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小鸣,1965年7月生于云南永胜县,当过教师、记者、编辑。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大家》、《作家》、《钟山》、《今天》等刊物发表小说。著有长篇小说《橡皮泥》,中短篇小说《在水边眺望爱情》、《艳歌行》、《世事如棋》、《鸟群》、《追击》等。现居昆明。
1982年9月——1984年7月,整整两年时光里,我有幸在苍山下洱海畔求学,听风赏雪,读月观花。这是我最美丽的人生时段之一。某个月夜,我与同学从校园朝洱海边走,月色朗白,星稀风淡,山影逶迤,蓦然感觉西北高远,地倾东南,顿时间直觉得天野寥廓,宙宇无尽,人世苍茫……
在长时间的呆住之后,我知道,大理这个古国佛都,向我后来的人生开启了一道天地人生奥秘的门缝。
蛰居的刘彩云
我蜗居在家里,到今天刚好整整3年。3年,1095天,我没出过门。1095个或有风有雨或有阳光或有云彩轻轻飘浮的白天;1095个或无风无雨或有月亮有星星的夜晚。我只能在阳台上渺远地注视着它们,看着这1095个日子一个个走到我的身后。
它们浮现了,又消失了。消失了,又出现了,循环往复。天与地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小轮回,我的心情也一样跟着它们的出现和消逝不断轮回。我这小轮回的时间太短暂,使我能够非常强烈地感受得到。他们说一个人一生也是轮回。也许是的。可一个人一生太漫长了,每一天感受到的也都不尽相同,何况谁也没见过自己的前世是怎么轮回的,也不会知道自己的下一世将怎么轮回。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才很少有人去有意识地感受轮回。可我在我的蜗居生涯中感受到了,每天的轮回,每个星期的轮回,每个季节的轮回,每一年的轮回,每一种心情的轮回……
每天面对的是一台32寸的彩色电视,我在所有能接收到的电视频道上消磨着我的时光,至于那些我常看的电视台,每个节目主持人,我都可以靠听声音辨别出他们谁是谁了。我靠电视维系着我跟这个世界的联系。我倾听着他们的声音,关注着他们的神态,喟叹他们的命运,旁观他们的娱乐,紧盯着他们的笑容。但是我跟他们没有互动,我从没参与过他们的生活。世界在我的生活之外,我无法参与——哪怕一句话,甚至一个表情。
别人是看不到我的。我在除了亲戚朋友肯定没人知道的这个屋子里寂寥而孤独地看着别人。我是个被世界遗忘了的人。但我依然在关注着世界,并梦想着某一天重新回到这个让人热爱让人烦恼让人依恋让人伤心的世界,否则说不定我会疯了。如今,这希望已经变得越来越渺茫。即使是亲戚朋友,他们也不会知道我随时都在孤独而寂寥地想着他们。每个礼节性地来探望我的人,都做出关心我,没忘记我的样子。可当他们一走出我的这道门,背对着我扭过头来露出最后一个笑容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仪式已经完结。通常他们都会反手将我的防盗门哐当一声关上,然后我就会看见他们的笑容依然印在深绿黝黑的防盗门上。
这是亲朋好友探望仪式的最后一个影像。这个影像可以在防盗门上停留三到五秒,我定定神,影像消失,然后一切归于平寂。
屋子的平寂酝酿了我的情绪。他们带给我的那点快乐,仿佛同时被他们带走了,剩下的是他们来了又走了的那片空白。那片空白突兀地耸立着,让我无法填充,甚至无法接近,让我觉得那简直是个深渊。我近乎绝望的无奈伤感,通常会在这时候歇斯底里地释放出来。我泪流满面,声音堵塞在喉咙里使胸部正常的起伏蓦然停止——我想我可能会憋闷而死。
当然,我最后又会缓和过来,停止抽泣,拿块湿毛巾擦洗泪痕,在镜子前面找到自己的脸色,又在自己的内心里找回自尊,然后我神色漠然。客人带来又带走了的那片巨大空白不复存在。我获得平静,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来探望我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受不了他们那施舍同情的神色和口吻。我拒绝他们的施舍与同情,不管他们当年与我怎么铁杆。我动不动想嘲讽别人。于是他们都觉得我变了,变得多疑而敏感,变得不可理喻,变得毫无道理,变得尖酸刻薄神经兮兮,变得让他们忍无可忍。他们对我的变化恰当地表示了理解,理解又成了另一种更大的施舍与同情。他们当然没有承当忍受我的无礼的义务。于是他们的探望越来越少,礼节性的成分越来越多,虚情假意越来越浓厚。难道我能忍受他们的虚情假意么?
如今,我已经是个地地道道的弃妇、怨妇了。我知道这世界每天都有不幸发生,每天都会有人陷落在无奈和绝望之中。可这一次,为什么是我?上苍为什么要我得这样的疾病,不能见人地整天呆在屋子里,与世隔绝。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为什么……
我的婚姻名存实亡。他回到这个家里仿佛是被惩罚来做义工的,一言不发地做他每天必须做的事,做完了依旧一言不发。我被我自己的病痛折磨着,痛楚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使我经常处于情绪的失控状态。我无法平复我内心的积怨,我为我的冷酷无情而自得。我为我设计出来的种种灵魂酷刑而快意,当我将这些酷刑施加在他身上的时候,我看见他故作深沉的脸因抽搐而变形扭曲。这时候我倍感快意。
有一天我流着眼泪对他说:其实我不想这样做,真的,请你相信我。
他想了想,竟然用种漠然的口吻说:没事,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想怎么说也尽管说,只要你高兴。我无所谓。
我无言,我只好让自己的眼泪流得更欢。我想我只有加大砝码,就像个对别人施加电刑的人,不断增加电压,再增加频次,让对方经常处于剧痛状态。专心折磨对方的神经,让对方崩溃,让对方投降,让对方……我感觉到我要疯了。我想他也快崩溃了,我不相信他能比我坚强多少。实话说,我的心也在颤抖。我感觉得到,我的心在流血。
我当然感觉得到自己的内心,当我在心安神定的时候,我会将自己当成自己的观察对象。这时候,我就清晰地呈现在自己的关注当中了。我看见我失控的怨毒,像细菌一样在自己体内繁殖,吞噬着我的健康肌体,使我自己随时都处于高烧状态。我经常额头滚烫,喉咙干哑,眼窝深陷,嘴唇干裂,眉头深锁。我的眼光所及之处,自然也见不到什么美好事物,更见不到什么神圣。我的肌体包括我的心灵都被这些病菌蚕食着。当我的肌体被蚕食殆尽的时候,我的生命也将随之结束我正在逐渐将自己的美好的一面葬送在自己的怨毒之中。
可我如何平息自己?我又如何平息得了自己?
我无法相信我下一世的轮回。我的眼光所及,只是我有生以来的四十余年,以及我身后的岁月。至于将来,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年,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也许三十年四十年?对我来说,三四十年就不用了,遭罪!这是我所能预见的。长么?太长了。短?当然很短暂。短短几十年而已,不经意间就过完了。一转眼,我蜗居在这个家里已经三年了。三年前的一切,仿佛早晨刚发生的事情,那个特殊日子里每个人的神态都还在自己的眼前清清楚楚地晃动呢。
天下的弃妇都是这样子吧?也有例外?我看了那么多电视剧,古装的、现代的,正剧、悲剧、喜剧,所见的弃妇个个不失尊严,或者另有所爱,或者母荣子贵,最后,个个都有个好归宿。她们的被遗弃不过是她们生命的一段辛酸插曲罢了,不过是她们未来幸福生活的铺垫。这些狗屁电视,弃妇哪里是那个样子了?天下的弃妇难道最终都有了美好的归宿么?他们在编那个电视剧本的时候,怎么不先来看看我的样子?
我继续编织着我的陷阱,我的罗网。我不会再让自己放松一时半刻。我得睁眼看着,绝不让陷阱中的猎物有逃离之机,更不会松动罗网的绳索,罩下来,尽在网中,休想挣脱。
这是我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是他的责任,不是么?
他想轻易逃脱,这不可能。决不能让他得逞。
自从发生了那件事以后,他一直没有放弃要逃脱,其实,他早就逃了。我承认我对不起他。可后来他也变得跟我一样了。这不是已经扯平了么?我们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两只蚂蚱,我怎么能让他轻易逃脱呢?我承认这世界很公平。对每一个人都很公平。你在这里失去了的,可以在那里得到补偿;在那里多占据了的,就会在这里损失掉。我想,老天爷就是这样扒拉着手中的算盘珠子,维系着这生命世界的平衡的。
只是我依然不知道我的将来会如何。生命当然是自己的,感受也是自己的,命运也是自己的,钱财也是自己的,爱情也是自己的,丈夫是自己的,儿子也是自己的。什么不是自己的?只有当“我”消失了的时候,这一切才会随之消失。
这世界的抢夺已经太多。这世界你争我夺。不见人们眼珠血红,神色凝重,专心致志,脸上笑嘻嘻,手上则在扒拉不已。我已经看够了,我只要一闭上眼睛,就可以看到,个个的手都长长地伸着,能抓住什么是什么。自己的要抓,别人的也要扒拉过来,尽皆塞进自己兜里,又死死捂紧着口袋,生怕一睁眼又变得一无所有。
除了儿子,我知道我已经一无所有。更让我气愤的是,他们竟然连我的儿子也在争夺。
儿子,儿子。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我看到儿子的脸色越来越木然,那木然背后分明是一种距离。仿佛也有无数说不出或者他不愿意对我说起的东西藏在他心里。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无法忍受儿子与我之间横亘着一段距离。我一直拉他做我的同谋。我也认为他一直是我的铁杆同谋。我可是他的母亲。
儿子心里究竟向我隐藏了什么?
章余波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每天下班回家都会走在街道的人群里。从办公室到家大约需要三十分钟。也就是说我每天上下班需要一个小时。我每天的锻炼时间大致就是这一个小时的步行。其实一个小时的步行,运动量,运动强度根本不够,但也只好花这一个小时来权当锻炼了。城市的街道上几乎感受不到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随时翻新的是街道边的商铺,而那些随时翻新的促销手段,也真难为这些商家无比发达的想象力了。
这生活变化太快。街道上车水马龙。忽然之间,车就成了许多中国人的消费品了。可有的人又开始弃车走路了。也许人都这样:一旦拥有,然后就兴味索然,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回头去找寻,相反的东西就又重新变得重要。正如时尚,今年流行了短的,明年必定流行长的;今年流行宽松的,明年必定流行紧身的;今年流行繁杂的,明年就会流行简约的;吃多了精细食品,于是粗粮杂食变得重要;肉食已经腻烦,野菜就成大自然赐予的美食了。
生活变化太快,但我们的心依然古老。
上班时间,我们的心思属于单位;回到家里,我们的心思属于丈夫妻子孩子。只有走在这回家的路上,孤独地处在陌生的人群中,我们的心思仿佛才属于我们自己。想自己所想,爱怎么想就怎么想。一些人步履匆匆,东张西望或埋头急走,仿佛正在或犹豫或兴冲冲地走向每个人向往已久的自由;一些人漫步轻摇,仿佛世界就在他的脚下,这时空就属于他自己——我真不知道他们这是从哪里得来的逍遥。然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那种关于笼子的说法。城市就是个笼子。我们谁都舍不得飞出这个笼子一步,我们都是一只又一只乖乖鸟。大家都说,这样稳定,这样健康,这样美好,这样才是人的生活。
我在我的小笼子里度过我的每一个美好或糟心的日子。
面对社会,我们自动在自己的岗位上,像颗螺丝钉一样支撑着属于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职责、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面孔、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权力。可我们还是无法用社会的责任、方法和权力代替属于自己的生活。这个生活属于每个个体的身体、情趣、爱好、价值、观念、修养,属于每个个体在那个亲朋好友等小范围之内的关系点上,属于每个个体的隐秘的内心需求——那无法消弭也不可能消弭的每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我们还保留着。我们曾经尝试着消弭这样的个体区别,但没做到。看来,将来也不可能做到。于是社会开始承认个体之间的区别,承认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别的合理性。
任何理性的思考,在属于个体的欲望和个性面前都会被限制。我曾经尽力想使自己尽可能地公众化、社会化,让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都具有公众的意义,都具有高尚品质的特点。我们从小经历的就是这样的教育,我们的社会曾经努力提倡这样的道德并要求每一个个体都做到。我也这样努力了,可我失败了。我做不到。每个个体的幸福感的弥漫,都有可能变成一种侵犯,至少可能是种冒犯。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作为个体的人在一刻不停地相互影响……
周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大街上熙熙攘攘,擦肩接踵,我们即使是走在空旷旷的广场上,也有可能踩了别人的影子,即使是走在深夜里,眼光所及也可能侵犯了别人的隐私。
秉承我所受教育的要义,我努力了:我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些方面我做到了,另一些方面我没做到,还有的方面,我做不到。道德要求与道德自律像硝烟一样弥漫在我的生活里,我的生活欲望像风一样忽大忽小地吹来吹去,要吹散那些硝烟。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就成了一个双面人。挣扎得多了就累了,是心的疲惫,就歇下来了,歇息的时间长了,就无可无不可了,最后就不再做徒然的努力了。
我不是在报复。我已经将报复的残酷欲望消弭了,也已经将报复的快乐从我的快乐感觉中剔除了,至少,大部分已经剔除了。我正在努力向圣人学习,努力向公众的、也是我心仪神往的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靠近。可不经意间,我的前面忽然就呈现出一道坎。我很难迈过这道德的高坎去。我在这里流连懊恼,失意徘徊,在这里浅吟低唱,幽怨不已。
时间已经很长了,我也许都已经变得麻木。每一个白天都有太阳和月亮同时照射着;每一个夜晚也都有月亮和太阳同时升起来。
我知道,在逐渐将我自己目前的生活习惯化、正常化之后,我的自省正在失去价值和意义,因为它不再是一种灵魂的挣扎,已经失去了修养道德的冲动,失去了知行合一的可能。于是自省就变成自我辩护,自我安慰的无聊伎俩,变成一次次自我注射麻醉剂的习惯性行为了。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路对别人来说是街道。街道对很多人来说是商场,是繁华热闹的去处,是购物休闲的地方。我们彼此视而不见,恍若未存。也许,只有在上苍的眼睛里,我们才是一类人——同属于行走在这七彩斑斓大地上的芸芸众生。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家名存实亡,已经破碎。但我必须回到那里去。
章立早第一次去父亲情人家的那个夜晚
那一年,我十七岁。那时候是夏天。我走在去父亲情人家的路上。父亲对我说,你该去看看黄孃。黄孃就是父亲的情人。其实他们仿若夫妻。父亲跟母亲之间的战争,已经进行很多年了。多年来他们一直处于交战状态,早几年,他们热情似火昂扬澎湃,如今那样的激情已经不复存在,早已经由激烈碰撞变成了残酷的冷战。冷战也进行了很多年了,至今也看不出半点停战的迹象。抗日战争也不过打了八年。对他们来说,也许他们一生的大半部分都将在战争状态中度过了。他们之间的拼杀凶狠持久,让整个家庭的气氛诡异非常,他们之间攻防往来地相互折磨着,怪招迭出,令人叹为观止。放开了看,二十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局部战争不计其数,可战争也总还是有间歇的,和平的局部地区也不在少数。但我的父母,他们之间的战争将贯穿在他们后半生的每时每刻。多么可怕的战争。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无法从他们的对抗中脱身出来。我是他们的儿子,我身上流动着他们的血液,使我无法置身事外。我曾经理所当然地为母亲打抱不平,认为母亲的痛苦就是父亲带来的。于是联合着母亲频频向父亲发难。面对我的进攻,父亲像一堆棉花,当我重重的拳击砸向他的时候,父亲无动于衷。我还以为父亲真的心如铁石,刀枪不入了,后来才知道父亲一直是在默默忍受着我对他的重击。而我一点点对他表示理解的行为,竟然让他长舒闷气,双眼流泪,实在是我始料未及的事。
我跟母亲的联盟已经解体。这大致也是母亲始料未及的事情。我实在不忍心向她表明这一点。在她的心中,我跟她的同盟关系已经变成针对父亲的战略体系。如果我宣布这个联盟的解体,对她将是致命的打击。我如何忍心再对她进行一点点的打击?
城市的梧桐正是茂密无比的时候,我听到蝉声在密密麻麻的人群头顶上响着,仿佛是城市喧闹声的和谐伴奏。在我耳朵里,所有这一切都是噪音。我寻求着内心的平静,顺带也希望这天地间的一切都能够保持安宁。在城市,我不用希冀这样的安静。我惟有努力平复自己的躁动不安的内心,以求我内心的安宁。
在我内心,黄孃更像我的母亲。她没拉我当父亲的同盟,也没拉我当她的同盟,甚至没把母亲当成她的对手。她更像一片土地,任随地下的所有种子一起发芽,然后她在乱哄哄的植物中间清理修剪,搭建自己的心灵天地。也许,说她像一片草原更恰当一些,她曾经任由我在这片草地上奔驰,哪怕是对她的敌意和伤害……
然后我看见了母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本来我早该体会到,但我一直没有耐心去体会。我的心一直跟我的父母捆绑在一起,从他们的情感利益中获得爱与恨的体验,从而形成不同时段侧重点不同的爱的体验。可是,爱,能建立在同盟关系上么?在我与她之间,一直横亘着我那骨节一天天变得畸形,面容正在因人生、命运的痛苦而逐渐变得面目全非的母亲。母亲全身心地沉浸在她无可替代的痛苦里,命运的不公,正逐渐在她的脸上雕塑出一副怨天尤人悲哀绝望的衰败相。
转过街角,就是一片小区。黄孃家就住在那里。然后我想起我第一次到她家时候的情形来。也许是父亲要出差,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他没让我去外婆家,也没让我去他的别的朋友家,而是将我托付给了他的情人。父亲说,这些天,你就住在黄孃家吧,她会很好地照顾你的。我隐隐约约地猜想到了这个黄孃的身份。本来不想去一个陌生人家,这时候就变得很想去见识一下这个女人了。父亲在不经意间忽然向我公开了他的隐秘生活,让我感动,并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以前我一直以为父亲的另一种生活是隐秘的,肮脏的,见不得人的。他忽然对我公开了这一切,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另一种人生态度,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另一面。那异样的感觉让我迷惑了很久,后来终于明白了,这是男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明白了这一层,我对父亲的恨渐渐趋于淡化——当然这是后来的事。
我无言地背着书包随着父亲来到一个小区,面对着这个我并不熟悉的女人和她的家——也许这也可以算是父亲的家?她才是父亲的真正女人?
