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是怎样成为高新企业的?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6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云南白药”是国之瑰宝,这个百年老字号近年来焕发青春。我有幸在三年前帮助云南白药进行薪酬体系改革,对这家古老而又年轻的企业有切身的感受。俗语说:“人生八十,企业三十”,企业一到三十岁就将老象毕显,甚至老态龙钟。怎样使企业永葆青春,成为长寿公司呢?只有两字秘诀——创新,对高科技公司尤其如此。请看GE、HP、IBM、GM、松下、丰田等著名长寿公司,哪个不是勇于变革、不断创新,从而使企业焕发青春活力的!云南白药最可贵的是它的主要领导人充满了创新的激情,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他们都达到了“日日新,又日新”的境界。我们将会从他们的成功实践中受到启迪,而且受益匪浅。
  拥有“百年老字号”光环的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跨入它又一个百年发展历程的第一年——2003年,再创佳绩:公司效益连续第四个年头保持高速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实现净利润、资产收益率等各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在第五届“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年度评选中,云南白药以财务状况、核心业务、经营能力、治理结构总评分位居第 20位!
   20世纪初,曲焕章老先生一张神秘的配方,为云南白药事业兴旺奠定了基础。然而,面对外部环境天翻地覆的变化——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和外国药品的大量涌入,云南白药固有的产品优势逐步弱化。“老字号如何面对新挑战?”云南白药人不断审视自己,探询明天。他们把创新、谋变的价值观念作为云南白药企业文化精髓,作为推动云南白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资本运作,为名牌战略奠定基础
  
  "勇于开拓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是云南白药的企业精神,也是他们多年来不懈奋斗的真实写照。
  20世纪70年代中期,云南有4家合法生产白药的企业。进入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家企业高价抢夺原料,降价竞销,造成了白药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和野生紧缺资源的严重破坏。为改变这种状况,1996年12月,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投资控股其他三家白药生产企业51%的股权,组建的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从此,云南白药实现了生产计划、批准文号、商标、质量标准、销售管理的五个统一。云南白药产量由原来的每年5000多万瓶(板)控制到2000多万瓶(板)以内,使云南白药所需野生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得到有效遏制,云南白药的市场价格迅速得到回归。集团控股的大理、文山、丽江三个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也增长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通过资本运作组建云南白药集团,维护了云南白药品牌的声誉,为云南白药集团实施名牌战略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云南白药”商标注册成功——使这一中华瑰宝从此由阶段性的行政保护上升到了永久性的法律保护。
  
  用世界先进管理和技术嫁接传统工艺,扩大品牌优势
  
  百年品牌要发扬光大,必须要从振兴民族医药产业、增强中药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入手,不断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面对日益增长的天然药物需求,云南白药人开始实施价值链的延伸和产业拓展工程,着手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发高质量、高标准天然药物,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营布局规划的发展战略。
  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云南白药集团开始全面介入经济发达地区的项目投资,借助上市公司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兼并收购、委托加工等方式,运用成熟的管理手段开始整合企业内部及外部资源。
  根据云南省“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加快医药产业发展步伐”总体战略,云南白药集团挺进上海,成立上海事业部,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大胆采用"虚拟企业" 运作模式,为百年品牌扩大优势。
  2001年,上海云南白药透皮技术有限公司落户在张江高科技园区。云南白药人打破了传统的先建厂房后生产的思维定式,采用委托加工的"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使产品进入市场,不仅节约用于建厂房、培训熟练技工的1亿多元投资,而且缩短了企业从GMP改造到产品上市至少需要的3年时间,仅用3个月上海公司就完成了产品进入市场全过程。
  先进的运作模式,使云南白药集团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将研发成功的新产品进入生产、销售环节。通过滚动式发展,"云南白药创可贴"产品从上海迅速向全国市场扩张。
  云南白药人屈指一算,整个项目从生产到销售启动资金仅用了500万元。"云南白药创可贴"于2001年7月正式面市,经过短短半年时间便实现销售额3100万元。最令经济学家们称赞的是:"云南白药创可贴"生产、销售利用的是上海对外贸易大窗口,GDP增长却贡献在云南。小小一个上海事业部,运营着一个"虚拟"企业,既避免了投资风险,又缩短了产品面市时间,并利用世界先进技术嫁接百年品牌,加之先进的市场推进理念,使"云南白药创可贴"迅速在市场形成冲击力。
  云南白药集团还顺应现代商务发展潮流,于1999年12 月,投资3000万元组建了云南白药集团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在全国设立了15个分公司(内部称谓),使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市场服务触角深入终端网点。同时,公司推行 "内部创业机制",给营销精英营造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支点、激发潜能的环境和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公司根据每年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制定完整的营销计划和策略,使整个营销工作朝着专业化不断迈进。这些奔波在全国各地的营销人员,肩负着弘扬民族品牌的使命,恪尽职守,在营销第一线奋勇拼搏。云南白药人至今难忘:2001年的一个夜晚,云南白药几个销售人员在台风中冒着大雨将白药及时送到深圳一顾客家中,而一位销售人员却不幸在大雨中滑了一跤将尾椎骨摔裂。云南白药人至今难忘:2001年9月,企业带着3个新产品到深圳去参加"高交会"展览,开展头一天,20家经销商纷纷找上门,要求做代理。仅半小时,企业带去参展的产品就被经销商和参观者全部要走,就连最后一个印着云南白药字样的手提袋,也被一位老先生要去,这位老先生临走时说:"是云南白药的产品文化打动了我"。
  
