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故事,谁来给同学们读一下?(打开课件,图片上反字呈现“阿基米德利用镜子智胜敌舰”的故事)咦?看着别扭吗,怎么了?
生:字反了。
师:怎么办?快想个办法!
生:用镜子。
师:好,咱们让这位同学试试。(学生拿着镜子读故事)阿基米德聪明吗?我觉着你们比他更棒!刚才这位同学用镜子来读故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大屏幕上的字是反的,在镜子里又变成正的了?
师:其他同学有这样的疑问吗?猜想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镜子可以把字给反过来。
师: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到底镜子中蕴含了哪些科学知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在玩镜子的游戏中去找寻吧!
评析:用“读故事”导入,达到了一石二鸟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读反字故事,使他们想到借用镜子来读,初步体验镜子的作用,进而提出疑问和猜想,为接下来的玩镜子活动做好铺垫。二是通过读故事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镜子的作用,激发探究动机。
引导探究,建构新知
1.探究平面镜
师:(出示一面平面镜)这种镜子,镜面有什么特点?
生:是平的。
师: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把这种表面是平的镜子叫作平面镜。通常人们用这样的符号表示平面镜(板画简图),竖线表示从侧面看镜面是平的,有斜线的一侧表示镜子的背面。接下来带着你的疑问、猜想以及想研究的其他问题,咱们来玩一玩镜子。可以玩一面镜子、两面镜子甚至是多面镜子。下面,小组内先讨论一下,你们想怎么玩?
(学生讨论。)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想怎么玩?
生:我们想把书或其他东西对着镜子,看镜子里的它们是否是反的。
生:我们想用镜子反射光。
生:我们想比一比,看谁能使镜子里出现的“溜溜球”多。
师:同学们的玩法可真多。活动之前,老师提几点要求。
(课件出示:1.镜子轻拿轻放,注意安全。2.不要用激光灯对着别人的眼睛照。3.将发现用你擅长的方式认真填写在记录单上。)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评析:动手之前先动脑,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又保证了探究的实效性。
师:请大家将材料整理好。哪个小组来演示一下你们是怎样玩镜子的,有哪些发现?
生:(用激光灯照在镜子上,镜子将光反射出去,天花板上出现小光斑)这个实验说明平面镜能反光。
师:刚才光走过的路线是怎样的?能用手指比画一下吗?
(学生用手指比画,发现镜子反光的实质:改变了光的传播路线。)
生:(演示書上的字与镜子里看到的“字”是左右相反的;伸左手时,镜子里出现的是“右手”;伸右手时,镜子里出现的是“左手”) 这个实验说明像与镜外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师:大小一样吗?说说理由。
生:手贴在镜子上,与里面的“手”重合,说明大小一样。
生:手离镜子远,镜子里的“手”就小;手离镜子近,镜子里的“手”就变大。
师:看来同学们在大小问题上有分歧,我们来看一个实验。(播放视频,验证像与实际物体大小相等)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镜子能帮我们读故事了吧?
生:(把两面镜子并在一起成一定夹角,溜溜球放在它们之间,就会在镜子里出现多个溜溜球)这个实验说明夹角越小,像越多;反之,像越少。
(其他组展示创意玩法及结论,略。)
评析:在汇报交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整理加工,得出理性的结论。
师:同学们真会玩,有那么多发现。课前我和几个小助手也过了一把瘾,看看我们怎么玩的。
(播放视频:操场上、阳光下,在记录温度计的初始温度后,几位同学手持平面镜对着阳光,将光同时反射到教师手中温度计的液泡上,持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师:发现什么了?当我的小助手们用多面镜子同时反光聚集到一处,聚光处温度就会——
生:升高。
师:智胜敌舰的故事中,敌人的船舰为什么燃起了大火?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吗?
