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的大众文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和多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本文拟剖析大众文
化的两面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新出路。
关键词大众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陈泽云,韩山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概念的提出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中国的大众文化起源于20世纪后半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成长,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大众文化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形成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内含着当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反映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实践、经验、感受。具体说来,这些年我国文化市场上出现的并为我国社会大众所广泛接受和喜爱的流行歌曲、通俗文学、大部分影视文化、饮食文化、网络文化等都可以视为中国大众文化。某种意义上,它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和多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这促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价值、效应及其发展控制问题。
二、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近年来,借助现代传媒席卷文化市场的大众文化所造成的冲击,是任何人始料未及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还是来自学术界的精英文化,都不可避免地被大众文化蚕食、解构、驱逐和边缘化。无可避免地,高校的思想教育阵地也深受影响,汹涌的大众文化直接冲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如何辨证地看待大众文化,又如何在新的文化背景下把握自身规律,寻求新的出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积极影响
1.大众文化为大学生娱乐消遣提供了广阔空间
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过去单一、单调的文化生活状况,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满足了学生日常文化生活的娱乐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当代中国人进入了新的生存境遇中,精神压力始终困扰着现代人,大学生也不例外。学业的压力、找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总令学生们喘不过气来,精神压力需要舒缓,闲暇时间需要充实,丰富多样的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娱乐消遣性、消费性为大学生们的娱乐消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大众文化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愿望
大众文化的崛起,意味着大众能够拥有相对独立的文化生活,能够进行不由精英阶层完全控制的身心运动。当代大学生是在一个自由、开放和宽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众文化以其追求个体的自由与发展的精神被大学生所认可并接受,使大学生能够有自己的运动、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大学生的自我和个性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自主、自立、自信、自强成为大学生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大众文化赋予了大学生积极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化精神,为其创设了个性发展的宽松条件。
3.大众文化拓宽了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大众文化使公共文化空间和文化领域平民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通过大众文化可以分享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不同文化成果,大学生的视野与掌握的信息量大大超过前人,大众文化为其提供了宽松和谐、多姿多彩的生活,拓宽了他们思维发展的空间。
(二)消极影响
1.导致大学生民族意识淡薄化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和人文传统,如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观、自强不息的思想态度,积极向上、奋斗不已的入世精神等。而随着西方国家的一些不健康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逐渐渗入,使得大学生内在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减弱,西方时尚文化通过加强宣传力度及完善包装模式,深受大学生欢迎,以迅猛的速度涌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不断地消融大学生的传统人文精神。另外,某些大众文化作品,如近期十分流行的选秀、相亲等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渲染着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精神,极大地冲击了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精神,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建设与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
2.导致大学生审美情趣庸俗化
大众文化在基本文化精神上和精英文化是矛盾的。精英文化旨在反思、批判现实,探索理想、合理的社会状态,引导人们走向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而大众文化关注的是当下的生活,其目的不是引起人们的思考和批判现实,而是引起人们的娱乐和消遣,以一种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直面人生。在大学校园内,大众文化以其巨大的解构力、侵染力和吞噬力,占有、合并着大学生的文化空间,迫使主流文化及其代言者精英文化从大学生生活空间的中心位置退出。大学生更倾向于接受文化直观形象而放弃理性层面的思考,其审美方式变得浅显直接,审美情感倾向于追求瞬间快感。
3.导致大学生现实责任感和道义感的缺失
大众文化主要以营利为目的,为了追求“利润”,一些文化作品一味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全然不顾道德的原则,只求个人的随心所欲,很少顾及应承担的责任,这就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负面的影响。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学生的自我价值意识和进取意识不断增长,带有个人色彩的、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人生追求趋于强烈,而集体主义精神、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越来越处于从属地位。
三、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出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大众文化的兴起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广泛的影响,而影响的两面性决定了挑战与机遇并存。时代在发展,学生在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样需要变革,因为这样才能跟上学生的思想观念,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作用。为此,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出路显得十分迫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坚定不移地大力倡导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把历史观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相结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社会价值、民族价值、时代价值的完整而统一的文化价值体系。当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凝聚力与思想向心力,提高民族意识与道德意识。学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变简单灌输和和被动学习为互动学习,使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导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大学生的多元价值整合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中,把主导文化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融入到大众文化之中,
(二)创新教育载体,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我国的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正面的教化与灌输,尽管正不断地调整、补充和完善这其中的内容,但始终无法适应大众文化对其带来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文化环境的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扩大宣传效果,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为思想政治教育寻求更广泛的作用空间。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审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灌输、道德教化与情感熏陶、藝术熏陶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改变单纯硬性灌输的状况,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渗透式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能力,以便学会抵制各种低级庸俗的文化产品,树立科学、健康的文化消费和休闲方式。
(三)高度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抵制和消除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关键在于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种子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
高校校园文化所形成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导向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积极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水平,并进一步深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增强抵制大众文化负面影响的自觉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尤其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宣扬主流文化;另外,还要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大众文化结合起来,吸收大众文化中的积极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形式并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四、结论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文化环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一个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认真研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充分合理地利用大众文化这一资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继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功能,并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继续发挥“生命线”的作用。参考文献:
[1]金民卿.大众文化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析.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2]杜理达.中国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5).
[3]刘爱琳.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当代大众文化之功能.咸宁学院学报.2007(4).
[4]董守彦.论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商场现代化·理论探析.2005(7).
