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普惠性科学性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j978879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益性、普惠性、科学性已成为学前教育的新文化追求。要建设公益性、普惠性、科学性的幼儿园新文化,需要政府和幼儿园共同努力,需要建立相应的心理驱动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实践促进机制,需要形成新的文化建设路径。公益性、普惠性、科学性应成为今后幼儿园的集体文化人格。
  【关键词】公益性文化;普惠性文化;科学性文化;新政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01-05
  
  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中,学前教育的属性已由原来的福利性、教育性转变为公益性、普惠性、科学性,强调要“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从政策传递的信息看,中央政府正致力于建构学前教育的新制度框架、新体制机制、新文化属性,公益性、普惠性、科学性成为学前教育的新文化追求。
  显然,若要使公益性、普惠性、科学性成为学前教育的实然文化,中央政府的决策文化、地方政府的行政文化、幼儿园的实践文化必须同时建设,上下合力,才能推动学前教育的文化更新。本文将关注点聚焦于幼儿园的实践文化,讨论在新政策背景下构建公益性、普惠性、科学性幼儿园新文化的问题。
  
  一、幼儿园文化的起源与变迁
  
  从起源意义看,西方“文化”强调的是自然、朴素、“种植”等因素,而中国“文化”更多强调的是外在、人为、教化等因素。为了更好地建设幼儿园的新文化,我们有必要对幼儿园文化的起源与变迁作一简要梳理,以理清其变迁脉络,找出其演变规律。
  幼儿园文化起源于幼儿园的创建。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816年欧文创建的幼儿学校,蕴含其中的是一种崇尚自然、崇尚生活的“游戏文化”。幼儿学校里没有固定的课程,也不以知识获得为目的,幼儿从事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大肌肉游戏到小肌肉游戏,从户外游戏到户内游戏,从个别游戏到集体游戏。而正式以“Kindergarten”命名的是1837年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种植文化”是其主旨文化。福禄贝尔强调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花园、乐园,教师是培育花朵的园丁。
  在中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创办的武昌蒙养院。蒙养院的任务是辅助家庭,建构的是一种保育为主的文化。随后,幼儿园不断被纳入学校的轨道,其文化追求也由原来的保育文化转向启蒙文化,强调教育和教师的专业化。陶行知倡导与实践的平民文化、乡村文化以及陈鹤琴倡导与实践的实验文化、科学文化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开启了中国幼儿教育平民化、大众化、科学化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幼儿园文化是一种福利文化、单位文化。人们以村集体或企事业单位为依托,建构起一种惠及所有公民的学前教育福利体系,保证大多数幼儿有园可上,能接受基本的学前教育。而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幼儿园文化悄然转向,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特权文化、消费文化。前者以公办幼儿园为代表,后者以民办幼儿园为代表。无论是特权文化还是消费文化,都距离文化的种植隐喻、教化隐喻较远,也与当下学前教育一系列新政策的期待不符。
  其实,陶行知所倡导的平民文化、乡村文化,陈鹤琴所倡导的实验文化、科学文化,均在很大程度上与当下倡导的公益性、普惠性、科学性的幼儿园文化追求有某种契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福利文化、单位文化也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新政策的普惠性期待。因此,当下的幼儿园新文化建设不是凭空建构一种新文化,而是要继承某种历史文化,并将其与当下的幼儿园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在更为现实的层面上重构当下幼儿园的新文化。
  
  二、幼儿园新文化建设的内涵
  
  幼儿园的新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公益性文化、普惠性文化与科学性文化。这三个方面互相映证,彼此联通,共同构成一幅幼儿园新文化建设的图景。
  