(学生解释。)
评析:引导学生对导入时的故事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进行揭示。学生的探究活动对光线强度要求较高,适合在室外进行。播放课前录制的微视频,既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时空限制问题,又保证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增强了课堂互动性。
2.探究凹面镜、凸面镜
师:通过玩镜子,我们了解了平面镜的很多特点。在镜子大家族中,还有一些特殊的镜子,比如接下来要研究的这两种。请同学们将材料袋里的镜子和实验报告单拿出来,摸一摸这两种镜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师:两种镜子的镜面各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镜面是凸出来的,另一个是凹进去的。
师:其他同学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好,我把你们的发现画在黑板上。(板画简图 )像这样表面凸起的镜子我们叫它——
生:凸面镜。
师:(板画简图 )表面凹进去的镜子呢?
生:凹面镜。
师:真棒!大家都会举一反三了!接下来,咱们就再来玩玩这两种镜子,看看它们在成像上有何特点,完成实验报告单。好,开始!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我们组发现凹面镜里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并且观察到的事物少。
师:其他小组赞同吗?
生:赞同!
师:观察到的事物少,也就是能观察到的范围——
生:小。
师:凸面镜有什么特点呢?
生:凸面镜里所看到的像是正立的,观察到的范围大。
师:其他小组同意吗?
生:同意。
师:物体在凸面镜中的成像是正立的,在凹面镜中的成像是倒立的。凸面镜里所看到的景物范围大,凹面镜里所看到的景物范围小。
评析:遵循由一般到特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先玩平面镜,再玩凹面镜和凸面镜,前者为后者在探究方法上做了一定的铺垫,从而降低了后者的探究难度。这样设计,便于学生梳理不同镜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以致用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种镜子,同学们回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它们?
生:梳妆打扮时需要照镜子。
生:去理发店理发时用到镜子。
师:这些用到的都是什么镜子?
生:平面镜。
师:生活中见到过凹面镜和凸面镜吗?
生:公路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
师:应用了凸面镜的哪个特点呢?
生:观察范围大。
师:你不但善于观察,还非常善于思考。课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请大家看课件。
(出示课件并讲解:弯道反光镜和汽车后视镜都用了凸面镜,这样可以增大观察范围。牙医镜应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以帮助医生看清楚口腔内部。太阳灶可以用来烧水做饭,底部这部分相当于凹面镜,这面凹面镜好比是一面面小镜子围成的,可以反光并将光聚集在一起,提高温度。哈哈镜可以说是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组合,因为镜面凹凸不平,可以产生扭曲变形、引人发笑的像。)
师:看来啊,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真的是非常广泛!
评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镜子的不同应用,让他们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懂得学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观看一组图片。(播放图片)知道这些美丽的图片是通过什么看到的吗?
生:万花筒。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万花筒是怎么做成的?
生:为什么在万花筒里能观察到这么美丽的图案?
师:带着这些问题,课下你们可以拆开万花筒,看看它的内部结构,试着寻找问题的答案,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评析:科学探究永无止境。此环节引导学生利用“解暗箱”的方法研究万花筒,将对镜子的探究延伸到课下。
总评
本课教学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教学过程凸显了以下几点。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课以“阿基米德智胜敌舰”的故事导入,并用图片反字呈现故事内容。利用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动人心弦,发人深思,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探究事物奥妙的熱情,让他们始终处于高涨的探究情绪之中。
2.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努力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探究平面镜时,先让学生带着疑问、猜想以及想研究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进行探究,并在全班交流,然后动手实践。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尊重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对材料、探究方法的选择,以保证探究活动的开放性,真正“放权”给学生,保证了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地位。因为没有教师的主宰,学生没有被教师“牵”着走,他们想出了镜子的各种玩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概括能力较差,分析事物时,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忽视事物的本质,因此,老师适时、适当的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玩”完平面镜后,大多数学生会发现“镜子能反光”这个表面现象,却意识不到其本质。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刚才光走过的路线是怎样的?你们能用手指比划一下吗?”用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发现反光的实质。
3.巧用信息技术
本节课合理、巧妙地使用了信息技术,较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本课的设计中,导入、实验探究、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四个环节都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从课堂效果来看,信息技术在本课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乐天小学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教研室(250300)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故事,谁来给同学们读一下?(打开课件,图片上反字呈现“阿基米德利用镜子智胜敌舰”的故事)咦?看着别扭吗,怎么了?