  研发机制创新,使“百年老店”实现跳跃式发展
  
  充满历史厚重感和传奇色彩的云南白药集团,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已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而科技创新机制更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保障。
  为了给科技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2000年9月,云南白药成立天然药物研究院,研发体系采用了目前国际超前的"首席科学家制"的管理运作模式。将个人的收益与研究成果紧密挂钩,分配采取"成果共享"的方式。对有重大研究成果的首席科学家和项目组成员予以重奖。新的研发模式把公司新产品研究开发推向了高潮。
  研究院还变封闭为开放,通过"借脑子"、"借智力"整合社会资源,企业不仅减少了重复投资,降低了科研成本,而且快速提高了研发水平,并在新药研发的漫长道路上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云南白药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新格局形成之际,不失时机地建起了高层次的研发机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药学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国际著名的3M公司等科研机构及大企业集团纷纷与云南白药签订协议书结成科研、商贸战略伙伴。
  云南白药集团还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在企业经营中注重搜集整理国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信息。通过分析,了解国外对天然药物、天然保健品食品的市场需求,以专利独有的方式抢占先机,公司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申请了专利,以开拓国外市场。自2003年云南白药集团被列为"云南省专利及知识产权工作试点企业"以来,公司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管理专利工作,形成了以集团技术质量部为核心、各子公司为基础的专利及知识产权网络体系。多项成果获得国家设计专利和发明专利。
  目前,该公司的专利产品——云南白药气雾剂的年销售额已达9000万元,云南白药创可贴的年销售额已达4000多万元,宫血宁胶囊的年销售额已达8000多万元。北京、美国的研发基地及武定GAP中药现代化种植基地工作已顺利启动。
  
