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大数据应用的深入发展,政务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级政府通过多年数据平台建设和积累,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同时,政务大数据的利用又涉及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如何更好的推动政府部门开放共享数据,以及合理加以开发利用,是当前政务大数据应用面临的最大难题。
关键词:政务大数据 应用 分析 前景
一、 政务大数据应用初探
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擁有或控制着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料,如人口、地理、工商、交通、海关等政务数据,这些数据是政府行使职能的必要基础,以前,这些数据主要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专项应用,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政府内部逐渐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将各职能部门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分级管理和共享,使得政务效率极大提升,以前需要多部门协同办理的业务,现在通过电脑调阅查询,在一个窗口即可办理。
通过政务公共信息平台,政务数据在政府部门内部得到了一定的共享和利用,但这些极具应用价值的数据,仍然像一个千金小姐,只能呆在闺房中,无法让世人窥视;近些年,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数据挖掘技术的进步,大数据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源作为大数据应用的根本,有着重要的商业价值,政务大数据作为最庞大的数据库集群,是尚未开垦的数据宝藏,随着电子政务发展和政务信息公开的需要,政务大数据开发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 国家间大数据应用
近年来,大数据挖掘应用在全球受到追捧。据国际数据资讯(IDC)公司监测,全球数据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拥有35ZB的数据量。大数据的应用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公共管理等各行各业。正是基于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以及背后蕴藏的巨大潜力和价值,许多国家纷纷将“大数据”建设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推动大数据应用和发展。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第50号文《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将数据定性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提到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在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格局,2018年,基本实现统一共享平台全覆盖和数据共享及交换,2020年培育10家国际领先的大数据核心龙头企业,500家大数据应用、服务和产品制造企业。
全球开放数据运动始于美国。2009 年,奥巴马签署了《透明与开放政府指令》,之后美国政府“一站式数据下载”网站da?ta.gov正式上线。开始这个新生网站从仅有47组数据,27个数据分析工具,到2014年,达到了88421个数据集,囊括了交通、经济、医疗、教育和人口服务等方面的数据,其中1279个由政府提供,236个由居民提供,103个由移动设备提供。2013年5月奥巴马签署了《政府信息默认开放和机器可读行政命令》,政府需建立一套政策框架,促进数据的可操作性和开放性,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价值。
三、 政务大数据应用安全分析
政务大数据具有覆盖面广、真实、系统完整等优点,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但是,由于政务数据主要是个人和企业数据的采集,以及生产生活等业务数据,具有较强的隐私特性,数据容易被过度商业开发,侵犯个人及企业的隐私,甚至会被犯罪分子利用,所以,不能直接公开,政府作为政务数据的采集拥有者,又不具备商业开发的条件和能力,这是政务大数据扩大应用的最大难点,近些年,国内外都在积极探讨可行的政务大数据应用模式,较多都采用第三方可信公司负责数据初步加工,根据客户需要定制数据包,同时屏蔽敏感数据的方式开放和利用政务数据,这样,可以有效保障数据安全,同时兼顾数据有效性,但中间环节的增加,对数据利用效率和数据开发效果也有较大影响,如何平衡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开发,还是当前政务大数据开发利用的最大难题。
四、 政务大数据应用模式
政务大数据庞大而丰富,但数据是死的,只有找准方向,开发适合的应用,才能把死的数据救活,产生价值。在哪些领域进行大数据开发,必须发挥社会和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尝试和创新。
政府数据的开放将对全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政务大数据产业链按上、中、下游可以分为数据拥有与制造、数据加工和使用以及大数据服务提供三个板块。在早期阶段,政务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业务办理数据、统计调查数据和物理数据采集上。随着政府业务数据的积累,数据开发和再利用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产业链的中游是数据的加工和使用。数据再利用的基础,一是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除了实现政府各级机构之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部门和垂直行业之间各种数据的共享利用,这一过程还将涉及很多具有社会数据的企业,比如电商、社交企业、电信行业等,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数据优势,结合政府开发的数据进行再次融合,开发满足不同需要的社会产品和服务。数据的加工和使用,惠及很多具有专业技术的企业,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领域,进行深度的商业开发和利用。
