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升迁就腐败,彭光伟贪污的理由看似很可笑,却折射着底层公职人员的一种微妙心态。这种“报复性腐败”最终报复的是腐败者本身
彭光伟1972年12月生于重庆市荣昌县,中专文化,原系荣昌县林业局工作人员。18年来,他一心想通过自己踏实工作来获得升迁,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现状。然而,他历经多年摸爬滚打,希望却一次次落空,不但没有得到升迁,还觉得被组织和领导边缘化了。为此,他的心态从不舒服变为不满,继而变为仇恨单位、仇恨领导,最后竟用贪污公款的方式报复单位。他从开始的“小偷小摸”,到携款20余万元出逃旅游,并在游戏赌博中挥霍一空。
2010年9月28日,经重庆市荣昌县检察院侦查终结和提起公诉,县法院一审认定其利用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职务之便,侵吞、骗取公共财物234180元,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且其未退出赃款,也无悔罪表现,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追缴其违法所得。
彭光伟不服一审判决而提起上诉。最近,重庆市第五中级法院作出维持原判的裁定。
升迁无望后心态失衡
2002年5月的一天,是彭光伟刻骨铭心的日子。那天,单位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主要议题便是公布中层干部的人选。彭光伟虽然有些紧张,但他对副站长的职位却是志在必得。
彭光伟出身农家,1992年中专毕业后,20岁的他被分配到荣昌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成为一名事业编制人员。作为一名农家子弟,能跳出“农门”被分配到这样的单位,彭光伟很是欣慰,对工作也很珍惜。他想用自己踏实的工作谋求升迁,改变自己和家人拮据的生活现状。
因此,刚到单位的他,勤奋上进,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别人上班时,他抢着多做;别人休息时,他忙着加班。勤奋的工作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多次被评为先进,他为此觉得领导很重视自己,以为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第一次让他嗅出升迁机会是在1994年。那一年,老站长退休,副站长接替老站长的位置,便空出了副站长的位置。为了争取这个职位,他更加勤奋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可事与愿违,上面从其他单位派了人过来任副站长。他用资历尚浅的解释来安慰自己,仍然没有放弃勤奋工作的态度。
一晃十年过去了,他除在1997年被评为助理工程师外,在仕途上一无所获。相比之下,其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很多人都得到提拔。此时的他心态上产生了细微的变化,本来就内向的性格变得更加不爱说话,做工作也不再那么积极了。
之后,单位又陆续来了些大学生。他虽然意识到这些年轻人无论在专业知识,还是在工作能力上都超过了自己,但自恃资格老的他,并没有想到提高自己,而是不将这些“毛头小子”放在眼里,觉得他们论资排辈,和自己不存在竞争关系……
“徐劲(化名)任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局领导开始宣布任命,把彭光伟的思绪拉回到职工大会现场。他有点失望,但仍期待接下来的两个名额有个属于自己。
“张鑫、唐宇(化名)……”这些才来不久的大学生的名字出现在了领导的口中,他们被任命为有关部门的中层干部。这让彭光伟心里极度恐慌。在他看来,这次按资格怎么也应该是自己的。
随着最后一个任命名单的出炉,他感觉天崩地裂。回到家中的他瘫坐在沙发上,想到这么多年勤奋工作,委屈、绝望涌上心头,两行热泪也不知不觉挂上了脸颊。
这之后的工作里,他显得无精打采,领导看出了他的心思,专门找他谈话,但他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
后来者居上,让他心里酸酸的。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消极、悲观、心理不平衡等情绪便乘虚而入。最让他难受的是,以前这些新来者都尊称他为彭老师,他也“小陈、小张”地叫他们,但随着这些年轻人职位的上升,现在他反而要叫这些“小字辈”为“科长、所长……” 而且以前都是他吩咐的这些“小字辈”,如今还可能被他们呼来喊去。
他将这些都归结为领导的偏心,觉得自己只是不会阿谀奉承才不被领导重视,被组织边缘化。为此,他对组织产生了不满,对工作他开始敷衍了事,经常迟到、早退,领导交办的事情也总是出现纰漏,还成天抱怨。
报复单位竟卷款出逃