  生产体系、业务流程模式创新,让品牌更亮
  
  云南白药集团注重中药生产企业现代化、国际化的打造。他们推倒原有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利用企业全面实施信息化改造的契机,在保持原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迅速建立起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并处的全新管理模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999年11月,云南白药与北京英克科技公司合作,引进了知识与资源管理系统——ERP,开始企业业务流程的全面重组。管理模式的创新,使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单据传递、货品出入库等环节实现了管理精细化,使企业营运质量、管理水平、发展后劲得以全面提升。云南白药从此获得了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七个转变:库存大大降低;应收款大幅下降;变财务的事后反映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实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业务反映及时、清晰;实现了科学的适时决策;快速回应市场变化;达到内外交互的一体化管理。
  如今,在百年老字号——云南白药集团公司车间里,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舒展地流淌,秉承百年优秀传统的"云药老大"正瞄准“一个中心、四个经济增长点”目标,铆足劲头为打造云药产业"旗舰"破浪前进。以空调环境、夜间服务为特色的“云南白药大药房”如雨后春笋,在省内16个地州市80多个县连锁成网。工业和商业联合,这是云南白药集团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药品分销服务将对外资开放,为增强自身竞争力所采取的又一举措。他们还着手解决中药原料品种质量难以控制的难题,在距离昆明一百多公里的地区购买两万亩地,作为自己的天然药材基地。
  因为云南白药厚重的历史,给这个集团以神奇!
  又因为云南白药集团在持续健康发展中,建立的独特的企业创新文化,才使这个百年老店,走上高新企业之路。
其他文献
1950年,日本研究人员对一群住在名为“幸岛”的孤岛上的猕猴群做了一项实验——用蕃薯喂食猕猴。起初,猕猴用手将蕃薯上的泥土拍掉后进食。三年后的一天,一只母猴首先将蕃薯用溪水清洗后食用,渐渐地其它猕猴也模仿着学会了清洗动作,虽然有少部分成年公猴固守着原本习性,但绝大多数猕猴最后都养成了新的行为。后来岛上的河川干枯,猕猴们改到海边洗蕃薯,也许是海水的盐分增添蕃薯的美味,它们竟然还会“洗一下、吃一口”。
期刊
徐惟诚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    这次会议讨论的是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国企转型与企业文化构建。我们现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如果同10年前相比,可以说是跨越了一个世纪。当时感觉企业文化是个新鲜东西,并不知道它有多大用途,好像很时髦,多数人对它的认识还是狭窄的、浮面的。10年后的今天,经过理论界的探索研究,特别是经过企业界的创新实践,使得我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有了很大
期刊
〔编者按〕这是个新栏目,顾名思义,它既是大型集团企业展示风采的平台,又是读者观察大型集团企业的窗口。大,与中、小相比,有许多不同,企业文化也如是。如果这个栏目能够反映出大型集团企业独特的经验,进而揭示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它存在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期望作者不吝赐稿,欢迎读者积极建议。大家都是一个心愿——愿共和国的经济航母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历史悠久的大型集团企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积极推
期刊
主持人语:领导力理论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西方领导力模型的发展,讨论了这些模型在西方和亚洲国家使用的局限性。针对文化因素的缺失,提出了“代表/参与”构面,建立了一个新的领导力三维模型。新的三维领导力模型与文化管理的模式相适应,丰富和发展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原文作者乔治·费舍尔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讲师,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国际化管理,国际背景下的领导力,电子商务的人力资源等。   随着经济
期刊
成功经营一家公司需要业务部门和IT之间的密切协作。如果公司的执行总裁和IT主管不能步伐一致,这家公司就很难取得成功;如果这种协作关系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也很难实现公司竞争优势最大化。  通过对成功企业的调查分析,发现被执行总裁和IT主管普遍采用的是以下六个策略。    建立一个有效的IT管理模型    现在公司采用的对IT管理的方式有很多种,集中的、分散的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而运用最普遍的方式是一种
期刊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有6.5亿以上的人口,他们中有四分之三的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两美元,但现在,这个地区已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移动电话市场。按照加特纳数据调查公司提供的资料,仅在去年,这个地区的移动电话用户就增长了37%,达到3440万户。相比之下,增长速度占第二位的东欧地区的增长率是32%。非洲第三大国刚果的头号电信公司VodacomCongo 的董事长阿里·康特认为,现在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期刊
〔主持人语〕当我们走进关于CEO执行力的探讨,一个令高层主管普遍困扰的问题迎面而来:企业高层主管是否只关心战略就够了?还是需要同时具备执行力?本文与大家分享的是在今天竞争的环境下,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就在于双方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那些突破性的思维、战略性的变革,只能是一堆胡思乱想。战略失误的重要原因往往不在于战略本身,而是战略没有得以实施。因此,执行力是战略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战术,执行应当成为企业
期刊
2002、2003和2004年,海尔连续三年的发展主题都是“速度、创新、SBU”。这三者是一体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广义的“大创新”范畴。速度指的是创新的速度,创新指的是高速度的创新,而创新和速度都是依靠SBU实现的。SBU是创新和速度的主体,是“大创新”的根本。“大创新”的目标和效果都直接指向用户,即创造用户价值、创造用户资源、创造用户忠诚度。  海尔流程再造第一阶段(1998.9.8~2003.
期刊
上海通用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各投资50%组建而成的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中美合资企业,总投资为15.2亿美元。2003年3月,在中国CRM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最佳CRM实施”评选活动中,上海通用公司等十家企业荣膺“2002年中国十佳CRM实施”的称号。    上海通用建立CRM系统的背景    上海通用发现,要想在未来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客户管理体系,满足客户
期刊
2003年12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煤炭工业改革与发展会议"上,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矿长来存良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2002年度全国煤炭工业"双十佳矿长"称号。这份荣誉记载着他对中国煤炭事业矢志不渝的追求。    放飞的梦想    2000年10月,一直奋战在综采一线,被人们誉为"综采专家"的来存良挑起了兴隆庄煤矿矿长的重担。这位身材高大、举手投足间显透着英气与智慧的年轻矿长,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