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云港张太江的“环保神煤”项目在本刊2005年第一期杂志刊登后,也受到了业界专家的普遍关注。对此好项目各地读者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在《人民日报》等100多家媒体报导了连云港张太江先生研制成功“环保神煤”的消息后,人们也纷纷涌向连云港开始学习“环保神煤”专利技术。应广大读者要求,记者随同几位要加盟该项目的投资人前往连云港,并与环保神煤的发明人——连云港市节能科学研究所所长张太江面对面进行了零距离接触。
环保神煤,眼见为实
早晨8时30分,记者来到了该所。此时,接待大厅中已有多家客户在看“环保神煤”资料片。面对众多来访者,接待员王小姐一脸无奈。当王小姐知道我们就是约好今天接待的客户时,她抱歉地说:“你们怎么到现在才来呢?我电话中不是告诉你要头天晚上到,第二天上午8时准时接待吗?我们一直等到8点10分,见你们没来,就临时改变计划,接待了已在这里等了四天的河北客户,你们先住下来再说吧。”
我们自知礼亏于是忙问:“明天行吗?”王小姐说:“这位李先生就是明天的客户,人家昨天就到了。”“那后天可以吗?”王小姐说:“如果后天的客户过了8点也不到,你就有可能插上去。”无奈,记者只好实话实说:“我是慕名来采访张所长的。”王小姐看了证件后说:“够呛,所长正在接待客人,不一定有时间。但我可以帮助你问问。”十分钟后,张太江答应破例接待了记者并幽默地说:“欢迎你们记者前来监督指导。”
在张所长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来自河北邢台的赵先生,按照商定的接待议程,已经进行到现场考核的内容。张所长拿了一块“环保神煤”,让赵先生亲自称重和测量高度,看是否和资料上公布的指标一致。赵先生称量后,确认煤的直径为100mm、高度70mm、重量550g,和资料公布的指标一致。张所长说:“我这里一切都是阳光操作,没有任何暗箱行为。”说着,便当场将“神煤”加入炉内,6分钟后,奇迹出现了。火苗一窜一尺多高,随即形成了10公分粗、30多公分高的大火柱,未用任何鼓风设备,燃烧稳定,直到70多分钟后火苗还有10多公分高。在整个燃烧过程中闻不到一点煤气味,比液化气的火苗还高。赵先生激动地说,奇迹!要不是亲眼所见,谁都不会相信,你这个张所长公布的指标太保守。此间,张所长详细解答了赵先生的所有疑问,并帮赵先生计算出投资约5万元,年保守回报30万元,赵先生十分满意。70分钟后,张所长对赵先生说:“你考察的技术指标就是你看的这个结果,经济指标就是我帮你算的那个结果,这项技术在全国一个乡镇一家,统一价为1万元,你觉得值,我们就谈下去,你觉得不值就到此为止。”赵先生忙说:“值!值!在哪里交钱?”张所长笑着说:“我还没答应和你合作,交什么钱?”赵先生一听就急了,“我看好了,你怎么不让我学?”张所长说,别急,我没说不让你学,你如决定学,还要签订合同,只有双方的利益都能受到保护,才能合作成功。这是一份十分完善的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讲得十分清楚。赵先生看后,二话没说,当即就签了字,时间正好10点半。张所长叫赵先生下午2点整,准时过来学习。记者自语道:“想不到这一过程,如此透明,如此简单。”张所长说:“这本来就是简单的事,就像你去商场买衣服一样,要看一看、穿一穿,看尺寸、颜色、价格是否合适,合适就买,不合适就走,合作是平等的,谁也不能勉强谁。”
环保神煤的来龙去脉
“高效环保蜂窝煤”是经张太江所长十三年潜心研究才获得成功的。获得了国家专利后,又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的高效环保蜂窝煤企业标准审定,被称为“环保神煤”。因节能、环保、研究及成果转化成绩卓著,连云港节能科学研究所被评为“连云港市优秀民营科技企业”。他的事迹也被人民日报等10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他本人被录入了《中国当代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词典》。
在童年时代,张太江就有许多用柴草做饭的记忆。在省农机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东海县海陵机械厂任厂长,连年被评为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一个偶然的事件,让他走上了研究“环保神煤”之路。1979年冬天,他的一个朋友,全家老小5口人因用蜂窝煤取暖全部煤气中毒,虽经全力抢救,但已无力回天,朋友全家的灭门之灾让他无比震惊。后来,他又从报纸上看到全球每年有四百万人死于煤气中毒。张太江对蜂窝煤这一无形杀手产生了想法。如何才能让这个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产品更好地造福大众呢?于是,风华正茂的张太江给自己制定了一条新的人生路:一定要研发出蜂窝煤的换代产品,实现热力增强,减少危害的目标。
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张太江觉得自己的想法还是可行的。为此,他放弃了对家庭的好多责任,好在一家老小理解并支持他,这让他充满了动力。一次次的配方失败,一次次的总结重来,越研究难题越多,越研究书本知识越不够用。就这样,他熬过了一个个深夜和黎明。1986年,他干脆辞掉厂长职务,专心致志致力于“环保神煤”的研究工作。在无数次计算、试验中总结改进,在数万组数据中寻找规律,路在何方?无数次失败中,他陷入了绝境。13年过去了,他几近崩溃。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现了煤炭的燃烧规律,创立了全新的燃烧理论,登上了成功的顶峰。1993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创建了连云港市节能科学研究所。他发明的“环保神煤”获得了国家专利,同年4月,他带着他的成果应邀出席了《全国新产品新技术展览交易会》。
在数千名与会观众及专家的关注下,在众多摄像机、照相机的关注下,当加入炉内一块“环保神煤”,在仅仅6分钟后,炉内的火苗便窜出一尺多高。3分钟后,又形成10公分粗、30多公分高的蓝白色火柱。用一块“环保神煤”。在张太江现场煮好了15公斤水饺后,又做好了4菜1汤,前后共用时58分钟,没有煤气味。现场的记者和大会专家组都被“环保神煤”的神奇效果所折服。在那次会上,“环保神煤”以其卓越性能被评为“全国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交易会优秀奖”。一时间,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全国各地的蜂窝煤行业纷纷涌向连云港取经学习。
发明人和“环保神煤”的情缘
