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教师、学生、考生三个角度,从“教、练、备”三个方面,深层次地剖析了高中作文教学,值得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方法;下水;练习;准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总是备受人们关注,高级中学的作文教学自然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搞好作文教学可谓首当其冲。鄙人虽不直接从事语文教学,但对作文教學也算略知一二,今儿鼓足勇气,大胆对高中的作文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俗话说“众人拾柴”吗。
一、为师者,教也
作文有教的因素,但不唯教论,才是正确的。那么,为师者,教学生作文究竟要教什么?怎样教?这是很值得思考的。
作文教学首先是方法的教学。教师要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尽管作文本身无固定的方法,但“无法”源于“有法”,只是每个个体不同,采用的方法不同罢了。纵观这几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有抽象的,有具体的,有材料的,有图画的,有命题的,有半命题的,还有话题作文,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布局谋篇、如何以小见大、如何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思想性,这些都需要教师以深厚的功力、丰富的经验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而一旦指导不到位,学生就会像战场上乱了阵脚的士兵:该射杀时打不出子弹,该拚刺刀时上不上刺刀,该射杀敌首时却偏离了目标,或者完全处于一种茫然状态。例如,每次高考完了,当问及学生的作文,很多学生经常会说“反正凑合写上了”,“瞎写的,不知对不对”……每听到这些,我都会心酸,都会凝思:是啊,“学生不知道”,这是学生的责任,难到我们的老师就没有责任吗?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某老师的字写的漂亮,其学生往往字写得也漂亮。这是受老师的影响。作文教学,也与老师的影响分不开。俗话说“打铁先得本身硬”。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即使达到出口成章的水平,但“瞬间作文”、“多角度作文”、“多方法作文”的能力则是必须具备的。否则,我们就很难谈得上说是指导学生作文了,充其量只能评判学生作文的优劣,学生在作文上是很难从教者身上获取最大收益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时既要避开老师、学生压题,又要考虑学生来自城乡等不同地区,还要体现高考的选拔性,材料(或话题)作文便成了不错的作文考试类型。但出于这多重考虑,一般所给材料都比较“涩”,在审题、立意、选材、写作(入题)的角度上给考生留有空间,但又有不可逾越的界线。为师者如何教会学生合理地把握好这个度,凭自己的“特长”和自身的“能量”,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这是门艺术,是门学问,是学生之间,实际也是教师之间真实水平的较量。现在,很多学校提倡老师写“下水文”,这是很有道理的。“下水文”是教师“以身”示范,且是“多位一体”的综合示范,也是对学生的召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学生。退一步说,教者不下水,怎么体会水中的奥妙?
二、为生者,练也
练习写作,要写真实,写真情实感。据很多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反映,现在的高考作文“编故事”,设定虚假情境:“贫、穷、残、难”层出不穷。有人说这是考试的需要,是被考试逼出来的。其实不然,写作的真实当为自己经历的、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而不是自己编造的。有人误认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不是自己经历的就是假,这也是错误的。写作的人称也是可以变换的,直接写“他(她)”,不一定非得写“我”吗。置于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身上发生的事,进行杂揉式的“文学”处理,我认为这不违背写作的真实,只要不是写“新闻报道”当是允许的。但因此就说练习写作等同于文学创作也是错误的,练习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不能漫无边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作文,无论是何种作文,都是有限定条件的,有题目要求。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在这一点上是必须明确的,也是在练习写作时应当时刻注意的。为此,选些近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或者其他地区、兄弟学校的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构思、行文等方面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是迅速提升自己写作水平和应考能力的一个不错的方法。
三、为考者,备也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参加高考的学生,作文当作到以下“三备”:
一是备素材。作文如同搭建房屋,没有水泥、钢筋、砖头瓦块这些建筑材料,是难以砌成高楼大厦的。比如:学生在写议论文时经常用到名人名言、名人事迹,以及大量的社会现实材料来说明一个道理。平时练习写作,这些素材或上网或查阅图书都是可以的,但在考场上就不同了,只能靠平时的储备。储备不足,就会陷入空洞,就会言之无物。所以没有必要的储备那是绝对不行的。无素材的准备,在考场上会陷入一种胸中无物的尴尬境地。
二是备思想。乍一听这似乎有些不通,作文就是作文,为什么还要有思想呢?其实,作文的灵魂在于思想。高考作文阅卷,一条成文也是不成文的规则,优秀作文必须是立意要新颖。思想空乏,立意不新,或者立意不准,立意不明,通篇文章,不知表达的是什么,让人废解和难以琢磨,这是最令阅卷人头疼的事。一般来说,这样的文章,就是文笔再好,离三类文也不远了。再者,我们常说作文要“拔高”,如何“拔高”?“拔高”就是赋予文章思想性的点睛之笔。当然“拔高”不能无中生有,当是事实的“升华”。但无论如何,“拔高”意在思想的体现,意在哲理,意在情感的凝聚,这是勿庸置疑的。
现在的理科考生,因其不考“政治”科目,“备”思想更显得必不可少。所以理科考生也要了解时事,关注政治,要对党的大政方针有所认识,要多听一些新闻,尽量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三是备方法技巧。作文本身是方法和技巧可言的。审题有审题的方法,谋篇有谋篇的规律:如抓住关键词并把握材料的整体进行审题、立意,开头、结尾要干净利索,中段要丰满,有血有肉。这些一般的方法技巧考生必须心中有数,并能熟练运用。唯有这样,应考时方能胸有成竹,临阵不乱。
