忆、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
【赏析】
《春之怀古》是台湾当代作家张晓风的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走进《春之怀古》,我们不难感受到跳动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的律动。
在那纤柔的文字里,春一开始就像一个温柔含羞的女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本正经地扳着一张“冷面孔”,让人看不清琵琶背后遮住的是怎样沉鱼落雁的姿色容颜。然而,春毕竟是多情的。直到“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从绿意内敛的山头”、“扑哧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敛藏了一冬的笑靥,此时全部都在春阳里暖暖地绽放。“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雪融时潺潺的水流声在凡尘俗世之人的耳朵里听来再简单不过,然而飘入诗人耳朵,则变成一首美妙动听的歌,一曲生命的赞歌。
“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在此,诗化的语言却将雷、云都拟人化了。顽皮的“雷”,像个鲁莽的小男生;而云的娇柔,惹人怜爱,活脱脱是个多愁善感、爱哭鼻子的小女生,那么纯真、无邪。
“一阵风起,每棵柳树都吟出一丝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吟出”二字使得诗意陡增,仿佛刚刚还是孩童的形象,转瞬间又成了一位多情的“诗人”,用自己“白茫茫、虚飘飘”的文字和思绪(飞絮)给春增添了一层朦胧、迷离、飘逸的色彩。
在作者富于想像的文字里,“春”,时而是一位凄苦的母亲形象:“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时而又是一位神奇的法师,只那么轻轻一点,“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岸都控制住了”。春天就以千军万马之势攻占了季节的堡垒。
第四段中,作者在探讨“春天的名字”时,连用了三个“在……之前”,这样写主要是为了突出时间的久远。而亘古至今,千千万万个年岁,万万千千颗心,无不呼唤着同一个名字——春。这里,春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以他那深邃的双眸深情地注视着世间的风云变幻。
当我们读到蝴蝶为花点数,蜜蜂为蕊编册,风娇纵树,檐前老风铃一一记忆、垂询春天的风时,一幅生机盎然的春之美图全然展示在读者面前了。作品中的自然之物都拟人化(人性化、人情化)了,作品中的意象是层层迭出的。作者用其非凡的才情,在《春之怀古》中将一个自然的春天写得超乎自然之上,鲜明生动。
读张晓风笔下的春,是观照生命,是与心灵交流;读她笔下的春,像是饮一口清冽的泉水,回味甘甜;读她笔下的春,又似一曲古朴清新的牧歌,尽情品味人生的真谛。
【练习】
①这篇散文以什么为线索?写出了春天怎样的特点?
②文题为《春之怀古》,作者“怀古”之目的是什么?文中哪句话委婉含蓄地暗示了主旨?
③第四小节“春天名字产生之前的故事”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何用意?
④同是写春,你认为朱自清的《春》和张晓风的《春之怀古》有何不同?
⑤怎样才能让文中这动人心魄的“春之美”重回我们身边?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①散文的线索:或直接摘原句“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概述:以作者对古之春天的喜爱之情为线索。春天的特点:妩媚、温情,美丽,有灵性,有诗性,有个性。(言之成理即可)②张晓风用大量笔墨回首眺望“古”,原来却都是为了反衬“今”,即对烟囱如林的环境污染的控诉。作者正是深受现代环境污染之害、之苦,所以才缅怀一去不复返了的古代的春天——那纯净的、温煦的、仪态万千的春天。(答到:控诉环境污染的害处即可)“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答第7小节全节也可以)③第四小节作者发挥想像,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写出春天这一美好的季节给万物带来的舒适与温情。表达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欣喜和对春天的感恩、赞美之情。④可从写景的角度、写景的顺序等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比较,言之成理,条理清晰即可。⑤言之成理,表述清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