1997年3月初,山东安丘市有一村委书记刘士田来连云港学习“神煤”技术,张太江同样向他介绍了这一知识。在刘士田学成回去的第三天夜里12点,张太江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张所长!张所长!我是老刘,向你报喜。”张太江忙问:“怎么了?报什么喜?”只听到电话里说:“我是刘士田,我彻底信服了你的理论,我因喝多了酒,拿自己的生命亲身做了一次煤气中毒试验。”张太江忙问:“这到底怎么回事?”刘士田说:“我回来后,很快就搞出了产品,这时我村发生了重大煤气中毒事件,两天死了6个人。起因是村民在野外开矿,晚上不回家,炉子和人在帐篷里过夜而引起煤气中毒。这两天我一直陪同市县有关领导在村内处理善后,中午酒喝多了点,晚上侄子过生日,又喝了两瓶啤酒,直到9点多才回家,也有点累了,但我亲手做的‘环保神煤’尚未试烧,心中没底,我就抽睡前这点时间把炉子提到我的卧室进行燃烧试验。9点零2分加煤到9点零9分,火苗一下子就窜出一尺多高。我非常高兴,就歪在床上,不久便睡着了。因为现在天气还冷,我的房间还都是密封的,直到3小时后我才醒了。我醒后头脑反应的第一件事:坏了,我死了。因为我村2天出了6个寡妇的事件对我印象太深了。但我起床后,头也不疼,腿也不软,咬咬指头还觉得疼,再看炉子,煤已基本烧完。天哪!我竟在烧煤的封闭房间中睡了3小时没死。奇迹,您创造了奇迹。所以我半夜给您打电话。”张太江听后睡意全无,他联想到实践中没有气味,理论上能够解释,试验上不会死人,十几年来的梦想是不是现在已经实现了?是不是人类告别煤气中毒的时代已经到来?但科学是严谨的,于是,他决定做一次大胆的尝试。
在自己家里,张太江用同一种煤炭分别做成“新式煤”和“老式煤”。他先用三块“新式煤”放在密封的房间中燃烧,决定亲自在房间中呆上三小时,以验证刘士田的实验。为防止意外,他让家人在玻璃窗外看护,如发现异常,赶快救护。否则,此期间不得开门。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室外的人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室内的温度不断升高,一小时,两小时……时间到。此时室内已达28摄氏度,室外9度,当张太江满头大汗地走出房间,除感觉室外较冷外,其它身体没有感到任何不适,第一次终于实验成功了。
第二天,张太江决定做“老式煤”的煤气中毒实验,他知道这样试验风险很大,但为了使更多的人不再煤气中毒,他还是觉得有价值。他如法炮制,走进密室。可刚进房间就连续咳嗽不止,十分钟后,开始出现头昏,十三分钟出现头疼同时感觉想吐。他发觉不对,便想冲出房间但为时已晚,虽然心中明白,但已经瘫倒在地,众人一见不对,急忙冲进来七手八脚把他送进了医院,虽是虚惊一场,但也足以使他终生难忘。
为弄清新老两种蜂窝煤的燃烧温度与有害气体排放浓度的关系,1997年8月8日,张太江请来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置新老两种煤在密闭的房间中现场燃烧,对其燃烧温度与有害气体排放浓度和涉及环保的4项指标进行同步监测。随着新式煤燃烧温度的急骤升高,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监测浓度急剧下降,特别是二氧化硫在着火10分钟后竟达到“0”排放……通过6个小时的连续监测,其结果使专家们大吃一惊:密封的房间中,氧气比老式煤增加4%,二氧化碳比老式煤减少30%,一氧化碳比老式煤减少64.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老式煤减少88%。专家们面对这组好的惊人的监测数据犯了愁:氧气为什么会增加?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减少?一氧化碳为什么会减少64.8%?二氧化硫为什么减少88%?因这样的监测结果在国内外从未有过报道,专家们未敢妄下结论。这次监测终于从理论上、实践上、科学数据上全面证实了张太江的节能、高效、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分析与猜想是完全正确的。这就是第一份监测报告的诞生。
1997年9月,河南郑州一位房地产老板刘先生来连云港学习“神煤”技术,学成回豫生产成功后得出结论:好东西。遂即给张太江打电话:“张所长,到郑州来吧,我和您一起推广,保证比你一个人推广要快几十倍。”张太江忙问为什么,他说:“我的优势比你大。第一,我地处中原,交通发达,苏鲁皖豫我是中心,地理位置比你好,这是‘地利’。第二,我们河南是煤炭产区,污染严重,我省每年都要出巨资搞环境治理,也就是领导重视程度比连云港高,这是‘天时’。第三,省环保局的局长是我同学又是老乡,我只要跟他说一声,何愁这至关千秋万代、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办不成?这是‘人和’。办任何事都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你是科学家,我是企业家,你有过硬的技术,我有过硬的能力,这样的‘强强联合’,我相信无坚不摧。”张太江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忙问他有什么具体想法,他说:“我们省环保局有很大的权力,如发现谁家环保不达标,他给你限期整治,如还不达标,他能勒令你停产。他们每年都有推广环保产品的任务指标,只要他发一个文件,淘汰浪费大、污染重的老式煤,谁再生产就取消谁的生产权力。这样就逼着大家自觉或不自觉的走上了环保之路,加上这项技术的经济效益十分好,这也就等于逼着大家走上了致富之路,既规范了蜂窝煤市场,又取得了节能、环保、社会、经济效益,这样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大好事,政府会不愿意做吗?”张太江听后大受启发,让他谈谈具体实施办法。他说:“你现在的推广难度是社会上的科技骗子太多,大家对你不了解,谁知道你是不是骗人的?你说蜂窝煤比液化气好,但许多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更别说相信它。包括我当时也存在很多疑虑。我当时的想法,哪怕是被骗也只不过就一万块钱,我非要看看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说真的,敢冒这个险的人不是很多,可人不通过学习,根本就不相信它是个真东西。要排除人们‘不相信’的顾虑,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张太江说:“你确实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你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一难题呢?”刘老板说:“之所以人家对你不信任,第一是由于‘人微言轻’造成的。如果你是国家工程院院士,这项技术根本就不需要你操心,5年前就普及了,你的贡献绝对不比袁隆平小。第二是由于‘名不正言不顺’造成的。如果你是政府的某职能部门,也会增加你的信任度,可你只是一个科研部门,而很多骗子都是打着“科技”的招牌骗钱的,学技术要花钱这是大家都能认可的,花钱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要花的值。他把钱交给你或交给我,他都不放心,如交给政府部门他就放心了。这样相互不信任的问题就解决了。比如:省环保局发出文件,要求全省十月一日前彻底淘汰老式煤的生产使用,大家都要生产新式煤。按你的办法每一个乡镇只给一个名额,这就意味着每一乡镇内的多家煤球厂,谁能拿到这个名额谁就能生存,谁拿不到这个名额就会灭亡,这就造成一种大家都要争名额的局面,保证到时连交钱都要走后门。
