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院校秉承德育教学的理念,一直疏导对应的教学思维。对于中职院校而言,掌握德育教学,促进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中职院校学生形成较好的人生观跟价值观。由此,本文通过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国学经典教育出发,结合其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职院校;德育;国学经典教育
1 引言
在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多年来的职业教育是为了强化我国教育走向职业化及专业化,培养一批职业技能突出的专业人才。在这样的目标引领下,我国中职院校对于中职学生开展教育的同时也引进了一些较为现代化的职业技术教育方法。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开始产生了倦怠感。近年来,中职院校学生更是产生了一些德育素养不达标的情况,这种情况给中职的教育领域带来了反面的影响。为了改善这种影响,国学经典教育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如此问题。
2 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中国学经典教育的基本情况
2..1经典传承的过程
国学经典教育是为了将经典典故作为引导,引导中职院校的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思维及德育思想。在这个过程里,中职院校的国学经典与中学有点相似,但会将高职的部分经典教学案例作为延伸。国学经典教育中,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则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进行教学,传承经典。在课堂上,积极学习的学生会得到国学经典所带来的正面帮助,而懒散的学生仍旧无法从课堂上去改变自己的德育思想。
2.2德育教育的思路
关乎职业教育,国学经典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从人和故事出发,结合典故的经典桥段,通过一些案例延伸,让中职院校的学生理解更多的教育思路。此外,中职院校还可以将教育思想作为提升的空间,将德育教育思路拓宽,持续把德育思想落实到自己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国学经典教育促进德育教育,通过德育教育促进职业教育。
3 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中国学经典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教育过程流于形式
现如今,中职院校在实施国学经典教育的时候教育,通过传统的授课形式给学生播放PPT,或者播放视频,或者根据教材进行讲解。在教育过程参照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对此,学生表示学习到的东西并不多。在国学经典教育过程里,中职院校的教师对此认可度不高,普遍觉得这是选修课类型,不属于中职学生应该掌握的必修课,专业性教育帮助不大。所以,多数教师在进行国学经典教育时,就是一笔带过,也没有深入地进行经典教育。在课堂上,流于形式,使得学生对课程中掌握到的知识点很少,学习到的思想提升也不足。
3.2 学生参与性不高
在国学经典教学课堂里,中职院校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教师对国学经典教育的倦怠感外,学生还普遍拥有相同的倦怠感。国学经典教育的典故虽然经典,但是行文较为长。使得学生连书都不想看。在参与性过程中,中职院校的教师在课堂中也没有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甚至让学生自学。有些学生就玩手机,聊天或者睡觉。整个的课堂的参与性比较低。导致这种现象的其实还在于国学经典教育的德育积极性问题。德育思想在中职院校没有有效的渗透,导致学生不想学习国学经典,也不愿意去参与课堂共建学习中。
3.3 国学经典教育脱离德育教育
中职院校设立国学经典教育,目的之一是想与德育思想建立桥梁,使得德育教育与国学经典教育实现互利互助。但是,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对于国学经典教育单独成篇,缺乏理解。德育教育也被划归为另一个领域,缺乏深入。渗透教育性掌握不足,导致国学经典教育形成较为匮乏的局面。此外,国学经典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局面,在于提升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国学经典教育脱离德育教育,使得德育教育的引领性变得缺乏,也使得整体教育过程形成不良的局面。在国学经典教育后的其他促进教育也难以开展。
4 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国学经典教育的渗透方法
4.1 形成国学经典教育的多元化方法
在国学经典教育上,教师首先应当建立德育教育意识。在教育过程,除了引進多媒体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其他多元化方法。例如,引入角色代入教学,让中职院校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模拟典故中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角色代入,让学生掌握国学典故中的人物特点。此外,还可以通过国学典故中的人物特色,挖掘人物的缺点以及优点,通过优缺点的划分找到立足点。在角色代入方法的应用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掌握到国学经典教育的情节要点及关键知识。如《论语》,论语中的相关知识可以作为角色扮演的台词,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论语的含义。此外,国学经典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到经典本身,中职院校可组织一年几次的出游,让学生去国学经典的发源地学习国学经典的起源,听听国学经典发源地较为本土化的德育素养。不管是多媒体教学法,还是角色代入法和实地教学法,都是多元化方法,中职院校可持续开发更多的教育方法,使得教育更加深入。
4.2 通过激励手段及课堂创新提高学习积极性