但她不是母亲……
我一直坐在沙发上。我难说出我是什么心情。我像个客人,可又比客人多了些什么;我像个陌生人,可我的父亲分明就在这里,这里的女主人对我的一切仿佛也了如指掌;我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但他们的神色中却分明将我当成了这个家中的一员。他们家还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男孩,父亲叫我称他为哥哥。我没有叫。他跟父亲倒是挺熟悉的,眉宇间甚至流露出一些了解和亲近来。从他们之间神态的平和自然看,我觉得父亲跟这个女人更像是一家人。可我无法融入他们制造的氛围里去,因此整个晚上我都在观望,一言不发。后来,大家坐在客厅里说话看电视。也许我已经无可忍耐,也许我觉得这时候该我发言了,一种想做点什么的冲动渐渐支配了我。我注视着茶几上的这个瓷杯。刚添加了开水,袅袅水雾正在从杯子里飘出来。杯子的手柄像只耳朵斜对着我,杯子一侧画着一簇兰花,洁白的瓷器上面的铀,透着无暇的光。再看看各处的摆设,无不显得妥帖舒适。就像这房子主人一般,典雅中透着清秀。我喜欢这气氛,也喜欢这家的环境。但我显然不属于这里。我是被硬拽进来的。父亲想把我囚禁在这个不属于我自己的环境中,更何况这个女人必然跟母亲势不两立,尽管我也知道这其中的情由复杂万分。也许是我不理解,也许是我不接受,也许是我下意识排斥反感,我涌出一股想毁坏这里的一切的冲动。
我该如何才能将这个茶杯砸了?
我握着茶杯的把柄,轻轻呷了一口清茶。握着茶杯的把柄可做不出失手的样子来。要做出失手的样子,必须撮着手指将茶杯拎起来。可这茶杯不是玻璃杯。撮着手指拎起茶杯,那是个不合时宜的动作。我试了试。四个手指撮起茶杯喝茶,我的嘴唇碰到虎口上了。我看到父亲朝我看了一眼,那是不懂规矩的责备的眼神。我没理他,轻轻将茶杯放下了。
又过了一阵,我再次将茶杯拿起来,我的手指轻轻松开,茶杯在我手里晃荡了一下,然后洁白的瓷杯连同里面淡绿色的茶水就呈一条直线落了下去。茶杯一直在我的视野范围之内。笔直的一条线,自由坠落。虽然短暂,但我捕捉到了整个过程。在茶杯破碎的声音发出之前,洁白的杯子与淡绿色的茶水一起四溅。清脆的瓷器破碎的声音传进了耳朵,然后茶杯就不见了。是的,茶杯蓦然就消失不见了。
这时候突兀地进入眼帘的是茶叶。颜色黯淡的茶叶几乎溅成了一个圆圈,中间部分堆积着,厚一些,其它的则斑斑点点地扩散开了。
父亲责备地轻声说:哪有那样端茶杯的?
父亲的女人说:没烫了手吧?来,阿姨看看。哟,来我看看。
父亲的女人没管地上的碎茶杯,拉着我的手察看,又叫她的儿子快找绿药膏给我涂上。我知道绿药膏是治疗烫伤的药。
我边缩回手边说:没有,没有。对不起……
实话说这时候我心里快意极了,话语中肯定不会有半分对不起的意思。因为我看见父亲又看了我一眼。我一抬眼,首先看见的竟然是那个年岁跟我相差不多的男孩的惊讶的眼睛。他那惊讶是看到了真相后不可思议的惊讶。我故作出来的赧然面容这时候肯定已经完全僵住了,我的脸蓦然热起来,并且越来越热。他并没有按照他母亲的意思去翻箱倒柜找什么绿药膏。
这个杯子是我为我的母亲摔的。此时母亲跟我一体。我当然带着母亲的怒色,带着母亲的怨气,带着母亲的暴戾之气,甚至带着母亲的狠毒——针对父亲,也针对这个女人。他们要知道我是故意的才好呢。我就想摔了这个杯子,让他们之间和乐融融的氛围像这杯子一样粉碎。可现在惊讶地注视着我的是这个跟我年岁相差不多的少年。这做派也许对父亲合理,对这个显然希望像我的母亲一样关心我的女人合理,但对他不合理。在他面前摔杯子,显然对他不公平。我没有任何理由。现在他惊讶的目光揪住了我的小心眼不放,这对我形成了压力。我知道,他的处境跟我一样。可他保持了一份从容与安详,而我没有。
我感觉到了自己的局促,心里就真的不安了。我回避了他的目光。
然后我听见他站起身来。听见他拿来了扫帚、撮箕、拖把。他清扫时,碎瓷片碰在一起清脆的声响在我耳际变得尖锐,我看见拖把在我前面拖去拖来,仿佛拖在我心里,将我的内心拖得一片狼藉。我觉得我已经斑驳无序,甚至已经被他一言不发的拖把拖得光怪陆离。
他的神色间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嗔恨。只是在清扫我脚边的茶叶时,他又若有所思地看了我一眼。我在他面前已经一败涂地。
我已经了解了父母之间恩怨的起源。我至今无法对他们之间的恩怨做出道德裁定,我也就无法在理智上偏向哪一方。我想我早就逃避了,我放弃了要做出道德评判的尝试,也就避免了在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做出道德宣判。于是在我最躁动不安的青春期变成了一条蛰伏的小蛇,时而粗砺桀骜如狂风暴雨,时而昏昏欲睡不明所以如乱草落叶。来自各方的关心尽管都带着他们的私心,但也在缓慢地融化着我内心的坚冰。父亲一直在努力消磨着我内心的粗砾,黄孃一直在软化着我的神经——像一缸醋里浸泡着一根骨头。我知道我的抗拒不可能有任何结果,这已经是父母的生活,是他们一生的结局,是他们的宿命。于是我逐渐学习宽容。学习接受这一切。学习接受这样在外人看来肯定是不道德的生活,并在这样的生活中感受着宽容,感受着生活的残缺,感受着他们各自化解不掉的怨恨,感受着在我面前无法做作的他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呈现的作为人的各自的真相。
慢慢地,我终于停止了对父亲和他的情人的捣乱。如果说父亲对我来讲是一团棉花,那么,那个女人对我就是一杯温暖的甜水,不仅在温暖着我,而且让我感到了家的甜蜜。这让我既感到一丝暖意,也让我感到了背叛的难堪,还有对强迫的愤怒——他们都在逼迫我接受他们强加给我的现实。那一天我忽然开悟了——他们都是些可怜的人,他们都想在我这里获得原谅,获得认同,获得宽慰,获得温情……我的捣乱除了使他们难堪之外,还加重了他们的负罪感和苦难感。我至今记得那一秒钟的感受——天地于我顿时宽广,心胸仿佛于蓝天融合,美丑善恶真假好坏的对立蓦然消失——我包容下了我家庭、生活中出现的这一切。尽管那感受没停留多少时间就消失了,但天地于我宽阔了许多,我知道有一个方向是我平静的通道了。
在一直被仇怨浸染着蜗居在家里母亲看来,我已经被父亲成功招安了。我感觉得到她的想法。其实,不管我如何试着用坦然的态度面对这一切,我还是无法做到完全释然。
父母不会停止他们之间的相互伤害。现在,也许更多的是母亲在主动出手。父亲好像已经丧失了再度出手的激愤了——也许是因为自责和理亏,也许就是他的道德污点,他已经变得连招架的热情都没有了——在母亲面前,他成了一只逆来顺受一言不发的绵羊——但他依然坚持凶狠的狼一样的我行我素——这时候的父亲真像一只不折不扣的披着羊皮的狼。父亲用狼一般的坚韧固守着他除了工作之外的对生活(或许还有情感?)的最后保留地,我想,这也是他精神的最后保留地了。母亲可能将父亲的这副态度理解成毫不在意了——因而激起了她更大的怨恨——她一心想摧毁掉他那最后的堡垒,要亲自将父亲披在身上的羊皮剥掉,在世人面前裸露出他狼的本质来——这个堡垒对母亲来说简直是眼中钉子,肉中铁刺啊,而这张羊皮正是父亲虚伪无耻的表征。
一个将对方的眼中钉子当成了自己的最后底线,一个将对方的最后底线当成了自己的眼中钉子——他们要摧毁的都是对方最致命的部位——自打一开始就没有任何调和的余地。
其实,父亲不可能毫不在意。但不管心里如何,父亲依然是一副漠然的神色。父亲已经将自己的心灵之门对母亲关闭了。他留了一道窄门让我通过,我得以观察父亲作为男人的生活及他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作为男人的情怀。
我为父亲难堪。我为父亲难过。我为父亲沉默无语。
各自的孤寂聚合成心碎
暑假到了,我还是早早就预定了火车票,回到这个有着我的爱恨的城市。我借口勤工俭学已经在学校里呆了两个假期了,也就是说,我已经连着三个学期没有回家了。每次打电话,母亲总是想把她的苦痛掩藏在话筒背后,她说:我很好,最近病情已经有很大改善了。但她的声音听不出半点病情已经改善了的喜悦。她不知道我可以听她话语背后的声音么?
于是我逐渐习惯了母亲的抱怨和她身体日益显现衰相之后的永恒的哀愁。经历了数十年生命,身体总是要衰败的。那哀愁,应该是属于每个人的。我是为母亲回来的。
但父亲同样也成为我内心的一部分,甚至包括他的情人。很多时候,我都奇怪于我的命运何以会跟这些人事密切相关。他们对我的关爱里掺杂着他们自己的爱恨情仇,于是我在被他们关爱的时候,不得不同时接受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酿造出来的复杂情感。我无论如何也难以把这种情感梳理成父与子、母与子,晚辈与长辈,家庭内部,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单纯情感。
我摁门铃,第一声还没响绝,门已经打开了。母亲可能是接到我在火车站打的电话之后,就守候在门口了。母亲拥抱了我。我安慰似地抱了抱母亲。这时候我才发现我已经不习惯在母亲面前直接流露感情了。也许这正是她伤感的原因——她觉得不该分享的人分享了她儿子的感情。母亲不理解,她儿子的感情早已经四分五裂。放下行李,面对面坐在沙发上,母亲怔怔地看着我,眼泪就一直淌到她的腮上来。我陪着她流了一会眼泪,然后问起父亲,她泪眼婆娑地说:还不是一样。每个星期都朝那……不在家两、三天……
静默了一会,母亲又说,我怕是真的不会好了。我已经查阅了很多资料了,知道这病会拖得很长。儿子,妈可真不想拖累你的生活……母亲的声音呜咽了。
妈……我拖长了声音叫了一声。我真的很害怕母亲用这样一种语调跟我谈她的未来。陷入这样的绝望里,什么样的安慰能起一点点作用?至少,目前我找不到一套可以给她的未来以一点点希望的说辞来安慰她,使她从这样的绝境中挣脱出来。我只好下意识地打断她的思绪,有意阻隔开她那绝望的思路。可那问题还在,突兀地横亘在我们母子之间,横亘在母亲和我的明天。于是我也同样陷入了与母亲同样沉重的绝望中。
然后母亲就沉默了。沉默着的母亲孤独、悲哀又可怜。看来,这句话在她心底已经回荡很久了,已经变成她的情绪,变成她的面容,变成她的常态。这时候我才发现,我粗暴打断她的思绪,是绝望中的无奈,也是不想让她的绝望影响我,把我也拖入绝望心境中的自私——尽管跟着她绝望陪着她伤心毫无意义,于她于我也都没有任何好处。也许,绝望的生活也是种生活,我就该陪着母亲一起体验这样绝望的情绪?过这样绝望的日子直至她生命的尽头?——我陷入了毫无希望的更深的绝望中。
过了半天,母亲忽然想起似地堆出些笑容来,询问我在学校的生活。还对我有没有女朋友的事特别关心。
我说,大学的生活哪里不都是一样么?你不也上过大学么,现在的大学生活跟过去怕也没多少不同。北方,冷一些罢了。我交个女朋友,那也很正常不是。
母亲说,谁说你不正常了。妈不过是想看看她什么样子——看她是否配得上我儿子。
我把照片给她看。母亲仔细端详着照片上的女孩,忽然问:她家里没有什么遗传疾病吧?
我拖长了声音说:妈……
母亲说,对不起,不过我真的想知道。隔了一会,母亲忽然喃喃说:这是谁家的女孩有福了,我的儿子决不会像他爹……母亲一厢情愿地想象这个女孩一生命运不同于自己之处,我甚至听出点嫉妒的味道来。这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没来由的羡慕。母亲总是将自己的儿子看得优秀。看来母亲经常这样羡慕所有幸福或者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幸福的女人。
其实,人不都是这样么?——缺少什么,就向往羡慕什么。
母亲的羡慕毫无来由——尽管我从来也没想到要向父亲学习,可她凭什么可以断定我不像父亲?未来的事,是不可预测的。毫无来由地想当然,看来是母亲想事情的习惯。
我隐约地意识到母亲肯定是错了。可她错在了哪儿?
因为我回家,父亲这天下班时间回家了。按照他的日程,不知道今天是该回这个家的日子,还是该去那个家的日子。反正他按时回家了,我给他开的门,他微笑着拥抱了我一下,然后看着我的脸说:成熟了许多的样子。
父亲与母亲之间,依然有一堵厚厚的墙无形地隔着。都什么年代了,父亲真的在向往并实践着一妻一妾的生活么?没有这堵墙隔着那才是怪事。吃饭的时候,父亲问我些学校的情况,他一说话,母亲就沉默着,有那么两次,我看他也想说点好笑的话题,至少是想使自己的语言带上点幽默感,可母亲那决不答腔的脸色和我不咸不淡的回答让他自己说了两句刚露出点笑容就倏然消失殆尽了。然后,他又问了几句也许是他非常想知道的话题,饭桌上就逐渐沉默了。
很晚了,母亲蹒跚着步履为我铺好了床,嘱咐我早点休息。她自己则坐在沙发上将电视锁定在正在播放的一个漫长韩剧的频道上,看得非常投入。父亲在他的房间看书。我走进去,坐在床沿上。父亲从书上抬起头来,挪了挪凳子,尽量转过身子看着我。我发现父亲的眼角增加了许多鱼尾纹,他明显有了些苍老的迹象。我忽然就说了一句:你过得还好么?
父亲愣了一下,也许我用这样的口吻问他,让他觉得意外。他说:怎么说呢,还好吧……人所求的满足自己需要的,都带着相应的苦痛……这一切,我没有逃避。我都在承受着……所以也没什么不好的……你,父亲顿了顿又说:明白我的意思么?
我点了点头。沉默着。父亲又说:你好像恋爱了?
我说:是的。是个浙江女孩……
父亲点点头,笑了一下:很好么。但别耽搁了学业……我有时候会怀念大学的生活——生活不会重来,已经有点回忆的意思了——我是不是有点老了?那时候,一切都还在处于设计阶段,每一个念头都很有吸引力,都觉得值得去付出一生的努力追求。充满梦想,充满豪情,充满可能性,同样也充满成功的想象……
父亲在回忆。每个人都曾经有过一个个梦想。我从来没听父亲以这样充满向往与希冀的口吻说过他的从前。我也从来没意识到过,父亲的梦想也这样栩栩如生,充满活力。我忽然意识到这背后同样也有一个丰富的心灵。这,是以前被我忽略了的……
对了,黄孃说,她想见你。休息几天,见见你的同学,等哪天她可能会给你打电话。
我不置可否。我已经近三年没去过她的家了。我估计往后也不会再去了。如果她约我,我肯定也会去见见她。另一方面,我忽然对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了解的兴趣。我有点奇怪,这次回家,大家对我的口吻忽然都变了,都把我当成人看了。我隐隐有了种长大了的感觉。原来被父母长辈承认已经是大人了也是种幸福。
我在这个南方城市里的暑假生活,有些漫长。同学聚会,探望中学老师,两次短暂的旅游。日程仿佛很满,但我依然觉得漫长。更多的时间,我一直在陪着母亲。母亲对父亲的怨恨其实已经瓦解了他们的家。有一天,我跟母亲坐在客厅里闲聊,我后来自觉唐突地问了她一句:妈,你想过跟我爸离婚么?
坚决不离!母亲想都没想,脱口而出:离婚,他巴之不得。可不能这样便宜了他。他要过幸福生活,等我死了再去过吧。
我沉默无语。我感觉到了母亲对父亲的刻骨铭心的仇恨。也许母亲感觉到了自己多少有些失态,于是开始用委屈而欢快的眼泪遮盖她的怨恨。
母亲认为,她现在这样的结果,她这不公平的命运,她的一切痛苦都是父亲施加给她的。
可他们之间,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这恐怕也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楚的。也许,十句八句也不一定说得清楚。发生的那很多事纠缠在一起,互为因果。只要其中的一个不放弃某一个成为因的念头或者做法,他们就注定要一直纠缠下去,没完没了。
也许,人就是这样纠缠在一起的。
也许,人就是这样被纠缠在一起的。
也许,这样理所当然地纠缠在一起才被称做人。
我接到了黄孃的电话。我按照她电话上的指点,乘坐出租车来到她说的地方。这里是公园的尽头,星期五的上午,除了几个正在下象棋的老人,几乎没有别人。黄孃可真会找地方。茶室就建在一片翠竹的绿茵里,音乐淡淡地响着,竟然还有鸟鸣声从高耸的竹梢上面传来。我不禁赞叹了一声:这里真舒服。以前怎么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
黄孃说:这里好像也是最近才建起来的。前几天我跟你张哥哥来逛公园,发现了这个地方,所以就约你来这里了。
我说:哦,张哥哥走了么?
