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以下简称“任务型作文”)是近三年来高考作文的热点题型,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Ⅱ两卷作文题为防套作与宿构,同时启用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关于任务型作文,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解读》一文中作了说明:“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①”至此,任务型作文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崭露头角。
任务型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的范畴,是在已有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指令,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设置对立性的问题,让学生做出权衡和选择,进行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缘事说理,或者说就案例和范例的特征辨析及范例的运用就事论事。考生要在具体的事件中陈明观点,挖掘事理,分析人物或事件的侧重点。”②这就对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自身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局限,学生往往在就事说事之后需要拓展的时候,出现思维障碍,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因此,以开放的姿态寻找切实可行的拓展思维的维度,突破学生的写作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必要。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障碍呢?笔者认为,采用范例教学法,在教学中选择具有“样本”意义的例文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剖析例文,深度解读,建构范例,使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写作方法,为学生写作提供维度,不失为突破任务型作文寫作困境的一种有益探索。
一、确立范例意识,避免凌空蹈虚
何为范例?“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③是具有“样本”意义的可以效仿的典范的例子。范例教学即教师利用“范例”材料教育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选取真正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规律的方法。它来源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一种影响颇大的教学流派——范例教学,倡导者为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行动能力。
确立范例意识,倡导范例教学法,这与高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相关的。高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不管是以前的材料作文还是如今的任务型作文,中学生写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学习指令性写作,这与任务型作文增加任务指令的特点是不谋而合的。那么什么是指令性写作呢?所谓“指令性写作,多是在规定的情境中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以提高或测量写作的能力,即写作是为了写作本身。”④即使这样,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作文要写得生动、新颖、深刻,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更可况,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作文的写作,是带着高考这个镣铐跳舞的。这就需要教师避免凌空蹈虚,从小处入手,寻找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从学生方面来看,在现实的写作中,学生往往囿于思维的障碍,面对写作指令,就事论事之后,无从下手,即使下笔也是章法紊乱,作文写作的质量大大下降。因此提出切实有效的拓展维度,以此作为突破学生思维的有效支架,就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写作的宽度、延伸写作的深度,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任务型作文是近年才出现的新题型,对于这个新事物,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它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更别说有效的探索和研究了。加之大部分教师很少写下水作文,自身的写作水平有限,导致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是粗放式的,不够精细化,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因此,确立范例意识,研究例文,总结规律,不管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注重建构,生成范例,为学生写作提供维度和方向
范例教学在教学程序上要实施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范例来说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阶段,即通过具体的“事物或现象”的阐述,来把握该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第二个阶段:通过范例来阐明“类型”的阶段,即把第一个阶段里把握的“事物或现象”,按类型进行归类总结,归纳总结出那些在本质上相一致的个别事物或现象。第三个阶段:通过范例掌握原理和规律的阶段,即把“个别事物或现象”抽象为“一般的类型”之后,通过对“一般的类型”的归纳总结找出包含在其背后的某种原理和规律性的内容。该阶段主要以教师的归纳总结为主。第四个阶段:通过范例来掌握关于世界和生活的切身经验形成正确的认识阶段。通过前面三个阶段的实施,对获得的原理和规律进行深化和升华,得出并掌握关于世界和生活的经验,形成正确的认识。
范例教学程序的前三个阶段应用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具体操作为:在教学中选择具有“样本”意义的例文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剖析例文,深度解读,归纳出范例类型。这三个阶段是师生共同合作进行。经过对经典范文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文章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可以选取典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引导学生归纳出范例类型,以此为模型进行写作训练。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选取了《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八十而荣屠呦呦 孤独的大师》,从中归纳出抓本质、联现实、析影响和剖原因四个范例类型,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维度。
范文1
任务型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的范畴,是在已有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指令,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设置对立性的问题,让学生做出权衡和选择,进行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缘事说理,或者说就案例和范例的特征辨析及范例的运用就事论事。考生要在具体的事件中陈明观点,挖掘事理,分析人物或事件的侧重点。”②这就对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自身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局限,学生往往在就事说事之后需要拓展的时候,出现思维障碍,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因此,以开放的姿态寻找切实可行的拓展思维的维度,突破学生的写作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必要。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障碍呢?笔者认为,采用范例教学法,在教学中选择具有“样本”意义的例文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剖析例文,深度解读,建构范例,使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写作方法,为学生写作提供维度,不失为突破任务型作文寫作困境的一种有益探索。
一、确立范例意识,避免凌空蹈虚
何为范例?“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③是具有“样本”意义的可以效仿的典范的例子。范例教学即教师利用“范例”材料教育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选取真正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规律的方法。它来源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一种影响颇大的教学流派——范例教学,倡导者为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行动能力。
确立范例意识,倡导范例教学法,这与高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相关的。高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不管是以前的材料作文还是如今的任务型作文,中学生写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学习指令性写作,这与任务型作文增加任务指令的特点是不谋而合的。那么什么是指令性写作呢?所谓“指令性写作,多是在规定的情境中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以提高或测量写作的能力,即写作是为了写作本身。”④即使这样,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作文要写得生动、新颖、深刻,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更可况,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作文的写作,是带着高考这个镣铐跳舞的。这就需要教师避免凌空蹈虚,从小处入手,寻找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从学生方面来看,在现实的写作中,学生往往囿于思维的障碍,面对写作指令,就事论事之后,无从下手,即使下笔也是章法紊乱,作文写作的质量大大下降。因此提出切实有效的拓展维度,以此作为突破学生思维的有效支架,就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写作的宽度、延伸写作的深度,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任务型作文是近年才出现的新题型,对于这个新事物,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它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更别说有效的探索和研究了。加之大部分教师很少写下水作文,自身的写作水平有限,导致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是粗放式的,不够精细化,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因此,确立范例意识,研究例文,总结规律,不管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注重建构,生成范例,为学生写作提供维度和方向
范例教学在教学程序上要实施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范例来说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阶段,即通过具体的“事物或现象”的阐述,来把握该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第二个阶段:通过范例来阐明“类型”的阶段,即把第一个阶段里把握的“事物或现象”,按类型进行归类总结,归纳总结出那些在本质上相一致的个别事物或现象。第三个阶段:通过范例掌握原理和规律的阶段,即把“个别事物或现象”抽象为“一般的类型”之后,通过对“一般的类型”的归纳总结找出包含在其背后的某种原理和规律性的内容。该阶段主要以教师的归纳总结为主。第四个阶段:通过范例来掌握关于世界和生活的切身经验形成正确的认识阶段。通过前面三个阶段的实施,对获得的原理和规律进行深化和升华,得出并掌握关于世界和生活的经验,形成正确的认识。
范例教学程序的前三个阶段应用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具体操作为:在教学中选择具有“样本”意义的例文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剖析例文,深度解读,归纳出范例类型。这三个阶段是师生共同合作进行。经过对经典范文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文章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可以选取典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引导学生归纳出范例类型,以此为模型进行写作训练。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选取了《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八十而荣屠呦呦 孤独的大师》,从中归纳出抓本质、联现实、析影响和剖原因四个范例类型,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维度。
范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