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修复银行体系,美联储通过各种方武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在这些救市计划中,对全球震撼最大的还是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收购至多3000亿美元长期美国国债,并将另购入至多75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个决定。这一决定表明,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原因、所分的阶段、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由此导致中国经济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和冲击作出了简要的概括。
关键词: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3.1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3-42-0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诞生于2001年3月。当时日本经济持续低迷。银行信贷急剧萎缩,面对长期严重的通货紧缩,日本银行实施了首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谋求金融市场的稳定。简而言之。量化宽松指的是当短期利率接近零或等于零时。中央银行向经济体系注入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正可以满足超过维持零利率的需要,并以此刺激经济。
一、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
次贷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经济体创新出大量“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严峻的经济危机。从目前来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遏制了经济金融“自由落体式”的下降,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出现好转迹象。截止目前,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致可划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应对萧条,利率降零”阶段。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先后通过10次大规模降息,使利率由5.25%降低至0%~0.25%的目标区。即达到短期名义利率的零下线。贴现率也先后12次降低至0.5%。
第二阶段:“救援危机,补充流动”阶段。2008年的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后,美联储作为危机救援的主力军,通过与多个经济体的中央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改革贴现窗口、收购某些公司不良资产等措施,防止了国内金融机构和国内外市场出现流动性短缺的现象。与此同时,美联储对商业银行和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了补充流动性的大规模救援。
第三阶段:“释放流动,直接救援”阶段。2008年9月到2009年3月。由于受到通货紧缩的影响,金融市场和许多商业性金融机构面临倒闭危险,无法正常发挥其在市场上的作用。在此情况下。美联储发挥了“直接救援”的强大作用:直接购买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的抵押贷款,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第四阶段:“引导市场。利率下降”阶段。2009年3月开始,美联储宣布将在未来6个月内购买总额为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这一公开市场操作的行为旨在试图引导市场长期利率的下降。来减轻借款人的利息负担。同时刺激最为敏感的投资和耐用消费品的增长。购买本国国债的行为。使美联储履行了“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对经济刺激计划和恢复金融稳定计划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第五阶段:“二轮量化,持续复苏”阶段。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和美国金融业的日趋稳定,2010年11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提出继续执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fOE2),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进一步购买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每月购买量约为750亿美元。同时。将维持联邦基金基准利率在0~0.25的区间不变。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讲,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有较大的刺激作用。一是通过降低利率重现启动并恢复了银行体系融资功能:二是直接向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又有限实现了流动性的重新分配,增加了信贷市场的信心,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三是在应对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也考虑到维护价格的稳定,使货币供应量缓慢持续的增长。减少了对通胀的预期。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7月,美联储基础货币同比增长98.75%。而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仅为8.2%,
虽然美联储应对长达两年的金融危机实施的政策操作非常秘籍。但也产生了对应的成效。自从2008年lO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信贷活动趋于活跃状态,大部分受到金融危机损伤的银行体系都得到修复,投资者的信心也开始重建。当然。美国经济从衰退走向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保持平稳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能看到的是,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领航者,承载着世界经济衡量的标杆。美元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货币,需要保持长期的相对稳定,美联储应该增强其政策约束,不能采取过度的扩张。但是,面对金融危机,美联储肯定以美国的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增强流动性。而日后如果预期中的通胀到来时,其他国家只能被动无奈地接受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
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中国将被动跟随美联储的步伐进行相应调整。太多的资金流入中国市场。人民币面临着更大的升值压力。资产价格的泡沫势必会出现。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储蓄的偏好仍大于投资,贸易顺差长期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且正处于人口红利期,以上因素在一定时期内都难以改变。从目前的角度看,大批热钱流入,中国出口增加,全球资金“奔流”到中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加速上升。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9月末,巾国外汇储备额达到2.648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5个百分点。在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下,市场上流动性过剩将推高物价水平。“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等现象说明了中国经济的物价现状。现阶段。历史上的人民币盯住美元现象再次重演。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在资本跨境流动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中央人民银行将会丧失本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无法找到圈住热钱的“池子”。过剩的流动性在市场上泛滥。伴随着政府一系列减缓通胀压力、控制物价等政策的出台,面对着存款准备金率第7次上调的现状。加息的预期日益迫近。