  1 公益性文化
  所谓公益性文化是以实现公共利益,强调弱者优先为价值取向的文化。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教育具有公益性,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从公益性文化的实现主体来看,政府、社会、幼儿园、公民个人都要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其中政府的责任是最主要的。政府有责任制定一系列保障公益性文化得以张扬的制度措施、政策规范,还要努力从自身的决策文化、行政文化层面践行公共利益优先的准则。在《若干意见》所建构的新政策框架中,学前教育被表述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具体而言,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是指学前教育产品的公共性、学前教育投资主体的公共性、学前教育受益群体的公共性。
  从学前教育产品的公共性来看,幼儿在接受学前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不仅建构了其自身的经验世界与知识体系,也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为他人所分享。同时,幼儿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和经验的分享者,其在教育过程中所生成的知识不仅为教师个人所享有。也被幼儿所吸纳,实现了由个体知识到公共知识、由平面知识到立体知识的飞跃,使知识通过分享与互动实现了增值。
  从学前教育投资主体的公共性来看,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诉求需通过政府一定比例的公共财政投入来实现。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完全由政府承担学前教育的投入责任是不太可行的,但政府可以在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和对民办幼儿园的奖励扶持力度上发挥主体作用。民办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实际承办者之一,其在办园投入和收费回报上会存在一定的利益诉求。如果政策引导得当,民办幼儿园可以在实现其合理盈利追求的同时实现教育的公益性。
  从学前教育受益群体的公共性来看,幼儿从接受学前教育中所获得的收益不仅对其个人发展有利,而且对幼儿的家庭及其所生活的社区都具有积极的外部效益。对美国佩里方案的投入效益评估表明,在学前教育中每投入1美元,将获得17美元的回报。一些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学前教育是最值得投资的领域。
  如何在幼儿园现有文化的基础上建构起一种人人受益、弱者优先的公益性文化?从公益性文化的内涵来看,当下某些公办幼儿园对普通百姓的排斥、对权贵阶层的迎合是反公共利益的。而很多民办幼儿园中盛行的消费文化,即谁消费、谁买单的价值导向也在某种意义上弱化了弱者优先的原则。然而,某些公办幼儿园的特权文化和许多民办幼儿园的消费文化并不是幼儿园自我追逐的结果,而是学前教育制度不公正、决策不公益、资源不公平的长期积累所致。若要在幼儿园构建公益性文化,上位的制度设计必须首先到位。需要警觉的是,强调制度设计的优先性并不排斥幼儿园在公益性文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幼儿园可以在 实践层面,在可能的政策空间先行尝试,从而为政府的政策制定与行政决策提供可能的参考。
  从幼儿园层面看,孕育公益性文化至少要遵循三条原则:生源要就近,弱者有补偿,机构非营利。首先,幼儿园在招生时要适度考虑就近入园,尽量满足社区内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其次,幼儿园在招生编班与教育过程中要向有特殊需要的幼儿适度倾斜,以保证其享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最后,民办幼儿园要遵循《民办教育促进法》确定的原则,将盈利的25%用于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幼儿在园生活和学习的质量。
  
  2 普惠性文化
  所谓普惠性文化是以普遍惠及、人人享有为价值取向的文化。普惠性文化的核心内涵表现为无排斥、无歧视、低收费、非营利、有质量。无排斥、无歧视强调的是幼儿园要向所有幼儿开放,不考虑其家庭、性别、地域、是否有特殊需要。低收费强调的是幼儿园的收费要在老百姓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关注其办园成本核算与其收费标准之间的关系。非营利并不是不允许举办者盈利,而是强调利润不能为举办者个人完全享有,举办者要将其盈利的25%用于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有质量关注的是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既要防止小学化倾向,又要防止重保不重教情况的发生。
  在政策引导层面,建设普惠性的幼儿园文化,政府要遵守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弱势优先原则,即必须保障广大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平等享有接受规范的学前教育的机会,绝对不能让学前教育成为特权人、有钱人的学前教育,也绝对不能让学前教育仅仅成为那些付得起钱的人的学前教育。普惠性学前教育一定是平民的、大众的,是能为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家庭困难儿童、残疾儿童提供更多平等关爱的教育。第二,广覆盖、保基本、标准化原则,即在幼儿园建设中强调布局合理,资源均衡,硬件达标,质量保证,避免奢侈,回归幼儿园的平民本色。
  在幼儿园层面,普惠性文化建设包含三方面内容:资源要开放,课程要全纳,教师要全面成长。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对内普惠,二是对外辐射。
  对内,普惠性文化建设首先强调幼儿园的所有资源为所有幼儿共享。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必须真正实现全纳,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真正实现课程资源惠及每个幼儿。其次,对内普惠还强调要优先考虑弱势教师的需求,给予年纪轻、职称低、能力弱的教师更多支持,以促进所有教师的专业成长。最后,对内普惠还要考虑家长的不同需求,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让所有家长共享幼儿园的资源,促使其更新教育观念。
  对外,幼儿园可以通过两个维度发挥辐射作用,以建构普惠性幼儿园文化。一是向社区辐射,二是向其他园所辐射。目前我国幼儿园服务社区、履行专业机构社会责任的意识普遍不强。但普惠性文化追求要求幼儿园改变以往只向社区索取、不向社区贡献的做法,将幼儿园的硬件资源、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向社区开放,使幼儿园的专业资源能惠及社区百姓,从而体现公共机构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体而言,幼儿园的社区辐射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在双休日、特殊节日将幼儿园的资源向社区免费开放。幼儿园可以通过双休日亲子活动、早教咨询、家长讲座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服务。其次,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定期向社区百姓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以推动家庭养育质量的提高。最后,幼儿园还可以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创建儿童图书流动站、玩具流动站、亲子俱乐部等,让幼儿园的专业资源惠及更多社区儿童。向其他园所辐射是指优质幼儿园要与周围其他办学水平的园所形成共建联盟。将优质幼儿园的价值理念、管理经验、课程资源、师资培训、活动现场向其他园所开放,通过结对帮扶等活动推动薄弱园所教育质量的提升。
  总之,国家层面的政策与行动有助于幼儿园在实践层面探索普惠性文化建设的可能路径。从而上下合力,共创学前教育的新局面。
  