是。他不是要读研么?说是什么事还没安排好。要早几天去。
我说:他一直都很努力……
黄孃拍拍我的手说:我听你父亲说了,说你成熟了,平时也非常用功。你爸可高兴可得意了。我一看你的样子,知道你父亲说的不错。真为你高兴!我看着她艰难地笑了笑。这个女人,以她的成熟和她独特的爱的方式,引导了我一条宽阔的情感之路。本来我不必走这么宽阔的情感之路,也用不着这么宽阔的情感之路,可因为她与父亲的关系,我就必然要面对这条路。我丧失了作为父子母子的单纯情感,丧失了完整家庭的幸福感情。这,肯定是父亲和她一起强加给我的——也许,还有母亲。幸运的是我没有被他们的情感关系淹没,也许是她带我走了出来,也许是父亲和她一起带我走了出来。毕竟,他们使我健康成长了。也许是在赎罪,也许是在弥补他们的负疚,毕竟,他们在对我负责……
我理不清我对她的这种情感算什么,对长辈的尊重?理解之后的释然?怨恨中的宽容?无可无不可的漠然?……不知道,我自己也理不清。都是,但也都不是。我一点也不怀疑她的真诚和挚爱,后来,我也尽量对她保持着尊重——尽管中间隔了很多层朦胧的障碍物……我隐隐猜测到了她把我约出来的原因。我知道这将是一场困难的谈话。
黄孃沉吟了一阵,嘴唇动了动又止住了,然后又动了动。我想她不管对我说什么严肃的话题,都会有些困难的。最后她拍拍我的手说:这几年,我要感谢你接受了我……尽管你也没少给我,还有你爸出难题,有的题目甚至还很难做……黄孃说着甚至有些慈爱地看着我笑着说。我盯着她的脸,想从中找出些虚伪的痕迹来,但我依然没找到。
我今天想跟你说的是,你家的家庭,不,我们,不,我……我们这样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其实,就是你爸和我的爱情故事。其实,我们之间也没有什么故事可言。我们交往了很久,互相爱慕,互相信任,对人对事的理解常常能达到基本一致,我们,至少我觉得这就是爱情。然后,我们都愿意共同承担这样的爱情所带来的压力,和一切后果……没有后悔。有人说我们无耻,有人说我们幸福,也有人说我们勇敢。在我看来,我,和你父亲,什么都不是,我们是在相爱。爱,没有目的,没有心计,甚至没有世俗的烟火,就这样爱着,就像你们年轻人恋爱,甚至比你们还纯粹。爱着,我爱他,他爱我,如此而已。这么些年,我们就这样走了下来……
黄孃说得很慢。我一个字一个字地理解着她话里的意思:父亲和她的爱情,就这么简单么?也许,这些简单表述背后已经包括爱情的所有含义?我有点奇怪,甚至有点震惊了。
很长一段时间,也许,你都把这个理解成对你的伤害了。我们都承认我们的爱情是自私的,是排他的。这是对你的不公平。可是……黄孃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声,停住了。然后又整顿了一下思绪慢慢地说道:所以不管是你爸还是我,都想对你能有所弥补。至于你妈妈,唉……我也没理清楚她的思路和感受,也不能完全理解她。我也不能在你面前评价她。我唯一的感觉是她并不珍惜你父亲。我希望,也只能希望你理解我和你父亲之间的感情。我也经历过中年婚姻变故。我理解这种变故给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可能带来的伤害。所以,我想我已经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这就是我这些年愿意跟你爸爸一直走下来的原因——尽管面临着这么多难题,在爱情上也很不圆满,特别对一个女人来说也很不完整,但我很满足了。这一点,你爸当然也是理解的。不瞒你说,我们一开始交往,谈论的多半是人生真相啊,爱情真相啊之类的话题。人到中年,我们的理解跟你们肯定会有些不同。
她的每个字仿佛都经过了斟酌才说出来的,恍惚间,仿佛像是对我开启了一道门,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正默想着她这些简单自白中的意味,她忽然停住了,然后笑了笑说:我想象得出来别人会说我什么,爱情的第三者,爱情小偷,如此等等。你想听听我的个人故事么?
我端着茶杯看着她,不假思索地道:当然。
她顿了顿,又笑了笑说,我还真不知道该从哪儿说起……其实,也挺简单的。我们认识,然后互相欣赏,互相爱恋……从来不管别人怎么说,如此而已。我还是给你详细说说吧……
那个被称作爱情的,本是一杯寡淡的水
我越来越糊涂了:世上的男女为什么一定要有爱情?
爱情对一个人来说,真的就那么重要么?
35岁以前,我没在爱情里发现别的东西:爱情像个容器,里面盛放的全是欲望——由原始自然的欲望引发的男女之间的属于人的自然情感,然后有的多有的少地增添了许多社会情感。那时候,我们充满热情地寻找爱情,满怀信心地期待爱情,欲生欲死地想永远持有爱情——可我发现里面全是欲望,最美好的爱情也无外乎就是两个人才能共同完成的欲望。大不了两个人完成起来方便一些,效果更好一些罢了——人生漫长,一个人难以抵御生命置身在世界中的寒意,一个人难以填充生命中带来的岁月的空旷。于是我们期待着一个异性的到来——相互取暖,相互填充,相互补助,相互折腾——遍尝各种爱情感受,体验生命的艰辛,然后再更加向往人生的美好……而人都有太多的热情需要宣泄,有太多的精力需要耗散,有太多的欲望需要满足……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情感和生活,我们想不断尝试。结果,我们总是失望。于是我们继续希望。再失望,再希望;再失望,再希望……最后,岁月跟自己的身体一起衰老,天地跟自己的感受一起昏聩,在最终的神智恍惚中走完那每个人都必然要走完的一生的历程。爱情,我们还是没有找到,于是我们继续告诉别人: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我们应该积极寻找,不断地寻找,九死而不悔……
爱情当然是美好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信爱情,追寻爱情。可爱情也是变化的。世事无常,瞬息多变,再美好的花也有衰败凋谢的时候,再绿的草也有焦黄枯萎的时候。
——没经历过爱情的人,断不会有这样的看法。
没错,对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宣说这样的看法,是件残酷的事情;但对没经历过爱情的人不断宣说爱情的美好,也是件不负责任的事。
这样的观念,我不会跟我的儿子说。但一旦有机会,我还是会毫不隐讳地向外人表达我的观点。我的朋友们听得不少了。不过他们的表情让我生气:眉头有意无意地皱在了一起,一副饶有兴致的赞同样,那眼神则分明像是面对着一个怪物——这时候他们也倒不隐讳他们的观点,那表情已经把他们的看法展露无遗了——眉头皱紧的时候是不同意,眉头稍稍展开的时候表示他们也赞同。我看重我自己——其实也不是我自己,是我这个个体——然后丢失了家;他们更看重群体——其实是他们两口子,也许还包括他们的孩子——然后丢失了他们自己,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尽管他们从来没表露过这个意思。
在游戏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我就反复问自己:我真可以承受游戏产生的结果么?真的能做到不在乎游戏可能带给我的任何结果?有时候我回答是,有时则在犹豫。更多的时候则在有意避免自己追问自己这个问题——知道的。不知道。真的知道么?好像是。不,好像也不是真的,不就是一个结果么?会是什么?也许,是很凄凉的结局。但很凄凉又如何?不也照样要度过每一个漫长或匆匆的日子么?也许是煎熬……但也许不是。实话说,我真的没法回答自己……
最终,我还是没法回答自己。一开始我就没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明晰的判断,做出明确的决定。所以从一开始我就输了。我输给了我自己。
他们说男人都这样。男人从来没想到他会放弃他的根据地,他们习惯于不断出击,扩大自己的地盘。每一次情感游戏都会以凯旋者的姿态胜利归来。所以他们总是赢。女人则几乎相反。她们总以为下一个是最好的,然后死心塌地要与自己的过去做一个了断,一旦遇上上述的男人,她们就会变得一败涂地,鸡飞蛋打。
我就在这个过程中一败涂地了。那个男人说不上更优秀。现在想来,也就是个男人罢了。甚至都找不到相比较而言的出色处。当然他也不至于比丈夫差。最初的战栗感觉让人动心,那是初恋的感觉。初恋的感觉,已经久违了。我有点沉迷,肯定不是沉迷于他,也许就是沉迷于初恋的感觉。某一天,他在我面前伸手朝后背挠痒,他的手肘尽可能地弯曲着,整个身子都扭曲了。衣襟绷得很紧,脸部也已经扭曲——难以想象平时的甜言蜜语是从这张脸上发射出来的。他好像依然没挠到痒处。于是他匆匆换了个姿势,抽出扎在腰带里的衬衣,从下往上挠。我发现他的脸色迅速变得平和——痛苦解除,一副幸福的模样。我也跟他一起放松了下来——这是个平常甚至平庸的男人——我这是怎么了?难道跟这么个男人又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产生么?一阵失望之后,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慢慢弥漫在我的周身。
惊诧间,我对这个男人兴味索然。然后又惊诧于自己的有眼无珠。怨恨自己过于草率。后悔自己也过于世俗。一个女人少了对欲与之共同发泄激情,营构爱情的男人的尊重,其结果可想而知。但我依然以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情继续与之交往着,尽管味道越来越淡,甚至面目全非,尽管一切都已经变得无可无不可。直到我们自以为隐秘的“爱情”大白于世人。
我对丈夫说,我们离婚吧——后来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羞了。那个男人已经逃走了。不再接电话,甚至更换了手机。已经跟老婆坦白,老婆也原谅了他,两个人甜蜜幸福一如往常。
丈夫问我是因为什么。
我其实无言可对。你说能因为什么?
我想。我愿意。我要如此。我想这般。如此而已。但这理由不能说——也许这可能都不算是理由。至少不能在这时候说。于是开始狡辩,比如生活平淡,味同嚼蜡,七年之痒(其实早过了七年了),寻找激情之类。总是要找个理由出来吧?
于是我说没有共同语言。这是光明正大的理由,闪烁着个人权利的光辉,所以是个闪耀着现代人性的光辉。但是,我岂能不知,这也是个大竹篓子,放爱情垃圾用的。一旦爱情里放满了垃圾,最后只要将这个竹篓搬出来,没有不被理解的。作为理由,似乎最合适不过了。
丈夫皱皱眉说,不离,因为孩子还小。
拖了两年,丈夫说,还是离了吧。
我说不离。我们都很坚决。我说不离是别的原因——我的病已经开始出现症状了。我去查了,但还没告诉他。
命运将疾病搁置在我的身上,游走在我的周身,开始剥夺我的生活,剥夺我的生命,剥夺我那些大大小小的有关人的生存、享乐、幸福的欲望。突然间我的生命之舟就走在了下行道上,残酷地将自己正在逐渐远去的背影留在了生生不息的人世间。对我来说,天,蓦然就塌了下来。我忽然变得无依无靠,孑然一身,我如何能够独自面对这漫长而昏暗的一切?
——我当然不能在这样的时候离婚。
之后,丈夫也就沉默了。也许他已经知道了。丈夫的沉默,像一块突兀地在我这个家里出没的顽石。离婚的事就一直拖着,不,是悬着。一直到了现在。
然后他有了他的情人。也许那个女人不是他的情人,而是他的妻子——我,才是他的情人。也许,现在,我在他心里甚至连情人都不是了,只是他儿子的妈,一个需要他尽责的病人。
我承认我自私。可我也坦诚过。坦白了,经常流着悔恨的泪,努力做好一个妻子该做的事,将一个病人在生活中该出现的种种表征一一做了夸张表演,像是在演苦肉计,希望能感动他,获得原谅,挽回我们失去的爱情。我的努力全失败了。
那阴影像是铭刻在他心里了。他不为所动。后来我知道了,这样的表演不可能感动他。在他心里我们的爱情已经死亡,死亡的东西不可能再复生。他已经把他和我分开,而且区分得十分清楚。我的每一次表演,都在他心里捆缚了一道绳索。他认定我之所以放飞这一道道绳索就是为了自己。这是真的。当然都是为了自己。不,还有孩子。不过他没再给我机会。一次机会都没再给我。你说我能不恨么?他不给我机会,也就是不再给自己的孩子机会。这是借口——也不完全是借口。当然,有时候我也想:他又为什么要给我机会?
以爱情的名义,誓与你纠缠
理想中的爱情其实早已经死了。但我们一直在利用爱情,以爱情的名义说事。
爱情有真有假,还有半真半假——所以很多爱情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爱情有长有短,还有不长不短——所以爱情经常死亡或者不死不亡,似死非亡。但这些都是爱情。我们多半都只把忠贞不渝,从一而终当作唯一的爱情而不顾及其它。
男女间严格意义上的爱情当然是初恋,也只能是初恋。初恋应该是没怎么掺杂着杂质的纯洁情感,所以人们倍感值得珍惜。世间又有多少人是经历初恋就步入婚姻并白头偕老的?更多的人正在经历爱情,或者不断经历爱情。既然初恋已经过去,爱情的外延就仿佛石子落进水里泛起的涟漪一圈圈连着放大,大到足以让爱情寡淡得毫无波纹——可我们也常常把这个称作爱情。其实,这到底是不是爱情,大有疑问。
也许每个人都必将是这样的。但步入的时间有快有慢,知晓的年龄有大有小。我的悲剧在于当我依然沉迷于自己的白头偕老的简洁爱情里的时候,蓦然知晓那只是我不解世相的幻景。任何人都可以想象我当时的震惊与愤怒。当我依然沉迷于以往的爱情,并在里面理所当然地,虽有懈怠但绝无非分之想地营造一生的爱巢的时候,她与别人的爱情之火突然熊熊燃起,将我烘烤得目瞪口呆,不明所以,然后暴跳如雷。
理所当然?当然。但我从来没预想过。
合情合理?当然。但我事先毫不知情,也毫无征兆。
就这样就遭遇了背叛?当然。已经发生了。
拯救还是放弃?不知道。我都还没缓过神来呢。不管是拯救还是放弃,都要在我痛苦地调整了自己的爱情观之后才可能作出决定。
我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来调整我传统而保守的爱情观念。然后我用爱情的无常来统摄人世间爱情的种种变化。这世间,可爱的人自然很多,一旦具有条件,自然就能碰出爱情之火。
我问她是因为什么。她竟然回答说是因为没有共同语言。
这回答同样令我吃惊。我们之间怎么就没有共同语言了?难道她创立或者整天探讨了什么高深的理论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么?难道是我们之间因为个性原因不愿意再交流了么?肯定不是。于是我把她说的这句话理解成我们之间的“情趣”发生了差异。这世界广大无边,这人心无际无涯。谁知道别人心中此时此刻到底被一种什么样的情趣左右着?若不是刻意克制,着意拒绝,男女之间不是随时都可以制造出无数的“情趣”来么?而这情趣自然是千变万化随生随灭的,谁能在某一种情趣里驻足一生?她是把一时的“情趣”当“共同语言”了。
我跟她分析了这些。她不相信。她认定了她经历的是爱情。
她说她想离婚。我说不离。
不离的理由,我用的是孩子还小。这理由足够了,看看孩子懵然不知咯咯傻笑的模样,我难以离舍。其实我是想让她知道她那个不是爱情。我曾经问过自己:难道真的不想离婚么?不是的。我无法原谅她的背叛。想拯救正在死亡的爱情?也不是。后来知道自己最在意的其实是遭遇背叛的难堪与伤害。
我不离婚,大致出乎了她的意料。她在这意料之外忽然找到了我对她的爱情的感觉,或者说找到了一点被人爱着的小小满足与虚荣。那些时间她变得平静了许多,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尽管依然对我不理不睬,甚至多少还有些趾高气昂的派头。
两年以后,我才终于发觉我无法在这样的阴影里保持我的爱情。爱情就这么脆弱,容不得半点折损;就这么娇弱,禁不住一阵风吹雨打。死了么?死了。但好像也没完全死掉,但是枝叶已经变得枯黄。也许更像秋季的树枝,枝尖处还有些嫩叶,别的则枯黄了——可他们毕竟还在一棵树上。我终于不能再忍耐这样的爱情。
我说,我们还是离了吧,也许对我们都更好一点。
她说,不离。
她说不离的时候,面带忧郁之色。那时候我还不知道疾病正在侵蚀着她健康的肌体。她已经对她的疾病作了详尽了解,估计到了疾病发展最终将导致的各种结果。是因为疾病带给她的绝望让她重新估量了我们之间的爱情?还是疾病带给她的恐惧使她在寻求一个温暖的港湾?还是疾病带给她的痛苦使她在拼命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她在弥补。她在矫正自己的行为。她力图挽回。一副痛改前非的样子。围魏救赵。暗渡陈仓。苦肉计。攻心计。连环计……好像都用上了。她终于歇斯底里。这些方式对我不会有多少用处。在我看来,她与其花这么大的功夫挽回已经死亡了的爱情,还不如花同样的精力去寻找新的爱情更可靠。
她为什么就不用一回欲擒故纵呢?她可能没有这样的胆量。
于是,我有了我自己的爱情。很偶然的机会认识。孀居的教师,独自带着个孩子生活。她的快乐,她的幽默,她的善解人意,她的容让与宽泛,她的真挚感动着我。我们深陷其间并默契地共同承当一切,名声,生活,心理,安慰,情感如此等等。
但是,我和妻子之间的纠葛并没有因为我的毫不动心而终结。
然后,我知道她病了。疾病缠身,并将逐渐加剧,丧失劳动能力。后来她只好办理了病退手续在家养病。某一日,我忽然看到儿子的个子长高了,再仔细打量,蓦然看见了儿子眼睛里的忧郁和某种渴望。然后我知道我们之间不可能再离婚。她把她的自尊换成了一道忏悔的弧光闪闪发亮地笼罩在我们头上,仿佛忏悔就足以挽回消亡的爱情;她在她情感的底部涂抹上弃妇的幽怨色泽,让人欲罢不忍,以博得外人同情;她在儿子面前有意无意扮演一个被抛弃的可怜母亲,欲与儿子一起对我形成新的挤压……
可我一直无动于衷。也许她这些表演都是真心的。这些情感也都是真实表现。
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在这些表演背后是一种胁迫——她觉得她已经做到了她该做到的,于是她的目的就可以达到,也应该能够达到——而别人不再拥有选择的权力,她更不会认同别人的选择,也不会尊重别人的选择。
她没有撤退。我自然也没有后退。于是不断地找碴争吵,陌生人一般地十天半月不说一句话,偶尔还会把冷战演变成武斗。我会照顾她的生活,但也下定了决心不再承认曾经存在过的那份爱情——我甚至怀疑她是不是真的爱过我。它是一次我们还不知道爱情为何物的时候拥有的爱情,是我人生的一次已经消亡了错误。消亡了爱情留下了巨大的后遗症,它随时磨练着我已经变得坚韧了的神经。
所以我珍惜我现在拥有的爱情。
这肯定更是深深地刺痛了她。她得承受。她不是弱者,至少跟我一般强悍。当她想要去寻求她的爱情的时候,义无反顾,决然凛然——就跟她如今要挽回她的爱情义无反顾,决然凛然一样。难道这真的是爱情么?这些事件的构成元素,早超出了爱情的范畴,但它们都举着爱情的旗帜,都是在爱的名义下进行的。我相信她是真诚地这样想这样做的。
我也一样——只是她觉得我们之间的爱还活着,或者没有爱也可以像有爱情一般地生活;而我认为我们的爱情早已经死了。
在这样的纠结里,我早就感觉到了疲惫。爱情自然成了我养精蓄锐坦然承受的力量源泉。我知道我不能放弃。后来,我知道我也不可能放弃。
我还在坚守。坚守正在成为我的爱情际遇,也是爱情命运。
爱情之外,我们还拥有自己
这个念头一直在我心里盘桓:如何能让母亲找到一条安心之路?绝望于身体的疾病,绝望于爱情的丧失和痛苦,绝望于自己的命运。她从自己的理想和生活中撤退出来,蛰居于这个小小的屋子里,她有太多的不甘。母亲在她的生命里,已经被这一切打败了。她也是输给了她自己。在我看来,她目前的精神自白只有一个主题:怨恨。但是,她恐怕也只能恨她自己。也许她却是是在恨她自己,顺带恨上了别人。
对一个人来说,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比世俗的这一切更重要的?
