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撒切尔夫人从首次荣登英国首相宝座起,便刻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激进的变革家”的形象,她倡导此前英国历届政府,包括保守党政府都从不曾有过的改革。这正应验了工党把她斥为“极右翼分子”和卡拉汉警告的“选择她就意味着现有的一切都将被连根拔起”的预言。
是的,“善者不来,来者不善”。撒切尔夫人是一位抱负不凡的高智能女强人,她走马上任伊始,便熟练地一头钻进国内外的大量政务中,她好像不是头一次坐在唐宁街办公室里,倒像是一个轻车熟路的政坛老手。她迫切需要把她的从政构想和改革意念贯彻到她那日常的国务活动中,尽快扭转英国经济情况江河日下的颓势,给长期病入膏肓的大不列颠注入新的活力;她发誓要促成一个英国的“全面复兴”时代的到来。她隐隐意识到,只能这样,她才能真正掌控住局势。因为当时英国的政治现实是,撒切尔夫人虽说历经四年的苦斗,到入主唐宁街10号止,还不能说她已完全征服了保守党,遑论真正控制全国局势了。当时保守党内外的许多人仍然认为,撒切尔夫人的主政阶段充其量仅是一个过渡期,保守党最终还会要故态复萌,经过曲曲折折的折腾,又将绕回到老路上去的。因此,铁下心来跟定这个女人的还为数寥寥。
当然,要真正掌控住局势,又谈何容易。撒切尔夫人认识到,她头等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全盘否定工党政府的既定政策,要对工党的以凯恩斯主义为主体的经济政策动大手术,把工党的包括国有化政策在内的一揽子“社会主义”措施“推回去”,统统加以扬弃,束之高阁。人们把撒切尔夫人的这一“野心勃勃的改革”或如卡拉汉所认定的根本不能实现的“乌托邦”设想称为“撒切尔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
撒切尔夫人上台还不到一个月,就推出了第一个预算案,即1979年预算案。这个预算案在英国政坛上如同投下了一枚烈性炸弹,使各方震惊万分。不仅工党(这时已沦为在野党)深表不安,就连保守党内多数内阁大臣都不禁愕然,因为撒切尔夫人根本没有把这个预算案拿到内阁会议上讨论过,多数大臣是在议会中由财政大臣杰弗里·豪公布时才知道这一预算案内容的。其结果不难想象,它引起了威斯敏斯特宫大厅的一片混乱。前工党政府财政大臣丹尼斯·希利挺身而起,在发言中猛烈抨击这一预算案,称它是“披着羊皮的母狼的预算案”。事后,他还愤慨万分,指斥这一预算案匪夷所思,“把工党政府积五年心血以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果毁于一旦”。其实,保守党的这个预算案正是“新官上任”的头把火。撒切尔夫人正是要以这个预算案为起点,力促“撒切尔革命”早日降生。
撒切尔政府的首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撒切尔夫人荣登英国首相宝座时,英国的通胀率为11%,三个月之后又增至13%。她在舆论面前除把这归咎于前工党政府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正常借贷所引发的恶果外,也指出伊朗革命促使油价飙涨(高达30%)对英国经济的巨大破坏作用。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撒切尔夫人在其执政的头一年即1979 年,就决定把货币发行量控制在11%。第二年初,她又开始推行“中期金融战略”,以求逐年降低货币的发行量,到1983—1984 年度,英国货币供应量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此外,撒切尔政府还提高银行利率,紧缩政府开支。其中银行利率从1979年的8.5%提高到1980年至1983年的12%左右;公共开支一下被砍掉了40亿英镑,除警察和军队的开支没有削减外,住房、教育、能源、就业、交通、外援和实业等方面均遭大刀阔斧式的砍削。这还不算,女首相还撤销了前工党政府设立的3000多个计划,关闭了不少咨询监督机构,使政府部门的借款从1979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4%,降到1983—1984年度的1.5%。
撒切尔政府在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抑制通货膨胀政策后,收到了预期的至佳效果:1980年的通胀率为21.9%,1983年降至4%,1984年降到了3%。英国经济逐步走出了增长缓慢和通胀率高的低谷,开始呈现出健康攀升的良好势头。
