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如何立足课堂,实施创造性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每位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重视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从培养创新思维、培养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阐述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 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80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1074(2009)04-0129-0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承担者与
体现者,是创新教育的主体,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作为素质教育重要阵地的体育课堂,把创新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意义。下面通过几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因而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1 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 如技巧中"鱼跃滚翻"教学,用"蹬摆如兔跃,臂部比肩高,支撑作退让,滚动紧束腰"的形象语言描述,同进再作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用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1.2 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想象 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原用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比如讲"蹲距式"起跑的动作原理时,可用压缩弹簧作类比,从类比中悟出动作的本质,从类似和类比中探求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创造欲望,逐步培养想象能力。
2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2.1 教会自编游戏的方法 学生需要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根据教材师生一起学习《自编体育游戏》一文,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参加人数→达到目的→活动形式→胜负规则→场地、器材、时间→判安排,然后训练"在篮球场,用海绵球自编最喜欢的游戏"。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学生创编了地滚海绵球、投远比赛、击中目标、手球比赛、足球比赛、投篮比多等等。
2.2 优化组合 一种创新活动可能派生出另一创新活动来,创新和创新之间可能有一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更大范围来讲,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创新。教师教会学生各种技能技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组合。例如花样跳绳、花样毽拍、木捧+海绵球=棒球等。
2.3 学会几种思考角度 以戏球为例,从人体部位活动角度思考:上肢创想、下肢创想、上下肢合作创想;从动静态角度思考:动态创想(投踢抛传等)、静态(小范围)创想(胯下抛接球,绕"8"字等);从组织形式角度思考:个人创想、双人创想、小组创想等。学生的创新不管怎样描述它,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生、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不同学生的创新过程是不同的、异质的、多样性的。
3 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
学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没有个性创新就失去了基础。而人的个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的体育教学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培养其创新品质。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呢?
3.1 尊重学生,发现个性 对有“棱角”的学生,教师要见“怪”不怪,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其个性,以求健康发展。每位教师必须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伯乐”。
3.2 创造“育场”,培养个性 当学生的个性、特长表现得很明显、很强烈的时候,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发展学生这些积极的个性与特长。反对强求划一的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和发挥个性、特长相统一的教育原则,使学生的创新个性得到积极有效的培养。
3.3 因势利导,发展个性 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如组织课外竞赛活动,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营造愉悦、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使学生得到足够表现自己才华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养成认真思考,求异求新的习惯,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静萍.论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J].体育与科学
[2] 龙之荣.体育函授通讯[D].试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 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80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1074(2009)04-0129-0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承担者与
体现者,是创新教育的主体,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作为素质教育重要阵地的体育课堂,把创新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意义。下面通过几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因而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1 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 如技巧中"鱼跃滚翻"教学,用"蹬摆如兔跃,臂部比肩高,支撑作退让,滚动紧束腰"的形象语言描述,同进再作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用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1.2 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想象 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原用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比如讲"蹲距式"起跑的动作原理时,可用压缩弹簧作类比,从类比中悟出动作的本质,从类似和类比中探求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创造欲望,逐步培养想象能力。
2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2.1 教会自编游戏的方法 学生需要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根据教材师生一起学习《自编体育游戏》一文,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参加人数→达到目的→活动形式→胜负规则→场地、器材、时间→判安排,然后训练"在篮球场,用海绵球自编最喜欢的游戏"。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学生创编了地滚海绵球、投远比赛、击中目标、手球比赛、足球比赛、投篮比多等等。
2.2 优化组合 一种创新活动可能派生出另一创新活动来,创新和创新之间可能有一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更大范围来讲,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创新。教师教会学生各种技能技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组合。例如花样跳绳、花样毽拍、木捧+海绵球=棒球等。
2.3 学会几种思考角度 以戏球为例,从人体部位活动角度思考:上肢创想、下肢创想、上下肢合作创想;从动静态角度思考:动态创想(投踢抛传等)、静态(小范围)创想(胯下抛接球,绕"8"字等);从组织形式角度思考:个人创想、双人创想、小组创想等。学生的创新不管怎样描述它,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生、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不同学生的创新过程是不同的、异质的、多样性的。
3 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
学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没有个性创新就失去了基础。而人的个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的体育教学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培养其创新品质。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呢?
3.1 尊重学生,发现个性 对有“棱角”的学生,教师要见“怪”不怪,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其个性,以求健康发展。每位教师必须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伯乐”。
3.2 创造“育场”,培养个性 当学生的个性、特长表现得很明显、很强烈的时候,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发展学生这些积极的个性与特长。反对强求划一的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和发挥个性、特长相统一的教育原则,使学生的创新个性得到积极有效的培养。
3.3 因势利导,发展个性 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如组织课外竞赛活动,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营造愉悦、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使学生得到足够表现自己才华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养成认真思考,求异求新的习惯,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静萍.论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J].体育与科学
[2] 龙之荣.体育函授通讯[D].试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