张太江想了想后接着问:“你的想法是什么呢?”刘老板说:“凡拿到名额的厂家在十月二日前把技术培训费交由省环保局代收,这样双方的利益就都有了保护。接着“环保神煤”培训班开学,你只负责讲学和培训。十月三日先培训郑州十个县,十月四日培训新乡十三个县……整个河南省120多个县不用二十天就全部培训结束,你在连云港一天一个学员你也讲一课,可现在每天200个学员你还讲一课,你的办事效率不就提高了吗?推广速度不也快了吗?这样既解决了新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又强化了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又逼着他们走上了发财之路,节能、环保、社会、经济效益都取得了,还能带来大批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可话又说回来,你的钱不也挣多了?你挣的钱有我的功劳,你给我点就行,钱多了,还可以拿点出来做有关部门的推广经费。这样,国家连一分钱都不用花,这件好事就做成了。只要我们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做出典范,其它省市就会马上效仿,不出一两年全国就普及了,到时你就是亿万富翁了。亿万富翁搞科研必定一帆风顺,我们这些做朋友的也能沾点光。”这个电话足足打了一个小时。张太江被这席话说服了,当即答应去郑州。
用燃烧自己的精神
掀起烧煤技术的革命
1997年9月18日,张太江到了郑州。他要看看河南省环保局是什么态度。来到环保局,接待他的是环保局一位姓赵的负责人,一提此事,他说:“也不是象你朋友说的那么简单,我们是政府部门,什么东西都下文那不乱了吗?我们可以下文推广,但必须要通过权威部门的鉴定,你鉴定过吗?”张太江说:“这是国家专利,国家有规定,通过国家专利局审查的技术,不需要再重新鉴定。”那位负责人说“不行,我们的办事程序规定必须鉴定,你监测过吗?”张太江说:“监测过。”随即,把连云港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报告递给他。这位负责人一看连说:“不可能不可能的。二氧化硫‘0’排放,全世界都做不到,不可能是‘0’排放;一氧化碳减少64.8%,也不可能。”张太江说:“连他们监测的人也不能解释这样的结果。”这位负责人说:“肯定不对。可能是你们连云港的检测仪器有问题,误差太大,相当于用十吨的大镑去称两克重的东西,根本称不出来。”他完全否定了连云港的结果。张太江说:“你认为这个结果有问题,怎么办呢?”这位负责人说:“重新监测。”
1997年9月19日,这位负责人亲自组织有关专家依据CB-B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环保神煤”的CO进行重新监测。其结果为:老式蜂窝煤为31.8 mg3,严重超国标三级;新型蜂窝煤为9.3mg3,(好于国标一级大气标准)。专家们惊呼:“这是国际最优秀的监测数据。”这位负责人在(97)量认(国)字(U1531)号监测报告中郑重写道:“新型蜂窝煤极具推广价值。”并郑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就是第二份报告。
由于这位负责人的热情空前高涨,几天后,开碰头会。他说:“我们已开会专门讨论了这一项目,因它的环保效益十分突出,我们决定召开鉴定会,在我省全面推广,要立即淘汰老式煤的生产,要让河南省的老百姓都能用上这种好煤。但是,既决定行政推广,就要按鉴定程序去做,你们还要做很多工作。第一、要去河南省经贸委节能监测中心,请他们监测其节能数据,他们是国家认定的权威部门,要有监测报告。第二、要到河南省科学情报研究所去查新,查一查有没有相同或类似的技术,要有查新报告。第三、准备好鉴定资料,有研究工作报告、试验工作报告、鉴定大纲等等,你们尽快把这些工作做好,一边做完,一边通知我们,尽快召开鉴定会,尽快组织实施。我们要让这一成果尽快为我们河南人民造福。”
1997年10月9日,张太江又来到河南省经贸委,找到了节能监测中心的负责人,向他转达了省环保局的会议精神。该领导听后,觉得这是件好事但现在太忙,一时排不出时间为他们监测,要求他等一等。一个月过去了,还是那句话,“等一等。”张太江心急如焚,便将这一情况向环保局汇报了。在环保局的亲自协调下,终于在12月10日进行了监测。12月17日,张太江去看结果。这位负责人看到结果后,大吃一惊,连说不对,效果不可能这样好。张太江看后也连说不对,效果不可能这样差。那位负责人认为热效率太高,张太江认为热效率太低,我们分歧很大,矛盾主要集中在蒸发量上。
在这之前,张太江在连云港曾多次做过这样的监测试验,同样执行的是GB6412-86检测方法,为什么在连云港蒸发量达到5980克,而在河南只能达到5440克?怎么会少了540克(老式煤为2228克)?由于双方都不认可这个结果,这位负责人决定再亲自做一次,结果仍和上次一样。这位负责人确认这是一个奇迹,可张太江仍不认这个结果,仍认为他做的有问题。这位负责人为进一步确认,也为使他们双方都能认可这个结果,决定再来一次。这一次他邀请了河南省煤炭行业节能监测站的负责人邓主任一起参加。
第二天,张太江从头到尾参加了试验的全过程,操作方法、计算方法和我在连云港做的完全一样,可结果仍和前两次一样。邓主任惊呼这样的节能效果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监测中心的负责人说:“我做了40年的监测工作,从未遇过这样好的效果,它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地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太神奇了。”其指标为:上火速度比老式煤快9倍;火力强度是老式煤的1.8倍;旺火时间是132:O(技术术语,指水温上升到98摄氏度至下降到98摄氏度所占用的时间。揭开锅盖老式煤只能烧到94摄氏度,故老式煤的旺火时间为“0”);总燃烧时间是老式煤的1.17倍;热效率是老式煤的2.25倍;节煤率50%以上。他在河南经节监(97)4012号测试报告结论评价栏中写道:“建议组织正式鉴定,向全社会推广使用。”不光在报告上签了字,还在报告的评价栏中签上了很高的评价意见。可为什么会平白无故地少了540克的蒸发量呢?后经反复查对,终于查明:以前的测试是8月,室温35度,而这次测试是12月,室温仅2度,是气温的误差造成的。这就是第三份报告的来历。