信仰?可她没有信仰。即使有信仰也不足以让她彻底否定她世俗生活的一切欲望与梦想。
父母的婚姻名存实亡。母亲又不愿意离婚。我不知道这名义上的婚姻,除了给她带来莫大的痛苦,到底还给她带来了什么?她舍不掉的又是什么?也许仅仅是对丧失了婚姻,丧失了名义上的丈夫的恐惧罢了。我实在难以理解母亲的行为。
可我不能劝自己的母亲离婚。父亲自然有他的理由,但他也不应该这样对待母亲。我没做倾向性的选择也许错了。偏向母亲,也许能给父亲一点压力,促使他回归到这个家庭里来。可我一直没做。黄孃不是坏人,父亲自然也不是坏人,我又何必给他们压力。也许我潜意识里就认定了黄孃和父亲才是真正的一对,所以一直没想要那样做。从这个角度说,我早就背叛了自己的母亲——从情感上。难怪母亲那么孤寂——她孤寂得近乎歇斯底里……
家当然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像个细胞。这个细胞的病变多半是从两个主人——家庭的一对男女开始的,有的从男人开始,有的从女人开始,有的从两个人同时开始。如果都没有病变,这个家就能一直保持健康。一对男女因为爱而结合。爱是他们在一起的基础,也是家的基础。既然没有爱了,为什么还要这样搅合着互相折磨?
他们的道理当然很多。多得理直气壮,多得理所当然。因为中国人经营社会,从来就不是从个人开始的。只要这个家庭在,只要这个屋子依然还冒着炊烟就一切都好,至于这炊烟是不是很呛人,把屋子里的人呛到了什么程度,外人是不管的;一旦某一天这个屋子不冒炊烟了,问题就相当严重了。不完整的家,问题固然很多,可冒着炊烟的很多家庭,问题依然一样的多。社会的和谐可不仅仅是家与家之间的和谐,更重要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我不知道母亲顾忌的是什么。这一点上,我不能理解母亲。
我也不能理解父亲。在母亲病了之后,他并没有执意寻求离婚,他在理所当然地追寻自己的爱情的同时,却又背负着生活上照顾母亲这个担子,让这个家名义上保存着。还有那个黄孃,她好像也没有执意谋求自己名正言顺的婚姻,在那个第三者的不道德角色里安心呆着,理解着父亲的一切,理解着他们三个人之间的一切……这就是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
我真是服了他们了。这样一种关系,还有爱情的真义在么?
是他们在某处理解错了,还是我想得简单了?我越来越糊涂了。
母亲不会不知道,人生在世,除了爱情,还有别的重要的东西在,何至于没有了爱情,或者说死了一回爱情就仿佛天塌了一般啊?跟父亲的爱情死了,但她的爱还活着。尽管,这世间不大会有男人去爱一个身体正在被疾病折磨而变丑的女人了……
尽管如此……可精神呢?这里好像没有一种值得肯定的精神价值在。母亲的精神从她得病始就跟她的身体一起病了。我很想跟母亲说:除了爱情之外,我们还拥有着最宝贵的自己。
但是母亲不知道拿那最宝贵的自己干什么用。于是她心绪不宁。她诚惶诚恐,她走投无路,她一直在绝望中悲戚哀怨,怨天尤人……尽管那个自己的身体正在毁坏,行动不便,但足以支撑灵魂,但蛰居在这个身体里的灵魂依然生机勃勃。母亲是把这个灵魂专用来怨恨了。
是啊,在世俗生活里,母亲不会再找到更光明的出路了。如果说死,那么从母亲将自己封闭起来的那一天开始,她就已经过世了。尽管这些年她依然在照顾着我。我成了她唯一的寄托与温暖。可这时候,藏在“母亲”这个称谓背后的那个正在患病的女人不见了,消失了。我宁愿在“母亲”这两个字的背后还有一个女人存在着,即使是世俗地存在着。母亲可能真的已经把那个作为自己的女人扼杀了,或者依附在了父亲的身上。否则,她为什么不自救呢?纵使是命运不公,那也应该与命运搏斗才是,努力去改变命运才是。
母亲自己先输给了自己。从而也就输给了命运。
也许,此时母亲最需要的是唤醒她自己。让她自己,母亲、妻子身份之外的那个自己先活起来。可我能为母亲做点什么?
爱恨情仇,在瞬间轰然倒塌
一张网,他们共同编织的,已将他们一网打尽,他们在这张网中生活了十余年。这张网的“纲”就是父亲。毛主席说,纲举目张。只要这“纲”在,其他的“目”自然一直张着。
我乘坐第二天的飞机回到机场,接机的叔叔吞吞吐吐说父亲受了点伤,也不告诉我实情。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我。到医院之后,他们又带着我曲里拐弯地朝一幢小平房走,待到一眼看见那群佩戴白花的人,我泪流满面,然后绝望地大叫了一声爸,冲进那屋子里,看见已经化妆好了的父亲停放在一片花丛中。泪眼迷蒙中注视着他伤痕累累的脸,我又喃喃叫了一声爸,泪如泉涌,伏在他身上嚎啕大哭。等到我从悲痛里回过神来,才发现一左一右拥着我陪着流泪的竟然是母亲和黄孃。
然后他们告诉我事情的经过。出差路上出的车祸,与一辆卡车相撞。卡车司机,驾驶员和父亲三人一齐殒命。
哭过了,父亲的一个朋友低沉着声音告诉我说:立早,父亲不在了,你就是家里的男人了。你不能沉浸在悲痛里,很多事情你要做主了!去做那些该做的事情。不知道的事,就问问这些叔叔伯伯。
我从没想到能为父亲做的事,竟然就是为他送终这件事。各种需要拿主意的事情纷至沓来,渐渐冲淡了丧父的哀恸。我是在为父亲做事,而且是最后一件事。我要把父亲的这件事做好。这念头是基础,不知道的先问母亲和黄孃,她们也不知道,再问别的叔叔伯伯。后来回想我才发现,我问黄孃的恐怕比问母亲的还多。
她们共同构筑的爱恨情仇,已经在父亲发生车祸的那瞬间轰然倒塌。我注意到黄孃脸上的悲切甚于母亲。她没有逃离,也没有回避。母亲说,她在知道事情后的第一时间跑到了医院里。从她的言行中甚至都看不出半点要回避的念头。也许她的行为更多的是让母亲吃惊。也许母亲还没回过神来,没意识到这个女人在这里同样以主人的身份帮助张罗所有事情是对她的最大冒犯。也许母亲已经容忍了这样的冒犯。或者两个女人已经达成了某种一致?我不知道。我也没有时间想这些事。就父亲来说,在他的后事里,出现这样的状况,对他来说应该是很自然的。我没有更多奇怪,诧异的只是母亲和黄孃何以在此时相安无事。而这些亲朋好友见怪不怪,好像都很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作为一个鲜活生命的父亲,就这样从我们的生活里永远消失了。
这天,要为父亲选择墓地。母亲肯定是无法上山的。父亲的两个朋友陪我去。黄孃来电话问我。我告诉她了,她说,我也去。打电话的时候母亲在我面前。她显然知道我接的是谁的电话。我嗫嚅着说,她要……去墓地……看……我看到母亲毫无反应,像没听见一般……我不免又暗自诧异。一个叔叔开着车去接了黄孃,黄孃坐副驾驶位,我们一起到公墓去。两个叔叔没有多说话,但他们并不陌生,父亲生前,他们肯定曾经一起见过面。
走在那个公墓的山道上,黄孃拥着我的肩,既是亲密,也是安慰。黄孃这样公开表示她的身份,在这样的公开场合扮演这么个角色,让我感动。父亲真的没看错人。
我后来有过种种设想:这两个女人不知道经历过什么样的交锋。她们不可能不交锋:一个是名义上的妻子;一个是情感甚至是事实上的妻子。她们应该是在医院里见的第一面,因为一个男人的死亡。我曾经产生过要打听清楚的念头,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这一直让我感到好奇。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就问那位去墓地时候开车的叔叔。叔叔看了我一眼说:你别小看你妈了。她也很清楚自己的。长辈的事情,过了的就让它过去,经历着就经历着。很多事你爸未必会跟你说。跟你说了,你也未必会理解。
跟我说了,我自然会理解。但叔叔既然不想跟我说,我自然不会再跟他打听。
可从此我竟然也就再没有向人打听这件事——我忽然觉得问任何人都不合适。
选墓地,竟然是黄孃在做主,尽管她不论是跟人了解情况,商谈价格,选定父亲的墓地,都习惯性地看看我,征求意见一般。但她说出的每句话都是有理有据的,好像深思熟虑了才说出来的,让我欲反对而不能,我也就点头认可了她的决定。
给父亲下葬的那天,我把母亲背到了父亲的墓地。母亲说:这个地方感觉不错。
我们将父亲葬在了那片坟地里。我依然忍不住失声痛哭。孤零零的感觉弥漫起来,一时间,我不知道我到底缺失了什么,也是在这个时候,我才发觉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也才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弱小无依。
父亲下葬这天,黄孃没来。电话里听声音,她好像病得很厉害。晚上,我去看她。是黄孃的儿子来开的门。他朝我点点头。他竟然也回来了——他是来安慰他的母亲的。
黄孃在发烧。我坐在她的床前,她拉着我的手,她的手心很烫。我说为什么不去医院。她摇了摇头一脸哀切,忽然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她没有在父亲的丧礼上失态过。她抓着我的手,握得很紧。她应该有个机会宣泄情感。她的儿子默默地站在一旁,脸色悲切,应该是在为他母亲难过。有人在为父亲悲痛,自然引起了我的无尽哀思,我握着黄孃的手无声哀泣。
黄孃哭了好半天,这慢慢松开了她的手。她的儿子把湿毛巾递给她,她擦了擦脸说,我是在为你父亲伤心,多好的一个人,天不假年,竟然这样就走了。带走了,把什么都带走了……把我们的那点渺小梦想也带走了。一切都嘎然而止……
我说,你好像在发烧,还是送你去医院吧。
她又摇了摇头。然后看着我说:立早,真是万事不由人……说了这句无头无尾的话,她的眼泪又刷刷地流下来,呜咽着再说不出话。
她跟父亲,真的有很多东西是我所不理解的——也许是因为我不了解。如果了解了,肯定就能理解了。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我能理解父亲。
在她的心目中,我显然已经成了她的继子。黄孃偶尔会说几句话,但都是没有前因后果的话,她也不管我们理解不理解,但更多的时候都是默默地哀戚。
坐到十一点钟,她开始催促我回家,她说,你回去陪你妈妈吧,我没事的。
我说,我舅妈她们陪着我妈呢。
她说,那不一样,她最想的是你陪着她。
我说,好,过一会我就回去。
十二点了,我才回到家里。
母亲见我回家,只说已经晚了,早点睡吧。说完就回屋里去了。母亲可能是因为我回家晚而生气了。面对这空旷的屋子,慢慢地,我也开始生气:对父亲,母亲没有黄孃那份情义。
唯一能使世界空旷的是我们的心
看得出来,儿子有些生气了。他说要找个保姆,我说不用。这个时候,找了人家也未必肯来。儿子说,找个年纪大的。我说算了,我愿意一个人呆着。他说他不放心。我说没事的,你走吧,再半年多,你就毕业了。我告诉他你也不要想着为了照顾我就定好了要回来找工作,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他不置可否。看来他已经决定了要回来照顾我。这孩子像他爹,不认可的事不大想着要怎么去说服别人,而只是照着自己的想法做。
屋子是彻底地空了。我不知道如何来面对这无边无际的空旷。
我在客厅显眼的位置摆放了他的照片。挑选了一张他微笑着的标准照。以前他很少笑。笑容已经被挤压干净了。有时候坐在沙发上看着他,我忽然觉得他是在笑我。笑吧,笑吧。其实大家都很可笑的。我当然也很可笑。
我不以为然地喃喃对照片上的章余波说,你不也挺可笑么?
他一言不发,依然微笑。
这一切来得这么突然。哪儿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无声无息,毫无征兆,嘎然而止。嘿嘿。我的心绷紧了面对着生活中的敌人,可那敌人蓦然就消失了,只剩下这力量的一极。
对抗蓦然消失,我被自己的力量牵引着,一头栽进了一片无底的黑暗中。
错了么?错了。完全错了。我没必要将他当成我自己最大的敌人。如今,还引起了儿子的不满。儿子大了。他思考事情不再只以儿子的身份思考,他已经开始以男人的身份思考事情,处理事情了。可惜他不会以女人的身份思考。也许,他是从那个女人那里学到了另外一种身份来思考。好像是的。
我忽然就明白了章余波为什么毫不退缩:原来跟他在一起的是这样一个女人。
我不知道是谁告诉她消息的。那个女人急匆匆一进门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没有人会怀疑她的着急与悲痛。她的整个身体都经过了克制,但发散出来的是让死者安慰,让亲属安慰的真情实意。她那几声“余波,余波,你醒醒,你看看我,你再看看我”的呼唤,我估计会让所有人动容。现在,我有些佩服这个女人的坦诚与勇气了。
至今,我依然在为我说过的那两句话蠢话而后悔。旁边有人将她劝起。她收泪止声。然后我们目光相接。是妒火中烧?还是什么?我竟然说:你来干什么?她毫不示弱地看着我回答:自然是来送他,为他做最后一件事。我咬牙切齿了:你有什么资格来做?她平和地看着我说:在他面前,你手捂良心说一句,是你跟他近还是我跟他近?是你有资格还是我有资格?