激励,往往是促进学习的一种催化剂。在国学经典教育课堂中,教师可适当添加激励措施,例如考察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掌握程度,可通过背诵或者填空的形式。或者是通过课堂提问,通过这些给予学生一些纪念品的奖励,也可以在学分上给予奖励,由此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创新上,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掌握国学经典的时候,通过学生代讲典故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掌握学习要点。在代讲课的过程里,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路形成国学经典教育的学习框架结构,与其他同学分享后,最后教师对分享结果进行总结,给予每个讲课的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纠正国学经典的错误认识,加强每个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程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性。通过激励手段的提升,学生就会养成较好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4.3 强化德育教育引领作用
国学经典教育应当立足德育教育,从德育教育出发。德育教育是提升学生德育思想,促进中职院校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而国学经典教育从实际出发,让典故深入学生的德育思想。中职院校在教育过程里,应当掌握的就是让德育教育深入引领的空间,主导国学经典教育的走向。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强化德育教育的主导意识,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国学经典教育能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得到更好的进展。德育教育是国学经典教育的基础,也是延伸,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德育素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是提升中职院校整体教育的动力。为此,德育教育需要主导引领作用,让中职院校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国学经典教育,感受国学经典教育带来的思想风暴以及素养提升。
结论
德育教育是中职院校提升教育能力的参照,中职院校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时候应当引进德育教育的意识形态,让德育教育成为国学经典教育的第一堂课。另外,国学经典教育需要从三个层面出发进行改进:一是形成国学经典教育的多元化方法;二是通过激励手段及课堂创新提高学习积极性;三是强化德育教育引领作用。在形成以上教育的总体思路后。中职院校就可以开展教育的方向,使得教育切入德育的根本,让中职的职业教育进展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 王盈力.新时代职教德育新体系建设[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8):175-176.
[2] 朱海坤.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教学路径探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186.
[3] 黄木旺.利用本地“华侨文化”进行德育教学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37.
[4] 李民.谈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J].华夏教师,2020(20):44-45.
作者简介:
姓名:彭烨男 1982年 4月江苏常熟汉本科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数控加工,虚拟制造模拟仿真,精密检测
单位: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常熟市技工学校)
关键词:中职院校;德育;国学经典教育
1 引言
在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多年来的职业教育是为了强化我国教育走向职业化及专业化,培养一批职业技能突出的专业人才。在这样的目标引领下,我国中职院校对于中职学生开展教育的同时也引进了一些较为现代化的职业技术教育方法。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开始产生了倦怠感。近年来,中职院校学生更是产生了一些德育素养不达标的情况,这种情况给中职的教育领域带来了反面的影响。为了改善这种影响,国学经典教育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如此问题。
2 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中国学经典教育的基本情况
2..1经典传承的过程
国学经典教育是为了将经典典故作为引导,引导中职院校的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思维及德育思想。在这个过程里,中职院校的国学经典与中学有点相似,但会将高职的部分经典教学案例作为延伸。国学经典教育中,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则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进行教学,传承经典。在课堂上,积极学习的学生会得到国学经典所带来的正面帮助,而懒散的学生仍旧无法从课堂上去改变自己的德育思想。
2.2德育教育的思路
关乎职业教育,国学经典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从人和故事出发,结合典故的经典桥段,通过一些案例延伸,让中职院校的学生理解更多的教育思路。此外,中职院校还可以将教育思想作为提升的空间,将德育教育思路拓宽,持续把德育思想落实到自己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国学经典教育促进德育教育,通过德育教育促进职业教育。
3 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中国学经典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教育过程流于形式
现如今,中职院校在实施国学经典教育的时候教育,通过传统的授课形式给学生播放PPT,或者播放视频,或者根据教材进行讲解。在教育过程参照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对此,学生表示学习到的东西并不多。在国学经典教育过程里,中职院校的教师对此认可度不高,普遍觉得这是选修课类型,不属于中职学生应该掌握的必修课,专业性教育帮助不大。所以,多数教师在进行国学经典教育时,就是一笔带过,也没有深入地进行经典教育。在课堂上,流于形式,使得学生对课程中掌握到的知识点很少,学习到的思想提升也不足。
3.2 学生参与性不高
在国学经典教学课堂里,中职院校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教师对国学经典教育的倦怠感外,学生还普遍拥有相同的倦怠感。国学经典教育的典故虽然经典,但是行文较为长。使得学生连书都不想看。在参与性过程中,中职院校的教师在课堂中也没有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甚至让学生自学。有些学生就玩手机,聊天或者睡觉。整个的课堂的参与性比较低。导致这种现象的其实还在于国学经典教育的德育积极性问题。德育思想在中职院校没有有效的渗透,导致学生不想学习国学经典,也不愿意去参与课堂共建学习中。