1998年1月1日,张太江他们来到河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交了200元查新费后,要求留下联系电话,告知15天后报告才能出来。1998年1月15日,他们拿到了查新报告,原来该所查了从1981到1997年的中国各级科技成果库到学位论文等六大部分、十六个文献单元,均未查出有类似技术,查新结论为“国内未见”。这是第四份报告的诞生。环保局对这几份报告的结果十分满意,但此时已近春节,大家都已开始忙着过年。环保局决定鉴定会于年后召开,要求张太江于春节期间整理好《鉴定大纲》、《研究工作报告》、《试验工作报告》等技术文件,争取过年上班后第一件事就开鉴定会。就在张太江在准备鉴定会时,《人民日报》一记者来电指名要采访张太江,张太江大惑不解。问他是怎么知道自己和自己的电话的,他说是一个朋友介绍的。
几天后,钱记者也来到连云港,他一看燃烧效果后惊呼:“山沟里还真有金凤凰。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会捂在连云港出不去呢?”1998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在国内要闻版以《新一代蜂窝煤亟待推广》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局和全国蜂窝煤行业的高度重视,连日本,香港都来人要求出口订货,掀起了第一轮推广热潮。由于国内学员的大量涌入,把张太江的所有时间全都泡进去了。
2000年前后,国内一下子冒出10多家蜂窝煤技术推广公司,引起了技术市场的极度混乱。为平息这场混乱,张太江于2000年5月28日,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申报“环保神煤”世界吉尼斯纪录,可终因该纪录牵涉技术性太强,吉尼斯总部称“待条件成熟后再予受理。”无奈,张太江又于2000年8月20日,通过江苏卫视向全国同行和电视观众郑重承诺:“在未来十年的国内外市场上,凡发现同类技术超过本技术,奖给第一个发现者人民币十万元。”由于张太江对全国蜂窝煤骗子的公开叫板,使全国的蜂窝煤骗子在顷刻间销声匿迹,这场混乱才得以平息。
由于“环保神煤”的技术性能太先进,显现了现行的国家标准太滞后,因现行的国家标准是套用的国际标准,故现行的国家标准在“环保神煤”的生产中不能适用,导致全国600多家“环保神煤”生产企业生产中无参照标准。为解决这一问题,张太江向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制定企业标准,新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节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淘汰了现行《国家标准》的滞后部分,增加了8项先进指标,在新标准的起草过程中,得到了连云港市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科周科长等专家的大力支持。
“环保神煤”
让家家户户生意红火
2002年7月31日,“环保神煤”的《企业标准》顺利通过国家技监部门主持召开的《企业标准》审定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国际上最严格、最先进的一份法律文献,为“环保神煤”的生产奠定了法律基础。尽管“环保神煤”的实际燃烧效果、节能、环保、质监等权威部门都一致认为十分好,但记者还是希望能就近采访一下接产“环保神煤”的生产厂家。于是,张太江所长陪同记者来到东海县高效蜂窝煤厂。一下车,老远就看到几十辆农用三轮车排成的购煤长龙。车间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五条生产线源源不断地将成品煤送到每一台车前,拾煤、装箱、装车、开票……这是记者在计划经济后第一次见到排队购物的场面。该厂周厂长对记者说:“建厂5年来,天天这样,累死了。”
记者采访了一位叫邵虎的批发商。他介绍说,他是东海县安峰乡人,离此14公里。几年来,他一直在此干批发,每天只能排上一次队,一车装3吨。因“环保神煤”好烧好卖,只要把煤拉回去立马就被抢光,不用到处叫卖,一车能挣120块钱,去掉油费,一天能挣100块钱,就是每天排队太耗时间。在东海县城,一位老太太正在用这种煤烙煎饼,记者问她这种煤好不好。她说:“好。一点煤气味也没有,比煤气火还高,做饭快,一天三块,又好又便宜,自从这个厂生产,我家一直就用这种煤。”记者又问她比老式煤怎样,老人说:“老式煤根本不能比。前一段时间厂里原料供不上停产了,我家的煤也烧没了,有个送老式煤的到我家,骗我说他的煤又便宜又好烧,我没敢多买,就买了50斤,哎呀根本没法烧。既不着又不灭,熏的全家头痛,差点煤气中毒。后来没办法,到邻居家借了30块煤才维持过来,直到现在那人也没敢来,我要再见到他,非骂他一顿不可。”
2003年4月10日,日发行量330万份的扬子晚报头版头条以《环保神煤造福万户千企》为题报道了这一新闻,掀起了又一轮推广热潮,并迅速普及到南京、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桂林、郑州、徐州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一位接产商杨女士学习后给张所长赠送了一块大幅匾额,上书“点石成金,无出其右”。接产商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节能环保部门、新闻、质监部门、接产人、批发商、消费者、包括记者本人众口一词,有口皆碑。我的同行朋友满载而归。他们对张太江所长的评价很高:“张老师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句句经典,句句出人意外。”面对“环保神煤”这一奇迹,张太江仍然忧心忡忡。他写的《面对无声的危机》的科教片详细介绍了人类的不科学燃烧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是致命的。大量的老式蜂窝煤无限量地长期排放,给人类造成了毁灭性灾难。他预言:小煤球必将烧坏大地球。可是,这个片子播放了7年,也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悲哀。眼看着老式煤继续制造浪费和污染,眼看着污染的死神向人类步步逼近,眼看着大批下岗职工无处就业,可他却没办法把做好的“饭菜”送到挨饿人的手中。他说他的节能速度远远小于浪费速度,他的环保速度远远小于污染速度……他说他老了,做不了多少事,他希望和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做好这一利人、利己、利千秋的环保伟业!立即淘汰老式煤的生产使用,让“环保神煤”尽快为更多的人造福!
