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各地的城市规划不约而同的朝着“向天空要空间”的方向发展,各地的超高层建/构筑物不断出现,机场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和标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超高层建/构筑物正在不断的占用飞机的飞行空间,超高层建/构筑物在不断完善、美化城市的同时,也同时在不断威胁机场的运行和飞机的飞行安全。本文对机场周边地区超高层建/构筑物的航行评估流程及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具体的流程图和控制概要。
[关键词]建/构筑物;航行评估;流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265-01
引言
超高层建/构筑物的航行评估是目前国内航行研究中的关键领域,他不仅是保障机场运行和航空器安全飞行的必要手段,同时也可以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机场的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航行评估的难点在于对超高层建/构筑物所在区域内的机场的飞行程序类型的理解以及对飞行程序各个安全控制面(障碍物限制/评价面)的全面把握。本文主要从航行评估的各个具体环节,分析航行评估的流程和控制概要,建立明确直观的树状网络分析流程模型,以便在航行评估分析及质量控制时提高效率,减少认为差错。
1 航行评估的主要文件依据
航行评估是一项严谨、涉及专业知识面广、耗时的工作,并且每项航行评估随着超高层建/構筑物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即没有固定的评估计算软件或者计算机程序能对其进行简单的“输入/输出”计算。并且航行评估的文件依据随着航行技术的不断提高在不断的修改完善,因此,航行评估需要随时的吸收新的、先进的知识体系。
目前,我国为国际民航组织的缔约国和成员国,因此航行评估在现有的国内外可查的文件体系中主要有国际民航组织相关文件和技术规范以及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他们构成了航行评估的第一部分:理论依据。
2 机场运行现状分析
机场运行现状分析是航行评估的第二部分内容,对超高层建/构筑物所在地区的机场运行现状从飞行运行、空管运行、空域使用情况、相邻机场(多机场)运行情况、机场未来规划、已存在超高层建/构筑物航行运行的影响情况等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和数据来源主要是对现行的飞行、管制等部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积累的数据进行研究。
3 超高层建/构筑物的航行评估数据信息的采集
需要进行航行评估的超高层建/构筑物需要采集的数据包括:超高层建/构筑物的准确海拔高度,以黄海高程为准;超高层建/构筑物所在地点的具体地理坐标,包括详细的经纬度坐标和大地坐标;超高层建/构筑物所在地相邻的已存在超高层建/构筑物的海拔高度及位置信息;机场周边至少包括需要进行航行评估的超高层建/构筑物位置在内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以及机场现行、规划的完整的飞行程序、航路(线)的具体信息等。
该部分主要是对一切所需要的原始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过程,以便航行评估的顺利进行。
4 具体评估流程
4.1 机场附件十四面评估
机场附件十四面是国际民航组织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四《机场》的规定,突破附件十四面的障碍物,可能在某些情况下造成对仪表进近程序或任何关联的目视盘旋程序加大超障高度/超障高,或对飞行程序设计产生其他的运行影响。因此,航行评估首先要对超高层建/构筑物用机场附件十四面进行第一层评估控制。
附件十四面需要评估机场所存在的多用跑道以及将来规划建设的跑道的附件十四面。
4.2 机场飞行程序评估
机场的飞行程序分为仪表离场程序、仪表进场程序、仪表进近程序、复飞程序、目视盘旋程序、PBN飞行程序(包括离场、进场、进近、复飞程序),即传统程序和PBN程序以及最低扇区高度(MSA)。
