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辅食的定义是什么?
在宝宝吃真正的固体食物之前,除了原先母乳或婴儿配方奶外,给予宝宝一些从液体到固体的过渡食物,我们都称之为辅食。
辅食是完整均衡的营养,对成长中的孩子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零岁阶段的营养给予,更是奠定宝宝一生健康的根基。在婴儿阶段,母乳当然是宝宝最理想的食品,但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光吃母乳或者婴儿配方奶已经无法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所以需要添加辅食。
Q:母乳很充足,宝宝1岁内可以不加辅食吗?
即使母乳很充足,但是在宝宝一岁内也不要添加辅食。虽然辅食的添加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但辅食添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促进宝宝胃肠道的发育,让宝宝以后可以正常消化固体食物,避免消化不良;并锻炼宝宝咀嚼能力,促进宝宝牙齿和整个颌面的生长。同时还可以培养宝宝的用餐习惯和耐心,让宝宝对食物产生兴趣,也便于家长了解宝宝的口味偏好。
Q:该如何判断自己的宝宝何时开始加辅食?
关于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说法不一。在2016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指出,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不早于6月龄添加辅食;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满4月龄并且体重超过13磅(约5.9公斤)可以考虑添加辅食;欧洲胃肠病和营养学会建议,不早于生后17周、不晚于生后26周添加辅食。给宝宝添加辅食,应该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开始添加辅食之前,首先要观察宝宝能否已经掌握身体技能,即在协助下能坐好,趴下时能用手臂撑起身体;其次具备进食技巧,即当勺子靠近时,能张开嘴巴,能用舌头“运送”食物;表達饥饿信号,即身体前倾,向食物挪动,对食物表现出极大兴趣;可以表达饱腹信号,即转头远离勺子,或注意力不再集中,表现不想再吃。
当宝贝的体重达到出生时的两倍或6公斤以上时,母乳和奶粉已经无法满足宝宝的正常需求了,也就是说现在喂养时间变短,宝宝频繁要吃奶。家长可以综合宝宝的月龄、喂养情况和种种表现来综合判断,宝宝的身体和心理是不是都已经准备好了。
其实,过早和过晚的添加辅食都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添加过早可能会增加宝宝发生胃肠不适的风险,比如食物过敏、腹泻、食物不耐受、减少奶量的吸收等。易导致宝宝摄入过量的蛋白质,造成肥胖。添加过晚可能会增加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素缺乏的发生概率,降低宝宝对食物的接受度,增加炎症性肠病、1型糖尿病、过敏等疾病的风险。
Q:宝宝第一次吃辅食,从哪类食物开始最好?
最好是谷类食物。开始添加辅食最好从谷类开始的原因是谷类食物易消化,同时谷类食物引发过敏的风险较小。
Q:宝宝辅食:自制VS成品,该如何取舍?
我更建议妈妈自己做辅食,食材更新鲜、安全、健康,妈妈更了解宝宝的口味和习惯,亲力亲为可以增加妈妈和宝宝的感情。
Q:宝宝的辅食添加物中,有没有哪种微量元素是必须的?
在宝宝的辅食中,锌、铁、钙元素是必须添加的。对于宝宝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不止需要依靠医院微量血的检查,还需要仔细观察宝宝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的表现。
缺钙
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常常显得烦躁不安,甚至不明原因地哭泣。导致不容易入睡,在睡眠中常常容易惊醒;厌食、偏食。因为人体钙元素摄入不足,容易导致食欲不振;湿疹,多见于头顶、面部、耳后等部位;宝宝会有枕秃、颅骨软化等情况;出现鸡胸、驼背的症状,这时孩子缺钙已非常严重,一定要引起重视。
缺铁
表现为面色、手掌苍白或苍黄,口唇、口腔黏膜也会逐渐变白或变黄;过于安静,不爱活动,常常显得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表情变少,很少微笑。这是因为孩子的表情也与体内很多营养成分含量息息相关;食欲不振,食量明显比同龄人小;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较慢;免疫力低下,常容易出现腹泻、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
缺锌
食欲减退、挑食、厌食、拒食,大点的孩子还会表示没有饥饿感;爱乱吃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咬指甲、啃玩具、吃头发、纸屑、泥土等。同时生长发育迟缓,身高比同龄组的低3~6厘米,体重轻2~3公斤;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发烧,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动、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出现外伤时,伤口不容易愈合,容易患皮炎、顽固性湿疹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另外,家长还需要注意,即使宝宝已经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也不要随意、过分的为宝宝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过多的添加反而害了宝宝。
Q:宝宝牙还没长齐,吃完辅食还用进行口腔清洁么?