2004年1月,彭光伟被抽调到县内一国家专项资金审查发放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对发放该项国家专项资金的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并将发放明细报送银行。具体工作是将符合获得该项资金的人的名字、身份证号码、发放金额、存折卡号以及家庭住址等资料报到银行,银行根据这些资料直接将钱打到那些人的账户上。
这次调任,本是组织上的信任,他却觉得是单位对自己的发配,心态也渐渐变得扭曲,由不满变为对单位的仇恨,逐渐产生了要报复单位,补偿自己的心态。
2008年12月,他将自己掌管和经手的国家专项资金3800余元占为己有。第一次得手,他既兴奋又忐忑不安,但一个月时间过去后,这件事没有被人察觉。
之后,他的胆子越来越大。2009年,他又多次采取应支付而不支付,以及应上交而不上交的手段,侵吞该项国家专项资金14000余元。
拿钱后,报复的快感让他心里舒坦了多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的问题又让他万分烦恼:前途无望,妻子没有正式工作,一个月只拿几百块钱,10岁的女儿又在读书。这些都让他觉得压力很大,认为都是单位的不公让他陷入生活的不如意。他觉得只是这样“小偷小拿”的方法不足以报复,想用更疯狂的方法报复单位,报复那些对他不公的人。
2009年9月初,他在翻看报纸时,看到一则旅游广告。长期的压抑,让他迫切想出去透透气。为此,他想到了补偿自己,彻底报复单位和领导的办法——骗取国家专项资金后出去旅游,让单位的领导被追究责任。
主意拿定后,他便将自己虚报为符合获得该项资金的人,同时把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存折卡号等报到了银行,并虚报资金21万余元。
为什么冒领的是21万余元?填写金额前,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工作约20年,按一年四五千元的辞职费算,大概有10万元左右,加上10万元左右的补贴等费用,正好20万,而尾数便是随便填的。
虚报后,他当天便守着银行工作人员将钱打到自己账户上,并分四次取走了账户上所有的钱。拿到钱的那一刻,18年的辛酸苦辣涌上心头,他真切的感受到报复的巨大快感。
2009年9月25日凌晨,他没有给包括妻子在内的任何人打招呼,就携款离开了荣昌,带着报复的快感和对单位的仇恨出去旅游了。
仇恨煎熬致疯狂赌博
彭光伟带着这些钱先到陕西的凤翔县、宝鸡市、凤县,再到四川的简阳市、南溪县、宜宾市,最后到了云南昆明、曲靖。
刚离开家时,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没有前途未卜的渺茫,没有经济拮据的困扰,连对单位的仇恨也被轻松愉悦的心情所取代。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这种轻松的感觉一点一点在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煎熬:怕事情暴露,怕妻儿伤心,怕客死异乡……
“旅游”期间,他不敢住大酒店,只住小旅馆。他想去华山、秦始皇陵兵马俑等风景名胜地,可怕人多,最终只能在旅馆周围的公园看看人家打牌、跳舞。而更多的时候,为了“安全”,他只能独自一人待在旅馆。
“走到哪都担惊受怕,每天都坐立不安,心里的压力没有一点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特别怕看到警车,更怕与人发生纠纷,几次坐车,明知被人收天价,还要赔笑脸。”彭光伟在被逮捕后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由于身上带的全是现金,他一直怕被人抢劫灭口。
孤独寂寞是彭光伟在外最大的煎熬,特别是在春节,这样的感受被无限地放大。他很想妻子、女儿,想给家里打电话,可又怕暴露行踪,只能放弃。后来,他想到在云南曲靖有个远房亲戚,便想去感受一下亲情,可对方得知他的情况后,委婉谢绝,还劝他去自首。
然而这些并没有让彭光伟走上回头的路,他觉得是单位的不公让他不得不亡命天涯,便产生了一种想宣泄、放纵的冲动。
临近春节的日子里,百无聊赖的他来到了一家游戏室。赌博机恰到好处地迎合了他此时的心情,他一头扎了进去,宣泄着自己的不满。
那段日子,他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打游戏赌博,大年三十都是在游戏室过的。游戏室老板还特意让他和自己家人一起吃了一顿年夜饭。不到一个月,“旅途”中一路省吃俭用的他就输掉了19万余元。
输了巨款,他并不后悔,认为这样的方式才能报复单位,宣泄自己的怨恨。
2010年5月5日,云南省曲靖警方在对一游戏室赌博问题进行突击检查时,发现了正在豪赌的彭光伟。在他被荣昌县检察院带回来时,身上只剩下4000多元钱。