4.2.1 仪表离场程序
离场程序的评估包括机场所有跑道及规划建设跑道的所有方向的所有离场程序保护区,即限制面的评估。
4.2.2 仪表进场程序
进场程序的评估包括机场所有跑道及规划建设跑道的所有方向的所有进场程序保护区,即限制面的评估。
4.2.3 仪表进近程序
进近程序的评估包括机场所有跑道及规划建设跑道的所有方向的所有进近程序保护区,即限制面的评估。
4.2.3.1 起始进近、中间进近保护区
4.2.3.2 最后进近保护区
4.2.3.2.1 基本ILS保护区(图1,图2)
4.2.3.2.2 精密进近OAS面(图3)
4.2.3.2.3 复飞面(图4)
4.2.3.2.4 目视航段面(VSS)
4.2.3.2.5目视盘旋程序保护区和最低扇区高度(MSA)评估
4.3 机场最低雷达引导高度评估
对于现行的大多数机场,国内的管制方法大多为雷达管制,这就需要对最低雷达引导高度进行航行评估,评估超高层建/构筑物是否会对最低雷达引导高度产生影响,带来管制和飞行的不便。
4.4 机场导航监视设施电磁环境评估
机场所使用的导航监视设施如甚高频全向信标(VOR)、测距仪(DME)、无方向性信标台(NDB)、仪表着陆系统(ILS)、指点标、二次雷达(SSR)和气象雷达等是向飞机提供准确性、可靠性的导航信息,导航信息的准确和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导航台站天线系统辐射的电测波场型的正确性。以航空导航台站天线系统为中心的场地环境的好坏,对所需辐射场型的形成有极大影响。高低不平的地形、各种架空金属导线、建筑物、密集的植物、单株大树、车辆以及场地附近停放和滑行的飞机等,都会造成所需辐射场型的畸变,从而引起导航信息正确性和可靠性的降低。
超高层建/构筑物如果在导航设施附近,会对导航设施产生的电磁波起到遮蔽的作用,因此,系对导航设施的电磁环境也进行相应的评估。
5 航行评估树状网络流程图
通过上述各个评估环节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航行评估树状流程图,以便在做航行评估的时候比对分析,检查评估流程,做到不缺项、不漏项,完整的进行航行评估。
文件依据检查—不符合—符合—机场运行现状分析—超高层建/构筑物的航行评估数据信息的采集--不完全(见图5)。
参考文献
[1] 张筑生.微分拓扑新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R.Bott.代数拓扑中的微分形式[M].北京,图书信息出版社.2009.
[3] 张德学.一般拓扑学基础[M].北京,社科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建/构筑物;航行评估;流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265-01
引言
超高层建/构筑物的航行评估是目前国内航行研究中的关键领域,他不仅是保障机场运行和航空器安全飞行的必要手段,同时也可以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机场的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航行评估的难点在于对超高层建/构筑物所在区域内的机场的飞行程序类型的理解以及对飞行程序各个安全控制面(障碍物限制/评价面)的全面把握。本文主要从航行评估的各个具体环节,分析航行评估的流程和控制概要,建立明确直观的树状网络分析流程模型,以便在航行评估分析及质量控制时提高效率,减少认为差错。
1 航行评估的主要文件依据
航行评估是一项严谨、涉及专业知识面广、耗时的工作,并且每项航行评估随着超高层建/構筑物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即没有固定的评估计算软件或者计算机程序能对其进行简单的“输入/输出”计算。并且航行评估的文件依据随着航行技术的不断提高在不断的修改完善,因此,航行评估需要随时的吸收新的、先进的知识体系。
目前,我国为国际民航组织的缔约国和成员国,因此航行评估在现有的国内外可查的文件体系中主要有国际民航组织相关文件和技术规范以及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他们构成了航行评估的第一部分:理论依据。
2 机场运行现状分析