我无言对答。我就这样一败涂地。然后我默认了她的存在,任由她在整个丧礼过程中跳上跳下——可她竟然也基本从头到尾地操持下来了,直至病倒。我算是成全了她,也算是成全了他们一回。从内心深处说,儿子误会我了;但从表面看,他的误会也没有错。误会就误会吧。这一点误会不足以成为将来生活的障碍。
如今我得面对我无边无际的空旷。我忽然发现世界如此宽广。我不再开电视,不再看别人唱唱跳跳,笑笑闹闹。我退回到我生命的起点,作为我个人的身体的存在处,在时间越来越长的独自静悄悄的端坐中看到了世界的无数可能,也看到了生命的无数可能。也许,我需要忏悔。需要修正,需要平静与安详。
如果,假如有如果,这样的空旷不是以生命作为代价才能体验到,也许,我真的没必要这样,大家可以彼此轻松。要捆缚别人的,都是自己的心。心宽广,这世界才会广大。儿子偶尔会在电话上告诉我那个女人的消息,我每次都会认真地听。儿子对她的关心溢于言表。
那个女人把我的儿子也当成她的儿子了。儿子对她的关心源自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还活在他们之中。剔除了我作为一个女人、妻子、母亲的自私因素,这也没什么不好。
我有些凄凉。应该说这一切基本都是我导演的,可到后来我自己也不能左右了。我随着世事的变迁而变化,迷失了自己。我在阅读、静坐与沉思中试图找回自己。即使找不回自己,那我也准备以这样一种方法度过余生,用这样一种方法祭奠我已经度过了的那些岁月。
责任编辑 杨泽文
1982年9月——1984年7月,整整两年时光里,我有幸在苍山下洱海畔求学,听风赏雪,读月观花。这是我最美丽的人生时段之一。某个月夜,我与同学从校园朝洱海边走,月色朗白,星稀风淡,山影逶迤,蓦然感觉西北高远,地倾东南,顿时间直觉得天野寥廓,宙宇无尽,人世苍茫……
在长时间的呆住之后,我知道,大理这个古国佛都,向我后来的人生开启了一道天地人生奥秘的门缝。
蛰居的刘彩云
我蜗居在家里,到今天刚好整整3年。3年,1095天,我没出过门。1095个或有风有雨或有阳光或有云彩轻轻飘浮的白天;1095个或无风无雨或有月亮有星星的夜晚。我只能在阳台上渺远地注视着它们,看着这1095个日子一个个走到我的身后。
它们浮现了,又消失了。消失了,又出现了,循环往复。天与地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小轮回,我的心情也一样跟着它们的出现和消逝不断轮回。我这小轮回的时间太短暂,使我能够非常强烈地感受得到。他们说一个人一生也是轮回。也许是的。可一个人一生太漫长了,每一天感受到的也都不尽相同,何况谁也没见过自己的前世是怎么轮回的,也不会知道自己的下一世将怎么轮回。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才很少有人去有意识地感受轮回。可我在我的蜗居生涯中感受到了,每天的轮回,每个星期的轮回,每个季节的轮回,每一年的轮回,每一种心情的轮回……
每天面对的是一台32寸的彩色电视,我在所有能接收到的电视频道上消磨着我的时光,至于那些我常看的电视台,每个节目主持人,我都可以靠听声音辨别出他们谁是谁了。我靠电视维系着我跟这个世界的联系。我倾听着他们的声音,关注着他们的神态,喟叹他们的命运,旁观他们的娱乐,紧盯着他们的笑容。但是我跟他们没有互动,我从没参与过他们的生活。世界在我的生活之外,我无法参与——哪怕一句话,甚至一个表情。
别人是看不到我的。我在除了亲戚朋友肯定没人知道的这个屋子里寂寥而孤独地看着别人。我是个被世界遗忘了的人。但我依然在关注着世界,并梦想着某一天重新回到这个让人热爱让人烦恼让人依恋让人伤心的世界,否则说不定我会疯了。如今,这希望已经变得越来越渺茫。即使是亲戚朋友,他们也不会知道我随时都在孤独而寂寥地想着他们。每个礼节性地来探望我的人,都做出关心我,没忘记我的样子。可当他们一走出我的这道门,背对着我扭过头来露出最后一个笑容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仪式已经完结。通常他们都会反手将我的防盗门哐当一声关上,然后我就会看见他们的笑容依然印在深绿黝黑的防盗门上。
这是亲朋好友探望仪式的最后一个影像。这个影像可以在防盗门上停留三到五秒,我定定神,影像消失,然后一切归于平寂。
屋子的平寂酝酿了我的情绪。他们带给我的那点快乐,仿佛同时被他们带走了,剩下的是他们来了又走了的那片空白。那片空白突兀地耸立着,让我无法填充,甚至无法接近,让我觉得那简直是个深渊。我近乎绝望的无奈伤感,通常会在这时候歇斯底里地释放出来。我泪流满面,声音堵塞在喉咙里使胸部正常的起伏蓦然停止——我想我可能会憋闷而死。
当然,我最后又会缓和过来,停止抽泣,拿块湿毛巾擦洗泪痕,在镜子前面找到自己的脸色,又在自己的内心里找回自尊,然后我神色漠然。客人带来又带走了的那片巨大空白不复存在。我获得平静,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来探望我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受不了他们那施舍同情的神色和口吻。我拒绝他们的施舍与同情,不管他们当年与我怎么铁杆。我动不动想嘲讽别人。于是他们都觉得我变了,变得多疑而敏感,变得不可理喻,变得毫无道理,变得尖酸刻薄神经兮兮,变得让他们忍无可忍。他们对我的变化恰当地表示了理解,理解又成了另一种更大的施舍与同情。他们当然没有承当忍受我的无礼的义务。于是他们的探望越来越少,礼节性的成分越来越多,虚情假意越来越浓厚。难道我能忍受他们的虚情假意么?
如今,我已经是个地地道道的弃妇、怨妇了。我知道这世界每天都有不幸发生,每天都会有人陷落在无奈和绝望之中。可这一次,为什么是我?上苍为什么要我得这样的疾病,不能见人地整天呆在屋子里,与世隔绝。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为什么……
我的婚姻名存实亡。他回到这个家里仿佛是被惩罚来做义工的,一言不发地做他每天必须做的事,做完了依旧一言不发。我被我自己的病痛折磨着,痛楚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使我经常处于情绪的失控状态。我无法平复我内心的积怨,我为我的冷酷无情而自得。我为我设计出来的种种灵魂酷刑而快意,当我将这些酷刑施加在他身上的时候,我看见他故作深沉的脸因抽搐而变形扭曲。这时候我倍感快意。
有一天我流着眼泪对他说:其实我不想这样做,真的,请你相信我。
他想了想,竟然用种漠然的口吻说:没事,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想怎么说也尽管说,只要你高兴。我无所谓。
我无言,我只好让自己的眼泪流得更欢。我想我只有加大砝码,就像个对别人施加电刑的人,不断增加电压,再增加频次,让对方经常处于剧痛状态。专心折磨对方的神经,让对方崩溃,让对方投降,让对方……我感觉到我要疯了。我想他也快崩溃了,我不相信他能比我坚强多少。实话说,我的心也在颤抖。我感觉得到,我的心在流血。
我当然感觉得到自己的内心,当我在心安神定的时候,我会将自己当成自己的观察对象。这时候,我就清晰地呈现在自己的关注当中了。我看见我失控的怨毒,像细菌一样在自己体内繁殖,吞噬着我的健康肌体,使我自己随时都处于高烧状态。我经常额头滚烫,喉咙干哑,眼窝深陷,嘴唇干裂,眉头深锁。我的眼光所及之处,自然也见不到什么美好事物,更见不到什么神圣。我的肌体包括我的心灵都被这些病菌蚕食着。当我的肌体被蚕食殆尽的时候,我的生命也将随之结束我正在逐渐将自己的美好的一面葬送在自己的怨毒之中。
可我如何平息自己?我又如何平息得了自己?
我无法相信我下一世的轮回。我的眼光所及,只是我有生以来的四十余年,以及我身后的岁月。至于将来,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年,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也许三十年四十年?对我来说,三四十年就不用了,遭罪!这是我所能预见的。长么?太长了。短?当然很短暂。短短几十年而已,不经意间就过完了。一转眼,我蜗居在这个家里已经三年了。三年前的一切,仿佛早晨刚发生的事情,那个特殊日子里每个人的神态都还在自己的眼前清清楚楚地晃动呢。
天下的弃妇都是这样子吧?也有例外?我看了那么多电视剧,古装的、现代的,正剧、悲剧、喜剧,所见的弃妇个个不失尊严,或者另有所爱,或者母荣子贵,最后,个个都有个好归宿。她们的被遗弃不过是她们生命的一段辛酸插曲罢了,不过是她们未来幸福生活的铺垫。这些狗屁电视,弃妇哪里是那个样子了?天下的弃妇难道最终都有了美好的归宿么?他们在编那个电视剧本的时候,怎么不先来看看我的样子?
我继续编织着我的陷阱,我的罗网。我不会再让自己放松一时半刻。我得睁眼看着,绝不让陷阱中的猎物有逃离之机,更不会松动罗网的绳索,罩下来,尽在网中,休想挣脱。
这是我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是他的责任,不是么?
他想轻易逃脱,这不可能。决不能让他得逞。
自从发生了那件事以后,他一直没有放弃要逃脱,其实,他早就逃了。我承认我对不起他。可后来他也变得跟我一样了。这不是已经扯平了么?我们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两只蚂蚱,我怎么能让他轻易逃脱呢?我承认这世界很公平。对每一个人都很公平。你在这里失去了的,可以在那里得到补偿;在那里多占据了的,就会在这里损失掉。我想,老天爷就是这样扒拉着手中的算盘珠子,维系着这生命世界的平衡的。
只是我依然不知道我的将来会如何。生命当然是自己的,感受也是自己的,命运也是自己的,钱财也是自己的,爱情也是自己的,丈夫是自己的,儿子也是自己的。什么不是自己的?只有当“我”消失了的时候,这一切才会随之消失。
这世界的抢夺已经太多。这世界你争我夺。不见人们眼珠血红,神色凝重,专心致志,脸上笑嘻嘻,手上则在扒拉不已。我已经看够了,我只要一闭上眼睛,就可以看到,个个的手都长长地伸着,能抓住什么是什么。自己的要抓,别人的也要扒拉过来,尽皆塞进自己兜里,又死死捂紧着口袋,生怕一睁眼又变得一无所有。
除了儿子,我知道我已经一无所有。更让我气愤的是,他们竟然连我的儿子也在争夺。
儿子,儿子。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我看到儿子的脸色越来越木然,那木然背后分明是一种距离。仿佛也有无数说不出或者他不愿意对我说起的东西藏在他心里。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无法忍受儿子与我之间横亘着一段距离。我一直拉他做我的同谋。我也认为他一直是我的铁杆同谋。我可是他的母亲。
儿子心里究竟向我隐藏了什么?
章余波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每天下班回家都会走在街道的人群里。从办公室到家大约需要三十分钟。也就是说我每天上下班需要一个小时。我每天的锻炼时间大致就是这一个小时的步行。其实一个小时的步行,运动量,运动强度根本不够,但也只好花这一个小时来权当锻炼了。城市的街道上几乎感受不到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随时翻新的是街道边的商铺,而那些随时翻新的促销手段,也真难为这些商家无比发达的想象力了。
这生活变化太快。街道上车水马龙。忽然之间,车就成了许多中国人的消费品了。可有的人又开始弃车走路了。也许人都这样:一旦拥有,然后就兴味索然,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回头去找寻,相反的东西就又重新变得重要。正如时尚,今年流行了短的,明年必定流行长的;今年流行宽松的,明年必定流行紧身的;今年流行繁杂的,明年就会流行简约的;吃多了精细食品,于是粗粮杂食变得重要;肉食已经腻烦,野菜就成大自然赐予的美食了。
生活变化太快,但我们的心依然古老。
上班时间,我们的心思属于单位;回到家里,我们的心思属于丈夫妻子孩子。只有走在这回家的路上,孤独地处在陌生的人群中,我们的心思仿佛才属于我们自己。想自己所想,爱怎么想就怎么想。一些人步履匆匆,东张西望或埋头急走,仿佛正在或犹豫或兴冲冲地走向每个人向往已久的自由;一些人漫步轻摇,仿佛世界就在他的脚下,这时空就属于他自己——我真不知道他们这是从哪里得来的逍遥。然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那种关于笼子的说法。城市就是个笼子。我们谁都舍不得飞出这个笼子一步,我们都是一只又一只乖乖鸟。大家都说,这样稳定,这样健康,这样美好,这样才是人的生活。
我在我的小笼子里度过我的每一个美好或糟心的日子。
面对社会,我们自动在自己的岗位上,像颗螺丝钉一样支撑着属于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职责、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面孔、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权力。可我们还是无法用社会的责任、方法和权力代替属于自己的生活。这个生活属于每个个体的身体、情趣、爱好、价值、观念、修养,属于每个个体在那个亲朋好友等小范围之内的关系点上,属于每个个体的隐秘的内心需求——那无法消弭也不可能消弭的每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我们还保留着。我们曾经尝试着消弭这样的个体区别,但没做到。看来,将来也不可能做到。于是社会开始承认个体之间的区别,承认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别的合理性。
任何理性的思考,在属于个体的欲望和个性面前都会被限制。我曾经尽力想使自己尽可能地公众化、社会化,让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都具有公众的意义,都具有高尚品质的特点。我们从小经历的就是这样的教育,我们的社会曾经努力提倡这样的道德并要求每一个个体都做到。我也这样努力了,可我失败了。我做不到。每个个体的幸福感的弥漫,都有可能变成一种侵犯,至少可能是种冒犯。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作为个体的人在一刻不停地相互影响……
周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大街上熙熙攘攘,擦肩接踵,我们即使是走在空旷旷的广场上,也有可能踩了别人的影子,即使是走在深夜里,眼光所及也可能侵犯了别人的隐私。
秉承我所受教育的要义,我努力了:我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些方面我做到了,另一些方面我没做到,还有的方面,我做不到。道德要求与道德自律像硝烟一样弥漫在我的生活里,我的生活欲望像风一样忽大忽小地吹来吹去,要吹散那些硝烟。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就成了一个双面人。挣扎得多了就累了,是心的疲惫,就歇下来了,歇息的时间长了,就无可无不可了,最后就不再做徒然的努力了。
我不是在报复。我已经将报复的残酷欲望消弭了,也已经将报复的快乐从我的快乐感觉中剔除了,至少,大部分已经剔除了。我正在努力向圣人学习,努力向公众的、也是我心仪神往的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靠近。可不经意间,我的前面忽然就呈现出一道坎。我很难迈过这道德的高坎去。我在这里流连懊恼,失意徘徊,在这里浅吟低唱,幽怨不已。
时间已经很长了,我也许都已经变得麻木。每一个白天都有太阳和月亮同时照射着;每一个夜晚也都有月亮和太阳同时升起来。
我知道,在逐渐将我自己目前的生活习惯化、正常化之后,我的自省正在失去价值和意义,因为它不再是一种灵魂的挣扎,已经失去了修养道德的冲动,失去了知行合一的可能。于是自省就变成自我辩护,自我安慰的无聊伎俩,变成一次次自我注射麻醉剂的习惯性行为了。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路对别人来说是街道。街道对很多人来说是商场,是繁华热闹的去处,是购物休闲的地方。我们彼此视而不见,恍若未存。也许,只有在上苍的眼睛里,我们才是一类人——同属于行走在这七彩斑斓大地上的芸芸众生。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家名存实亡,已经破碎。但我必须回到那里去。
章立早第一次去父亲情人家的那个夜晚
那一年,我十七岁。那时候是夏天。我走在去父亲情人家的路上。父亲对我说,你该去看看黄孃。黄孃就是父亲的情人。其实他们仿若夫妻。父亲跟母亲之间的战争,已经进行很多年了。多年来他们一直处于交战状态,早几年,他们热情似火昂扬澎湃,如今那样的激情已经不复存在,早已经由激烈碰撞变成了残酷的冷战。冷战也进行了很多年了,至今也看不出半点停战的迹象。抗日战争也不过打了八年。对他们来说,也许他们一生的大半部分都将在战争状态中度过了。他们之间的拼杀凶狠持久,让整个家庭的气氛诡异非常,他们之间攻防往来地相互折磨着,怪招迭出,令人叹为观止。放开了看,二十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局部战争不计其数,可战争也总还是有间歇的,和平的局部地区也不在少数。但我的父母,他们之间的战争将贯穿在他们后半生的每时每刻。多么可怕的战争。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无法从他们的对抗中脱身出来。我是他们的儿子,我身上流动着他们的血液,使我无法置身事外。我曾经理所当然地为母亲打抱不平,认为母亲的痛苦就是父亲带来的。于是联合着母亲频频向父亲发难。面对我的进攻,父亲像一堆棉花,当我重重的拳击砸向他的时候,父亲无动于衷。我还以为父亲真的心如铁石,刀枪不入了,后来才知道父亲一直是在默默忍受着我对他的重击。而我一点点对他表示理解的行为,竟然让他长舒闷气,双眼流泪,实在是我始料未及的事。
我跟母亲的联盟已经解体。这大致也是母亲始料未及的事情。我实在不忍心向她表明这一点。在她的心中,我跟她的同盟关系已经变成针对父亲的战略体系。如果我宣布这个联盟的解体,对她将是致命的打击。我如何忍心再对她进行一点点的打击?
城市的梧桐正是茂密无比的时候,我听到蝉声在密密麻麻的人群头顶上响着,仿佛是城市喧闹声的和谐伴奏。在我耳朵里,所有这一切都是噪音。我寻求着内心的平静,顺带也希望这天地间的一切都能够保持安宁。在城市,我不用希冀这样的安静。我惟有努力平复自己的躁动不安的内心,以求我内心的安宁。
在我内心,黄孃更像我的母亲。她没拉我当父亲的同盟,也没拉我当她的同盟,甚至没把母亲当成她的对手。她更像一片土地,任随地下的所有种子一起发芽,然后她在乱哄哄的植物中间清理修剪,搭建自己的心灵天地。也许,说她像一片草原更恰当一些,她曾经任由我在这片草地上奔驰,哪怕是对她的敌意和伤害……
然后我看见了母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本来我早该体会到,但我一直没有耐心去体会。我的心一直跟我的父母捆绑在一起,从他们的情感利益中获得爱与恨的体验,从而形成不同时段侧重点不同的爱的体验。可是,爱,能建立在同盟关系上么?在我与她之间,一直横亘着我那骨节一天天变得畸形,面容正在因人生、命运的痛苦而逐渐变得面目全非的母亲。母亲全身心地沉浸在她无可替代的痛苦里,命运的不公,正逐渐在她的脸上雕塑出一副怨天尤人悲哀绝望的衰败相。
转过街角,就是一片小区。黄孃家就住在那里。然后我想起我第一次到她家时候的情形来。也许是父亲要出差,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他没让我去外婆家,也没让我去他的别的朋友家,而是将我托付给了他的情人。父亲说,这些天,你就住在黄孃家吧,她会很好地照顾你的。我隐隐约约地猜想到了这个黄孃的身份。本来不想去一个陌生人家,这时候就变得很想去见识一下这个女人了。父亲在不经意间忽然向我公开了他的隐秘生活,让我感动,并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以前我一直以为父亲的另一种生活是隐秘的,肮脏的,见不得人的。他忽然对我公开了这一切,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另一种人生态度,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另一面。那异样的感觉让我迷惑了很久,后来终于明白了,这是男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明白了这一层,我对父亲的恨渐渐趋于淡化——当然这是后来的事。
我无言地背着书包随着父亲来到一个小区,面对着这个我并不熟悉的女人和她的家——也许这也可以算是父亲的家?她才是父亲的真正女人?