撒切尔夫人极力主张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为私有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此,她按照约瑟夫所倡导的“真正”保守党人的实用价值标准,认为国家干预经济过多乃是“社会主义”的表现,是“英国病”的根源。因此,她大力推行税制改革。新政府于1979年出台的第一个预算案,就将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从33%下调至30%,最高税率从83%下调至60%;9年之后的1988年,所得税的基本税率又进一步下调至25%,最高税率则降至40%。企业税则从52%猛降至35%。为了避免税制改革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新政府增加了间接税,提高了增值税。与此同时,撒切尔政府还取消了物价管制委员会,缩小了国家企业委员会的权力,废除了180多项限制经济生活的陋规,以此来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撒切尔革命”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大力强化私有化政策。二战后英国历届政府都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建立了庞大的国有企业。到1979年大选之后,英国拥有的国有企业工人已超过了150万,投资占全国总投资额的20%,产值约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1.5%。同私营企业相比,多数国有企业管理不善,经营效益低下,常常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撒切尔夫人上台后的头两年,被迫拨出巨款来维持和改造部分国有企业。而从1981年到1987年,撒切尔政府已开始改变“英国病夫”的形象,将三分之一的国有企业(资产总值为200亿英镑)转为私营,其中从国有企业转为私营企业的职工高达60多万人。这样,国有企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也就急剧下滑到1988年的6.5%。
撒切尔夫人的私有化政策是十分成功的。她使一批企业扭亏为盈,从而直接推动了整个英国经济的复苏。人们为此把保守党的经济变革誉为“撒切尔革命”,是并不为过的。
如果说,撒切尔夫人推行抑制通货膨胀和私有化政策并非目的本身,而是一种刺激工业高效发展,以达到经济全面复苏的手段的话;那么,她一上台便大幅度削减文官队伍,乃是减少政府开支,平衡国家预算,俾求实施“撒切尔革命”中的励精图治的重要一着棋了。
从1979年至1986年,新首相力排众议,最终把英国文职官员从73.2万人精简至59.4万人,实现了初期目标。
鉴于人的思想并非一成不变,今天的亲信,明天就可能成为推行政策的障碍,为深化改革力度,撒切尔夫人于1981年1月和9月在国内经济情况日趋好转的情况下,两度改组政府,把反对她新政策的人或貌合神离之流统统予以撤换,擢拔那些比较听话的人。同年5月29日,撒切尔首相还宣布对国防部进行了一次大改组:任命外交部国务秘书彼得·布莱克为皇家武装部队国务大臣,取缔了海、陆、空三军种各配备一名国务大臣的旧体制,以制止各军种相互扯皮、争夺国防预算的本位主义现象蔓延。此举还有助于确立她这位新首相的强大权力,并明确地向世人显示,她这位“铁娘子”已是英国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了。
在精简冗员、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撒切尔首相还大力促成住房改革。上世纪60年代之后,英国的各地方政府兴建了大批具有福利性质的公寓式大楼,供鳏寡孤独、低收入者和失业人员寄居,房租极为低廉,甚至不收取房租,这就占用了国家的一大笔资金。新首相上台伊始,就积极推动出售这些公寓式楼房,以回笼国有资金。在“铁娘子”任期内,合计出售了100万套公寓式大楼,回笼货币20亿英镑。私人住房率因此从1979年的52%上升到1988年的65%。这样,住房的私有化就大大强化了经济改革的力度,构成了她那整个私有化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值得一提的是,国有资产私有化的结果,使全国股票持有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从1979年的7%上升到了1988年的20%。这些新崛起的私有人,自然成了撒切尔夫人的热情支持者,使她得以两次蝉联英国首相。
总之,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一直呈颓势走向的英国经济,在“撒切尔革命”的作用下终于结束了低谷徘徊,从1983年起,它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84年至1988年间,英国经济比法国快出一倍,比西德(编者注:是对1949年5月至1990年10月之间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俗称)也快50%。这一时期撒切尔夫人的权势和威望也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峰巅。人们把“撒切尔革命”称为“奇迹”,把撒切尔夫人誉为“战后英国最伟大的首相”。