  3 科学性文化
  所谓科学性文化是指幼儿园作为一所教育机构,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保教结合,以游戏为主,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的科学性文化诉求不是当下社会独有的,而是自幼儿园创立以来一直孜孜以求的。在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幼儿园科学性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任务有所不同。在初创期,科学性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完善保育服务。在走向专业化的过程中。科学性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进行知识启蒙。而在当下,幼儿园科学性文化建设既要与小学化、超前化的教育取向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又要分清情况,考虑民众对于优质、多元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以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幼儿园课程内容适宜性、科学性的标准。
  当下,幼儿园科学性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因此,政府层面的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专业标准的编制以及幼儿园层面的教师在岗培训均十分重要。1947年,日本公布了《学校教育法》,将学前教育正式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幼儿园教师成为教育公务员,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这一举措不仅吸引了众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幼儿园教师队伍,而且有效提升了日本的学前教育质量。日本的经验表明,若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的科学性文化将是很难完成的任务。因为缺少将科学理念转化为科学行动的实际执行者。
  
  三、幼儿园新文化建设的机制与路径
  
  1 幼儿园新文化建设的机制
  文化是一个综合系统,也是一种长期积淀。幼儿园文化建设不会在一瞬间变为现实,需要心理的驱动、制度的保障和实践的探索。
  从心理机制看,幼儿园文化建设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的酝酿与转变:认知驱动,情感萌发,态度转变。为了能够使公益性、普惠性、科学性成为幼儿园的现实文化,幼儿园文化建设者们必须要观念上高度认同公益性、普惠性、科学性的价值追求,并在实际行动中逐步内化这些价值追求,使这三种价值追求成为建设者们的核心价值观念。当认知驱动到位、情感愉快接纳时,文化建设者们的态度自然就会转变,从而在实践中建构起这三种文化。
  从制度保障看,幼儿园新文化建设不是靠幼儿园独自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系统的支持环境。而在所有支持性要素中,政府的制度设计与政策保障是最主要的。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宏观环境,那幼儿园自身在进行文化探索与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将会遭遇很多困扰,难以形成幼儿园的新文化。
  从实践促进机制看,幼儿园新文化建设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幼儿园在价值观、生活方式、语言方式、课程实施等方面的系统转型。在价值观层面。新文化建设强调的是标准化办园、公益性服务、普惠性追求、科学性研究等普世性价值。在生活方式层面,新文化建设追求的是朴素、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愿景。在语言方式上,新文化建设彰显的是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的对话,强调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语言能力的促进。在课程实施上,新文化建设追求有品质、有质量的课程生活,并希冀通过实施这样的课程促使儿童全面发展。
  