但她不是母亲……
我一直坐在沙发上。我难说出我是什么心情。我像个客人,可又比客人多了些什么;我像个陌生人,可我的父亲分明就在这里,这里的女主人对我的一切仿佛也了如指掌;我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但他们的神色中却分明将我当成了这个家中的一员。他们家还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男孩,父亲叫我称他为哥哥。我没有叫。他跟父亲倒是挺熟悉的,眉宇间甚至流露出一些了解和亲近来。从他们之间神态的平和自然看,我觉得父亲跟这个女人更像是一家人。可我无法融入他们制造的氛围里去,因此整个晚上我都在观望,一言不发。后来,大家坐在客厅里说话看电视。也许我已经无可忍耐,也许我觉得这时候该我发言了,一种想做点什么的冲动渐渐支配了我。我注视着茶几上的这个瓷杯。刚添加了开水,袅袅水雾正在从杯子里飘出来。杯子的手柄像只耳朵斜对着我,杯子一侧画着一簇兰花,洁白的瓷器上面的铀,透着无暇的光。再看看各处的摆设,无不显得妥帖舒适。就像这房子主人一般,典雅中透着清秀。我喜欢这气氛,也喜欢这家的环境。但我显然不属于这里。我是被硬拽进来的。父亲想把我囚禁在这个不属于我自己的环境中,更何况这个女人必然跟母亲势不两立,尽管我也知道这其中的情由复杂万分。也许是我不理解,也许是我不接受,也许是我下意识排斥反感,我涌出一股想毁坏这里的一切的冲动。
我该如何才能将这个茶杯砸了?
我握着茶杯的把柄,轻轻呷了一口清茶。握着茶杯的把柄可做不出失手的样子来。要做出失手的样子,必须撮着手指将茶杯拎起来。可这茶杯不是玻璃杯。撮着手指拎起茶杯,那是个不合时宜的动作。我试了试。四个手指撮起茶杯喝茶,我的嘴唇碰到虎口上了。我看到父亲朝我看了一眼,那是不懂规矩的责备的眼神。我没理他,轻轻将茶杯放下了。
又过了一阵,我再次将茶杯拿起来,我的手指轻轻松开,茶杯在我手里晃荡了一下,然后洁白的瓷杯连同里面淡绿色的茶水就呈一条直线落了下去。茶杯一直在我的视野范围之内。笔直的一条线,自由坠落。虽然短暂,但我捕捉到了整个过程。在茶杯破碎的声音发出之前,洁白的杯子与淡绿色的茶水一起四溅。清脆的瓷器破碎的声音传进了耳朵,然后茶杯就不见了。是的,茶杯蓦然就消失不见了。
这时候突兀地进入眼帘的是茶叶。颜色黯淡的茶叶几乎溅成了一个圆圈,中间部分堆积着,厚一些,其它的则斑斑点点地扩散开了。
父亲责备地轻声说:哪有那样端茶杯的?
父亲的女人说:没烫了手吧?来,阿姨看看。哟,来我看看。
父亲的女人没管地上的碎茶杯,拉着我的手察看,又叫她的儿子快找绿药膏给我涂上。我知道绿药膏是治疗烫伤的药。
我边缩回手边说:没有,没有。对不起……
实话说这时候我心里快意极了,话语中肯定不会有半分对不起的意思。因为我看见父亲又看了我一眼。我一抬眼,首先看见的竟然是那个年岁跟我相差不多的男孩的惊讶的眼睛。他那惊讶是看到了真相后不可思议的惊讶。我故作出来的赧然面容这时候肯定已经完全僵住了,我的脸蓦然热起来,并且越来越热。他并没有按照他母亲的意思去翻箱倒柜找什么绿药膏。
这个杯子是我为我的母亲摔的。此时母亲跟我一体。我当然带着母亲的怒色,带着母亲的怨气,带着母亲的暴戾之气,甚至带着母亲的狠毒——针对父亲,也针对这个女人。他们要知道我是故意的才好呢。我就想摔了这个杯子,让他们之间和乐融融的氛围像这杯子一样粉碎。可现在惊讶地注视着我的是这个跟我年岁相差不多的少年。这做派也许对父亲合理,对这个显然希望像我的母亲一样关心我的女人合理,但对他不合理。在他面前摔杯子,显然对他不公平。我没有任何理由。现在他惊讶的目光揪住了我的小心眼不放,这对我形成了压力。我知道,他的处境跟我一样。可他保持了一份从容与安详,而我没有。
我感觉到了自己的局促,心里就真的不安了。我回避了他的目光。
然后我听见他站起身来。听见他拿来了扫帚、撮箕、拖把。他清扫时,碎瓷片碰在一起清脆的声响在我耳际变得尖锐,我看见拖把在我前面拖去拖来,仿佛拖在我心里,将我的内心拖得一片狼藉。我觉得我已经斑驳无序,甚至已经被他一言不发的拖把拖得光怪陆离。
他的神色间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嗔恨。只是在清扫我脚边的茶叶时,他又若有所思地看了我一眼。我在他面前已经一败涂地。
我已经了解了父母之间恩怨的起源。我至今无法对他们之间的恩怨做出道德裁定,我也就无法在理智上偏向哪一方。我想我早就逃避了,我放弃了要做出道德评判的尝试,也就避免了在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做出道德宣判。于是在我最躁动不安的青春期变成了一条蛰伏的小蛇,时而粗砺桀骜如狂风暴雨,时而昏昏欲睡不明所以如乱草落叶。来自各方的关心尽管都带着他们的私心,但也在缓慢地融化着我内心的坚冰。父亲一直在努力消磨着我内心的粗砾,黄孃一直在软化着我的神经——像一缸醋里浸泡着一根骨头。我知道我的抗拒不可能有任何结果,这已经是父母的生活,是他们一生的结局,是他们的宿命。于是我逐渐学习宽容。学习接受这一切。学习接受这样在外人看来肯定是不道德的生活,并在这样的生活中感受着宽容,感受着生活的残缺,感受着他们各自化解不掉的怨恨,感受着在我面前无法做作的他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呈现的作为人的各自的真相。
慢慢地,我终于停止了对父亲和他的情人的捣乱。如果说父亲对我来讲是一团棉花,那么,那个女人对我就是一杯温暖的甜水,不仅在温暖着我,而且让我感到了家的甜蜜。这让我既感到一丝暖意,也让我感到了背叛的难堪,还有对强迫的愤怒——他们都在逼迫我接受他们强加给我的现实。那一天我忽然开悟了——他们都是些可怜的人,他们都想在我这里获得原谅,获得认同,获得宽慰,获得温情……我的捣乱除了使他们难堪之外,还加重了他们的负罪感和苦难感。我至今记得那一秒钟的感受——天地于我顿时宽广,心胸仿佛于蓝天融合,美丑善恶真假好坏的对立蓦然消失——我包容下了我家庭、生活中出现的这一切。尽管那感受没停留多少时间就消失了,但天地于我宽阔了许多,我知道有一个方向是我平静的通道了。
在一直被仇怨浸染着蜗居在家里母亲看来,我已经被父亲成功招安了。我感觉得到她的想法。其实,不管我如何试着用坦然的态度面对这一切,我还是无法做到完全释然。
父母不会停止他们之间的相互伤害。现在,也许更多的是母亲在主动出手。父亲好像已经丧失了再度出手的激愤了——也许是因为自责和理亏,也许就是他的道德污点,他已经变得连招架的热情都没有了——在母亲面前,他成了一只逆来顺受一言不发的绵羊——但他依然坚持凶狠的狼一样的我行我素——这时候的父亲真像一只不折不扣的披着羊皮的狼。父亲用狼一般的坚韧固守着他除了工作之外的对生活(或许还有情感?)的最后保留地,我想,这也是他精神的最后保留地了。母亲可能将父亲的这副态度理解成毫不在意了——因而激起了她更大的怨恨——她一心想摧毁掉他那最后的堡垒,要亲自将父亲披在身上的羊皮剥掉,在世人面前裸露出他狼的本质来——这个堡垒对母亲来说简直是眼中钉子,肉中铁刺啊,而这张羊皮正是父亲虚伪无耻的表征。
一个将对方的眼中钉子当成了自己的最后底线,一个将对方的最后底线当成了自己的眼中钉子——他们要摧毁的都是对方最致命的部位——自打一开始就没有任何调和的余地。
其实,父亲不可能毫不在意。但不管心里如何,父亲依然是一副漠然的神色。父亲已经将自己的心灵之门对母亲关闭了。他留了一道窄门让我通过,我得以观察父亲作为男人的生活及他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作为男人的情怀。
我为父亲难堪。我为父亲难过。我为父亲沉默无语。
各自的孤寂聚合成心碎
暑假到了,我还是早早就预定了火车票,回到这个有着我的爱恨的城市。我借口勤工俭学已经在学校里呆了两个假期了,也就是说,我已经连着三个学期没有回家了。每次打电话,母亲总是想把她的苦痛掩藏在话筒背后,她说:我很好,最近病情已经有很大改善了。但她的声音听不出半点病情已经改善了的喜悦。她不知道我可以听她话语背后的声音么?
于是我逐渐习惯了母亲的抱怨和她身体日益显现衰相之后的永恒的哀愁。经历了数十年生命,身体总是要衰败的。那哀愁,应该是属于每个人的。我是为母亲回来的。
但父亲同样也成为我内心的一部分,甚至包括他的情人。很多时候,我都奇怪于我的命运何以会跟这些人事密切相关。他们对我的关爱里掺杂着他们自己的爱恨情仇,于是我在被他们关爱的时候,不得不同时接受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酿造出来的复杂情感。我无论如何也难以把这种情感梳理成父与子、母与子,晚辈与长辈,家庭内部,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单纯情感。
我摁门铃,第一声还没响绝,门已经打开了。母亲可能是接到我在火车站打的电话之后,就守候在门口了。母亲拥抱了我。我安慰似地抱了抱母亲。这时候我才发现我已经不习惯在母亲面前直接流露感情了。也许这正是她伤感的原因——她觉得不该分享的人分享了她儿子的感情。母亲不理解,她儿子的感情早已经四分五裂。放下行李,面对面坐在沙发上,母亲怔怔地看着我,眼泪就一直淌到她的腮上来。我陪着她流了一会眼泪,然后问起父亲,她泪眼婆娑地说:还不是一样。每个星期都朝那……不在家两、三天……
静默了一会,母亲又说,我怕是真的不会好了。我已经查阅了很多资料了,知道这病会拖得很长。儿子,妈可真不想拖累你的生活……母亲的声音呜咽了。
妈……我拖长了声音叫了一声。我真的很害怕母亲用这样一种语调跟我谈她的未来。陷入这样的绝望里,什么样的安慰能起一点点作用?至少,目前我找不到一套可以给她的未来以一点点希望的说辞来安慰她,使她从这样的绝境中挣脱出来。我只好下意识地打断她的思绪,有意阻隔开她那绝望的思路。可那问题还在,突兀地横亘在我们母子之间,横亘在母亲和我的明天。于是我也同样陷入了与母亲同样沉重的绝望中。
然后母亲就沉默了。沉默着的母亲孤独、悲哀又可怜。看来,这句话在她心底已经回荡很久了,已经变成她的情绪,变成她的面容,变成她的常态。这时候我才发现,我粗暴打断她的思绪,是绝望中的无奈,也是不想让她的绝望影响我,把我也拖入绝望心境中的自私——尽管跟着她绝望陪着她伤心毫无意义,于她于我也都没有任何好处。也许,绝望的生活也是种生活,我就该陪着母亲一起体验这样绝望的情绪?过这样绝望的日子直至她生命的尽头?——我陷入了毫无希望的更深的绝望中。
过了半天,母亲忽然想起似地堆出些笑容来,询问我在学校的生活。还对我有没有女朋友的事特别关心。
我说,大学的生活哪里不都是一样么?你不也上过大学么,现在的大学生活跟过去怕也没多少不同。北方,冷一些罢了。我交个女朋友,那也很正常不是。
母亲说,谁说你不正常了。妈不过是想看看她什么样子——看她是否配得上我儿子。
我把照片给她看。母亲仔细端详着照片上的女孩,忽然问:她家里没有什么遗传疾病吧?
我拖长了声音说:妈……
母亲说,对不起,不过我真的想知道。隔了一会,母亲忽然喃喃说:这是谁家的女孩有福了,我的儿子决不会像他爹……母亲一厢情愿地想象这个女孩一生命运不同于自己之处,我甚至听出点嫉妒的味道来。这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没来由的羡慕。母亲总是将自己的儿子看得优秀。看来母亲经常这样羡慕所有幸福或者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幸福的女人。
其实,人不都是这样么?——缺少什么,就向往羡慕什么。
母亲的羡慕毫无来由——尽管我从来也没想到要向父亲学习,可她凭什么可以断定我不像父亲?未来的事,是不可预测的。毫无来由地想当然,看来是母亲想事情的习惯。
我隐约地意识到母亲肯定是错了。可她错在了哪儿?
因为我回家,父亲这天下班时间回家了。按照他的日程,不知道今天是该回这个家的日子,还是该去那个家的日子。反正他按时回家了,我给他开的门,他微笑着拥抱了我一下,然后看着我的脸说:成熟了许多的样子。
父亲与母亲之间,依然有一堵厚厚的墙无形地隔着。都什么年代了,父亲真的在向往并实践着一妻一妾的生活么?没有这堵墙隔着那才是怪事。吃饭的时候,父亲问我些学校的情况,他一说话,母亲就沉默着,有那么两次,我看他也想说点好笑的话题,至少是想使自己的语言带上点幽默感,可母亲那决不答腔的脸色和我不咸不淡的回答让他自己说了两句刚露出点笑容就倏然消失殆尽了。然后,他又问了几句也许是他非常想知道的话题,饭桌上就逐渐沉默了。
很晚了,母亲蹒跚着步履为我铺好了床,嘱咐我早点休息。她自己则坐在沙发上将电视锁定在正在播放的一个漫长韩剧的频道上,看得非常投入。父亲在他的房间看书。我走进去,坐在床沿上。父亲从书上抬起头来,挪了挪凳子,尽量转过身子看着我。我发现父亲的眼角增加了许多鱼尾纹,他明显有了些苍老的迹象。我忽然就说了一句:你过得还好么?
父亲愣了一下,也许我用这样的口吻问他,让他觉得意外。他说:怎么说呢,还好吧……人所求的满足自己需要的,都带着相应的苦痛……这一切,我没有逃避。我都在承受着……所以也没什么不好的……你,父亲顿了顿又说:明白我的意思么?
我点了点头。沉默着。父亲又说:你好像恋爱了?
我说:是的。是个浙江女孩……
父亲点点头,笑了一下:很好么。但别耽搁了学业……我有时候会怀念大学的生活——生活不会重来,已经有点回忆的意思了——我是不是有点老了?那时候,一切都还在处于设计阶段,每一个念头都很有吸引力,都觉得值得去付出一生的努力追求。充满梦想,充满豪情,充满可能性,同样也充满成功的想象……
父亲在回忆。每个人都曾经有过一个个梦想。我从来没听父亲以这样充满向往与希冀的口吻说过他的从前。我也从来没意识到过,父亲的梦想也这样栩栩如生,充满活力。我忽然意识到这背后同样也有一个丰富的心灵。这,是以前被我忽略了的……
对了,黄孃说,她想见你。休息几天,见见你的同学,等哪天她可能会给你打电话。
我不置可否。我已经近三年没去过她的家了。我估计往后也不会再去了。如果她约我,我肯定也会去见见她。另一方面,我忽然对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了解的兴趣。我有点奇怪,这次回家,大家对我的口吻忽然都变了,都把我当成人看了。我隐隐有了种长大了的感觉。原来被父母长辈承认已经是大人了也是种幸福。
我在这个南方城市里的暑假生活,有些漫长。同学聚会,探望中学老师,两次短暂的旅游。日程仿佛很满,但我依然觉得漫长。更多的时间,我一直在陪着母亲。母亲对父亲的怨恨其实已经瓦解了他们的家。有一天,我跟母亲坐在客厅里闲聊,我后来自觉唐突地问了她一句:妈,你想过跟我爸离婚么?
坚决不离!母亲想都没想,脱口而出:离婚,他巴之不得。可不能这样便宜了他。他要过幸福生活,等我死了再去过吧。
我沉默无语。我感觉到了母亲对父亲的刻骨铭心的仇恨。也许母亲感觉到了自己多少有些失态,于是开始用委屈而欢快的眼泪遮盖她的怨恨。
母亲认为,她现在这样的结果,她这不公平的命运,她的一切痛苦都是父亲施加给她的。
可他们之间,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这恐怕也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楚的。也许,十句八句也不一定说得清楚。发生的那很多事纠缠在一起,互为因果。只要其中的一个不放弃某一个成为因的念头或者做法,他们就注定要一直纠缠下去,没完没了。
也许,人就是这样纠缠在一起的。
也许,人就是这样被纠缠在一起的。
也许,这样理所当然地纠缠在一起才被称做人。
我接到了黄孃的电话。我按照她电话上的指点,乘坐出租车来到她说的地方。这里是公园的尽头,星期五的上午,除了几个正在下象棋的老人,几乎没有别人。黄孃可真会找地方。茶室就建在一片翠竹的绿茵里,音乐淡淡地响着,竟然还有鸟鸣声从高耸的竹梢上面传来。我不禁赞叹了一声:这里真舒服。以前怎么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
黄孃说:这里好像也是最近才建起来的。前几天我跟你张哥哥来逛公园,发现了这个地方,所以就约你来这里了。
我说:哦,张哥哥走了么?