近些年来,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各级政府投资建设了大量的电子政务系统,后台积累了海量数据,政府所掌握的数据使其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保有者,据估计,约有70%-80%的核心基础数据存在于政府的后台。数据构架的核心在于对政务大数据的整合,通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大数据耦合,发挥各个参与主体的优势资源,最终达到战略协同与聚力共赢,地方政府在产业链上属于数据的拥有者,是数据的使用者,同时,也必须是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的推动者,如果政府不积极筹划政务数据开放和共享,政务大数据就不可能得到深入挖掘和利用,所以,中央政府必须通过立法等手段,推动各级政府主动开放和分享数据,并推动政务大数据的价值挖掘。
五、 政务大数据应用与前景
政府大数据市场空间很大。《2016中国大数据交易产业白皮书》统计,2015年,政府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达到16亿元。预计今后的2~3年内,政府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将成倍增长,2020年政府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将达1907.5亿元。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大数据产业的深入开发,政府大数据开发利用正迎来历史最佳政策环境,政务大数据利用的产业链也在逐步完善,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建设云计算体系,并对各级各部门孤立的数据进行整合共享,使得政务大数据在政府内部的挖掘和利用场景逐步建立,这也为大数据商业应用奠定了基础,基于一定的应用场景,政务大数据在一些细分行业和垂直领域的应用,很可能成为驱动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交通、医疗、安防等领域,都将是政务大数据最容易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的垂直行业。
企业和政府的高效决策,是建立在对对象客观全面的了解基础之上的,大数据的应用恰恰为此提供了重要支持;政务大数据的高效利用,将推动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将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信、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流、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统一公示企业信用信息,预警企业不正当行为,支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提高监管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借助大数据实现政府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数据监督和技术反腐体系,推动和改进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方式。
政府在公共行政活动中积累了许多数据资源,从数据量上来说,它比社会经济生活中产生的数据少很多,但政府数据的价值密度比社会生活数据资源价值密度高出许多。这决定了政务大数据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这座金矿,还有待政府部门的主动开放,以及社会和企业的深度参与,同时,还有赖于大数据开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牛力,李月,韩小汀,我国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综述,情报杂志,2013年第5期.
[2]王静,政务大数据开放及应用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第2期.
关键词:政务大数据 应用 分析 前景
一、 政务大数据应用初探
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擁有或控制着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料,如人口、地理、工商、交通、海关等政务数据,这些数据是政府行使职能的必要基础,以前,这些数据主要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专项应用,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政府内部逐渐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将各职能部门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分级管理和共享,使得政务效率极大提升,以前需要多部门协同办理的业务,现在通过电脑调阅查询,在一个窗口即可办理。
通过政务公共信息平台,政务数据在政府部门内部得到了一定的共享和利用,但这些极具应用价值的数据,仍然像一个千金小姐,只能呆在闺房中,无法让世人窥视;近些年,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数据挖掘技术的进步,大数据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源作为大数据应用的根本,有着重要的商业价值,政务大数据作为最庞大的数据库集群,是尚未开垦的数据宝藏,随着电子政务发展和政务信息公开的需要,政务大数据开发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 国家间大数据应用
近年来,大数据挖掘应用在全球受到追捧。据国际数据资讯(IDC)公司监测,全球数据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拥有35ZB的数据量。大数据的应用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公共管理等各行各业。正是基于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以及背后蕴藏的巨大潜力和价值,许多国家纷纷将“大数据”建设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推动大数据应用和发展。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第50号文《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将数据定性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提到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在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格局,2018年,基本实现统一共享平台全覆盖和数据共享及交换,2020年培育10家国际领先的大数据核心龙头企业,500家大数据应用、服务和产品制造企业。
