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的运用中遵循质量管理PDCA循环,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从而实现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PDCA循环;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目前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热点。构建主义心理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正如Johnson&Morrow(1981)认为的那样,老师只能起帮助、建议和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任务只能靠学习者自身去完成。“任务驱动法”正是建立在这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一种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中遵循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PDCA循环,使到该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和不断提高,从而推动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发展。
一、任务驱动法及其基本环节
“任务驱动法”这一术语是从英语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中翻译过来的,简称(TBLT)。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解决问题,参与知识获取,提高思考分析等学习技能。基本分为四个教学环节:
(一)任务设计,情景设定
通过课前分析教材,教师把握教学总目标,把总目标细分成若干小目标,结合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小“任务”来完成,最终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要求掌握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年龄等特点设计教学任务,写出任务书和学习程序。
任务设计还包括情景设定,是指教师设计好任务之后,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入事先创设好的学习情境。
(二)确定任务,分析解决
任务提出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确定完成任务需要做什么以及存在的困难。教师对要讲授的知识采取分类对待:对已学知识以提示为主,对新知识点及时讲授。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挥潜能创造性地去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法。
(三)自主协作,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可提供有关线索或资源,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或分组协作去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和分工协作的合作意识。同时,通过成立项目小组促进学生之间讨论和交流以此来补充、修正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让每个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更好地应用所涉及的知识。
(四)效果评价,反思改进
对所完成的任务及时提供针对性的反饋信息,检查并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包括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目标的实现情况,学习方法或能力的提高程度等。为使评价做到公平公正,采用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点评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教师通过了解预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差异,为下一步的教学任务设计获取准确的信息,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消化所学知识,吸取经验,促进反思、发现和改进问题。
二、PDCA循环及其工作程序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即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全部过程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就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改进)——ACT,这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一)PDCA循环的工作过程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运转的基本方式,其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包含四个阶段和七个步骤。
一是计划阶段,即确定管理项目目标,制定方针、写出计划书等。其工作内容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骤:分析管理项目,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质量管理目标;第二步骤:分析研究影响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第三步骤:从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中找出主要原因;第四步骤: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拟定相应的措施计划。
二是实施阶段,根据预定目标和措施计划,落实执行和负责人,组织计划的实现工作,落实具体对策。其工作内容对应为第五步骤:即执行措施,实施计划。
三是检查阶段,检查计划实施结果,评价取得的效果,找出问题。其工作内容为第六步骤:即检查效果,发现问题。
四是处理(改进)阶段,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改进下一轮计划提供可靠信息,并将经验标准化,巩固成绩,防止问题重复出现;同时,对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加以解决。其工作内容为第七步骤:即肯定经验,改进计划。
按照四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周而复始不停地运转,就是PDCA循环的工作过程。
(二)PDCA循环的特点
质量管理活动按照PDCA循环运转时,一般有这些特点。首先,四个阶段缺一不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改进)四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缺少哪一个阶段都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环。
其次,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上一个循环是下一个循环的依据和保证,下一个循环是上一个循环的维持和提高,上一个循环形成的标准和改进计划成为下一个循环的组成部分。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一环扣一环,推动大循环。
再则,循环每转一周管理质量就提升一步:管理循环促使质量改进逐级升高,就如爬楼梯一样,循环不停地转动质量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相应的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都进一步达到新的水平。
最关键在于“处理(改进)”阶段:“处理”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改进错误,以利完善,以便下一循环进一步巩固成绩,避免重犯错误,为快速地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下个计划的改进提供可靠的资料。
三、PDCA循环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也可以按照PDCA循环进行,具体表现在“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一)PDCA循环四个阶段对应任务驱动四个教学环节
PDCA循环四个阶段: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改进);对照任务驱动法四个教学环节:任务设计,情景设定——确定任务,分析解决——自主协作,完成任务——效果评价,反思改进。这四个阶段和四个环节基本上对应,但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这四个阶段对应的四个环节并不一定有明显的分界,如“計划”阶段对应:“任务设计”和“确定任务"环节;“实施”阶段对应:“分析解决”和“自主协作,完成任务”两个环节;而“检查”和“处理”两个阶段又对应:“效果评价,反思改进”环节。
(二)PDCA循环在任务驱动模式中的运用
遵循PDCA循环进行教学活动的质量管理: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改进)四个阶段的顺序,运用到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具体应用可以如图所示:
根据PDCA循环的特点,该循环应用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每运转一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相应地提升一定的水平,整个教学管理活动通过循环阶梯式逐级升高,循环不停地转动,完成任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不断得到解决,课堂组织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地达到新的水平。
四、结语
遵循PDCA循环运行任务驱动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强调按照程序进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主讲的位置变为设计任务,提供资料,提出要求,并监督学生完成任务。每名学生都带着任务,都要开动脑筋,激发学生潜在的兴趣和能力。这种学习模式以问题的解决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从而有效地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锦芬.论外语教学中的批判性合作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12,33(3):51—55
[2]贾春雷.任务驱动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特点及效果[J].现代企业教育,2012,5:113
[3]方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11,7:146—148
[4]孙跃兰.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35
