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疗效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0198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30)与观察组(30),对照组应用噻氯匹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水平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状况进行对比。结果:一个月治疗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六个月治疗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在血小板聚集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6h、24h后,在血小板聚集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在血栓素B2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6h、24h后,在血栓素B2水平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氯吡格雷预防能使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得到明显降低,并且能有效控制血小板聚集率与血栓素B2水平。
  关键词:氯吡格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血管不良事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虽然预后能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会引发粥样硬化板块破裂以及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会发生聚集,造成新冠状动脉血栓事件[1-2]。在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后,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是确保手术以后治疗效果的关键,临床预防通常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不同药物其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主要对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效果理想,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30)与观察组(30)。病例入选标准:发病至就诊时间<24h;根据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所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有1处或1处以上狭窄,并且狭窄≥75%[3-5]。观察组中,11例女,19例男,年龄平均为(54.36±13.27)岁;6例冠心病史,8例糖尿病史,6例高血压史,10例吸烟史;TC(5.64±0.36)mmol/L;9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例心绞痛;支架数平均为(1.76±0.37)枚,支架总长度(18.73±6.25)mm,支架直径(3.02±0.44)mm。对照组中,10例女,20例男,年龄平均为(53.26±12.53)岁;5例冠心病史,10例糖尿病史,6例高血压史,9例吸烟史;TC(5.63±0.35)mmol/L;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例心绞痛;支架数平均为(1.83±0.28)枚,支架总长度(19.41±6.15)mm,支架直径(2.92±0.38)mm。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手术以前,250mg噻氯匹定、300mg阿司匹林,每天一次;手术以后,100mg阿司匹林、75mg噻氯匹定,每天一次,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进行7d皮下注射。观察组:手术以前,300mg阿司匹林、600mg氯吡格雷,每天一次;手术以后,100mg阿司匹林、150mg氯吡格雷,每天一次,第三天氯吡格雷剂量调整到75mg,每天一次,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进行7d皮下注射。手术以后两组用药需持续六个月。
  1.3 观察指标
  详细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手术1、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心血管不良事件主要包含靶病血运重建、死亡以及心肌梗死。对两组患者用药前与用药后6h、24h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栓素B2水平进行详细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与用药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与血栓素B2水平。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 13.0 软件,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取t检验与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一个月治疗后,对照组中,1例血运重建,2例心肌梗死,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中,1例血运重建,1例心肌梗死,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两组无明显差异,x2=0.532,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个月治疗后,对照组中,3例血运重建,2例心肌梗死,3例死亡,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中,1例血运重建,1例心肌梗死,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两组有明显差异,x2=0.025,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血栓素B2水平对比
  治疗前在血小板聚集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用药6h、24h后,在血小板聚集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有明显差异,t=4.265、6.325,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在血栓素B2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用药6h、24h后,在血栓素B2水平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有明显差异,t=3.325、3.215,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血栓素B2水平对比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血栓素B2水平对比(x±s)   分组 n 血栓素B2水平(ng/L) 血小板聚集率(%)
  用药前 用药6h后 用药24h后 用药前 用药6h后 用药24h后
  对照组 30 160.25±20.75 92.56±12.15 68.15±12.56 48.25±7.25 38.25±5.38 32.58±2.25
  观察组 30 160.36±20.35 93.25±12.26 59.87±12.18 48.25±7.35 32.25±5.24 25.36±2.13
  t 0.023 3.325 3.215 0.054 4.265 6.23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从原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发展到支架术,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巨大变革,促使冠心病治疗迈入新阶段。随着DES(药物洗脱支架)在临床中的普遍应用,减少了由于狭窄而造成的血运重建。在将药物洗脱支架置入以后,能降低死亡风险,主要同降低狭窄后心肌梗死与死亡风险、增加支架血栓风险以及获得较高血运重建率有关系。虽然使用药物洗脱支架能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再狭窄概率降低到20%,但由于支架是激活血小板的平台,使得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后需要补充抗栓,防止形成血栓。李典耕[6]等人研究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胶原诱导与二磷酸腺苷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较为明显,所以需要对患者增强抗血小板治疗,进而使血小板聚集得以降低。氯吡格雷属于强效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与血小板膜面APD(二磷酸腺苷)受体相结合,使得糖蛋白GPIIb/IIIa和纤维蛋白原不能进行结合,进而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六个月治疗后,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用药6h、24h后,在血小板聚集率方面与血栓素B2水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这说明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氯吡格雷预防,能使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并且能有效控制血小板聚集率与血栓素B2水平。
  参考文献:
  [1]苏海明.大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2(07):10-12.
  [2]梁滨.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9(11):24-26.
  [3]李立志.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02(02):43-46.
  [4]刘桂勇.对氯吡格雷不良反应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发华林治疗效果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6(06):90-93.
  [5]廖波.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防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01(03):18-20.
  [6]李典耕,陈瑶,李荣山.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应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心血管事件影响的荟萃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01(02):98-1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及健康教育,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血压监测、生活方式、定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压疮的疗效观察,为今后压疮护理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选择40例3-4期带入压疮,采用统计学方法设立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新直接涂于溃烂处皮肤,实验组采用生理盐水+康复新涂于溃烂处皮肤,包括治愈天数、治愈率、治愈例数分别观察对带入压疮的疗效。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方法对3-4期压疮治疗有效率达95%以上,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的平均治愈天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92例为观察组,另将同期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镇痛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患有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资料收集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29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全胸腔镜治疗,对照组选择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时间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方法后,临床疗效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69例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所有患者均例行内科规范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超声诊断图、X线及心电图等相关资料,采用规范的内科治疗,针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结果:经过内科规范治疗,69例患者,52例治愈,显效15例,有效1例,无效1例,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讨论胶体金法应用于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发病初期患者的静脉血,并分别采用胶体金检查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静脉血标本中EV71-IgM抗体,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的阳性率。结果 胶体金法检测EV71-IgM阳性26例,检出阳性率为47.2%;酶联免疫法检测EV71-IgM阳性14例,检出阳性率为25.5%;胶体金法检测的阳性率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2012年株洲市某单位职工团体体检结果汇总显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关注其代谢综合征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干预,减少伴随多种代谢紊乱而增加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效改善公共健康状况。  方法:对株洲市某单位职工体检人群1024人进行空腹血糖、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检测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城市二级医院发展战略,并分析其实际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医院整理运行进行总结,其设置为干预前组,同时我院在2011年度和2012年度进行医疗质量改革,并总结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干预后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病床数及使用率、医疗收入,干预前后医务人员结构情况。结果干预后病床数多于干预前,病床使用率高于干预前,医疗总收入高于干预前,干预后护士和医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外科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以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从外科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中抽调60例,给予其采用院前急救以及临床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抢救成功率为86.7%,放弃治疗率为5.0%,死亡率为8.3%。结论:给予外科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必要的院前急救以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外科急危重症;院前急救;临床护理  外科急危
期刊
摘要:面对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工会干部需抓好经常性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加深工会工作理念认识,与时俱进分析、思考、转变、更新,把职工思想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活,主动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创新工作途径,搭建平台,运用多种载体,力求以一种更加人性化、符合时代特点的方式来丰富工会活动形式和内涵,让职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人,成为参与医院改革建设的设计者。  关键词:医院;思想政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