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顺利召开,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股体育运动的热潮,全民健身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而这些必然都会反映到体育教育领域。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把教学与时代体育发展趋势连接起来。要想让教学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对体育教育的要求,就必须要在教材制定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制定出好的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运用好教学策略,是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保证。在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实际,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努力实现教学水平的新飞跃。
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思想,把握方向
正确的体育教学思想是指对体育教学内容、方法、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和认识。而教学质量观应定义为将体育教学思想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的稳定认同感。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是教师个体也是学校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但优质教育资源(优秀教师)还很匮乏也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牢牢抓住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教师个体。
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为:教学内容不全面、教学方法单一、新课程思想的理解不深,落实力度不强。体育教师应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大前提下必须要有高质量教学思想,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明确教学大纲的体系,将必修教材有机地分配到各个课时计划中去。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再学习,在教学中能够部分地体现教学新思想。
把准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方向是学校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外部保障。任何一名教师都有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但教师随着教育环境的快速变化,其教学心理和目标定位也会随之变化,为保证教师专业成长的快速有效性,教学管理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科学方法,支持教学研究与创新,规范部分教师教学行为。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在美国有这样一则教学案例,学生拿着一张彩色纸片绕着场地跑,老师则躲在场地的一个角落,每个学生跑过便在其拿着的纸上画一“V”字。随着纸片的飞舞,场地上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更激发了学生跑步的热情。反观我们的教学,不是讲要领,就是强调重要性,结果,学生还没跑,心里早已厌倦、恐惧,何来运动的兴趣?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如篮球教学前,让学生自行拿球练习,自主模仿优秀选手的动作,在学生感到有必要学习的时候再教学,定能收到意外之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我们就要调查了解,提前安排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三、师生互动是体育教学的有效形式
只有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对主体进行辅导;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学习脱离学习目标时,给予引导;主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主体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症结时,给予疏导。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就能真正地体现出现代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积极的教育思想,成为主体的助手,成为一个教学活动中的服务者。如在一节以发展速度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上,每一个学生由于各自的速度基础不同、各人的运动能力不同,因此,要真正地促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速度,教师可以允许每个人采取不同的练习手段,如腿长的研究在步幅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步频;腿短的则在自己快速步频的优势下,努力提高步幅;跑得慢的可以发展腿部力量;跑得快的也可以发展反应能力。有的学生提出希望通过球类活动来发展速度,也有人愿意利用跳绳来发展速度,在课的发展速度目标的约束下,每个学生都能采取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来达到目标,教师既可以起咨询作用,又可以起辅导作用,在这样的课上,可以说学生是有了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四、加强安全教育,以保证教学效果
加强安全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安全教育。特别是进行器械体育课的教学时,除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安全措施,确保教学的安全。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故此,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教育应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逐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受教育者作为一名有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的社会成员,(所谓个性,是指在社会化感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那种决定自己心理特点和倾向的内在驱动力总和,它可以使人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产生独特的行为反应。)总要从他们当时认识、情感、个性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德育影响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各种选择,从而产生不同的德育效果。所以任何一种德育影响要产生德育效果,没有受教育者的认可和接受都是不可能的。无论德育的影响有多么重要,影响力有多么深,都难以取得德育影响的正效果。体育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并发挥好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总之,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而真正达到这个目标还需长期努力和多方协作才行。同时,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因时因势地协调好各教学要素的关系,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和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应明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J].教书育人, 2011,(10)
[2]王晓英,陈石豹.初中体育教学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0,(02) .
[3]吴海林.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09,(10) .
[4]冯国平.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01) .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顺利召开,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股体育运动的热潮,全民健身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而这些必然都会反映到体育教育领域。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把教学与时代体育发展趋势连接起来。要想让教学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对体育教育的要求,就必须要在教材制定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制定出好的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运用好教学策略,是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保证。在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实际,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努力实现教学水平的新飞跃。
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思想,把握方向
正确的体育教学思想是指对体育教学内容、方法、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和认识。而教学质量观应定义为将体育教学思想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的稳定认同感。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是教师个体也是学校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但优质教育资源(优秀教师)还很匮乏也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牢牢抓住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教师个体。
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为:教学内容不全面、教学方法单一、新课程思想的理解不深,落实力度不强。体育教师应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大前提下必须要有高质量教学思想,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明确教学大纲的体系,将必修教材有机地分配到各个课时计划中去。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再学习,在教学中能够部分地体现教学新思想。
把准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方向是学校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外部保障。任何一名教师都有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但教师随着教育环境的快速变化,其教学心理和目标定位也会随之变化,为保证教师专业成长的快速有效性,教学管理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科学方法,支持教学研究与创新,规范部分教师教学行为。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在美国有这样一则教学案例,学生拿着一张彩色纸片绕着场地跑,老师则躲在场地的一个角落,每个学生跑过便在其拿着的纸上画一“V”字。随着纸片的飞舞,场地上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更激发了学生跑步的热情。反观我们的教学,不是讲要领,就是强调重要性,结果,学生还没跑,心里早已厌倦、恐惧,何来运动的兴趣?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如篮球教学前,让学生自行拿球练习,自主模仿优秀选手的动作,在学生感到有必要学习的时候再教学,定能收到意外之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我们就要调查了解,提前安排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三、师生互动是体育教学的有效形式
只有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对主体进行辅导;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学习脱离学习目标时,给予引导;主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主体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症结时,给予疏导。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就能真正地体现出现代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积极的教育思想,成为主体的助手,成为一个教学活动中的服务者。如在一节以发展速度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上,每一个学生由于各自的速度基础不同、各人的运动能力不同,因此,要真正地促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速度,教师可以允许每个人采取不同的练习手段,如腿长的研究在步幅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步频;腿短的则在自己快速步频的优势下,努力提高步幅;跑得慢的可以发展腿部力量;跑得快的也可以发展反应能力。有的学生提出希望通过球类活动来发展速度,也有人愿意利用跳绳来发展速度,在课的发展速度目标的约束下,每个学生都能采取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来达到目标,教师既可以起咨询作用,又可以起辅导作用,在这样的课上,可以说学生是有了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四、加强安全教育,以保证教学效果
加强安全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安全教育。特别是进行器械体育课的教学时,除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安全措施,确保教学的安全。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故此,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教育应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逐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受教育者作为一名有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的社会成员,(所谓个性,是指在社会化感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那种决定自己心理特点和倾向的内在驱动力总和,它可以使人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产生独特的行为反应。)总要从他们当时认识、情感、个性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德育影响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各种选择,从而产生不同的德育效果。所以任何一种德育影响要产生德育效果,没有受教育者的认可和接受都是不可能的。无论德育的影响有多么重要,影响力有多么深,都难以取得德育影响的正效果。体育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并发挥好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总之,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而真正达到这个目标还需长期努力和多方协作才行。同时,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因时因势地协调好各教学要素的关系,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和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应明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J].教书育人, 2011,(10)
[2]王晓英,陈石豹.初中体育教学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0,(02) .
[3]吴海林.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09,(10) .
[4]冯国平.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