吃完辅食后宝宝口腔清洁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宝宝会有奶睡的习惯,这就会造成奶嘴龋齿,口腔里的菌斑长期存在,很可能造成宝宝在长乳牙和恒牙的时候出现龋齿现象。所以不管宝宝长没长牙,喂食后都要进行口腔清洁,1岁以下的宝宝在吃完母乳或者辅食后可以喝几口水达到简单清洁的目的。
Q:宝宝一吃辅食如果发生便秘或腹泻,要不要马上停掉辅食?
先不要马上停掉辅食,加辅食后宝宝出现便秘情况是家长最头疼的情况,首先家长们要让医生判断宝宝的腹泻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的问题。如果是功能性的问题,家长需调整饮食结构,要注意在辅食中增加纤维素含量多的蔬菜(如油菜、芹菜、菠菜等)和山梨醇含量多的水果(如瓜类、莓类、梨等)的摄入,排便习惯的养成。同时还要训练宝宝定时排便,这对于宝宝的成长发育尤为重要。
Q:添加辅食后,宝宝出现了挑食现象,怎么办?
添加辅食不能一蹴而就,要尊重宝宝个体化循序渐进,从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从稀到稠、从细到粗。而且宝妈们需要注意辅食添加的多样化。食材制作过程中不同的花样,可以激发宝宝的好奇心,让宝宝喜欢上食物。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喂养的过程中,宝宝需要有很强的参与感,可能抓得满手满脸都是,抹得满身满桌子都是,“洁癖”家长千万要忍住,制止宝宝就等于是“扼杀”了宝宝对食物的满腔热爱,千万别打击他,要让他爱上食物。
此外,辅食添加还有很多“雷区”需要家长注意:
1.母乳或配方粉及辅食中的天然盐(钠)含量已经能满足宝宝的需求。不要给1岁内宝宝的食物中加糖、盐等调味品。1岁以后,不论宝宝多大,都要限制食物中调味品的摄入。
2.蜂蜜和玉米糖浆中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周岁之前婴儿的消化系统没有发育到能够处理它的程度,会造成肉毒杆菌中毒。所以,婴儿辅食中不应该添加蜂蜜和玉米糖浆。
3.吃辅食是锻炼宝宝牙齿咀嚼能力的过程,喂辅食时最好不要使用奶瓶,餐具的使用能为宝宝养成良好的餐桌习惯。
(李在玲,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消化系统及变态反应疾病,参与编写《实用儿科学》等20多部著作。本文为李在玲做客《有请大医生》节目的直播文字实录。)
在宝宝吃真正的固体食物之前,除了原先母乳或婴儿配方奶外,给予宝宝一些从液体到固体的过渡食物,我们都称之为辅食。
辅食是完整均衡的营养,对成长中的孩子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零岁阶段的营养给予,更是奠定宝宝一生健康的根基。在婴儿阶段,母乳当然是宝宝最理想的食品,但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光吃母乳或者婴儿配方奶已经无法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所以需要添加辅食。
Q:母乳很充足,宝宝1岁内可以不加辅食吗?
即使母乳很充足,但是在宝宝一岁内也不要添加辅食。虽然辅食的添加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但辅食添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促进宝宝胃肠道的发育,让宝宝以后可以正常消化固体食物,避免消化不良;并锻炼宝宝咀嚼能力,促进宝宝牙齿和整个颌面的生长。同时还可以培养宝宝的用餐习惯和耐心,让宝宝对食物产生兴趣,也便于家长了解宝宝的口味偏好。
Q:该如何判断自己的宝宝何时开始加辅食?
关于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说法不一。在2016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指出,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不早于6月龄添加辅食;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满4月龄并且体重超过13磅(约5.9公斤)可以考虑添加辅食;欧洲胃肠病和营养学会建议,不早于生后17周、不晚于生后26周添加辅食。给宝宝添加辅食,应该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开始添加辅食之前,首先要观察宝宝能否已经掌握身体技能,即在协助下能坐好,趴下时能用手臂撑起身体;其次具备进食技巧,即当勺子靠近时,能张开嘴巴,能用舌头“运送”食物;表達饥饿信号,即身体前倾,向食物挪动,对食物表现出极大兴趣;可以表达饱腹信号,即转头远离勺子,或注意力不再集中,表现不想再吃。
当宝贝的体重达到出生时的两倍或6公斤以上时,母乳和奶粉已经无法满足宝宝的正常需求了,也就是说现在喂养时间变短,宝宝频繁要吃奶。家长可以综合宝宝的月龄、喂养情况和种种表现来综合判断,宝宝的身体和心理是不是都已经准备好了。
其实,过早和过晚的添加辅食都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添加过早可能会增加宝宝发生胃肠不适的风险,比如食物过敏、腹泻、食物不耐受、减少奶量的吸收等。易导致宝宝摄入过量的蛋白质,造成肥胖。添加过晚可能会增加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素缺乏的发生概率,降低宝宝对食物的接受度,增加炎症性肠病、1型糖尿病、过敏等疾病的风险。
Q:宝宝第一次吃辅食,从哪类食物开始最好?