生:字反了。
师:怎么办?快想个办法!
生:用镜子。
师:好,咱们让这位同学试试。(学生拿着镜子读故事)阿基米德聪明吗?我觉着你们比他更棒!刚才这位同学用镜子来读故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大屏幕上的字是反的,在镜子里又变成正的了?
师:其他同学有这样的疑问吗?猜想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镜子可以把字给反过来。
师: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到底镜子中蕴含了哪些科学知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在玩镜子的游戏中去找寻吧!
评析:用“读故事”导入,达到了一石二鸟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读反字故事,使他们想到借用镜子来读,初步体验镜子的作用,进而提出疑问和猜想,为接下来的玩镜子活动做好铺垫。二是通过读故事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镜子的作用,激发探究动机。
引导探究,建构新知
1.探究平面镜
师:(出示一面平面镜)这种镜子,镜面有什么特点?
生:是平的。
师: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把这种表面是平的镜子叫作平面镜。通常人们用这样的符号表示平面镜(板画简图
(学生讨论。)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想怎么玩?
生:我们想把书或其他东西对着镜子,看镜子里的它们是否是反的。
生:我们想用镜子反射光。
生:我们想比一比,看谁能使镜子里出现的“溜溜球”多。
师:同学们的玩法可真多。活动之前,老师提几点要求。
(课件出示:1.镜子轻拿轻放,注意安全。2.不要用激光灯对着别人的眼睛照。3.将发现用你擅长的方式认真填写在记录单上。)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评析:动手之前先动脑,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又保证了探究的实效性。
师:请大家将材料整理好。哪个小组来演示一下你们是怎样玩镜子的,有哪些发现?
生:(用激光灯照在镜子上,镜子将光反射出去,天花板上出现小光斑)这个实验说明平面镜能反光。
师:刚才光走过的路线是怎样的?能用手指比画一下吗?
(学生用手指比画,发现镜子反光的实质:改变了光的传播路线。)
生:(演示書上的字与镜子里看到的“字”是左右相反的;伸左手时,镜子里出现的是“右手”;伸右手时,镜子里出现的是“左手”) 这个实验说明像与镜外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师:大小一样吗?说说理由。
生:手贴在镜子上,与里面的“手”重合,说明大小一样。
生:手离镜子远,镜子里的“手”就小;手离镜子近,镜子里的“手”就变大。
师:看来同学们在大小问题上有分歧,我们来看一个实验。(播放视频,验证像与实际物体大小相等)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镜子能帮我们读故事了吧?
生:(把两面镜子并在一起成一定夹角,溜溜球放在它们之间,就会在镜子里出现多个溜溜球)这个实验说明夹角越小,像越多;反之,像越少。
(其他组展示创意玩法及结论,略。)
评析:在汇报交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整理加工,得出理性的结论。
师:同学们真会玩,有那么多发现。课前我和几个小助手也过了一把瘾,看看我们怎么玩的。
(播放视频:操场上、阳光下,在记录温度计的初始温度后,几位同学手持平面镜对着阳光,将光同时反射到教师手中温度计的液泡上,持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师:发现什么了?当我的小助手们用多面镜子同时反光聚集到一处,聚光处温度就会——
生:升高。
师:智胜敌舰的故事中,敌人的船舰为什么燃起了大火?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吗?