  2 幼儿园新文化建设的路径
  幼儿园新文化建设必须通过人来实现,尤其是通过人的文化性来实现。帕斯卡尔曾说,“人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苇草,但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兰德曼旗帜鲜明地主张“人是文化的创造者”,认为“文化是人的第二天性”。有了具有文化性的人,幼儿园的新文化建设将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成为文化人的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和生命追求。
  文化不只是靠个人来孕育的,它还依赖集体的力量。韦伯认为,每个人都在参与着文化之网的编织工作,每个人又都是文化之网中的一个节点。正如荣格所言,“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个人的文化,最后成为个人的人格;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后就成为这个民族的集体人格”。也就是说,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就是幼儿园所有文化建设者的集体人格的反映。而在个人文化人格叠加的基础上,幼儿园也必将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幼儿园文化人格。我们希望,公益性文化、普惠性文化、科学性文化能够成为今后绝大多数幼儿园的集体文化人格,最终实现学前教育从福利性、教育性向公益性、普惠性、科学性的转向。
其他文献
首先申明一点,虽然课前让学生先写了一篇文章,但并不是想把这堂课上成升格课。设计的初衷不是要评价这篇文章,解决学生在写“这篇”文章中出现的问题,而是通过“这篇”文章,发现学生在“记事”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根据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学会记事”的教学。   但这堂课还是被设计成了通过解决这篇文章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会记事。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根據问题设计教学,后者是根据这篇文章中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交流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认识钟面上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
“游戏精神与儿童发展”论坛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授王振宇领衔的研究团队打造的一个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其宗旨是尊重儿童天性,研究游戏科学,弘扬游戏精神。第二届全国“游戏精神与儿童发展”论坛于2017年5月13~14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本届论坛由湖南省学前教育学会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主办,万婴教育集团承办。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位学前教育专家、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参加了本届
我父亲得了中晚期肺癌——鳞状细胞癌II级,伴脑转移,为多发性,目前脑部已做完放疗,肺部只做了5次化疗。平时走路气喘,乏力,胃口差,体重急剧下降,请问:肺部化疗要做几个疗程?不做是否可以?由于不适宜进行手术,除放疗、化疗外,是否可服用靶向治疗药物?哪些比较好?哪里可买到?  肖读者:  肺部化疗要看前面5次的效果,评估有效的话可以一直维持做,但同时也要重点参考患者体质,如身体受不了,则没法继续化疗。
世界最长的航线  同一条航线,受多种因素影响每天的飞行线路会不同,因此实际飞行距离也不一样,但是它的大网航线距离始终是固定不变的。  所谓的大圆航线就是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是通过这两点和地心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形成的一段劣弧。  2018年世界上大网航线距离最长的航班要属卡塔尔航空于2017年2月开通的,由卡塔尔多哈往返新西兰奥克兰的直飞航线,航班号QR920/921。  这条航线的大圆
一天,有位28岁的女性头痛患者来到诊室,自述头痛病史已经有10年,记得18岁高考那年,每天复习到深夜,不知不觉中头痛找上了她,当时以为是睡眠不足、精神紧张造成的,于是也没看医生。在此以后,严重时就吃止痛药,一晃10年过去,现已经工作、结婚、生孩子的她,头痛却一直没好,且越来越重,还伴有腰痛、头晕、视物模糊、双眼干涩、急躁易怒、失眠等。  近年来,我在临床上治疗近百名头痛患者,绝大多数都是女性,这是
现在不管是一般意义上的非营利的民营机构,还是营利性的民营办学机构都越来越多,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多元化办学的局面。只有多元化办学的体系建立得更丰富、更全面,才可以让教育的活力更好地被激发出来。  我们仔细琢磨一下,中文当中“教育”这个词带有很强的主动计划经济的思维。“教”和“育”是每一个人都要改变的标的,因为我们觉得人来到世界上不能没有文化,也不能没有一门技巧,所以我们就要把人通过“教”和“育”改变。
据美国合众国际社报道,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约克地区,一名喝醉的男子竟在深夜2点半时打电话给当地警方,要求警察去帮他发动汽车,结果因酒驾罪被逮捕。警方表示,当时接听电话的调度员听到了来自电话另一头汽车引擎发动的声音。警察赶到现场时,他们发现汽车被停在路肩区域而驾驶员明显喝醉了酒。于是警方逮捕了这名男子并让其接受呼吸测试,结果显示酒精超标。
血瀑布冰瀑布  水流汹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黄河壶口瀑布会因严寒而冰封,形成一道凝固的“冰帘”。还有的冰瀑布是流动的冰川在陡坡段坠落或滑落而形成的。四川海螺沟冰川国家公园内的大冰瀑布是我国最大的冰瀑布。这个落差1080米、宽1100米,由无数巨大冰块组成的瀑布,仅次于加拿大冰川国家公园内的冰瀑布。“血”瀑布  血瀑布是南极冰川一道奇特的景观。它最早是在1911年由澳大利亚地质学家托马斯·泰勒發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