四、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思考
从当今的世界格局看出,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也渐渐明显,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未来将面临比美国更为严重的通胀压力。2009年年底以来,我国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改善民生等一系列政策,已经对遏制经济快速下滑、稳定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整体的宏观经济呈现出稳步回升的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10年前三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68660亿元,同比增长10.6%。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信贷规模的扩张将转变成对消费和投资的需求。并且已经进入拉动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状态,对因此而产生的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有效控制迫在眉睫。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对某种进口原料(如石油)具有较高的依赖性,用该进口原材料生产的本国产品价格将上升。进而推进本国物价总水平上涨。美联储等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能源、原材料等价格形成了大幅度上涨的压力。未来可能出现的世界通货膨胀率上涨势必加大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
截至2010年9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为8835亿美元,稳居世界美元第一债主。巨大的美元储备考验着中国的政策抉择。在未来美元贬值风险不断加大的预期上,国家肯定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应对。但笔者认为,只有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使其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而不是被动的追于压力升值。才能摆脱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困难境地。通过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的货币地位以及在中国进出口对外贸易和投资中更加广泛的运用,形成人民币计价——交易——结算的一体化,推进人民币从使用周边化到亚太区域化,最后到世界国际化的角色转变。2010年12月15日,伴随着全球首笔人民币境外挂牌交易在俄罗斯莫斯科的开启,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已经加快。作为人民币资金的主要持有者和经营者,我国的商业银行将获得大量业务机会,在最擅长的领域与国外银行开展竞争,提高国际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但是。从战略的角度而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艰辛且漫长。
(责任编辑:昊之铭)
参考文献:
[1]谭小芬,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J],中评社北京,2009,(12).
[2]姚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上海金融,2009,(07):33-36.
[3]潘成夫,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经济学家,2009,(09):83-89.
[4]李众敏,美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景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09,(05).
[5]朱庆、冯娟娟,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策略研究[J],2009,(08).
[6]刘瑞,日本走出萧条过程中的货币政策[J],日本学刊,2007,(01):42—54.
关键词: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3.1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3-42-0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诞生于2001年3月。当时日本经济持续低迷。银行信贷急剧萎缩,面对长期严重的通货紧缩,日本银行实施了首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谋求金融市场的稳定。简而言之。量化宽松指的是当短期利率接近零或等于零时。中央银行向经济体系注入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正可以满足超过维持零利率的需要,并以此刺激经济。
一、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
次贷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经济体创新出大量“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严峻的经济危机。从目前来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遏制了经济金融“自由落体式”的下降,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出现好转迹象。截止目前,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致可划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应对萧条,利率降零”阶段。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先后通过10次大规模降息,使利率由5.25%降低至0%~0.25%的目标区。即达到短期名义利率的零下线。贴现率也先后12次降低至0.5%。
第二阶段:“救援危机,补充流动”阶段。2008年的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后,美联储作为危机救援的主力军,通过与多个经济体的中央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改革贴现窗口、收购某些公司不良资产等措施,防止了国内金融机构和国内外市场出现流动性短缺的现象。与此同时,美联储对商业银行和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了补充流动性的大规模救援。
第三阶段:“释放流动,直接救援”阶段。2008年9月到2009年3月。由于受到通货紧缩的影响,金融市场和许多商业性金融机构面临倒闭危险,无法正常发挥其在市场上的作用。在此情况下。美联储发挥了“直接救援”的强大作用:直接购买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的抵押贷款,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第四阶段:“引导市场。利率下降”阶段。2009年3月开始,美联储宣布将在未来6个月内购买总额为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这一公开市场操作的行为旨在试图引导市场长期利率的下降。来减轻借款人的利息负担。同时刺激最为敏感的投资和耐用消费品的增长。购买本国国债的行为。使美联储履行了“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对经济刺激计划和恢复金融稳定计划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第五阶段:“二轮量化,持续复苏”阶段。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和美国金融业的日趋稳定,2010年11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提出继续执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fOE2),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进一步购买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每月购买量约为750亿美元。同时。将维持联邦基金基准利率在0~0.25的区间不变。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讲,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有较大的刺激作用。一是通过降低利率重现启动并恢复了银行体系融资功能:二是直接向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又有限实现了流动性的重新分配,增加了信贷市场的信心,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三是在应对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也考虑到维护价格的稳定,使货币供应量缓慢持续的增长。减少了对通胀的预期。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7月,美联储基础货币同比增长98.75%。而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仅为8.2%,
