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海拔、高寒地区具有复杂的气候条件,同时具有强烈的紫外线,整体气温比较低,将会提高地表散热速度,在道路沥青混凝土施工中,上述因素会快速降低混合料的温度,延长碾压时间,导致沥青发生老化问题,降低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因此在高海拔、高寒地区需要改进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使整体施工质量提高。本文综合分析了高海拔,高寒地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从而有效适应高海拔、高寒地区的特点,保障整体施工质量。
关键词:高海拔、高寒地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我国不断发展高速公路工程,也逐渐增加了高海拔、高寒地区的道路建设数量,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直接连接路基,这也是道路重要的构筑物,因此在道路发展过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也逐渐改善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进一步优化沥青混凝土路面线型和结构,平稳的衔接沥青混凝土路面和各项施工工艺,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
1 概述高海拔、高寒地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1.1 施工准备工作
对比低海拔地区,高海拔、高寒地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更大的施工难度,同时提高了施工细节要求,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温度在10℃以上,但是因为高海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因此增加了高海拔、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周期,高海拔、高寒地区应该在每年6-8月开展混凝土路面施工[1]。
高海拔、高寒地区的气压比较低,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需要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因此地域特征也对于机械设备提出较高的要求,机械零部件需要承受高寒特征,选用的机械设备的动力应该是柴油机,同时配置增压装置,如果机械动力为电机,那么就要保障机械具有较大的驱动功率,这样才可以保障机械适应高海拔、高寒地区,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阶段,摊铺机和搅拌站以及压力机等都会影响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因此在机械设备购置阶段,工作人员需要结合高海拔、高寒地区的特征,合理选择设备。
1.2 高海拔、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
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一种柔性路面,可以适应各种交通条件,但是温度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质量,在高海拔、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温度缺乏稳定性,在夏季高温阶段,沥青混凝土很容易发生软化问题,在行车影响下,很容易发生鼓包问题,在冬季低温阶段,沥青混凝土将会存在脆性,在外力影响下很容易发生裂缝问题。此外雪水融化之后将会渗入到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导致路面发生老化問题,路面整体使用寿命也会因此受到影响。高海拔、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包括车辙和坑槽以及松散等问题[2]。
分析高海拔、高寒地区气候环境状况,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病害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高海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因为高海拔、高寒地区具有较强的太阳辐射,将会快速老化沥青混凝土,引发收缩裂缝和冻融等问题,另一方面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在低气温和长运距的情况下,将会增加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难度,无法保障压实效果,引发离析问题,影响到整体路面质量,最终出现松散和坑槽等问题。
2 高海拔、高寒地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2.1 设计配合比
结合高海拔、高寒地区气候特征,保障路面抗车辙能力,结合低温抗裂性能,合理选择沥青混合料。针对不同规格的粒级矿料,确定针对性的配合比。结合选择的混合料类型,建立沥青目标用量。利用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最佳用量。在生产配合比阶段,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工地实际情况确定材料最佳性能,一方面优化混合料的性能,同时需要满足生产需求。在铺设沥青面层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开展试拌试铺工作,为实际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3]。
2.2 沥青混凝土拌制和运输
确定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合理调整冷料仓供料数量,根据集料粗细比例控制出料口的开启度,通过调整传送带运行速度,有效控制供料的数量,建立供料数量关系图,为供料数量调整提供依据,充分准备了施工材料之后,需要试拌沥青混凝土,随后开展批量生产工作。
2.2.1 试拌
利用厂拌方式,在拌合机中配置除尘设备,同时需要设置测拌和温度监测装置,分散堆放各种矿料,避免出现混杂问题,设置防御顶棚储存集料,避免出现受潮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利用强制间歇性混合料搅拌设备,结合配合比要求拌制混合料,控制各个热料仓的出料数量。试拌确定的沥青用料,完成试拌之后开展马歇尔试验,通过比较试验值和实际配合比试验结果,提高沥青用量的合理性,施工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施工合理调整沥青用量。施工单位还需控制拌和时间和拌和温度等,控制沥青加热温度在150℃~160℃范围内[4]。
2.2.2 拌制