(选自萧燕编著《撒切尔夫人》,辽海出版社。标题为编者所拟)
是的,“善者不来,来者不善”。撒切尔夫人是一位抱负不凡的高智能女强人,她走马上任伊始,便熟练地一头钻进国内外的大量政务中,她好像不是头一次坐在唐宁街办公室里,倒像是一个轻车熟路的政坛老手。她迫切需要把她的从政构想和改革意念贯彻到她那日常的国务活动中,尽快扭转英国经济情况江河日下的颓势,给长期病入膏肓的大不列颠注入新的活力;她发誓要促成一个英国的“全面复兴”时代的到来。她隐隐意识到,只能这样,她才能真正掌控住局势。因为当时英国的政治现实是,撒切尔夫人虽说历经四年的苦斗,到入主唐宁街10号止,还不能说她已完全征服了保守党,遑论真正控制全国局势了。当时保守党内外的许多人仍然认为,撒切尔夫人的主政阶段充其量仅是一个过渡期,保守党最终还会要故态复萌,经过曲曲折折的折腾,又将绕回到老路上去的。因此,铁下心来跟定这个女人的还为数寥寥。
当然,要真正掌控住局势,又谈何容易。撒切尔夫人认识到,她头等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全盘否定工党政府的既定政策,要对工党的以凯恩斯主义为主体的经济政策动大手术,把工党的包括国有化政策在内的一揽子“社会主义”措施“推回去”,统统加以扬弃,束之高阁。人们把撒切尔夫人的这一“野心勃勃的改革”或如卡拉汉所认定的根本不能实现的“乌托邦”设想称为“撒切尔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
撒切尔夫人上台还不到一个月,就推出了第一个预算案,即1979年预算案。这个预算案在英国政坛上如同投下了一枚烈性炸弹,使各方震惊万分。不仅工党(这时已沦为在野党)深表不安,就连保守党内多数内阁大臣都不禁愕然,因为撒切尔夫人根本没有把这个预算案拿到内阁会议上讨论过,多数大臣是在议会中由财政大臣杰弗里·豪公布时才知道这一预算案内容的。其结果不难想象,它引起了威斯敏斯特宫大厅的一片混乱。前工党政府财政大臣丹尼斯·希利挺身而起,在发言中猛烈抨击这一预算案,称它是“披着羊皮的母狼的预算案”。事后,他还愤慨万分,指斥这一预算案匪夷所思,“把工党政府积五年心血以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果毁于一旦”。其实,保守党的这个预算案正是“新官上任”的头把火。撒切尔夫人正是要以这个预算案为起点,力促“撒切尔革命”早日降生。
撒切尔政府的首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撒切尔夫人荣登英国首相宝座时,英国的通胀率为11%,三个月之后又增至13%。她在舆论面前除把这归咎于前工党政府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正常借贷所引发的恶果外,也指出伊朗革命促使油价飙涨(高达30%)对英国经济的巨大破坏作用。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撒切尔夫人在其执政的头一年即1979 年,就决定把货币发行量控制在11%。第二年初,她又开始推行“中期金融战略”,以求逐年降低货币的发行量,到1983—1984 年度,英国货币供应量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此外,撒切尔政府还提高银行利率,紧缩政府开支。其中银行利率从1979年的8.5%提高到1980年至1983年的12%左右;公共开支一下被砍掉了40亿英镑,除警察和军队的开支没有削减外,住房、教育、能源、就业、交通、外援和实业等方面均遭大刀阔斧式的砍削。这还不算,女首相还撤销了前工党政府设立的3000多个计划,关闭了不少咨询监督机构,使政府部门的借款从1979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4%,降到1983—1984年度的1.5%。
撒切尔政府在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抑制通货膨胀政策后,收到了预期的至佳效果:1980年的通胀率为21.9%,1983年降至4%,1984年降到了3%。英国经济逐步走出了增长缓慢和通胀率高的低谷,开始呈现出健康攀升的良好势头。