虽然美联储应对长达两年的金融危机实施的政策操作非常秘籍。但也产生了对应的成效。自从2008年lO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信贷活动趋于活跃状态,大部分受到金融危机损伤的银行体系都得到修复,投资者的信心也开始重建。当然。美国经济从衰退走向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保持平稳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能看到的是,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领航者,承载着世界经济衡量的标杆。美元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货币,需要保持长期的相对稳定,美联储应该增强其政策约束,不能采取过度的扩张。但是,面对金融危机,美联储肯定以美国的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增强流动性。而日后如果预期中的通胀到来时,其他国家只能被动无奈地接受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
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中国将被动跟随美联储的步伐进行相应调整。太多的资金流入中国市场。人民币面临着更大的升值压力。资产价格的泡沫势必会出现。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储蓄的偏好仍大于投资,贸易顺差长期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且正处于人口红利期,以上因素在一定时期内都难以改变。从目前的角度看,大批热钱流入,中国出口增加,全球资金“奔流”到中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加速上升。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9月末,巾国外汇储备额达到2.648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5个百分点。在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下,市场上流动性过剩将推高物价水平。“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等现象说明了中国经济的物价现状。现阶段。历史上的人民币盯住美元现象再次重演。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在资本跨境流动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中央人民银行将会丧失本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无法找到圈住热钱的“池子”。过剩的流动性在市场上泛滥。伴随着政府一系列减缓通胀压力、控制物价等政策的出台,面对着存款准备金率第7次上调的现状。加息的预期日益迫近。
四、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思考
从当今的世界格局看出,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也渐渐明显,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未来将面临比美国更为严重的通胀压力。2009年年底以来,我国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改善民生等一系列政策,已经对遏制经济快速下滑、稳定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整体的宏观经济呈现出稳步回升的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10年前三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68660亿元,同比增长10.6%。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信贷规模的扩张将转变成对消费和投资的需求。并且已经进入拉动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状态,对因此而产生的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有效控制迫在眉睫。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对某种进口原料(如石油)具有较高的依赖性,用该进口原材料生产的本国产品价格将上升。进而推进本国物价总水平上涨。美联储等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能源、原材料等价格形成了大幅度上涨的压力。未来可能出现的世界通货膨胀率上涨势必加大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
截至2010年9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为8835亿美元,稳居世界美元第一债主。巨大的美元储备考验着中国的政策抉择。在未来美元贬值风险不断加大的预期上,国家肯定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应对。但笔者认为,只有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使其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而不是被动的追于压力升值。才能摆脱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困难境地。通过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的货币地位以及在中国进出口对外贸易和投资中更加广泛的运用,形成人民币计价——交易——结算的一体化,推进人民币从使用周边化到亚太区域化,最后到世界国际化的角色转变。2010年12月15日,伴随着全球首笔人民币境外挂牌交易在俄罗斯莫斯科的开启,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已经加快。作为人民币资金的主要持有者和经营者,我国的商业银行将获得大量业务机会,在最擅长的领域与国外银行开展竞争,提高国际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但是。从战略的角度而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艰辛且漫长。
(责任编辑:昊之铭)
参考文献:
[1]谭小芬,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J],中评社北京,2009,(12).
[2]姚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上海金融,2009,(07):33-36.
[3]潘成夫,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经济学家,2009,(09):83-89.
[4]李众敏,美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景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09,(05).
[5]朱庆、冯娟娟,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策略研究[J],2009,(08).
[6]刘瑞,日本走出萧条过程中的货币政策[J],日本学刊,2007,(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