施工单位需要结合配料单完成进料工作,控制不同材料的用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需要均匀性的拌和沥青混合料,避免发生花白和离析等问题。抽样检测沥青混合料性能和矿料级配。在实际施工阶段,需要提前拌和混合料,在拌和设备的贮料仓中贮存混合料,避免在施工中摊铺机出现停机问题,控制主料温度在10℃以上,杜绝过夜贮藏混合料。
2.2.3 运输
在施工之前就要明确摊铺工作的位置和施工条件等参数,实现拌和设备连续生产的要求,合理控制车辆数量,避免因为车辆数量比较少而导致停工,为了保障材料控制的精确性,卸料车在出厂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利用磅秤车辆材料质量。
2.3 沥青混凝土摊铺
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性,施工单位需要合理选择摊铺机,选择的摊铺机要具备自动厚度调节装置,在开展摊铺工作之前,施工人员需要检查下层质量,如果发现下层质量不合格,需要立即停工修改。施工单位需要结合高海拔、高寒地区特征合理设置摊铺机结构参数。在实际摊铺阶段,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检查摊铺厚度和交叉坡度等,如果发现不符合施工要求,需要及时调整摊铺机。非操作人员不能随意的通过熨平板,在混合物压实铺砌之前,施工人员要注意保护地板,如果机械出现故障从而中断施工,施工单位在复工之后要注意重新铺设路面,并且将表面冷却的沥青清除干净[5]。
2.4 沥青混凝土碾压技术
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施工单位在沥青混凝土压实阶段,需要严格控制路面的温度和速度,为了保障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施工人员需要操作大型运输设备,同时落实恒温处理工作,避免突然变化温度。
在材料搅拌阶段,施工人员需要保障混合的均匀性,因此保障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施工单位要注意结合施工标注拌和沥青混合料,通过碾压施工操作,保障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为后续铺路工作提供便利。在辊子滚动阶段,施工单位需要根据由下到上的顺序滚动,协调驱动轮和摊铺机的位置,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突然改变滚动路线和方向,否则将会产生皱纹。如果局部无法利用辊子,施工人员可以利用振动捣固板完成压实工作。
完成滚动工作之后,在未施工的部位放置辊子,同时不能在压实路段上放置机械,此外也不能在当天清理杂物,否则将会影响到施工质量。
3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高海拔、高寒地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有效适应高海拔、高寒地区的各种特殊条件,保障道路路面施工质量,进一步提高高海拔、高寒地区的交通条件。
参考文献:
[1]谭上俞.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在路面养护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21,47(01):92+103.
[2]徐丽卫.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交通世界,2020(36):97-98.
[3]黄文锋.论述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J].砖瓦,2020(12):192-193.
[4]翟志勇.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33):107+112.
[5]于瑞华.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5):195-196.
关键词:高海拔、高寒地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我国不断发展高速公路工程,也逐渐增加了高海拔、高寒地区的道路建设数量,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直接连接路基,这也是道路重要的构筑物,因此在道路发展过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也逐渐改善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进一步优化沥青混凝土路面线型和结构,平稳的衔接沥青混凝土路面和各项施工工艺,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
1 概述高海拔、高寒地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1.1 施工准备工作
对比低海拔地区,高海拔、高寒地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更大的施工难度,同时提高了施工细节要求,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温度在10℃以上,但是因为高海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因此增加了高海拔、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周期,高海拔、高寒地区应该在每年6-8月开展混凝土路面施工[1]。
高海拔、高寒地区的气压比较低,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需要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因此地域特征也对于机械设备提出较高的要求,机械零部件需要承受高寒特征,选用的机械设备的动力应该是柴油机,同时配置增压装置,如果机械动力为电机,那么就要保障机械具有较大的驱动功率,这样才可以保障机械适应高海拔、高寒地区,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阶段,摊铺机和搅拌站以及压力机等都会影响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因此在机械设备购置阶段,工作人员需要结合高海拔、高寒地区的特征,合理选择设备。
1.2 高海拔、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
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一种柔性路面,可以适应各种交通条件,但是温度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质量,在高海拔、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温度缺乏稳定性,在夏季高温阶段,沥青混凝土很容易发生软化问题,在行车影响下,很容易发生鼓包问题,在冬季低温阶段,沥青混凝土将会存在脆性,在外力影响下很容易发生裂缝问题。此外雪水融化之后将会渗入到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导致路面发生老化問题,路面整体使用寿命也会因此受到影响。高海拔、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包括车辙和坑槽以及松散等问题[2]。
