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笑容有问题?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ldd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天,闲聊中,一个年轻的朋友不经意间对我,说,你对人总是笑,虽然说不上是满脸堆笑,却总是笑着;但你的笑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敷衍的甚至是妥协的笑。是吗?我问朋友,也问自己。不说,也没有这种自觉,一说,反省一下,觉得还真有这么回事。真有。见了人,不管喜欢不喜欢,不管讨厌不讨厌,往往不由自主,就以笑脸相迎,内里有敷衍,在某种场合,多少也有些妥协。
  是奴颜吗?想想自己内心还是很清高的,不会吧?
  有媚骨吗?想想自己多少还是有些傲骨的,不可能吧?
  可是,别人怎么会有那种感觉,而自己回味一下也觉得真有这么回事呢?
  迟钝了,迟钝了!年过四十已是中年的我,已经迟钝到对自己的巨大变化毫无察觉的地步。不是年轻人的敏锐观察,不是年轻人的率直道出,自己对此是毫无自觉的。
  总以为,中年的自己,似乎已达生命的圆融之境。达观,宽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以微笑看生活,以宽容心待人。这是生命的一种境界,一种高远超迈的境界。试问,世上能达此者,究有几人?因此,常常,为自己的笑,多少还有些自鸣得意。得意而后更爱笑。笑脸相迎,笑脸相待,笑脸相送。笑的时候自己看不见自己。
  笑成了什么样子?年轻的朋友说:敷衍和妥协。
  也许,也许还有些许的讨好。朋友没有说这个,但我自己应该有这个自觉。
  笑的时候没有照过镜子,朋友的话就是镜子。是一面放大镜,也是一面显微镜。
  敷衍和妥协,乍听这话,一时多少还有些难以接受。我怎么会是这样呢?怎么能这样呢?可是,细想想,不是这样又是什么样?
  是什么时候变成这个样子的?无法追溯了。三十六岁以后吧。总之,就是人到中年以后吧。愈往后愈甚。
  年轻的时候可绝对不是这样的。不喜欢的人瞧都不瞧。讨厌的人总是横眉冷对。看不上的人总是侧目而视。绝对不是对谁都笑。也很少笑。看年轻时的照片,总是一副忧愁的样子或严肃的样子。看这多年来的照片,怎么多是一副笑模样?无笑之笑,为笑而笑,作秀之笑,似笑非笑。笑得难看,笑得难受,笑得千篇一律,笑得沒有风格。记得,年轻时,二十多岁吧,在一所中学当教师,年末学校全体人员会餐,地点在教务处办公室,请我,不去。教务处长硬拉着我的双手拖去了。我坐在餐桌旁,却坚决不动筷子,居然干坐在那里,冷眼看他们吃喝完毕。也没有对任何人笑一下,一脸冰霜,正襟危坐,凛然不可侵犯。所有人员都对我诧异莫名,此后再没有人请我参加此类聚会。我也从不上学校的厕所,不洗学校的免费澡。从不。现在想来,也觉得自己当时是有些异样。可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呢?分析自己的心理,是这样的,与全校喜欢不喜欢、看得上看不上的人聚在一起吃喝,是觉得庸俗;在学校与学生同入一厕,与同事共洗一室,是觉得羞耻。年轻时是只顾自己的感受,不管别人的看法;中年以后更多的是考虑别人的感受,较少想到自己的心情。换句话说,年轻时是不忍,中年后是能忍;年轻时有自己,中年后没有自己。
  没有自己?自己是谁?是父亲,是儿子,是上级,是下级,是有身份的人,是没有身份的小人物,总之,什么都可以是,就是不是自己。是父亲得笑。是儿子也得笑;是上级要矜持地笑,是下级要谨慎地笑;有身份时需微微笑,没有身份时得没笑找笑。求人时要笑,笑是讨好;人求己时也得笑,笑是礼貌。不笑行吗?年轻时可以板着脸,我行我素;中年了就不能不笑,我笑故我在。
  朋友的提醒固然令人警醒,可不笑行吗?不敷衍、不要协甚至不讨好地笑行吗?
  但我非得笑吗?非得笑那种敷衍、妥协以至讨好的笑吗?