张太江的超前意识令人折服,他的技术不容置疑。他的精神、品质、境界、令人敬仰。“环保神煤”的成功,是烧煤技术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在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今天,更具拯救地球和拯救人类的特殊意义。分布在长城内外的600多家“神煤”企业已成燎原之势,初显神威,火爆市场,正在造福万民。
(本文所涉人物、事物、内容真实,有据可考,本刊独家报道)
环保神煤,眼见为实
早晨8时30分,记者来到了该所。此时,接待大厅中已有多家客户在看“环保神煤”资料片。面对众多来访者,接待员王小姐一脸无奈。当王小姐知道我们就是约好今天接待的客户时,她抱歉地说:“你们怎么到现在才来呢?我电话中不是告诉你要头天晚上到,第二天上午8时准时接待吗?我们一直等到8点10分,见你们没来,就临时改变计划,接待了已在这里等了四天的河北客户,你们先住下来再说吧。”
我们自知礼亏于是忙问:“明天行吗?”王小姐说:“这位李先生就是明天的客户,人家昨天就到了。”“那后天可以吗?”王小姐说:“如果后天的客户过了8点也不到,你就有可能插上去。”无奈,记者只好实话实说:“我是慕名来采访张所长的。”王小姐看了证件后说:“够呛,所长正在接待客人,不一定有时间。但我可以帮助你问问。”十分钟后,张太江答应破例接待了记者并幽默地说:“欢迎你们记者前来监督指导。”
在张所长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来自河北邢台的赵先生,按照商定的接待议程,已经进行到现场考核的内容。张所长拿了一块“环保神煤”,让赵先生亲自称重和测量高度,看是否和资料上公布的指标一致。赵先生称量后,确认煤的直径为100mm、高度70mm、重量550g,和资料公布的指标一致。张所长说:“我这里一切都是阳光操作,没有任何暗箱行为。”说着,便当场将“神煤”加入炉内,6分钟后,奇迹出现了。火苗一窜一尺多高,随即形成了10公分粗、30多公分高的大火柱,未用任何鼓风设备,燃烧稳定,直到70多分钟后火苗还有10多公分高。在整个燃烧过程中闻不到一点煤气味,比液化气的火苗还高。赵先生激动地说,奇迹!要不是亲眼所见,谁都不会相信,你这个张所长公布的指标太保守。此间,张所长详细解答了赵先生的所有疑问,并帮赵先生计算出投资约5万元,年保守回报30万元,赵先生十分满意。70分钟后,张所长对赵先生说:“你考察的技术指标就是你看的这个结果,经济指标就是我帮你算的那个结果,这项技术在全国一个乡镇一家,统一价为1万元,你觉得值,我们就谈下去,你觉得不值就到此为止。”赵先生忙说:“值!值!在哪里交钱?”张所长笑着说:“我还没答应和你合作,交什么钱?”赵先生一听就急了,“我看好了,你怎么不让我学?”张所长说,别急,我没说不让你学,你如决定学,还要签订合同,只有双方的利益都能受到保护,才能合作成功。这是一份十分完善的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讲得十分清楚。赵先生看后,二话没说,当即就签了字,时间正好10点半。张所长叫赵先生下午2点整,准时过来学习。记者自语道:“想不到这一过程,如此透明,如此简单。”张所长说:“这本来就是简单的事,就像你去商场买衣服一样,要看一看、穿一穿,看尺寸、颜色、价格是否合适,合适就买,不合适就走,合作是平等的,谁也不能勉强谁。”
环保神煤的来龙去脉
“高效环保蜂窝煤”是经张太江所长十三年潜心研究才获得成功的。获得了国家专利后,又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的高效环保蜂窝煤企业标准审定,被称为“环保神煤”。因节能、环保、研究及成果转化成绩卓著,连云港节能科学研究所被评为“连云港市优秀民营科技企业”。他的事迹也被人民日报等10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他本人被录入了《中国当代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词典》。
在童年时代,张太江就有许多用柴草做饭的记忆。在省农机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东海县海陵机械厂任厂长,连年被评为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一个偶然的事件,让他走上了研究“环保神煤”之路。1979年冬天,他的一个朋友,全家老小5口人因用蜂窝煤取暖全部煤气中毒,虽经全力抢救,但已无力回天,朋友全家的灭门之灾让他无比震惊。后来,他又从报纸上看到全球每年有四百万人死于煤气中毒。张太江对蜂窝煤这一无形杀手产生了想法。如何才能让这个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产品更好地造福大众呢?于是,风华正茂的张太江给自己制定了一条新的人生路:一定要研发出蜂窝煤的换代产品,实现热力增强,减少危害的目标。
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张太江觉得自己的想法还是可行的。为此,他放弃了对家庭的好多责任,好在一家老小理解并支持他,这让他充满了动力。一次次的配方失败,一次次的总结重来,越研究难题越多,越研究书本知识越不够用。就这样,他熬过了一个个深夜和黎明。1986年,他干脆辞掉厂长职务,专心致志致力于“环保神煤”的研究工作。在无数次计算、试验中总结改进,在数万组数据中寻找规律,路在何方?无数次失败中,他陷入了绝境。13年过去了,他几近崩溃。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现了煤炭的燃烧规律,创立了全新的燃烧理论,登上了成功的顶峰。1993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创建了连云港市节能科学研究所。他发明的“环保神煤”获得了国家专利,同年4月,他带着他的成果应邀出席了《全国新产品新技术展览交易会》。
在数千名与会观众及专家的关注下,在众多摄像机、照相机的关注下,当加入炉内一块“环保神煤”,在仅仅6分钟后,炉内的火苗便窜出一尺多高。3分钟后,又形成10公分粗、30多公分高的蓝白色火柱。用一块“环保神煤”。在张太江现场煮好了15公斤水饺后,又做好了4菜1汤,前后共用时58分钟,没有煤气味。现场的记者和大会专家组都被“环保神煤”的神奇效果所折服。在那次会上,“环保神煤”以其卓越性能被评为“全国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交易会优秀奖”。一时间,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全国各地的蜂窝煤行业纷纷涌向连云港取经学习。
发明人和“环保神煤”的情缘