3.3 国学经典教育脱离德育教育
中职院校设立国学经典教育,目的之一是想与德育思想建立桥梁,使得德育教育与国学经典教育实现互利互助。但是,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对于国学经典教育单独成篇,缺乏理解。德育教育也被划归为另一个领域,缺乏深入。渗透教育性掌握不足,导致国学经典教育形成较为匮乏的局面。此外,国学经典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局面,在于提升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国学经典教育脱离德育教育,使得德育教育的引领性变得缺乏,也使得整体教育过程形成不良的局面。在国学经典教育后的其他促进教育也难以开展。
4 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国学经典教育的渗透方法
4.1 形成国学经典教育的多元化方法
在国学经典教育上,教师首先应当建立德育教育意识。在教育过程,除了引進多媒体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其他多元化方法。例如,引入角色代入教学,让中职院校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模拟典故中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角色代入,让学生掌握国学典故中的人物特点。此外,还可以通过国学典故中的人物特色,挖掘人物的缺点以及优点,通过优缺点的划分找到立足点。在角色代入方法的应用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掌握到国学经典教育的情节要点及关键知识。如《论语》,论语中的相关知识可以作为角色扮演的台词,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论语的含义。此外,国学经典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到经典本身,中职院校可组织一年几次的出游,让学生去国学经典的发源地学习国学经典的起源,听听国学经典发源地较为本土化的德育素养。不管是多媒体教学法,还是角色代入法和实地教学法,都是多元化方法,中职院校可持续开发更多的教育方法,使得教育更加深入。
4.2 通过激励手段及课堂创新提高学习积极性
激励,往往是促进学习的一种催化剂。在国学经典教育课堂中,教师可适当添加激励措施,例如考察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掌握程度,可通过背诵或者填空的形式。或者是通过课堂提问,通过这些给予学生一些纪念品的奖励,也可以在学分上给予奖励,由此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创新上,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掌握国学经典的时候,通过学生代讲典故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掌握学习要点。在代讲课的过程里,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路形成国学经典教育的学习框架结构,与其他同学分享后,最后教师对分享结果进行总结,给予每个讲课的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纠正国学经典的错误认识,加强每个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程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性。通过激励手段的提升,学生就会养成较好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4.3 强化德育教育引领作用
国学经典教育应当立足德育教育,从德育教育出发。德育教育是提升学生德育思想,促进中职院校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而国学经典教育从实际出发,让典故深入学生的德育思想。中职院校在教育过程里,应当掌握的就是让德育教育深入引领的空间,主导国学经典教育的走向。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强化德育教育的主导意识,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国学经典教育能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得到更好的进展。德育教育是国学经典教育的基础,也是延伸,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德育素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是提升中职院校整体教育的动力。为此,德育教育需要主导引领作用,让中职院校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国学经典教育,感受国学经典教育带来的思想风暴以及素养提升。
结论
德育教育是中职院校提升教育能力的参照,中职院校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时候应当引进德育教育的意识形态,让德育教育成为国学经典教育的第一堂课。另外,国学经典教育需要从三个层面出发进行改进:一是形成国学经典教育的多元化方法;二是通过激励手段及课堂创新提高学习积极性;三是强化德育教育引领作用。在形成以上教育的总体思路后。中职院校就可以开展教育的方向,使得教育切入德育的根本,让中职的职业教育进展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 王盈力.新时代职教德育新体系建设[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8):175-176.
[2] 朱海坤.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教学路径探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186.
[3] 黄木旺.利用本地“华侨文化”进行德育教学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37.
[4] 李民.谈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J].华夏教师,2020(20):44-45.
作者简介:
姓名:彭烨男 1982年 4月江苏常熟汉本科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数控加工,虚拟制造模拟仿真,精密检测
单位: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常熟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