以上是我对高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和同志们共勉。还是那句话,“众人拾柴,火焰高”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关键词】方法;下水;练习;准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总是备受人们关注,高级中学的作文教学自然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搞好作文教学可谓首当其冲。鄙人虽不直接从事语文教学,但对作文教學也算略知一二,今儿鼓足勇气,大胆对高中的作文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俗话说“众人拾柴”吗。
一、为师者,教也
作文有教的因素,但不唯教论,才是正确的。那么,为师者,教学生作文究竟要教什么?怎样教?这是很值得思考的。
作文教学首先是方法的教学。教师要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尽管作文本身无固定的方法,但“无法”源于“有法”,只是每个个体不同,采用的方法不同罢了。纵观这几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有抽象的,有具体的,有材料的,有图画的,有命题的,有半命题的,还有话题作文,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布局谋篇、如何以小见大、如何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思想性,这些都需要教师以深厚的功力、丰富的经验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而一旦指导不到位,学生就会像战场上乱了阵脚的士兵:该射杀时打不出子弹,该拚刺刀时上不上刺刀,该射杀敌首时却偏离了目标,或者完全处于一种茫然状态。例如,每次高考完了,当问及学生的作文,很多学生经常会说“反正凑合写上了”,“瞎写的,不知对不对”……每听到这些,我都会心酸,都会凝思:是啊,“学生不知道”,这是学生的责任,难到我们的老师就没有责任吗?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某老师的字写的漂亮,其学生往往字写得也漂亮。这是受老师的影响。作文教学,也与老师的影响分不开。俗话说“打铁先得本身硬”。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即使达到出口成章的水平,但“瞬间作文”、“多角度作文”、“多方法作文”的能力则是必须具备的。否则,我们就很难谈得上说是指导学生作文了,充其量只能评判学生作文的优劣,学生在作文上是很难从教者身上获取最大收益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时既要避开老师、学生压题,又要考虑学生来自城乡等不同地区,还要体现高考的选拔性,材料(或话题)作文便成了不错的作文考试类型。但出于这多重考虑,一般所给材料都比较“涩”,在审题、立意、选材、写作(入题)的角度上给考生留有空间,但又有不可逾越的界线。为师者如何教会学生合理地把握好这个度,凭自己的“特长”和自身的“能量”,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这是门艺术,是门学问,是学生之间,实际也是教师之间真实水平的较量。现在,很多学校提倡老师写“下水文”,这是很有道理的。“下水文”是教师“以身”示范,且是“多位一体”的综合示范,也是对学生的召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学生。退一步说,教者不下水,怎么体会水中的奥妙?
二、为生者,练也
练习写作,要写真实,写真情实感。据很多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反映,现在的高考作文“编故事”,设定虚假情境:“贫、穷、残、难”层出不穷。有人说这是考试的需要,是被考试逼出来的。其实不然,写作的真实当为自己经历的、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而不是自己编造的。有人误认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不是自己经历的就是假,这也是错误的。写作的人称也是可以变换的,直接写“他(她)”,不一定非得写“我”吗。置于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身上发生的事,进行杂揉式的“文学”处理,我认为这不违背写作的真实,只要不是写“新闻报道”当是允许的。但因此就说练习写作等同于文学创作也是错误的,练习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不能漫无边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作文,无论是何种作文,都是有限定条件的,有题目要求。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在这一点上是必须明确的,也是在练习写作时应当时刻注意的。为此,选些近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或者其他地区、兄弟学校的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构思、行文等方面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是迅速提升自己写作水平和应考能力的一个不错的方法。
三、为考者,备也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参加高考的学生,作文当作到以下“三备”:
一是备素材。作文如同搭建房屋,没有水泥、钢筋、砖头瓦块这些建筑材料,是难以砌成高楼大厦的。比如:学生在写议论文时经常用到名人名言、名人事迹,以及大量的社会现实材料来说明一个道理。平时练习写作,这些素材或上网或查阅图书都是可以的,但在考场上就不同了,只能靠平时的储备。储备不足,就会陷入空洞,就会言之无物。所以没有必要的储备那是绝对不行的。无素材的准备,在考场上会陷入一种胸中无物的尴尬境地。
二是备思想。乍一听这似乎有些不通,作文就是作文,为什么还要有思想呢?其实,作文的灵魂在于思想。高考作文阅卷,一条成文也是不成文的规则,优秀作文必须是立意要新颖。思想空乏,立意不新,或者立意不准,立意不明,通篇文章,不知表达的是什么,让人废解和难以琢磨,这是最令阅卷人头疼的事。一般来说,这样的文章,就是文笔再好,离三类文也不远了。再者,我们常说作文要“拔高”,如何“拔高”?“拔高”就是赋予文章思想性的点睛之笔。当然“拔高”不能无中生有,当是事实的“升华”。但无论如何,“拔高”意在思想的体现,意在哲理,意在情感的凝聚,这是勿庸置疑的。
现在的理科考生,因其不考“政治”科目,“备”思想更显得必不可少。所以理科考生也要了解时事,关注政治,要对党的大政方针有所认识,要多听一些新闻,尽量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三是备方法技巧。作文本身是方法和技巧可言的。审题有审题的方法,谋篇有谋篇的规律:如抓住关键词并把握材料的整体进行审题、立意,开头、结尾要干净利索,中段要丰满,有血有肉。这些一般的方法技巧考生必须心中有数,并能熟练运用。唯有这样,应考时方能胸有成竹,临阵不乱。
以上是我对高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和同志们共勉。还是那句话,“众人拾柴,火焰高”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