最好是谷类食物。开始添加辅食最好从谷类开始的原因是谷类食物易消化,同时谷类食物引发过敏的风险较小。
Q:宝宝辅食:自制VS成品,该如何取舍?
我更建议妈妈自己做辅食,食材更新鲜、安全、健康,妈妈更了解宝宝的口味和习惯,亲力亲为可以增加妈妈和宝宝的感情。
Q:宝宝的辅食添加物中,有没有哪种微量元素是必须的?
在宝宝的辅食中,锌、铁、钙元素是必须添加的。对于宝宝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不止需要依靠医院微量血的检查,还需要仔细观察宝宝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的表现。
缺钙
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常常显得烦躁不安,甚至不明原因地哭泣。导致不容易入睡,在睡眠中常常容易惊醒;厌食、偏食。因为人体钙元素摄入不足,容易导致食欲不振;湿疹,多见于头顶、面部、耳后等部位;宝宝会有枕秃、颅骨软化等情况;出现鸡胸、驼背的症状,这时孩子缺钙已非常严重,一定要引起重视。
缺铁
表现为面色、手掌苍白或苍黄,口唇、口腔黏膜也会逐渐变白或变黄;过于安静,不爱活动,常常显得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表情变少,很少微笑。这是因为孩子的表情也与体内很多营养成分含量息息相关;食欲不振,食量明显比同龄人小;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较慢;免疫力低下,常容易出现腹泻、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
缺锌
食欲减退、挑食、厌食、拒食,大点的孩子还会表示没有饥饿感;爱乱吃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咬指甲、啃玩具、吃头发、纸屑、泥土等。同时生长发育迟缓,身高比同龄组的低3~6厘米,体重轻2~3公斤;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发烧,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动、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出现外伤时,伤口不容易愈合,容易患皮炎、顽固性湿疹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另外,家长还需要注意,即使宝宝已经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也不要随意、过分的为宝宝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过多的添加反而害了宝宝。
Q:宝宝牙还没长齐,吃完辅食还用进行口腔清洁么?
吃完辅食后宝宝口腔清洁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宝宝会有奶睡的习惯,这就会造成奶嘴龋齿,口腔里的菌斑长期存在,很可能造成宝宝在长乳牙和恒牙的时候出现龋齿现象。所以不管宝宝长没长牙,喂食后都要进行口腔清洁,1岁以下的宝宝在吃完母乳或者辅食后可以喝几口水达到简单清洁的目的。
Q:宝宝一吃辅食如果发生便秘或腹泻,要不要马上停掉辅食?
先不要马上停掉辅食,加辅食后宝宝出现便秘情况是家长最头疼的情况,首先家长们要让医生判断宝宝的腹泻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的问题。如果是功能性的问题,家长需调整饮食结构,要注意在辅食中增加纤维素含量多的蔬菜(如油菜、芹菜、菠菜等)和山梨醇含量多的水果(如瓜类、莓类、梨等)的摄入,排便习惯的养成。同时还要训练宝宝定时排便,这对于宝宝的成长发育尤为重要。
Q:添加辅食后,宝宝出现了挑食现象,怎么办?
添加辅食不能一蹴而就,要尊重宝宝个体化循序渐进,从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从稀到稠、从细到粗。而且宝妈们需要注意辅食添加的多样化。食材制作过程中不同的花样,可以激发宝宝的好奇心,让宝宝喜欢上食物。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喂养的过程中,宝宝需要有很强的参与感,可能抓得满手满脸都是,抹得满身满桌子都是,“洁癖”家长千万要忍住,制止宝宝就等于是“扼杀”了宝宝对食物的满腔热爱,千万别打击他,要让他爱上食物。
此外,辅食添加还有很多“雷区”需要家长注意:
1.母乳或配方粉及辅食中的天然盐(钠)含量已经能满足宝宝的需求。不要给1岁内宝宝的食物中加糖、盐等调味品。1岁以后,不论宝宝多大,都要限制食物中调味品的摄入。
2.蜂蜜和玉米糖浆中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周岁之前婴儿的消化系统没有发育到能够处理它的程度,会造成肉毒杆菌中毒。所以,婴儿辅食中不应该添加蜂蜜和玉米糖浆。
3.吃辅食是锻炼宝宝牙齿咀嚼能力的过程,喂辅食时最好不要使用奶瓶,餐具的使用能为宝宝养成良好的餐桌习惯。
(李在玲,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消化系统及变态反应疾病,参与编写《实用儿科学》等20多部著作。本文为李在玲做客《有请大医生》节目的直播文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