分析高海拔、高寒地区气候环境状况,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病害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高海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因为高海拔、高寒地区具有较强的太阳辐射,将会快速老化沥青混凝土,引发收缩裂缝和冻融等问题,另一方面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在低气温和长运距的情况下,将会增加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难度,无法保障压实效果,引发离析问题,影响到整体路面质量,最终出现松散和坑槽等问题。
2 高海拔、高寒地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2.1 设计配合比
结合高海拔、高寒地区气候特征,保障路面抗车辙能力,结合低温抗裂性能,合理选择沥青混合料。针对不同规格的粒级矿料,确定针对性的配合比。结合选择的混合料类型,建立沥青目标用量。利用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最佳用量。在生产配合比阶段,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工地实际情况确定材料最佳性能,一方面优化混合料的性能,同时需要满足生产需求。在铺设沥青面层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开展试拌试铺工作,为实际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3]。
2.2 沥青混凝土拌制和运输
确定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合理调整冷料仓供料数量,根据集料粗细比例控制出料口的开启度,通过调整传送带运行速度,有效控制供料的数量,建立供料数量关系图,为供料数量调整提供依据,充分准备了施工材料之后,需要试拌沥青混凝土,随后开展批量生产工作。
2.2.1 试拌
利用厂拌方式,在拌合机中配置除尘设备,同时需要设置测拌和温度监测装置,分散堆放各种矿料,避免出现混杂问题,设置防御顶棚储存集料,避免出现受潮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利用强制间歇性混合料搅拌设备,结合配合比要求拌制混合料,控制各个热料仓的出料数量。试拌确定的沥青用料,完成试拌之后开展马歇尔试验,通过比较试验值和实际配合比试验结果,提高沥青用量的合理性,施工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施工合理调整沥青用量。施工单位还需控制拌和时间和拌和温度等,控制沥青加热温度在150℃~160℃范围内[4]。
2.2.2 拌制
施工单位需要结合配料单完成进料工作,控制不同材料的用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需要均匀性的拌和沥青混合料,避免发生花白和离析等问题。抽样检测沥青混合料性能和矿料级配。在实际施工阶段,需要提前拌和混合料,在拌和设备的贮料仓中贮存混合料,避免在施工中摊铺机出现停机问题,控制主料温度在10℃以上,杜绝过夜贮藏混合料。
2.2.3 运输
在施工之前就要明确摊铺工作的位置和施工条件等参数,实现拌和设备连续生产的要求,合理控制车辆数量,避免因为车辆数量比较少而导致停工,为了保障材料控制的精确性,卸料车在出厂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利用磅秤车辆材料质量。
2.3 沥青混凝土摊铺
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性,施工单位需要合理选择摊铺机,选择的摊铺机要具备自动厚度调节装置,在开展摊铺工作之前,施工人员需要检查下层质量,如果发现下层质量不合格,需要立即停工修改。施工单位需要结合高海拔、高寒地区特征合理设置摊铺机结构参数。在实际摊铺阶段,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检查摊铺厚度和交叉坡度等,如果发现不符合施工要求,需要及时调整摊铺机。非操作人员不能随意的通过熨平板,在混合物压实铺砌之前,施工人员要注意保护地板,如果机械出现故障从而中断施工,施工单位在复工之后要注意重新铺设路面,并且将表面冷却的沥青清除干净[5]。
2.4 沥青混凝土碾压技术
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施工单位在沥青混凝土压实阶段,需要严格控制路面的温度和速度,为了保障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施工人员需要操作大型运输设备,同时落实恒温处理工作,避免突然变化温度。
在材料搅拌阶段,施工人员需要保障混合的均匀性,因此保障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施工单位要注意结合施工标注拌和沥青混合料,通过碾压施工操作,保障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为后续铺路工作提供便利。在辊子滚动阶段,施工单位需要根据由下到上的顺序滚动,协调驱动轮和摊铺机的位置,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突然改变滚动路线和方向,否则将会产生皱纹。如果局部无法利用辊子,施工人员可以利用振动捣固板完成压实工作。
完成滚动工作之后,在未施工的部位放置辊子,同时不能在压实路段上放置机械,此外也不能在当天清理杂物,否则将会影响到施工质量。
3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高海拔、高寒地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有效适应高海拔、高寒地区的各种特殊条件,保障道路路面施工质量,进一步提高高海拔、高寒地区的交通条件。
参考文献:
[1]谭上俞.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在路面养护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21,47(01):92+103.
[2]徐丽卫.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交通世界,2020(36):97-98.
[3]黄文锋.论述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J].砖瓦,2020(12):192-193.
[4]翟志勇.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33):107+112.
[5]于瑞华.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5):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