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微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_b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前,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有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新课程理念、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措施。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一)创设的情境要有生活气息
  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要从实际出发,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初步认识‘圆柱体的表面积’”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前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老师请你们每人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个漂亮的圆柱体的笔筒”。上课前,学生兴高采烈地展示出了各自的作品,学生积极地汇报着制作圆柱体笔筒的的体会,有的学生谈到了:“笔筒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下面是个圆形,侧面是个长方形围成的……”。这时我适时提问:“要求这个笔筒用了多少材料,实际就是求哪些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在整个材料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感知了无盖的圆柱体的表面积的一些特征,教师只要稍微加以点拨,学生便可抽象出圆柱体表面积的本质特征了,同时,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创设的情境要有趣味性
  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才能以最佳的心态进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体验营造富有趣味性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把一个大萝卜和一把刀带到了课堂,学生有点莫名其妙。开始我先削萝卜,第一刀削出一个面,然后垂直这个面又削出第二刀,削出一个边,然后垂直这两个面又削出第三刀,削出一个尖尖的顶,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我因势利导地启发说:“一刀出面,二刀出棱,三刀出顶,若是用刀垂直各个面继续削下去又会怎样呢?”学生被吸引住了,观看我削萝卜,当我削到第六刀,一个具有六个面、十二个棱、八个顶的长方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观察得清清楚楚,这时师生共同归纳出长方体的特征。通过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认真观察动脑,学会了知识。这种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好奇中思维、探索,培养了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的创设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其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并使之具有趣味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讨论
  (一)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
  讨论的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易要适当,太难了,学生只能望洋兴叹,讨论不起来;太容易了,一下子就得出共识,这种问题也没有讨论的必要。
  例如,刚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出示例题:有一个底面积是40平方分米的长方体金鱼缸,水面高2分米,放入一些石子、海藻等物体后水面上升为5分米,求这些石子、海藻等的体积?学生立即议论起来,并不时把目光投向我,希望我指点迷津。这时我故意摇摇头说:“你们自己想办法吧!”并适时抛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学生立即围绕这个问题广泛讨论……最后大部分小组学生讨论出:“因为海藻、石子等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水面才上升。”立即又有小组补充说:“实际就是求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用鱼缸的底面积40平方分米乘3分米就可以了。”
  学生围绕这样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很快明白了道理。还节省了许多教学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准确把握讨论的时机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学到达教材的重难点时,我们要抓住教材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讨论,准确把握讨论的时机。
  例如,教学“找规律”中的“间隔排列”的问题时,我让学生讨论:“有一条长600米的马路,在马路的一边每隔6米栽一棵树,如果两端都栽树,需要栽几棵?如果两端都不栽树,需要栽几棵?如果一端栽,另一端不栽呢?”此时学生的争论声异常激烈,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这时学生存在矛盾的心理活动,既怕自己答错,又想知道自己是否错,既希望自己是正确的,又期待得到他人的肯定。这时,他们的讨论发言最热烈,情绪最高涨。意见不一致时,谁都想说明自己的理由,据理力争。这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验证自己的想法。
  这种把握时机的讨论,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作内容要有价值,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不分主次轻重,每节课都用,并且认为一节课内用得越多越好,走入了教学误区,使小组合作收效甚微。
  如有的教师讲“圆的认识”时,让学生合作交流圆的特征,结果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这样的合作毫无价值,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纯粹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真正有价值的合作学习,也有明确的目的,合作的内容要有价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积累活动经验,建立数学模型,提升数学素养。使数学课堂因有价值的合作而有效。
  (二)小组合作要放得开,收得起
  学生的情绪状态是学习过程中感情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收效甚微”。但现实教学中,学生热情高涨,往往会导致小组合作“放得开,收不起”。
  例如,某教师在教学“我们认识的数”中的“猜一猜”时,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估算,教师要求学生:“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这样一个内容:有三个大小相同的盆子,里面分别放入了巧克力豆、瓜子和奶片。用手抓一把,估计分别有几粒?再数一数,与小组内同学交流”。结果学生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到美食上而争抢起来,并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到数学问题上来。教师一脸无奈,小组合作成了放得开而收不起的状态,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问题上,使小组合作能放得开,收得起,这就需要教师作全面而周到的考虑。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对农垦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现状的调查与考察,分析了农垦系统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优势--健全的服务网络、比较伞面的服务内容等,同时发现了现存的问题--站点布局不
庞全世研究员,男,1962年生,甘肃天水人。1982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有色冶金专业,学士学位。承担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十多项,获省部级一等奖两项,青海省
本文详细阐述了在UG/CAM数控车模块下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过程的关键技术,并通过零件加工实例验证了该UG/CAM在数控车模块编程与加工中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介绍了一套可实现汽车车门试验台在开门或关门力超过试验要求值时的自动停机报警系统,以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一个生命体,一个发展、完善中的生命体,那么教学过程自然就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因此,课堂上学生出现感悟、理解、认识、运用表达上的错误和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我们要有“容错”意识,关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偏差,善待学生的认知偏差,进而有效利用生成的课堂资源激活课堂,培养学
文章根据中西部地区4个县(市)农村居民户主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分层,对家庭成员就诊行为、卫生服务利用、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意愿和认识等问题,从社会和心理角度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近年来,迁安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改善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大举措,如创建省级园林城、省级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等。在创建国家卫
为了解护理人员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以及糖尿病教育的实施.作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临床工作2年以上的224名县市级综合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教育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摒弃传统的"传递——接受"模式,尝试了"自学——辅导"模式,即以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为主线,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以"三动"为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