机场运行现状分析是航行评估的第二部分内容,对超高层建/构筑物所在地区的机场运行现状从飞行运行、空管运行、空域使用情况、相邻机场(多机场)运行情况、机场未来规划、已存在超高层建/构筑物航行运行的影响情况等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和数据来源主要是对现行的飞行、管制等部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积累的数据进行研究。
3 超高层建/构筑物的航行评估数据信息的采集
需要进行航行评估的超高层建/构筑物需要采集的数据包括:超高层建/构筑物的准确海拔高度,以黄海高程为准;超高层建/构筑物所在地点的具体地理坐标,包括详细的经纬度坐标和大地坐标;超高层建/构筑物所在地相邻的已存在超高层建/构筑物的海拔高度及位置信息;机场周边至少包括需要进行航行评估的超高层建/构筑物位置在内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以及机场现行、规划的完整的飞行程序、航路(线)的具体信息等。
该部分主要是对一切所需要的原始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过程,以便航行评估的顺利进行。
4 具体评估流程
4.1 机场附件十四面评估
机场附件十四面是国际民航组织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四《机场》的规定,突破附件十四面的障碍物,可能在某些情况下造成对仪表进近程序或任何关联的目视盘旋程序加大超障高度/超障高,或对飞行程序设计产生其他的运行影响。因此,航行评估首先要对超高层建/构筑物用机场附件十四面进行第一层评估控制。
附件十四面需要评估机场所存在的多用跑道以及将来规划建设的跑道的附件十四面。
4.2 机场飞行程序评估
机场的飞行程序分为仪表离场程序、仪表进场程序、仪表进近程序、复飞程序、目视盘旋程序、PBN飞行程序(包括离场、进场、进近、复飞程序),即传统程序和PBN程序以及最低扇区高度(MSA)。
4.2.1 仪表离场程序
离场程序的评估包括机场所有跑道及规划建设跑道的所有方向的所有离场程序保护区,即限制面的评估。
4.2.2 仪表进场程序
进场程序的评估包括机场所有跑道及规划建设跑道的所有方向的所有进场程序保护区,即限制面的评估。
4.2.3 仪表进近程序
进近程序的评估包括机场所有跑道及规划建设跑道的所有方向的所有进近程序保护区,即限制面的评估。
4.2.3.1 起始进近、中间进近保护区
4.2.3.2 最后进近保护区
4.2.3.2.1 基本ILS保护区(图1,图2)
4.2.3.2.2 精密进近OAS面(图3)
4.2.3.2.3 复飞面(图4)
4.2.3.2.4 目视航段面(VSS)
4.2.3.2.5目视盘旋程序保护区和最低扇区高度(MSA)评估
4.3 机场最低雷达引导高度评估
对于现行的大多数机场,国内的管制方法大多为雷达管制,这就需要对最低雷达引导高度进行航行评估,评估超高层建/构筑物是否会对最低雷达引导高度产生影响,带来管制和飞行的不便。
4.4 机场导航监视设施电磁环境评估
机场所使用的导航监视设施如甚高频全向信标(VOR)、测距仪(DME)、无方向性信标台(NDB)、仪表着陆系统(ILS)、指点标、二次雷达(SSR)和气象雷达等是向飞机提供准确性、可靠性的导航信息,导航信息的准确和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导航台站天线系统辐射的电测波场型的正确性。以航空导航台站天线系统为中心的场地环境的好坏,对所需辐射场型的形成有极大影响。高低不平的地形、各种架空金属导线、建筑物、密集的植物、单株大树、车辆以及场地附近停放和滑行的飞机等,都会造成所需辐射场型的畸变,从而引起导航信息正确性和可靠性的降低。
超高层建/构筑物如果在导航设施附近,会对导航设施产生的电磁波起到遮蔽的作用,因此,系对导航设施的电磁环境也进行相应的评估。
5 航行评估树状网络流程图
通过上述各个评估环节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航行评估树状流程图,以便在做航行评估的时候比对分析,检查评估流程,做到不缺项、不漏项,完整的进行航行评估。
文件依据检查—不符合—符合—机场运行现状分析—超高层建/构筑物的航行评估数据信息的采集--不完全(见图5)。
参考文献
[1] 张筑生.微分拓扑新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R.Bott.代数拓扑中的微分形式[M].北京,图书信息出版社.2009.
[3] 张德学.一般拓扑学基础[M].北京,社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