是。他不是要读研么?说是什么事还没安排好。要早几天去。
我说:他一直都很努力……
黄孃拍拍我的手说:我听你父亲说了,说你成熟了,平时也非常用功。你爸可高兴可得意了。我一看你的样子,知道你父亲说的不错。真为你高兴!我看着她艰难地笑了笑。这个女人,以她的成熟和她独特的爱的方式,引导了我一条宽阔的情感之路。本来我不必走这么宽阔的情感之路,也用不着这么宽阔的情感之路,可因为她与父亲的关系,我就必然要面对这条路。我丧失了作为父子母子的单纯情感,丧失了完整家庭的幸福感情。这,肯定是父亲和她一起强加给我的——也许,还有母亲。幸运的是我没有被他们的情感关系淹没,也许是她带我走了出来,也许是父亲和她一起带我走了出来。毕竟,他们使我健康成长了。也许是在赎罪,也许是在弥补他们的负疚,毕竟,他们在对我负责……
我理不清我对她的这种情感算什么,对长辈的尊重?理解之后的释然?怨恨中的宽容?无可无不可的漠然?……不知道,我自己也理不清。都是,但也都不是。我一点也不怀疑她的真诚和挚爱,后来,我也尽量对她保持着尊重——尽管中间隔了很多层朦胧的障碍物……我隐隐猜测到了她把我约出来的原因。我知道这将是一场困难的谈话。
黄孃沉吟了一阵,嘴唇动了动又止住了,然后又动了动。我想她不管对我说什么严肃的话题,都会有些困难的。最后她拍拍我的手说:这几年,我要感谢你接受了我……尽管你也没少给我,还有你爸出难题,有的题目甚至还很难做……黄孃说着甚至有些慈爱地看着我笑着说。我盯着她的脸,想从中找出些虚伪的痕迹来,但我依然没找到。
我今天想跟你说的是,你家的家庭,不,我们,不,我……我们这样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其实,就是你爸和我的爱情故事。其实,我们之间也没有什么故事可言。我们交往了很久,互相爱慕,互相信任,对人对事的理解常常能达到基本一致,我们,至少我觉得这就是爱情。然后,我们都愿意共同承担这样的爱情所带来的压力,和一切后果……没有后悔。有人说我们无耻,有人说我们幸福,也有人说我们勇敢。在我看来,我,和你父亲,什么都不是,我们是在相爱。爱,没有目的,没有心计,甚至没有世俗的烟火,就这样爱着,就像你们年轻人恋爱,甚至比你们还纯粹。爱着,我爱他,他爱我,如此而已。这么些年,我们就这样走了下来……
黄孃说得很慢。我一个字一个字地理解着她话里的意思:父亲和她的爱情,就这么简单么?也许,这些简单表述背后已经包括爱情的所有含义?我有点奇怪,甚至有点震惊了。
很长一段时间,也许,你都把这个理解成对你的伤害了。我们都承认我们的爱情是自私的,是排他的。这是对你的不公平。可是……黄孃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声,停住了。然后又整顿了一下思绪慢慢地说道:所以不管是你爸还是我,都想对你能有所弥补。至于你妈妈,唉……我也没理清楚她的思路和感受,也不能完全理解她。我也不能在你面前评价她。我唯一的感觉是她并不珍惜你父亲。我希望,也只能希望你理解我和你父亲之间的感情。我也经历过中年婚姻变故。我理解这种变故给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可能带来的伤害。所以,我想我已经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这就是我这些年愿意跟你爸爸一直走下来的原因——尽管面临着这么多难题,在爱情上也很不圆满,特别对一个女人来说也很不完整,但我很满足了。这一点,你爸当然也是理解的。不瞒你说,我们一开始交往,谈论的多半是人生真相啊,爱情真相啊之类的话题。人到中年,我们的理解跟你们肯定会有些不同。
她的每个字仿佛都经过了斟酌才说出来的,恍惚间,仿佛像是对我开启了一道门,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正默想着她这些简单自白中的意味,她忽然停住了,然后笑了笑说:我想象得出来别人会说我什么,爱情的第三者,爱情小偷,如此等等。你想听听我的个人故事么?
我端着茶杯看着她,不假思索地道:当然。
她顿了顿,又笑了笑说,我还真不知道该从哪儿说起……其实,也挺简单的。我们认识,然后互相欣赏,互相爱恋……从来不管别人怎么说,如此而已。我还是给你详细说说吧……
那个被称作爱情的,本是一杯寡淡的水
我越来越糊涂了:世上的男女为什么一定要有爱情?
爱情对一个人来说,真的就那么重要么?
35岁以前,我没在爱情里发现别的东西:爱情像个容器,里面盛放的全是欲望——由原始自然的欲望引发的男女之间的属于人的自然情感,然后有的多有的少地增添了许多社会情感。那时候,我们充满热情地寻找爱情,满怀信心地期待爱情,欲生欲死地想永远持有爱情——可我发现里面全是欲望,最美好的爱情也无外乎就是两个人才能共同完成的欲望。大不了两个人完成起来方便一些,效果更好一些罢了——人生漫长,一个人难以抵御生命置身在世界中的寒意,一个人难以填充生命中带来的岁月的空旷。于是我们期待着一个异性的到来——相互取暖,相互填充,相互补助,相互折腾——遍尝各种爱情感受,体验生命的艰辛,然后再更加向往人生的美好……而人都有太多的热情需要宣泄,有太多的精力需要耗散,有太多的欲望需要满足……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情感和生活,我们想不断尝试。结果,我们总是失望。于是我们继续希望。再失望,再希望;再失望,再希望……最后,岁月跟自己的身体一起衰老,天地跟自己的感受一起昏聩,在最终的神智恍惚中走完那每个人都必然要走完的一生的历程。爱情,我们还是没有找到,于是我们继续告诉别人: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我们应该积极寻找,不断地寻找,九死而不悔……
爱情当然是美好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信爱情,追寻爱情。可爱情也是变化的。世事无常,瞬息多变,再美好的花也有衰败凋谢的时候,再绿的草也有焦黄枯萎的时候。
——没经历过爱情的人,断不会有这样的看法。
没错,对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宣说这样的看法,是件残酷的事情;但对没经历过爱情的人不断宣说爱情的美好,也是件不负责任的事。
这样的观念,我不会跟我的儿子说。但一旦有机会,我还是会毫不隐讳地向外人表达我的观点。我的朋友们听得不少了。不过他们的表情让我生气:眉头有意无意地皱在了一起,一副饶有兴致的赞同样,那眼神则分明像是面对着一个怪物——这时候他们也倒不隐讳他们的观点,那表情已经把他们的看法展露无遗了——眉头皱紧的时候是不同意,眉头稍稍展开的时候表示他们也赞同。我看重我自己——其实也不是我自己,是我这个个体——然后丢失了家;他们更看重群体——其实是他们两口子,也许还包括他们的孩子——然后丢失了他们自己,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尽管他们从来没表露过这个意思。
在游戏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我就反复问自己:我真可以承受游戏产生的结果么?真的能做到不在乎游戏可能带给我的任何结果?有时候我回答是,有时则在犹豫。更多的时候则在有意避免自己追问自己这个问题——知道的。不知道。真的知道么?好像是。不,好像也不是真的,不就是一个结果么?会是什么?也许,是很凄凉的结局。但很凄凉又如何?不也照样要度过每一个漫长或匆匆的日子么?也许是煎熬……但也许不是。实话说,我真的没法回答自己……
最终,我还是没法回答自己。一开始我就没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明晰的判断,做出明确的决定。所以从一开始我就输了。我输给了我自己。
他们说男人都这样。男人从来没想到他会放弃他的根据地,他们习惯于不断出击,扩大自己的地盘。每一次情感游戏都会以凯旋者的姿态胜利归来。所以他们总是赢。女人则几乎相反。她们总以为下一个是最好的,然后死心塌地要与自己的过去做一个了断,一旦遇上上述的男人,她们就会变得一败涂地,鸡飞蛋打。
我就在这个过程中一败涂地了。那个男人说不上更优秀。现在想来,也就是个男人罢了。甚至都找不到相比较而言的出色处。当然他也不至于比丈夫差。最初的战栗感觉让人动心,那是初恋的感觉。初恋的感觉,已经久违了。我有点沉迷,肯定不是沉迷于他,也许就是沉迷于初恋的感觉。某一天,他在我面前伸手朝后背挠痒,他的手肘尽可能地弯曲着,整个身子都扭曲了。衣襟绷得很紧,脸部也已经扭曲——难以想象平时的甜言蜜语是从这张脸上发射出来的。他好像依然没挠到痒处。于是他匆匆换了个姿势,抽出扎在腰带里的衬衣,从下往上挠。我发现他的脸色迅速变得平和——痛苦解除,一副幸福的模样。我也跟他一起放松了下来——这是个平常甚至平庸的男人——我这是怎么了?难道跟这么个男人又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产生么?一阵失望之后,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慢慢弥漫在我的周身。
惊诧间,我对这个男人兴味索然。然后又惊诧于自己的有眼无珠。怨恨自己过于草率。后悔自己也过于世俗。一个女人少了对欲与之共同发泄激情,营构爱情的男人的尊重,其结果可想而知。但我依然以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情继续与之交往着,尽管味道越来越淡,甚至面目全非,尽管一切都已经变得无可无不可。直到我们自以为隐秘的“爱情”大白于世人。
我对丈夫说,我们离婚吧——后来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羞了。那个男人已经逃走了。不再接电话,甚至更换了手机。已经跟老婆坦白,老婆也原谅了他,两个人甜蜜幸福一如往常。
丈夫问我是因为什么。
我其实无言可对。你说能因为什么?
我想。我愿意。我要如此。我想这般。如此而已。但这理由不能说——也许这可能都不算是理由。至少不能在这时候说。于是开始狡辩,比如生活平淡,味同嚼蜡,七年之痒(其实早过了七年了),寻找激情之类。总是要找个理由出来吧?
于是我说没有共同语言。这是光明正大的理由,闪烁着个人权利的光辉,所以是个闪耀着现代人性的光辉。但是,我岂能不知,这也是个大竹篓子,放爱情垃圾用的。一旦爱情里放满了垃圾,最后只要将这个竹篓搬出来,没有不被理解的。作为理由,似乎最合适不过了。
丈夫皱皱眉说,不离,因为孩子还小。
拖了两年,丈夫说,还是离了吧。
我说不离。我们都很坚决。我说不离是别的原因——我的病已经开始出现症状了。我去查了,但还没告诉他。
命运将疾病搁置在我的身上,游走在我的周身,开始剥夺我的生活,剥夺我的生命,剥夺我那些大大小小的有关人的生存、享乐、幸福的欲望。突然间我的生命之舟就走在了下行道上,残酷地将自己正在逐渐远去的背影留在了生生不息的人世间。对我来说,天,蓦然就塌了下来。我忽然变得无依无靠,孑然一身,我如何能够独自面对这漫长而昏暗的一切?
——我当然不能在这样的时候离婚。
之后,丈夫也就沉默了。也许他已经知道了。丈夫的沉默,像一块突兀地在我这个家里出没的顽石。离婚的事就一直拖着,不,是悬着。一直到了现在。
然后他有了他的情人。也许那个女人不是他的情人,而是他的妻子——我,才是他的情人。也许,现在,我在他心里甚至连情人都不是了,只是他儿子的妈,一个需要他尽责的病人。
我承认我自私。可我也坦诚过。坦白了,经常流着悔恨的泪,努力做好一个妻子该做的事,将一个病人在生活中该出现的种种表征一一做了夸张表演,像是在演苦肉计,希望能感动他,获得原谅,挽回我们失去的爱情。我的努力全失败了。
那阴影像是铭刻在他心里了。他不为所动。后来我知道了,这样的表演不可能感动他。在他心里我们的爱情已经死亡,死亡的东西不可能再复生。他已经把他和我分开,而且区分得十分清楚。我的每一次表演,都在他心里捆缚了一道绳索。他认定我之所以放飞这一道道绳索就是为了自己。这是真的。当然都是为了自己。不,还有孩子。不过他没再给我机会。一次机会都没再给我。你说我能不恨么?他不给我机会,也就是不再给自己的孩子机会。这是借口——也不完全是借口。当然,有时候我也想:他又为什么要给我机会?
以爱情的名义,誓与你纠缠
理想中的爱情其实早已经死了。但我们一直在利用爱情,以爱情的名义说事。
爱情有真有假,还有半真半假——所以很多爱情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爱情有长有短,还有不长不短——所以爱情经常死亡或者不死不亡,似死非亡。但这些都是爱情。我们多半都只把忠贞不渝,从一而终当作唯一的爱情而不顾及其它。
男女间严格意义上的爱情当然是初恋,也只能是初恋。初恋应该是没怎么掺杂着杂质的纯洁情感,所以人们倍感值得珍惜。世间又有多少人是经历初恋就步入婚姻并白头偕老的?更多的人正在经历爱情,或者不断经历爱情。既然初恋已经过去,爱情的外延就仿佛石子落进水里泛起的涟漪一圈圈连着放大,大到足以让爱情寡淡得毫无波纹——可我们也常常把这个称作爱情。其实,这到底是不是爱情,大有疑问。
也许每个人都必将是这样的。但步入的时间有快有慢,知晓的年龄有大有小。我的悲剧在于当我依然沉迷于自己的白头偕老的简洁爱情里的时候,蓦然知晓那只是我不解世相的幻景。任何人都可以想象我当时的震惊与愤怒。当我依然沉迷于以往的爱情,并在里面理所当然地,虽有懈怠但绝无非分之想地营造一生的爱巢的时候,她与别人的爱情之火突然熊熊燃起,将我烘烤得目瞪口呆,不明所以,然后暴跳如雷。
理所当然?当然。但我从来没预想过。
合情合理?当然。但我事先毫不知情,也毫无征兆。
就这样就遭遇了背叛?当然。已经发生了。
拯救还是放弃?不知道。我都还没缓过神来呢。不管是拯救还是放弃,都要在我痛苦地调整了自己的爱情观之后才可能作出决定。
我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来调整我传统而保守的爱情观念。然后我用爱情的无常来统摄人世间爱情的种种变化。这世间,可爱的人自然很多,一旦具有条件,自然就能碰出爱情之火。
我问她是因为什么。她竟然回答说是因为没有共同语言。
这回答同样令我吃惊。我们之间怎么就没有共同语言了?难道她创立或者整天探讨了什么高深的理论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么?难道是我们之间因为个性原因不愿意再交流了么?肯定不是。于是我把她说的这句话理解成我们之间的“情趣”发生了差异。这世界广大无边,这人心无际无涯。谁知道别人心中此时此刻到底被一种什么样的情趣左右着?若不是刻意克制,着意拒绝,男女之间不是随时都可以制造出无数的“情趣”来么?而这情趣自然是千变万化随生随灭的,谁能在某一种情趣里驻足一生?她是把一时的“情趣”当“共同语言”了。
我跟她分析了这些。她不相信。她认定了她经历的是爱情。
她说她想离婚。我说不离。
不离的理由,我用的是孩子还小。这理由足够了,看看孩子懵然不知咯咯傻笑的模样,我难以离舍。其实我是想让她知道她那个不是爱情。我曾经问过自己:难道真的不想离婚么?不是的。我无法原谅她的背叛。想拯救正在死亡的爱情?也不是。后来知道自己最在意的其实是遭遇背叛的难堪与伤害。
我不离婚,大致出乎了她的意料。她在这意料之外忽然找到了我对她的爱情的感觉,或者说找到了一点被人爱着的小小满足与虚荣。那些时间她变得平静了许多,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尽管依然对我不理不睬,甚至多少还有些趾高气昂的派头。
两年以后,我才终于发觉我无法在这样的阴影里保持我的爱情。爱情就这么脆弱,容不得半点折损;就这么娇弱,禁不住一阵风吹雨打。死了么?死了。但好像也没完全死掉,但是枝叶已经变得枯黄。也许更像秋季的树枝,枝尖处还有些嫩叶,别的则枯黄了——可他们毕竟还在一棵树上。我终于不能再忍耐这样的爱情。
我说,我们还是离了吧,也许对我们都更好一点。
她说,不离。
她说不离的时候,面带忧郁之色。那时候我还不知道疾病正在侵蚀着她健康的肌体。她已经对她的疾病作了详尽了解,估计到了疾病发展最终将导致的各种结果。是因为疾病带给她的绝望让她重新估量了我们之间的爱情?还是疾病带给她的恐惧使她在寻求一个温暖的港湾?还是疾病带给她的痛苦使她在拼命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她在弥补。她在矫正自己的行为。她力图挽回。一副痛改前非的样子。围魏救赵。暗渡陈仓。苦肉计。攻心计。连环计……好像都用上了。她终于歇斯底里。这些方式对我不会有多少用处。在我看来,她与其花这么大的功夫挽回已经死亡了的爱情,还不如花同样的精力去寻找新的爱情更可靠。
她为什么就不用一回欲擒故纵呢?她可能没有这样的胆量。
于是,我有了我自己的爱情。很偶然的机会认识。孀居的教师,独自带着个孩子生活。她的快乐,她的幽默,她的善解人意,她的容让与宽泛,她的真挚感动着我。我们深陷其间并默契地共同承当一切,名声,生活,心理,安慰,情感如此等等。
但是,我和妻子之间的纠葛并没有因为我的毫不动心而终结。
然后,我知道她病了。疾病缠身,并将逐渐加剧,丧失劳动能力。后来她只好办理了病退手续在家养病。某一日,我忽然看到儿子的个子长高了,再仔细打量,蓦然看见了儿子眼睛里的忧郁和某种渴望。然后我知道我们之间不可能再离婚。她把她的自尊换成了一道忏悔的弧光闪闪发亮地笼罩在我们头上,仿佛忏悔就足以挽回消亡的爱情;她在她情感的底部涂抹上弃妇的幽怨色泽,让人欲罢不忍,以博得外人同情;她在儿子面前有意无意扮演一个被抛弃的可怜母亲,欲与儿子一起对我形成新的挤压……
可我一直无动于衷。也许她这些表演都是真心的。这些情感也都是真实表现。
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在这些表演背后是一种胁迫——她觉得她已经做到了她该做到的,于是她的目的就可以达到,也应该能够达到——而别人不再拥有选择的权力,她更不会认同别人的选择,也不会尊重别人的选择。
她没有撤退。我自然也没有后退。于是不断地找碴争吵,陌生人一般地十天半月不说一句话,偶尔还会把冷战演变成武斗。我会照顾她的生活,但也下定了决心不再承认曾经存在过的那份爱情——我甚至怀疑她是不是真的爱过我。它是一次我们还不知道爱情为何物的时候拥有的爱情,是我人生的一次已经消亡了错误。消亡了爱情留下了巨大的后遗症,它随时磨练着我已经变得坚韧了的神经。
所以我珍惜我现在拥有的爱情。
这肯定更是深深地刺痛了她。她得承受。她不是弱者,至少跟我一般强悍。当她想要去寻求她的爱情的时候,义无反顾,决然凛然——就跟她如今要挽回她的爱情义无反顾,决然凛然一样。难道这真的是爱情么?这些事件的构成元素,早超出了爱情的范畴,但它们都举着爱情的旗帜,都是在爱的名义下进行的。我相信她是真诚地这样想这样做的。
我也一样——只是她觉得我们之间的爱还活着,或者没有爱也可以像有爱情一般地生活;而我认为我们的爱情早已经死了。
在这样的纠结里,我早就感觉到了疲惫。爱情自然成了我养精蓄锐坦然承受的力量源泉。我知道我不能放弃。后来,我知道我也不可能放弃。
我还在坚守。坚守正在成为我的爱情际遇,也是爱情命运。
爱情之外,我们还拥有自己
这个念头一直在我心里盘桓:如何能让母亲找到一条安心之路?绝望于身体的疾病,绝望于爱情的丧失和痛苦,绝望于自己的命运。她从自己的理想和生活中撤退出来,蛰居于这个小小的屋子里,她有太多的不甘。母亲在她的生命里,已经被这一切打败了。她也是输给了她自己。在我看来,她目前的精神自白只有一个主题:怨恨。但是,她恐怕也只能恨她自己。也许她却是是在恨她自己,顺带恨上了别人。
对一个人来说,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比世俗的这一切更重要的?