(学生解释。)
评析:引导学生对导入时的故事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进行揭示。学生的探究活动对光线强度要求较高,适合在室外进行。播放课前录制的微视频,既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时空限制问题,又保证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增强了课堂互动性。
2.探究凹面镜、凸面镜
师:通过玩镜子,我们了解了平面镜的很多特点。在镜子大家族中,还有一些特殊的镜子,比如接下来要研究的这两种。请同学们将材料袋里的镜子和实验报告单拿出来,摸一摸这两种镜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师:两种镜子的镜面各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镜面是凸出来的,另一个是凹进去的。
师:其他同学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好,我把你们的发现画在黑板上。(板画简图 )像这样表面凸起的镜子我们叫它——
生:凸面镜。
师:(板画简图 )表面凹进去的镜子呢?
生:凹面镜。
师:真棒!大家都会举一反三了!接下来,咱们就再来玩玩这两种镜子,看看它们在成像上有何特点,完成实验报告单。好,开始!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我们组发现凹面镜里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并且观察到的事物少。
师:其他小组赞同吗?
生:赞同!
师:观察到的事物少,也就是能观察到的范围——
生:小。
师:凸面镜有什么特点呢?
生:凸面镜里所看到的像是正立的,观察到的范围大。
师:其他小组同意吗?
生:同意。
师:物体在凸面镜中的成像是正立的,在凹面镜中的成像是倒立的。凸面镜里所看到的景物范围大,凹面镜里所看到的景物范围小。
评析:遵循由一般到特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先玩平面镜,再玩凹面镜和凸面镜,前者为后者在探究方法上做了一定的铺垫,从而降低了后者的探究难度。这样设计,便于学生梳理不同镜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以致用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种镜子,同学们回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它们?
生:梳妆打扮时需要照镜子。
生:去理发店理发时用到镜子。
师:这些用到的都是什么镜子?
生:平面镜。
师:生活中见到过凹面镜和凸面镜吗?
生:公路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
师:应用了凸面镜的哪个特点呢?
生:观察范围大。
师:你不但善于观察,还非常善于思考。课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请大家看课件。
(出示课件并讲解:弯道反光镜和汽车后视镜都用了凸面镜,这样可以增大观察范围。牙医镜应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以帮助医生看清楚口腔内部。太阳灶可以用来烧水做饭,底部这部分相当于凹面镜,这面凹面镜好比是一面面小镜子围成的,可以反光并将光聚集在一起,提高温度。哈哈镜可以说是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组合,因为镜面凹凸不平,可以产生扭曲变形、引人发笑的像。)
师:看来啊,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真的是非常广泛!
评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镜子的不同应用,让他们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懂得学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观看一组图片。(播放图片)知道这些美丽的图片是通过什么看到的吗?
生:万花筒。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万花筒是怎么做成的?
生:为什么在万花筒里能观察到这么美丽的图案?
师:带着这些问题,课下你们可以拆开万花筒,看看它的内部结构,试着寻找问题的答案,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评析:科学探究永无止境。此环节引导学生利用“解暗箱”的方法研究万花筒,将对镜子的探究延伸到课下。
总评
本课教学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教学过程凸显了以下几点。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课以“阿基米德智胜敌舰”的故事导入,并用图片反字呈现故事内容。利用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动人心弦,发人深思,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探究事物奥妙的熱情,让他们始终处于高涨的探究情绪之中。
2.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努力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探究平面镜时,先让学生带着疑问、猜想以及想研究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进行探究,并在全班交流,然后动手实践。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尊重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对材料、探究方法的选择,以保证探究活动的开放性,真正“放权”给学生,保证了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地位。因为没有教师的主宰,学生没有被教师“牵”着走,他们想出了镜子的各种玩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概括能力较差,分析事物时,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忽视事物的本质,因此,老师适时、适当的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玩”完平面镜后,大多数学生会发现“镜子能反光”这个表面现象,却意识不到其本质。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刚才光走过的路线是怎样的?你们能用手指比划一下吗?”用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发现反光的实质。
3.巧用信息技术
本节课合理、巧妙地使用了信息技术,较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本课的设计中,导入、实验探究、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四个环节都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从课堂效果来看,信息技术在本课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乐天小学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教研室(2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