2010年8月5日,荣昌检察院对彭光伟以涉嫌贪污罪提起公诉。不久,县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庭审现场,彭光伟情绪亢奋,他承认自己拿钱的事情,但坚称是单位对他不公,拿走的只是他多年付出后应得的回报,是单位对他应该升迁而未被升迁的补偿,他并不认为那是犯罪。他的妻儿和亲朋好友都来到现场,妻子一直在小声抽泣,但他一直没有回头,就连在庭审完将其带出法庭时妻子抱着他的腿大声哭泣时,他也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9月28日,县法院一审认定彭光伟利用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职务之便,侵吞、骗取公共财物23万余元,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且未退出赃款,也无悔罪表现,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追缴其违法所得。
警惕如“报复性腐败”
“其实单位并没有亏待他,只是他的不良心态、意识和行为影响了他的进步。”
2011年5月20日,办理该案的荣昌县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副局长邓文成在谈到此案时说,据他所知,单位多次考虑过彭光伟的任职问题,只是他时而努力时而松懈的工作态度,以及为人处世的做法,让领导不敢重用他。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其解决经济困难,该单位还将他的父亲和妻子先后聘为临时聘用人员。
邓文成分析道,面对升迁无望,面对自己的前途陷入“天花板现象”的漩涡,彭光伟不是选择积极和同事、领导沟通,找出问题所在,而是心理失衡、自暴自弃,最终在报复单位心态的驱使下,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
不升迁就腐败,彭光伟贪污的理由看似很可笑,但却并非个案。有人这样评价:只要是仕途不顺,得不到提拔,就破罐子破摔,想通过贪污腐败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这种由心理不平衡引发的腐败,就是“报复性腐败”。
办案检察官认为,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在类似彭光伟这样的人未能升迁时,注意发现其思想苗头,引导他们及时调整心理、校正心态,正确对待仕途升迁和个人进退。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改革完善用人制度,形成用人唯贤、能上能下的格局,用制度管人,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用人氛围,把干部的提拔升迁都纳入法制化、正规化的轨道上来。
责任编辑:张羽
彭光伟1972年12月生于重庆市荣昌县,中专文化,原系荣昌县林业局工作人员。18年来,他一心想通过自己踏实工作来获得升迁,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现状。然而,他历经多年摸爬滚打,希望却一次次落空,不但没有得到升迁,还觉得被组织和领导边缘化了。为此,他的心态从不舒服变为不满,继而变为仇恨单位、仇恨领导,最后竟用贪污公款的方式报复单位。他从开始的“小偷小摸”,到携款20余万元出逃旅游,并在游戏赌博中挥霍一空。
2010年9月28日,经重庆市荣昌县检察院侦查终结和提起公诉,县法院一审认定其利用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职务之便,侵吞、骗取公共财物234180元,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且其未退出赃款,也无悔罪表现,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追缴其违法所得。
彭光伟不服一审判决而提起上诉。最近,重庆市第五中级法院作出维持原判的裁定。
升迁无望后心态失衡
2002年5月的一天,是彭光伟刻骨铭心的日子。那天,单位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主要议题便是公布中层干部的人选。彭光伟虽然有些紧张,但他对副站长的职位却是志在必得。
彭光伟出身农家,1992年中专毕业后,20岁的他被分配到荣昌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成为一名事业编制人员。作为一名农家子弟,能跳出“农门”被分配到这样的单位,彭光伟很是欣慰,对工作也很珍惜。他想用自己踏实的工作谋求升迁,改变自己和家人拮据的生活现状。
因此,刚到单位的他,勤奋上进,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别人上班时,他抢着多做;别人休息时,他忙着加班。勤奋的工作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多次被评为先进,他为此觉得领导很重视自己,以为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第一次让他嗅出升迁机会是在1994年。那一年,老站长退休,副站长接替老站长的位置,便空出了副站长的位置。为了争取这个职位,他更加勤奋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可事与愿违,上面从其他单位派了人过来任副站长。他用资历尚浅的解释来安慰自己,仍然没有放弃勤奋工作的态度。