全球开放数据运动始于美国。2009 年,奥巴马签署了《透明与开放政府指令》,之后美国政府“一站式数据下载”网站da?ta.gov正式上线。开始这个新生网站从仅有47组数据,27个数据分析工具,到2014年,达到了88421个数据集,囊括了交通、经济、医疗、教育和人口服务等方面的数据,其中1279个由政府提供,236个由居民提供,103个由移动设备提供。2013年5月奥巴马签署了《政府信息默认开放和机器可读行政命令》,政府需建立一套政策框架,促进数据的可操作性和开放性,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价值。
三、 政务大数据应用安全分析
政务大数据具有覆盖面广、真实、系统完整等优点,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但是,由于政务数据主要是个人和企业数据的采集,以及生产生活等业务数据,具有较强的隐私特性,数据容易被过度商业开发,侵犯个人及企业的隐私,甚至会被犯罪分子利用,所以,不能直接公开,政府作为政务数据的采集拥有者,又不具备商业开发的条件和能力,这是政务大数据扩大应用的最大难点,近些年,国内外都在积极探讨可行的政务大数据应用模式,较多都采用第三方可信公司负责数据初步加工,根据客户需要定制数据包,同时屏蔽敏感数据的方式开放和利用政务数据,这样,可以有效保障数据安全,同时兼顾数据有效性,但中间环节的增加,对数据利用效率和数据开发效果也有较大影响,如何平衡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开发,还是当前政务大数据开发利用的最大难题。
四、 政务大数据应用模式
政务大数据庞大而丰富,但数据是死的,只有找准方向,开发适合的应用,才能把死的数据救活,产生价值。在哪些领域进行大数据开发,必须发挥社会和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尝试和创新。
政府数据的开放将对全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政务大数据产业链按上、中、下游可以分为数据拥有与制造、数据加工和使用以及大数据服务提供三个板块。在早期阶段,政务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业务办理数据、统计调查数据和物理数据采集上。随着政府业务数据的积累,数据开发和再利用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产业链的中游是数据的加工和使用。数据再利用的基础,一是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除了实现政府各级机构之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部门和垂直行业之间各种数据的共享利用,这一过程还将涉及很多具有社会数据的企业,比如电商、社交企业、电信行业等,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数据优势,结合政府开发的数据进行再次融合,开发满足不同需要的社会产品和服务。数据的加工和使用,惠及很多具有专业技术的企业,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领域,进行深度的商业开发和利用。
近些年来,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各级政府投资建设了大量的电子政务系统,后台积累了海量数据,政府所掌握的数据使其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保有者,据估计,约有70%-80%的核心基础数据存在于政府的后台。数据构架的核心在于对政务大数据的整合,通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大数据耦合,发挥各个参与主体的优势资源,最终达到战略协同与聚力共赢,地方政府在产业链上属于数据的拥有者,是数据的使用者,同时,也必须是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的推动者,如果政府不积极筹划政务数据开放和共享,政务大数据就不可能得到深入挖掘和利用,所以,中央政府必须通过立法等手段,推动各级政府主动开放和分享数据,并推动政务大数据的价值挖掘。
五、 政务大数据应用与前景
政府大数据市场空间很大。《2016中国大数据交易产业白皮书》统计,2015年,政府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达到16亿元。预计今后的2~3年内,政府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将成倍增长,2020年政府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将达1907.5亿元。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大数据产业的深入开发,政府大数据开发利用正迎来历史最佳政策环境,政务大数据利用的产业链也在逐步完善,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建设云计算体系,并对各级各部门孤立的数据进行整合共享,使得政务大数据在政府内部的挖掘和利用场景逐步建立,这也为大数据商业应用奠定了基础,基于一定的应用场景,政务大数据在一些细分行业和垂直领域的应用,很可能成为驱动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交通、医疗、安防等领域,都将是政务大数据最容易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的垂直行业。
企业和政府的高效决策,是建立在对对象客观全面的了解基础之上的,大数据的应用恰恰为此提供了重要支持;政务大数据的高效利用,将推动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将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信、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流、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统一公示企业信用信息,预警企业不正当行为,支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提高监管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借助大数据实现政府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数据监督和技术反腐体系,推动和改进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方式。
政府在公共行政活动中积累了许多数据资源,从数据量上来说,它比社会经济生活中产生的数据少很多,但政府数据的价值密度比社会生活数据资源价值密度高出许多。这决定了政务大数据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这座金矿,还有待政府部门的主动开放,以及社会和企业的深度参与,同时,还有赖于大数据开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牛力,李月,韩小汀,我国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综述,情报杂志,2013年第5期.
[2]王静,政务大数据开放及应用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