信仰?可她没有信仰。即使有信仰也不足以让她彻底否定她世俗生活的一切欲望与梦想。
父母的婚姻名存实亡。母亲又不愿意离婚。我不知道这名义上的婚姻,除了给她带来莫大的痛苦,到底还给她带来了什么?她舍不掉的又是什么?也许仅仅是对丧失了婚姻,丧失了名义上的丈夫的恐惧罢了。我实在难以理解母亲的行为。
可我不能劝自己的母亲离婚。父亲自然有他的理由,但他也不应该这样对待母亲。我没做倾向性的选择也许错了。偏向母亲,也许能给父亲一点压力,促使他回归到这个家庭里来。可我一直没做。黄孃不是坏人,父亲自然也不是坏人,我又何必给他们压力。也许我潜意识里就认定了黄孃和父亲才是真正的一对,所以一直没想要那样做。从这个角度说,我早就背叛了自己的母亲——从情感上。难怪母亲那么孤寂——她孤寂得近乎歇斯底里……
家当然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像个细胞。这个细胞的病变多半是从两个主人——家庭的一对男女开始的,有的从男人开始,有的从女人开始,有的从两个人同时开始。如果都没有病变,这个家就能一直保持健康。一对男女因为爱而结合。爱是他们在一起的基础,也是家的基础。既然没有爱了,为什么还要这样搅合着互相折磨?
他们的道理当然很多。多得理直气壮,多得理所当然。因为中国人经营社会,从来就不是从个人开始的。只要这个家庭在,只要这个屋子依然还冒着炊烟就一切都好,至于这炊烟是不是很呛人,把屋子里的人呛到了什么程度,外人是不管的;一旦某一天这个屋子不冒炊烟了,问题就相当严重了。不完整的家,问题固然很多,可冒着炊烟的很多家庭,问题依然一样的多。社会的和谐可不仅仅是家与家之间的和谐,更重要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我不知道母亲顾忌的是什么。这一点上,我不能理解母亲。
我也不能理解父亲。在母亲病了之后,他并没有执意寻求离婚,他在理所当然地追寻自己的爱情的同时,却又背负着生活上照顾母亲这个担子,让这个家名义上保存着。还有那个黄孃,她好像也没有执意谋求自己名正言顺的婚姻,在那个第三者的不道德角色里安心呆着,理解着父亲的一切,理解着他们三个人之间的一切……这就是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
我真是服了他们了。这样一种关系,还有爱情的真义在么?
是他们在某处理解错了,还是我想得简单了?我越来越糊涂了。
母亲不会不知道,人生在世,除了爱情,还有别的重要的东西在,何至于没有了爱情,或者说死了一回爱情就仿佛天塌了一般啊?跟父亲的爱情死了,但她的爱还活着。尽管,这世间不大会有男人去爱一个身体正在被疾病折磨而变丑的女人了……
尽管如此……可精神呢?这里好像没有一种值得肯定的精神价值在。母亲的精神从她得病始就跟她的身体一起病了。我很想跟母亲说:除了爱情之外,我们还拥有着最宝贵的自己。
但是母亲不知道拿那最宝贵的自己干什么用。于是她心绪不宁。她诚惶诚恐,她走投无路,她一直在绝望中悲戚哀怨,怨天尤人……尽管那个自己的身体正在毁坏,行动不便,但足以支撑灵魂,但蛰居在这个身体里的灵魂依然生机勃勃。母亲是把这个灵魂专用来怨恨了。
是啊,在世俗生活里,母亲不会再找到更光明的出路了。如果说死,那么从母亲将自己封闭起来的那一天开始,她就已经过世了。尽管这些年她依然在照顾着我。我成了她唯一的寄托与温暖。可这时候,藏在“母亲”这个称谓背后的那个正在患病的女人不见了,消失了。我宁愿在“母亲”这两个字的背后还有一个女人存在着,即使是世俗地存在着。母亲可能真的已经把那个作为自己的女人扼杀了,或者依附在了父亲的身上。否则,她为什么不自救呢?纵使是命运不公,那也应该与命运搏斗才是,努力去改变命运才是。
母亲自己先输给了自己。从而也就输给了命运。
也许,此时母亲最需要的是唤醒她自己。让她自己,母亲、妻子身份之外的那个自己先活起来。可我能为母亲做点什么?
爱恨情仇,在瞬间轰然倒塌
一张网,他们共同编织的,已将他们一网打尽,他们在这张网中生活了十余年。这张网的“纲”就是父亲。毛主席说,纲举目张。只要这“纲”在,其他的“目”自然一直张着。
我乘坐第二天的飞机回到机场,接机的叔叔吞吞吐吐说父亲受了点伤,也不告诉我实情。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我。到医院之后,他们又带着我曲里拐弯地朝一幢小平房走,待到一眼看见那群佩戴白花的人,我泪流满面,然后绝望地大叫了一声爸,冲进那屋子里,看见已经化妆好了的父亲停放在一片花丛中。泪眼迷蒙中注视着他伤痕累累的脸,我又喃喃叫了一声爸,泪如泉涌,伏在他身上嚎啕大哭。等到我从悲痛里回过神来,才发现一左一右拥着我陪着流泪的竟然是母亲和黄孃。
然后他们告诉我事情的经过。出差路上出的车祸,与一辆卡车相撞。卡车司机,驾驶员和父亲三人一齐殒命。
哭过了,父亲的一个朋友低沉着声音告诉我说:立早,父亲不在了,你就是家里的男人了。你不能沉浸在悲痛里,很多事情你要做主了!去做那些该做的事情。不知道的事,就问问这些叔叔伯伯。
我从没想到能为父亲做的事,竟然就是为他送终这件事。各种需要拿主意的事情纷至沓来,渐渐冲淡了丧父的哀恸。我是在为父亲做事,而且是最后一件事。我要把父亲的这件事做好。这念头是基础,不知道的先问母亲和黄孃,她们也不知道,再问别的叔叔伯伯。后来回想我才发现,我问黄孃的恐怕比问母亲的还多。
她们共同构筑的爱恨情仇,已经在父亲发生车祸的那瞬间轰然倒塌。我注意到黄孃脸上的悲切甚于母亲。她没有逃离,也没有回避。母亲说,她在知道事情后的第一时间跑到了医院里。从她的言行中甚至都看不出半点要回避的念头。也许她的行为更多的是让母亲吃惊。也许母亲还没回过神来,没意识到这个女人在这里同样以主人的身份帮助张罗所有事情是对她的最大冒犯。也许母亲已经容忍了这样的冒犯。或者两个女人已经达成了某种一致?我不知道。我也没有时间想这些事。就父亲来说,在他的后事里,出现这样的状况,对他来说应该是很自然的。我没有更多奇怪,诧异的只是母亲和黄孃何以在此时相安无事。而这些亲朋好友见怪不怪,好像都很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作为一个鲜活生命的父亲,就这样从我们的生活里永远消失了。
这天,要为父亲选择墓地。母亲肯定是无法上山的。父亲的两个朋友陪我去。黄孃来电话问我。我告诉她了,她说,我也去。打电话的时候母亲在我面前。她显然知道我接的是谁的电话。我嗫嚅着说,她要……去墓地……看……我看到母亲毫无反应,像没听见一般……我不免又暗自诧异。一个叔叔开着车去接了黄孃,黄孃坐副驾驶位,我们一起到公墓去。两个叔叔没有多说话,但他们并不陌生,父亲生前,他们肯定曾经一起见过面。
走在那个公墓的山道上,黄孃拥着我的肩,既是亲密,也是安慰。黄孃这样公开表示她的身份,在这样的公开场合扮演这么个角色,让我感动。父亲真的没看错人。
我后来有过种种设想:这两个女人不知道经历过什么样的交锋。她们不可能不交锋:一个是名义上的妻子;一个是情感甚至是事实上的妻子。她们应该是在医院里见的第一面,因为一个男人的死亡。我曾经产生过要打听清楚的念头,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这一直让我感到好奇。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就问那位去墓地时候开车的叔叔。叔叔看了我一眼说:你别小看你妈了。她也很清楚自己的。长辈的事情,过了的就让它过去,经历着就经历着。很多事你爸未必会跟你说。跟你说了,你也未必会理解。
跟我说了,我自然会理解。但叔叔既然不想跟我说,我自然不会再跟他打听。
可从此我竟然也就再没有向人打听这件事——我忽然觉得问任何人都不合适。
选墓地,竟然是黄孃在做主,尽管她不论是跟人了解情况,商谈价格,选定父亲的墓地,都习惯性地看看我,征求意见一般。但她说出的每句话都是有理有据的,好像深思熟虑了才说出来的,让我欲反对而不能,我也就点头认可了她的决定。
给父亲下葬的那天,我把母亲背到了父亲的墓地。母亲说:这个地方感觉不错。
我们将父亲葬在了那片坟地里。我依然忍不住失声痛哭。孤零零的感觉弥漫起来,一时间,我不知道我到底缺失了什么,也是在这个时候,我才发觉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也才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弱小无依。
父亲下葬这天,黄孃没来。电话里听声音,她好像病得很厉害。晚上,我去看她。是黄孃的儿子来开的门。他朝我点点头。他竟然也回来了——他是来安慰他的母亲的。
黄孃在发烧。我坐在她的床前,她拉着我的手,她的手心很烫。我说为什么不去医院。她摇了摇头一脸哀切,忽然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她没有在父亲的丧礼上失态过。她抓着我的手,握得很紧。她应该有个机会宣泄情感。她的儿子默默地站在一旁,脸色悲切,应该是在为他母亲难过。有人在为父亲悲痛,自然引起了我的无尽哀思,我握着黄孃的手无声哀泣。
黄孃哭了好半天,这慢慢松开了她的手。她的儿子把湿毛巾递给她,她擦了擦脸说,我是在为你父亲伤心,多好的一个人,天不假年,竟然这样就走了。带走了,把什么都带走了……把我们的那点渺小梦想也带走了。一切都嘎然而止……
我说,你好像在发烧,还是送你去医院吧。
她又摇了摇头。然后看着我说:立早,真是万事不由人……说了这句无头无尾的话,她的眼泪又刷刷地流下来,呜咽着再说不出话。
她跟父亲,真的有很多东西是我所不理解的——也许是因为我不了解。如果了解了,肯定就能理解了。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我能理解父亲。
在她的心目中,我显然已经成了她的继子。黄孃偶尔会说几句话,但都是没有前因后果的话,她也不管我们理解不理解,但更多的时候都是默默地哀戚。
坐到十一点钟,她开始催促我回家,她说,你回去陪你妈妈吧,我没事的。
我说,我舅妈她们陪着我妈呢。
她说,那不一样,她最想的是你陪着她。
我说,好,过一会我就回去。
十二点了,我才回到家里。
母亲见我回家,只说已经晚了,早点睡吧。说完就回屋里去了。母亲可能是因为我回家晚而生气了。面对这空旷的屋子,慢慢地,我也开始生气:对父亲,母亲没有黄孃那份情义。
唯一能使世界空旷的是我们的心
看得出来,儿子有些生气了。他说要找个保姆,我说不用。这个时候,找了人家也未必肯来。儿子说,找个年纪大的。我说算了,我愿意一个人呆着。他说他不放心。我说没事的,你走吧,再半年多,你就毕业了。我告诉他你也不要想着为了照顾我就定好了要回来找工作,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他不置可否。看来他已经决定了要回来照顾我。这孩子像他爹,不认可的事不大想着要怎么去说服别人,而只是照着自己的想法做。
屋子是彻底地空了。我不知道如何来面对这无边无际的空旷。
我在客厅显眼的位置摆放了他的照片。挑选了一张他微笑着的标准照。以前他很少笑。笑容已经被挤压干净了。有时候坐在沙发上看着他,我忽然觉得他是在笑我。笑吧,笑吧。其实大家都很可笑的。我当然也很可笑。
我不以为然地喃喃对照片上的章余波说,你不也挺可笑么?
他一言不发,依然微笑。
这一切来得这么突然。哪儿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无声无息,毫无征兆,嘎然而止。嘿嘿。我的心绷紧了面对着生活中的敌人,可那敌人蓦然就消失了,只剩下这力量的一极。
对抗蓦然消失,我被自己的力量牵引着,一头栽进了一片无底的黑暗中。
错了么?错了。完全错了。我没必要将他当成我自己最大的敌人。如今,还引起了儿子的不满。儿子大了。他思考事情不再只以儿子的身份思考,他已经开始以男人的身份思考事情,处理事情了。可惜他不会以女人的身份思考。也许,他是从那个女人那里学到了另外一种身份来思考。好像是的。
我忽然就明白了章余波为什么毫不退缩:原来跟他在一起的是这样一个女人。
我不知道是谁告诉她消息的。那个女人急匆匆一进门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没有人会怀疑她的着急与悲痛。她的整个身体都经过了克制,但发散出来的是让死者安慰,让亲属安慰的真情实意。她那几声“余波,余波,你醒醒,你看看我,你再看看我”的呼唤,我估计会让所有人动容。现在,我有些佩服这个女人的坦诚与勇气了。
至今,我依然在为我说过的那两句话蠢话而后悔。旁边有人将她劝起。她收泪止声。然后我们目光相接。是妒火中烧?还是什么?我竟然说:你来干什么?她毫不示弱地看着我回答:自然是来送他,为他做最后一件事。我咬牙切齿了:你有什么资格来做?她平和地看着我说:在他面前,你手捂良心说一句,是你跟他近还是我跟他近?是你有资格还是我有资格?
我无言对答。我就这样一败涂地。然后我默认了她的存在,任由她在整个丧礼过程中跳上跳下——可她竟然也基本从头到尾地操持下来了,直至病倒。我算是成全了她,也算是成全了他们一回。从内心深处说,儿子误会我了;但从表面看,他的误会也没有错。误会就误会吧。这一点误会不足以成为将来生活的障碍。
如今我得面对我无边无际的空旷。我忽然发现世界如此宽广。我不再开电视,不再看别人唱唱跳跳,笑笑闹闹。我退回到我生命的起点,作为我个人的身体的存在处,在时间越来越长的独自静悄悄的端坐中看到了世界的无数可能,也看到了生命的无数可能。也许,我需要忏悔。需要修正,需要平静与安详。
如果,假如有如果,这样的空旷不是以生命作为代价才能体验到,也许,我真的没必要这样,大家可以彼此轻松。要捆缚别人的,都是自己的心。心宽广,这世界才会广大。儿子偶尔会在电话上告诉我那个女人的消息,我每次都会认真地听。儿子对她的关心溢于言表。
那个女人把我的儿子也当成她的儿子了。儿子对她的关心源自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还活在他们之中。剔除了我作为一个女人、妻子、母亲的自私因素,这也没什么不好。
我有些凄凉。应该说这一切基本都是我导演的,可到后来我自己也不能左右了。我随着世事的变迁而变化,迷失了自己。我在阅读、静坐与沉思中试图找回自己。即使找不回自己,那我也准备以这样一种方法度过余生,用这样一种方法祭奠我已经度过了的那些岁月。
责任编辑 杨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