一晃十年过去了,他除在1997年被评为助理工程师外,在仕途上一无所获。相比之下,其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很多人都得到提拔。此时的他心态上产生了细微的变化,本来就内向的性格变得更加不爱说话,做工作也不再那么积极了。
之后,单位又陆续来了些大学生。他虽然意识到这些年轻人无论在专业知识,还是在工作能力上都超过了自己,但自恃资格老的他,并没有想到提高自己,而是不将这些“毛头小子”放在眼里,觉得他们论资排辈,和自己不存在竞争关系……
“徐劲(化名)任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局领导开始宣布任命,把彭光伟的思绪拉回到职工大会现场。他有点失望,但仍期待接下来的两个名额有个属于自己。
“张鑫、唐宇(化名)……”这些才来不久的大学生的名字出现在了领导的口中,他们被任命为有关部门的中层干部。这让彭光伟心里极度恐慌。在他看来,这次按资格怎么也应该是自己的。
随着最后一个任命名单的出炉,他感觉天崩地裂。回到家中的他瘫坐在沙发上,想到这么多年勤奋工作,委屈、绝望涌上心头,两行热泪也不知不觉挂上了脸颊。
这之后的工作里,他显得无精打采,领导看出了他的心思,专门找他谈话,但他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
后来者居上,让他心里酸酸的。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消极、悲观、心理不平衡等情绪便乘虚而入。最让他难受的是,以前这些新来者都尊称他为彭老师,他也“小陈、小张”地叫他们,但随着这些年轻人职位的上升,现在他反而要叫这些“小字辈”为“科长、所长……” 而且以前都是他吩咐的这些“小字辈”,如今还可能被他们呼来喊去。
他将这些都归结为领导的偏心,觉得自己只是不会阿谀奉承才不被领导重视,被组织边缘化。为此,他对组织产生了不满,对工作他开始敷衍了事,经常迟到、早退,领导交办的事情也总是出现纰漏,还成天抱怨。
报复单位竟卷款出逃
2004年1月,彭光伟被抽调到县内一国家专项资金审查发放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对发放该项国家专项资金的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并将发放明细报送银行。具体工作是将符合获得该项资金的人的名字、身份证号码、发放金额、存折卡号以及家庭住址等资料报到银行,银行根据这些资料直接将钱打到那些人的账户上。
这次调任,本是组织上的信任,他却觉得是单位对自己的发配,心态也渐渐变得扭曲,由不满变为对单位的仇恨,逐渐产生了要报复单位,补偿自己的心态。
2008年12月,他将自己掌管和经手的国家专项资金3800余元占为己有。第一次得手,他既兴奋又忐忑不安,但一个月时间过去后,这件事没有被人察觉。
之后,他的胆子越来越大。2009年,他又多次采取应支付而不支付,以及应上交而不上交的手段,侵吞该项国家专项资金14000余元。
拿钱后,报复的快感让他心里舒坦了多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的问题又让他万分烦恼:前途无望,妻子没有正式工作,一个月只拿几百块钱,10岁的女儿又在读书。这些都让他觉得压力很大,认为都是单位的不公让他陷入生活的不如意。他觉得只是这样“小偷小拿”的方法不足以报复,想用更疯狂的方法报复单位,报复那些对他不公的人。
2009年9月初,他在翻看报纸时,看到一则旅游广告。长期的压抑,让他迫切想出去透透气。为此,他想到了补偿自己,彻底报复单位和领导的办法——骗取国家专项资金后出去旅游,让单位的领导被追究责任。
主意拿定后,他便将自己虚报为符合获得该项资金的人,同时把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存折卡号等报到了银行,并虚报资金21万余元。
为什么冒领的是21万余元?填写金额前,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工作约20年,按一年四五千元的辞职费算,大概有10万元左右,加上10万元左右的补贴等费用,正好20万,而尾数便是随便填的。
虚报后,他当天便守着银行工作人员将钱打到自己账户上,并分四次取走了账户上所有的钱。拿到钱的那一刻,18年的辛酸苦辣涌上心头,他真切的感受到报复的巨大快感。
2009年9月25日凌晨,他没有给包括妻子在内的任何人打招呼,就携款离开了荣昌,带着报复的快感和对单位的仇恨出去旅游了。
仇恨煎熬致疯狂赌博
彭光伟带着这些钱先到陕西的凤翔县、宝鸡市、凤县,再到四川的简阳市、南溪县、宜宾市,最后到了云南昆明、曲靖。