[5]刘仁学,刘和忠,郝景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考.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6]宋丽萍.大众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
化的两面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新出路。
关键词大众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陈泽云,韩山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概念的提出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中国的大众文化起源于20世纪后半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成长,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大众文化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形成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内含着当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反映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实践、经验、感受。具体说来,这些年我国文化市场上出现的并为我国社会大众所广泛接受和喜爱的流行歌曲、通俗文学、大部分影视文化、饮食文化、网络文化等都可以视为中国大众文化。某种意义上,它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和多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这促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价值、效应及其发展控制问题。
二、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近年来,借助现代传媒席卷文化市场的大众文化所造成的冲击,是任何人始料未及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还是来自学术界的精英文化,都不可避免地被大众文化蚕食、解构、驱逐和边缘化。无可避免地,高校的思想教育阵地也深受影响,汹涌的大众文化直接冲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如何辨证地看待大众文化,又如何在新的文化背景下把握自身规律,寻求新的出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积极影响
1.大众文化为大学生娱乐消遣提供了广阔空间
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过去单一、单调的文化生活状况,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满足了学生日常文化生活的娱乐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当代中国人进入了新的生存境遇中,精神压力始终困扰着现代人,大学生也不例外。学业的压力、找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总令学生们喘不过气来,精神压力需要舒缓,闲暇时间需要充实,丰富多样的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娱乐消遣性、消费性为大学生们的娱乐消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大众文化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愿望
大众文化的崛起,意味着大众能够拥有相对独立的文化生活,能够进行不由精英阶层完全控制的身心运动。当代大学生是在一个自由、开放和宽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众文化以其追求个体的自由与发展的精神被大学生所认可并接受,使大学生能够有自己的运动、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大学生的自我和个性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自主、自立、自信、自强成为大学生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大众文化赋予了大学生积极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化精神,为其创设了个性发展的宽松条件。
3.大众文化拓宽了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大众文化使公共文化空间和文化领域平民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通过大众文化可以分享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不同文化成果,大学生的视野与掌握的信息量大大超过前人,大众文化为其提供了宽松和谐、多姿多彩的生活,拓宽了他们思维发展的空间。
(二)消极影响
1.导致大学生民族意识淡薄化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和人文传统,如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观、自强不息的思想态度,积极向上、奋斗不已的入世精神等。而随着西方国家的一些不健康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逐渐渗入,使得大学生内在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减弱,西方时尚文化通过加强宣传力度及完善包装模式,深受大学生欢迎,以迅猛的速度涌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不断地消融大学生的传统人文精神。另外,某些大众文化作品,如近期十分流行的选秀、相亲等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渲染着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精神,极大地冲击了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精神,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建设与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
2.导致大学生审美情趣庸俗化
大众文化在基本文化精神上和精英文化是矛盾的。精英文化旨在反思、批判现实,探索理想、合理的社会状态,引导人们走向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而大众文化关注的是当下的生活,其目的不是引起人们的思考和批判现实,而是引起人们的娱乐和消遣,以一种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直面人生。在大学校园内,大众文化以其巨大的解构力、侵染力和吞噬力,占有、合并着大学生的文化空间,迫使主流文化及其代言者精英文化从大学生生活空间的中心位置退出。大学生更倾向于接受文化直观形象而放弃理性层面的思考,其审美方式变得浅显直接,审美情感倾向于追求瞬间快感。
3.导致大学生现实责任感和道义感的缺失
大众文化主要以营利为目的,为了追求“利润”,一些文化作品一味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全然不顾道德的原则,只求个人的随心所欲,很少顾及应承担的责任,这就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负面的影响。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学生的自我价值意识和进取意识不断增长,带有个人色彩的、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人生追求趋于强烈,而集体主义精神、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越来越处于从属地位。
三、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出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大众文化的兴起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广泛的影响,而影响的两面性决定了挑战与机遇并存。时代在发展,学生在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样需要变革,因为这样才能跟上学生的思想观念,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作用。为此,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出路显得十分迫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坚定不移地大力倡导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把历史观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相结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社会价值、民族价值、时代价值的完整而统一的文化价值体系。当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凝聚力与思想向心力,提高民族意识与道德意识。学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变简单灌输和和被动学习为互动学习,使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导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大学生的多元价值整合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中,把主导文化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融入到大众文化之中,
(二)创新教育载体,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我国的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正面的教化与灌输,尽管正不断地调整、补充和完善这其中的内容,但始终无法适应大众文化对其带来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文化环境的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扩大宣传效果,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为思想政治教育寻求更广泛的作用空间。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审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灌输、道德教化与情感熏陶、藝术熏陶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改变单纯硬性灌输的状况,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渗透式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能力,以便学会抵制各种低级庸俗的文化产品,树立科学、健康的文化消费和休闲方式。
(三)高度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抵制和消除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关键在于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种子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
高校校园文化所形成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导向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积极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水平,并进一步深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增强抵制大众文化负面影响的自觉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尤其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宣扬主流文化;另外,还要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大众文化结合起来,吸收大众文化中的积极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形式并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四、结论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文化环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一个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认真研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充分合理地利用大众文化这一资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继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功能,并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继续发挥“生命线”的作用。参考文献:
[1]金民卿.大众文化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析.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2]杜理达.中国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5).
[3]刘爱琳.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当代大众文化之功能.咸宁学院学报.2007(4).
[4]董守彦.论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商场现代化·理论探析.2005(7).
[5]刘仁学,刘和忠,郝景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考.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6]宋丽萍.大众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