其他文献
陈仁海 编译    西藏问题升级背后是否可能有西方势力插手?德国联邦国防军中校于尔根·罗泽对此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他发表文章,从历史和地缘政治现实角度进行了分析。    “藏獨”阴谋大会制定行动计划    2007年5月,在西方势力的支持下,达赖集团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五次“支援西藏组织国际大会”上制定了针对北京奥运的“路线图计划”,并将矛头明确指向奥运圣火传递。《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当时在布鲁塞尔采访
期刊
高宜新简介:  高宜新,男,汉族,1943年1月生,陕西省佳县人。1965年10月入党,大学本科学历,原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为省老年书画协会常务副会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顾问。  1963年9月考入西北农学院水利系学习,1968年7月毕业后到延安市柳林村插队锻炼。1970年5月分配到延安地区政法组工作,先后担任延安团地委常委、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富县县长、县委书记等职,1990年6月任省纪委常
期刊
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发生后,一个名为“藏青会”的激进“藏独”组织开始引起世人关注,正是这个组织,直接参与策划组织了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从今年1月起,该组织正式宣布实施“西藏人民大起义运动”,并连续举办包括游击战、爆破技术培训在内的各种培训班,招募人员、策划暴力袭击。事实证明,“藏青会”的所作所为与恐怖组织毫无二致,它的恐怖活动,已经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  “藏青会”
期刊
消失21年的华南虎再次现身意味着什么?对“发现者”周正龙来说。是一夜成为百万富翁的致富梦想——这同样适用他的乡亲;对镇坪县来说。是最好的名片,“闻华南虎啸”已经上了巨幅广告牌,对陕西省来说,是生态保护成就的最重要体现。而对国家来说,标志着这种仅产于中国的动物还未灭绝……    这个农民现在很有些懊恼。面对一拨拨找上门来的记者,他像祥林嫂一样重复着,“当初叫我去拍老虎,他们说了拍到就奖我100万,现
期刊
“胆子大,态度强硬,能办事,也能闯祸。”听闻陈良宇案开庭后,一位老干部这样对《财经》记者评价陈良宇。    大幕将要关阖之际,主角登场    启幕于2006年之夏的上海社保风暴,波及上海政要、国企高管、民营富豪近30人。经历了漫长的近两年的侦查和审理之后,终于在2008年3月25日迎来了最高潮——开庭审理陈良宇。  3月24日下午,61岁的陈良宇从北京秦城监狱被押往天津。自2006年9月24日因牵
期刊
【编者按】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希勒(Robert·J·Shiller)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上海对中国人的消费进行研究。实际上,他一开始是研究中国人的收入的。为什么他后来改为研究中国人的消费呢?他说,因为中国人的收入他怎么也搞不透。他举例说,一个中国人告诉他,一个月的收入是2000元人民币,可是这个人去买一件价值1000元的衣服,眼睛都不眨。  他的结论是,2000元不是中国人的真实收入。从
期刊
“3·14”骚乱以意料之外的速度发酵,成为中国在奥运之年必须要跨过去的一道坎。4月18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教授单光鼐、时事评论员蒋兆勇、新加坡联合早报研究员于泽远等就本次事件里部分西方媒体的表现、中西方社会的冲突与误解、西藏事件的应对之策等问题做了深入对谈。    如何与外国媒体打交道    当年毛泽东、周恩来在延安会见西方记者,穿一身朴素的旧布衫,很会说话,感动了西方。  于泽远:有一部分西方
期刊
(一)1.5亿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义务教育“实至名归”    事件:2007年1月,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将免除全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将普遍减轻。不仅如此,去年政府还启动了免费师范生教育计划,并增加财政拨款140多亿元完善国家助学体系。  点评:我国义务教育在经历多年“收费教育”后,终于彻底向全
期刊
《股神有道》,从巴菲特的身世、生平出发,以巴菲特的创业历程、事业发展为线索,以巴菲特的对外书信、媒体采访、公开演讲为素材,全面考察巴菲特的家庭生活和投资实践,提炼出这位大师的为人处世哲学、股票投资理念。    熊市何所惧哉    对于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者而言,熊市一点儿也不值得害怕。首先,300年的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已经证明,熊市不会持续到永远。其次,一旦选定并购买一只股票,他得到的不是一纸凭证,
期刊
对美国人而言,2008年是个重要的选举年。但是,对世界大多数地区而言,2008年是中国之年  原文提要关于中国将成为全球大国的沸沸扬扬的预言已不再是一种预测,而是现实。现在,我们,还有他们,都必须处理好中国的成功。    “脆弱的超级大国”    对美国人而言,2008年是个重要的选举年。但是,对世界大多数地区而言,2008年很可能会目睹中国步入世界舞台中心,奥运会将成为中国期待已久的首次亮相机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