刚离开家时,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没有前途未卜的渺茫,没有经济拮据的困扰,连对单位的仇恨也被轻松愉悦的心情所取代。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这种轻松的感觉一点一点在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煎熬:怕事情暴露,怕妻儿伤心,怕客死异乡……
“旅游”期间,他不敢住大酒店,只住小旅馆。他想去华山、秦始皇陵兵马俑等风景名胜地,可怕人多,最终只能在旅馆周围的公园看看人家打牌、跳舞。而更多的时候,为了“安全”,他只能独自一人待在旅馆。
“走到哪都担惊受怕,每天都坐立不安,心里的压力没有一点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特别怕看到警车,更怕与人发生纠纷,几次坐车,明知被人收天价,还要赔笑脸。”彭光伟在被逮捕后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由于身上带的全是现金,他一直怕被人抢劫灭口。
孤独寂寞是彭光伟在外最大的煎熬,特别是在春节,这样的感受被无限地放大。他很想妻子、女儿,想给家里打电话,可又怕暴露行踪,只能放弃。后来,他想到在云南曲靖有个远房亲戚,便想去感受一下亲情,可对方得知他的情况后,委婉谢绝,还劝他去自首。
然而这些并没有让彭光伟走上回头的路,他觉得是单位的不公让他不得不亡命天涯,便产生了一种想宣泄、放纵的冲动。
临近春节的日子里,百无聊赖的他来到了一家游戏室。赌博机恰到好处地迎合了他此时的心情,他一头扎了进去,宣泄着自己的不满。
那段日子,他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打游戏赌博,大年三十都是在游戏室过的。游戏室老板还特意让他和自己家人一起吃了一顿年夜饭。不到一个月,“旅途”中一路省吃俭用的他就输掉了19万余元。
输了巨款,他并不后悔,认为这样的方式才能报复单位,宣泄自己的怨恨。
2010年5月5日,云南省曲靖警方在对一游戏室赌博问题进行突击检查时,发现了正在豪赌的彭光伟。在他被荣昌县检察院带回来时,身上只剩下4000多元钱。
2010年8月5日,荣昌检察院对彭光伟以涉嫌贪污罪提起公诉。不久,县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庭审现场,彭光伟情绪亢奋,他承认自己拿钱的事情,但坚称是单位对他不公,拿走的只是他多年付出后应得的回报,是单位对他应该升迁而未被升迁的补偿,他并不认为那是犯罪。他的妻儿和亲朋好友都来到现场,妻子一直在小声抽泣,但他一直没有回头,就连在庭审完将其带出法庭时妻子抱着他的腿大声哭泣时,他也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9月28日,县法院一审认定彭光伟利用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职务之便,侵吞、骗取公共财物23万余元,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且未退出赃款,也无悔罪表现,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追缴其违法所得。
警惕如“报复性腐败”
“其实单位并没有亏待他,只是他的不良心态、意识和行为影响了他的进步。”
2011年5月20日,办理该案的荣昌县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副局长邓文成在谈到此案时说,据他所知,单位多次考虑过彭光伟的任职问题,只是他时而努力时而松懈的工作态度,以及为人处世的做法,让领导不敢重用他。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其解决经济困难,该单位还将他的父亲和妻子先后聘为临时聘用人员。
邓文成分析道,面对升迁无望,面对自己的前途陷入“天花板现象”的漩涡,彭光伟不是选择积极和同事、领导沟通,找出问题所在,而是心理失衡、自暴自弃,最终在报复单位心态的驱使下,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
不升迁就腐败,彭光伟贪污的理由看似很可笑,但却并非个案。有人这样评价:只要是仕途不顺,得不到提拔,就破罐子破摔,想通过贪污腐败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这种由心理不平衡引发的腐败,就是“报复性腐败”。
办案检察官认为,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在类似彭光伟这样的人未能升迁时,注意发现其思想苗头,引导他们及时调整心理、校正心态,正确对待仕途升迁和个人进退。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改革完善用人制度,形成用人唯贤、能上能下的格局,用制度管人,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用人氛围,把干部的提拔升迁都纳入法制化、正规化的轨道上来。
责任编辑: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