撒切尔夫人极力主张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为私有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此,她按照约瑟夫所倡导的“真正”保守党人的实用价值标准,认为国家干预经济过多乃是“社会主义”的表现,是“英国病”的根源。因此,她大力推行税制改革。新政府于1979年出台的第一个预算案,就将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从33%下调至30%,最高税率从83%下调至60%;9年之后的1988年,所得税的基本税率又进一步下调至25%,最高税率则降至40%。企业税则从52%猛降至35%。为了避免税制改革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新政府增加了间接税,提高了增值税。与此同时,撒切尔政府还取消了物价管制委员会,缩小了国家企业委员会的权力,废除了180多项限制经济生活的陋规,以此来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撒切尔革命”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大力强化私有化政策。二战后英国历届政府都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建立了庞大的国有企业。到1979年大选之后,英国拥有的国有企业工人已超过了150万,投资占全国总投资额的20%,产值约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1.5%。同私营企业相比,多数国有企业管理不善,经营效益低下,常常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撒切尔夫人上台后的头两年,被迫拨出巨款来维持和改造部分国有企业。而从1981年到1987年,撒切尔政府已开始改变“英国病夫”的形象,将三分之一的国有企业(资产总值为200亿英镑)转为私营,其中从国有企业转为私营企业的职工高达60多万人。这样,国有企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也就急剧下滑到1988年的6.5%。
撒切尔夫人的私有化政策是十分成功的。她使一批企业扭亏为盈,从而直接推动了整个英国经济的复苏。人们为此把保守党的经济变革誉为“撒切尔革命”,是并不为过的。
如果说,撒切尔夫人推行抑制通货膨胀和私有化政策并非目的本身,而是一种刺激工业高效发展,以达到经济全面复苏的手段的话;那么,她一上台便大幅度削减文官队伍,乃是减少政府开支,平衡国家预算,俾求实施“撒切尔革命”中的励精图治的重要一着棋了。
从1979年至1986年,新首相力排众议,最终把英国文职官员从73.2万人精简至59.4万人,实现了初期目标。
鉴于人的思想并非一成不变,今天的亲信,明天就可能成为推行政策的障碍,为深化改革力度,撒切尔夫人于1981年1月和9月在国内经济情况日趋好转的情况下,两度改组政府,把反对她新政策的人或貌合神离之流统统予以撤换,擢拔那些比较听话的人。同年5月29日,撒切尔首相还宣布对国防部进行了一次大改组:任命外交部国务秘书彼得·布莱克为皇家武装部队国务大臣,取缔了海、陆、空三军种各配备一名国务大臣的旧体制,以制止各军种相互扯皮、争夺国防预算的本位主义现象蔓延。此举还有助于确立她这位新首相的强大权力,并明确地向世人显示,她这位“铁娘子”已是英国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了。
在精简冗员、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撒切尔首相还大力促成住房改革。上世纪60年代之后,英国的各地方政府兴建了大批具有福利性质的公寓式大楼,供鳏寡孤独、低收入者和失业人员寄居,房租极为低廉,甚至不收取房租,这就占用了国家的一大笔资金。新首相上台伊始,就积极推动出售这些公寓式楼房,以回笼国有资金。在“铁娘子”任期内,合计出售了100万套公寓式大楼,回笼货币20亿英镑。私人住房率因此从1979年的52%上升到1988年的65%。这样,住房的私有化就大大强化了经济改革的力度,构成了她那整个私有化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值得一提的是,国有资产私有化的结果,使全国股票持有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从1979年的7%上升到了1988年的20%。这些新崛起的私有人,自然成了撒切尔夫人的热情支持者,使她得以两次蝉联英国首相。
总之,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一直呈颓势走向的英国经济,在“撒切尔革命”的作用下终于结束了低谷徘徊,从1983年起,它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84年至1988年间,英国经济比法国快出一倍,比西德(编者注:是对1949年5月至1990年10月之间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俗称)也快50%。这一时期撒切尔夫人的权势和威望也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峰巅。人们把“撒切尔革命”称为“奇迹”,把撒切尔夫人誉为“战后英国最伟大的首相”。
(选自萧燕编著《撒切尔夫人》,辽海出版社。标题为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