1997年3月初,山东安丘市有一村委书记刘士田来连云港学习“神煤”技术,张太江同样向他介绍了这一知识。在刘士田学成回去的第三天夜里12点,张太江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张所长!张所长!我是老刘,向你报喜。”张太江忙问:“怎么了?报什么喜?”只听到电话里说:“我是刘士田,我彻底信服了你的理论,我因喝多了酒,拿自己的生命亲身做了一次煤气中毒试验。”张太江忙问:“这到底怎么回事?”刘士田说:“我回来后,很快就搞出了产品,这时我村发生了重大煤气中毒事件,两天死了6个人。起因是村民在野外开矿,晚上不回家,炉子和人在帐篷里过夜而引起煤气中毒。这两天我一直陪同市县有关领导在村内处理善后,中午酒喝多了点,晚上侄子过生日,又喝了两瓶啤酒,直到9点多才回家,也有点累了,但我亲手做的‘环保神煤’尚未试烧,心中没底,我就抽睡前这点时间把炉子提到我的卧室进行燃烧试验。9点零2分加煤到9点零9分,火苗一下子就窜出一尺多高。我非常高兴,就歪在床上,不久便睡着了。因为现在天气还冷,我的房间还都是密封的,直到3小时后我才醒了。我醒后头脑反应的第一件事:坏了,我死了。因为我村2天出了6个寡妇的事件对我印象太深了。但我起床后,头也不疼,腿也不软,咬咬指头还觉得疼,再看炉子,煤已基本烧完。天哪!我竟在烧煤的封闭房间中睡了3小时没死。奇迹,您创造了奇迹。所以我半夜给您打电话。”张太江听后睡意全无,他联想到实践中没有气味,理论上能够解释,试验上不会死人,十几年来的梦想是不是现在已经实现了?是不是人类告别煤气中毒的时代已经到来?但科学是严谨的,于是,他决定做一次大胆的尝试。
在自己家里,张太江用同一种煤炭分别做成“新式煤”和“老式煤”。他先用三块“新式煤”放在密封的房间中燃烧,决定亲自在房间中呆上三小时,以验证刘士田的实验。为防止意外,他让家人在玻璃窗外看护,如发现异常,赶快救护。否则,此期间不得开门。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室外的人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室内的温度不断升高,一小时,两小时……时间到。此时室内已达28摄氏度,室外9度,当张太江满头大汗地走出房间,除感觉室外较冷外,其它身体没有感到任何不适,第一次终于实验成功了。
第二天,张太江决定做“老式煤”的煤气中毒实验,他知道这样试验风险很大,但为了使更多的人不再煤气中毒,他还是觉得有价值。他如法炮制,走进密室。可刚进房间就连续咳嗽不止,十分钟后,开始出现头昏,十三分钟出现头疼同时感觉想吐。他发觉不对,便想冲出房间但为时已晚,虽然心中明白,但已经瘫倒在地,众人一见不对,急忙冲进来七手八脚把他送进了医院,虽是虚惊一场,但也足以使他终生难忘。
为弄清新老两种蜂窝煤的燃烧温度与有害气体排放浓度的关系,1997年8月8日,张太江请来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置新老两种煤在密闭的房间中现场燃烧,对其燃烧温度与有害气体排放浓度和涉及环保的4项指标进行同步监测。随着新式煤燃烧温度的急骤升高,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监测浓度急剧下降,特别是二氧化硫在着火10分钟后竟达到“0”排放……通过6个小时的连续监测,其结果使专家们大吃一惊:密封的房间中,氧气比老式煤增加4%,二氧化碳比老式煤减少30%,一氧化碳比老式煤减少64.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老式煤减少88%。专家们面对这组好的惊人的监测数据犯了愁:氧气为什么会增加?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减少?一氧化碳为什么会减少64.8%?二氧化硫为什么减少88%?因这样的监测结果在国内外从未有过报道,专家们未敢妄下结论。这次监测终于从理论上、实践上、科学数据上全面证实了张太江的节能、高效、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分析与猜想是完全正确的。这就是第一份监测报告的诞生。
1997年9月,河南郑州一位房地产老板刘先生来连云港学习“神煤”技术,学成回豫生产成功后得出结论:好东西。遂即给张太江打电话:“张所长,到郑州来吧,我和您一起推广,保证比你一个人推广要快几十倍。”张太江忙问为什么,他说:“我的优势比你大。第一,我地处中原,交通发达,苏鲁皖豫我是中心,地理位置比你好,这是‘地利’。第二,我们河南是煤炭产区,污染严重,我省每年都要出巨资搞环境治理,也就是领导重视程度比连云港高,这是‘天时’。第三,省环保局的局长是我同学又是老乡,我只要跟他说一声,何愁这至关千秋万代、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办不成?这是‘人和’。办任何事都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你是科学家,我是企业家,你有过硬的技术,我有过硬的能力,这样的‘强强联合’,我相信无坚不摧。”张太江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忙问他有什么具体想法,他说:“我们省环保局有很大的权力,如发现谁家环保不达标,他给你限期整治,如还不达标,他能勒令你停产。他们每年都有推广环保产品的任务指标,只要他发一个文件,淘汰浪费大、污染重的老式煤,谁再生产就取消谁的生产权力。这样就逼着大家自觉或不自觉的走上了环保之路,加上这项技术的经济效益十分好,这也就等于逼着大家走上了致富之路,既规范了蜂窝煤市场,又取得了节能、环保、社会、经济效益,这样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大好事,政府会不愿意做吗?”张太江听后大受启发,让他谈谈具体实施办法。他说:“你现在的推广难度是社会上的科技骗子太多,大家对你不了解,谁知道你是不是骗人的?你说蜂窝煤比液化气好,但许多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更别说相信它。包括我当时也存在很多疑虑。我当时的想法,哪怕是被骗也只不过就一万块钱,我非要看看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说真的,敢冒这个险的人不是很多,可人不通过学习,根本就不相信它是个真东西。要排除人们‘不相信’的顾虑,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张太江说:“你确实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你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一难题呢?”刘老板说:“之所以人家对你不信任,第一是由于‘人微言轻’造成的。如果你是国家工程院院士,这项技术根本就不需要你操心,5年前就普及了,你的贡献绝对不比袁隆平小。第二是由于‘名不正言不顺’造成的。如果你是政府的某职能部门,也会增加你的信任度,可你只是一个科研部门,而很多骗子都是打着“科技”的招牌骗钱的,学技术要花钱这是大家都能认可的,花钱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要花的值。他把钱交给你或交给我,他都不放心,如交给政府部门他就放心了。这样相互不信任的问题就解决了。比如:省环保局发出文件,要求全省十月一日前彻底淘汰老式煤的生产使用,大家都要生产新式煤。按你的办法每一个乡镇只给一个名额,这就意味着每一乡镇内的多家煤球厂,谁能拿到这个名额谁就能生存,谁拿不到这个名额就会灭亡,这就造成一种大家都要争名额的局面,保证到时连交钱都要走后门。