[5]董文尧.质量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26—40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PDCA循环;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目前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热点。构建主义心理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正如Johnson&Morrow(1981)认为的那样,老师只能起帮助、建议和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任务只能靠学习者自身去完成。“任务驱动法”正是建立在这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一种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中遵循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PDCA循环,使到该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和不断提高,从而推动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发展。
一、任务驱动法及其基本环节
“任务驱动法”这一术语是从英语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中翻译过来的,简称(TBLT)。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解决问题,参与知识获取,提高思考分析等学习技能。基本分为四个教学环节:
(一)任务设计,情景设定
通过课前分析教材,教师把握教学总目标,把总目标细分成若干小目标,结合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小“任务”来完成,最终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要求掌握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年龄等特点设计教学任务,写出任务书和学习程序。
任务设计还包括情景设定,是指教师设计好任务之后,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入事先创设好的学习情境。
(二)确定任务,分析解决
任务提出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确定完成任务需要做什么以及存在的困难。教师对要讲授的知识采取分类对待:对已学知识以提示为主,对新知识点及时讲授。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挥潜能创造性地去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法。
(三)自主协作,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可提供有关线索或资源,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或分组协作去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和分工协作的合作意识。同时,通过成立项目小组促进学生之间讨论和交流以此来补充、修正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让每个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更好地应用所涉及的知识。
(四)效果评价,反思改进
对所完成的任务及时提供针对性的反饋信息,检查并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包括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目标的实现情况,学习方法或能力的提高程度等。为使评价做到公平公正,采用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点评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教师通过了解预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差异,为下一步的教学任务设计获取准确的信息,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消化所学知识,吸取经验,促进反思、发现和改进问题。
二、PDCA循环及其工作程序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即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全部过程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就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改进)——ACT,这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一)PDCA循环的工作过程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运转的基本方式,其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包含四个阶段和七个步骤。
一是计划阶段,即确定管理项目目标,制定方针、写出计划书等。其工作内容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骤:分析管理项目,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质量管理目标;第二步骤:分析研究影响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第三步骤:从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中找出主要原因;第四步骤: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拟定相应的措施计划。
二是实施阶段,根据预定目标和措施计划,落实执行和负责人,组织计划的实现工作,落实具体对策。其工作内容对应为第五步骤:即执行措施,实施计划。
三是检查阶段,检查计划实施结果,评价取得的效果,找出问题。其工作内容为第六步骤:即检查效果,发现问题。
四是处理(改进)阶段,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改进下一轮计划提供可靠信息,并将经验标准化,巩固成绩,防止问题重复出现;同时,对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加以解决。其工作内容为第七步骤:即肯定经验,改进计划。
按照四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周而复始不停地运转,就是PDCA循环的工作过程。
(二)PDCA循环的特点
质量管理活动按照PDCA循环运转时,一般有这些特点。首先,四个阶段缺一不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改进)四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缺少哪一个阶段都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环。
其次,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上一个循环是下一个循环的依据和保证,下一个循环是上一个循环的维持和提高,上一个循环形成的标准和改进计划成为下一个循环的组成部分。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一环扣一环,推动大循环。
再则,循环每转一周管理质量就提升一步:管理循环促使质量改进逐级升高,就如爬楼梯一样,循环不停地转动质量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相应的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都进一步达到新的水平。
最关键在于“处理(改进)”阶段:“处理”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改进错误,以利完善,以便下一循环进一步巩固成绩,避免重犯错误,为快速地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下个计划的改进提供可靠的资料。
三、PDCA循环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也可以按照PDCA循环进行,具体表现在“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一)PDCA循环四个阶段对应任务驱动四个教学环节
PDCA循环四个阶段: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改进);对照任务驱动法四个教学环节:任务设计,情景设定——确定任务,分析解决——自主协作,完成任务——效果评价,反思改进。这四个阶段和四个环节基本上对应,但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这四个阶段对应的四个环节并不一定有明显的分界,如“計划”阶段对应:“任务设计”和“确定任务"环节;“实施”阶段对应:“分析解决”和“自主协作,完成任务”两个环节;而“检查”和“处理”两个阶段又对应:“效果评价,反思改进”环节。
(二)PDCA循环在任务驱动模式中的运用
遵循PDCA循环进行教学活动的质量管理: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改进)四个阶段的顺序,运用到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具体应用可以如图所示:
根据PDCA循环的特点,该循环应用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每运转一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相应地提升一定的水平,整个教学管理活动通过循环阶梯式逐级升高,循环不停地转动,完成任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不断得到解决,课堂组织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地达到新的水平。
四、结语
遵循PDCA循环运行任务驱动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强调按照程序进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主讲的位置变为设计任务,提供资料,提出要求,并监督学生完成任务。每名学生都带着任务,都要开动脑筋,激发学生潜在的兴趣和能力。这种学习模式以问题的解决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从而有效地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锦芬.论外语教学中的批判性合作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12,33(3):51—55
[2]贾春雷.任务驱动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特点及效果[J].现代企业教育,2012,5:113
[3]方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11,7:146—148
[4]孙跃兰.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35
[5]董文尧.质量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