张太江想了想后接着问:“你的想法是什么呢?”刘老板说:“凡拿到名额的厂家在十月二日前把技术培训费交由省环保局代收,这样双方的利益就都有了保护。接着“环保神煤”培训班开学,你只负责讲学和培训。十月三日先培训郑州十个县,十月四日培训新乡十三个县……整个河南省120多个县不用二十天就全部培训结束,你在连云港一天一个学员你也讲一课,可现在每天200个学员你还讲一课,你的办事效率不就提高了吗?推广速度不也快了吗?这样既解决了新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又强化了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又逼着他们走上了发财之路,节能、环保、社会、经济效益都取得了,还能带来大批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可话又说回来,你的钱不也挣多了?你挣的钱有我的功劳,你给我点就行,钱多了,还可以拿点出来做有关部门的推广经费。这样,国家连一分钱都不用花,这件好事就做成了。只要我们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做出典范,其它省市就会马上效仿,不出一两年全国就普及了,到时你就是亿万富翁了。亿万富翁搞科研必定一帆风顺,我们这些做朋友的也能沾点光。”这个电话足足打了一个小时。张太江被这席话说服了,当即答应去郑州。
用燃烧自己的精神
掀起烧煤技术的革命
1997年9月18日,张太江到了郑州。他要看看河南省环保局是什么态度。来到环保局,接待他的是环保局一位姓赵的负责人,一提此事,他说:“也不是象你朋友说的那么简单,我们是政府部门,什么东西都下文那不乱了吗?我们可以下文推广,但必须要通过权威部门的鉴定,你鉴定过吗?”张太江说:“这是国家专利,国家有规定,通过国家专利局审查的技术,不需要再重新鉴定。”那位负责人说“不行,我们的办事程序规定必须鉴定,你监测过吗?”张太江说:“监测过。”随即,把连云港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报告递给他。这位负责人一看连说:“不可能不可能的。二氧化硫‘0’排放,全世界都做不到,不可能是‘0’排放;一氧化碳减少64.8%,也不可能。”张太江说:“连他们监测的人也不能解释这样的结果。”这位负责人说:“肯定不对。可能是你们连云港的检测仪器有问题,误差太大,相当于用十吨的大镑去称两克重的东西,根本称不出来。”他完全否定了连云港的结果。张太江说:“你认为这个结果有问题,怎么办呢?”这位负责人说:“重新监测。”
1997年9月19日,这位负责人亲自组织有关专家依据CB-B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环保神煤”的CO进行重新监测。其结果为:老式蜂窝煤为31.8 mg3,严重超国标三级;新型蜂窝煤为9.3mg3,(好于国标一级大气标准)。专家们惊呼:“这是国际最优秀的监测数据。”这位负责人在(97)量认(国)字(U1531)号监测报告中郑重写道:“新型蜂窝煤极具推广价值。”并郑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就是第二份报告。
由于这位负责人的热情空前高涨,几天后,开碰头会。他说:“我们已开会专门讨论了这一项目,因它的环保效益十分突出,我们决定召开鉴定会,在我省全面推广,要立即淘汰老式煤的生产,要让河南省的老百姓都能用上这种好煤。但是,既决定行政推广,就要按鉴定程序去做,你们还要做很多工作。第一、要去河南省经贸委节能监测中心,请他们监测其节能数据,他们是国家认定的权威部门,要有监测报告。第二、要到河南省科学情报研究所去查新,查一查有没有相同或类似的技术,要有查新报告。第三、准备好鉴定资料,有研究工作报告、试验工作报告、鉴定大纲等等,你们尽快把这些工作做好,一边做完,一边通知我们,尽快召开鉴定会,尽快组织实施。我们要让这一成果尽快为我们河南人民造福。”
1997年10月9日,张太江又来到河南省经贸委,找到了节能监测中心的负责人,向他转达了省环保局的会议精神。该领导听后,觉得这是件好事但现在太忙,一时排不出时间为他们监测,要求他等一等。一个月过去了,还是那句话,“等一等。”张太江心急如焚,便将这一情况向环保局汇报了。在环保局的亲自协调下,终于在12月10日进行了监测。12月17日,张太江去看结果。这位负责人看到结果后,大吃一惊,连说不对,效果不可能这样好。张太江看后也连说不对,效果不可能这样差。那位负责人认为热效率太高,张太江认为热效率太低,我们分歧很大,矛盾主要集中在蒸发量上。
在这之前,张太江在连云港曾多次做过这样的监测试验,同样执行的是GB6412-86检测方法,为什么在连云港蒸发量达到5980克,而在河南只能达到5440克?怎么会少了540克(老式煤为2228克)?由于双方都不认可这个结果,这位负责人决定再亲自做一次,结果仍和上次一样。这位负责人确认这是一个奇迹,可张太江仍不认这个结果,仍认为他做的有问题。这位负责人为进一步确认,也为使他们双方都能认可这个结果,决定再来一次。这一次他邀请了河南省煤炭行业节能监测站的负责人邓主任一起参加。
第二天,张太江从头到尾参加了试验的全过程,操作方法、计算方法和我在连云港做的完全一样,可结果仍和前两次一样。邓主任惊呼这样的节能效果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监测中心的负责人说:“我做了40年的监测工作,从未遇过这样好的效果,它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地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太神奇了。”其指标为:上火速度比老式煤快9倍;火力强度是老式煤的1.8倍;旺火时间是132:O(技术术语,指水温上升到98摄氏度至下降到98摄氏度所占用的时间。揭开锅盖老式煤只能烧到94摄氏度,故老式煤的旺火时间为“0”);总燃烧时间是老式煤的1.17倍;热效率是老式煤的2.25倍;节煤率50%以上。他在河南经节监(97)4012号测试报告结论评价栏中写道:“建议组织正式鉴定,向全社会推广使用。”不光在报告上签了字,还在报告的评价栏中签上了很高的评价意见。可为什么会平白无故地少了540克的蒸发量呢?后经反复查对,终于查明:以前的测试是8月,室温35度,而这次测试是12月,室温仅2度,是气温的误差造成的。这就是第三份报告的来历。
1998年1月1日,张太江他们来到河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交了200元查新费后,要求留下联系电话,告知15天后报告才能出来。1998年1月15日,他们拿到了查新报告,原来该所查了从1981到1997年的中国各级科技成果库到学位论文等六大部分、十六个文献单元,均未查出有类似技术,查新结论为“国内未见”。这是第四份报告的诞生。环保局对这几份报告的结果十分满意,但此时已近春节,大家都已开始忙着过年。环保局决定鉴定会于年后召开,要求张太江于春节期间整理好《鉴定大纲》、《研究工作报告》、《试验工作报告》等技术文件,争取过年上班后第一件事就开鉴定会。就在张太江在准备鉴定会时,《人民日报》一记者来电指名要采访张太江,张太江大惑不解。问他是怎么知道自己和自己的电话的,他说是一个朋友介绍的。
几天后,钱记者也来到连云港,他一看燃烧效果后惊呼:“山沟里还真有金凤凰。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会捂在连云港出不去呢?”1998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在国内要闻版以《新一代蜂窝煤亟待推广》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局和全国蜂窝煤行业的高度重视,连日本,香港都来人要求出口订货,掀起了第一轮推广热潮。由于国内学员的大量涌入,把张太江的所有时间全都泡进去了。
2000年前后,国内一下子冒出10多家蜂窝煤技术推广公司,引起了技术市场的极度混乱。为平息这场混乱,张太江于2000年5月28日,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申报“环保神煤”世界吉尼斯纪录,可终因该纪录牵涉技术性太强,吉尼斯总部称“待条件成熟后再予受理。”无奈,张太江又于2000年8月20日,通过江苏卫视向全国同行和电视观众郑重承诺:“在未来十年的国内外市场上,凡发现同类技术超过本技术,奖给第一个发现者人民币十万元。”由于张太江对全国蜂窝煤骗子的公开叫板,使全国的蜂窝煤骗子在顷刻间销声匿迹,这场混乱才得以平息。
由于“环保神煤”的技术性能太先进,显现了现行的国家标准太滞后,因现行的国家标准是套用的国际标准,故现行的国家标准在“环保神煤”的生产中不能适用,导致全国600多家“环保神煤”生产企业生产中无参照标准。为解决这一问题,张太江向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制定企业标准,新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节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淘汰了现行《国家标准》的滞后部分,增加了8项先进指标,在新标准的起草过程中,得到了连云港市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科周科长等专家的大力支持。
“环保神煤”
让家家户户生意红火
2002年7月31日,“环保神煤”的《企业标准》顺利通过国家技监部门主持召开的《企业标准》审定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国际上最严格、最先进的一份法律文献,为“环保神煤”的生产奠定了法律基础。尽管“环保神煤”的实际燃烧效果、节能、环保、质监等权威部门都一致认为十分好,但记者还是希望能就近采访一下接产“环保神煤”的生产厂家。于是,张太江所长陪同记者来到东海县高效蜂窝煤厂。一下车,老远就看到几十辆农用三轮车排成的购煤长龙。车间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五条生产线源源不断地将成品煤送到每一台车前,拾煤、装箱、装车、开票……这是记者在计划经济后第一次见到排队购物的场面。该厂周厂长对记者说:“建厂5年来,天天这样,累死了。”
记者采访了一位叫邵虎的批发商。他介绍说,他是东海县安峰乡人,离此14公里。几年来,他一直在此干批发,每天只能排上一次队,一车装3吨。因“环保神煤”好烧好卖,只要把煤拉回去立马就被抢光,不用到处叫卖,一车能挣120块钱,去掉油费,一天能挣100块钱,就是每天排队太耗时间。在东海县城,一位老太太正在用这种煤烙煎饼,记者问她这种煤好不好。她说:“好。一点煤气味也没有,比煤气火还高,做饭快,一天三块,又好又便宜,自从这个厂生产,我家一直就用这种煤。”记者又问她比老式煤怎样,老人说:“老式煤根本不能比。前一段时间厂里原料供不上停产了,我家的煤也烧没了,有个送老式煤的到我家,骗我说他的煤又便宜又好烧,我没敢多买,就买了50斤,哎呀根本没法烧。既不着又不灭,熏的全家头痛,差点煤气中毒。后来没办法,到邻居家借了30块煤才维持过来,直到现在那人也没敢来,我要再见到他,非骂他一顿不可。”
2003年4月10日,日发行量330万份的扬子晚报头版头条以《环保神煤造福万户千企》为题报道了这一新闻,掀起了又一轮推广热潮,并迅速普及到南京、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桂林、郑州、徐州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一位接产商杨女士学习后给张所长赠送了一块大幅匾额,上书“点石成金,无出其右”。接产商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节能环保部门、新闻、质监部门、接产人、批发商、消费者、包括记者本人众口一词,有口皆碑。我的同行朋友满载而归。他们对张太江所长的评价很高:“张老师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句句经典,句句出人意外。”面对“环保神煤”这一奇迹,张太江仍然忧心忡忡。他写的《面对无声的危机》的科教片详细介绍了人类的不科学燃烧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是致命的。大量的老式蜂窝煤无限量地长期排放,给人类造成了毁灭性灾难。他预言:小煤球必将烧坏大地球。可是,这个片子播放了7年,也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悲哀。眼看着老式煤继续制造浪费和污染,眼看着污染的死神向人类步步逼近,眼看着大批下岗职工无处就业,可他却没办法把做好的“饭菜”送到挨饿人的手中。他说他的节能速度远远小于浪费速度,他的环保速度远远小于污染速度……他说他老了,做不了多少事,他希望和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做好这一利人、利己、利千秋的环保伟业!立即淘汰老式煤的生产使用,让“环保神煤”尽快为更多的人造福!
张太江的超前意识令人折服,他的技术不容置疑。他的精神、品质、境界、令人敬仰。“环保神煤”的成功,是烧煤技术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在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今天,更具拯救地球和拯救人类的特殊意义。分布在长城内外的600多家“神煤”企业已成燎原之势,初显神威,火爆市场,正在造福万民。
(本文所涉人物、事物、内容真实,有据可考,本刊独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