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在现象中追问教师德性的存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x542398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智慧课堂之所以缺少智慧是因为教师德性自觉的缺失。而现实中,由于教师缺乏对教师德性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师德性方面出现肤浅的观念与不中肯的评价,误导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拷问,教师对教师德性多一些深刻的理解与思索,从而让教师智慧的工作。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智慧课堂 教师德性
  教师在“社会良心”的道德光环下肩负起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特殊使命。课堂就是展现这一使命的舞台,为此课堂智慧的有无与高低就决定了这种使命的有无与完成效度的高低。智慧课堂的特征是在教师智慧的开启下学生智慧的唤醒与生成。教师要具有智慧并用自己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并有所生成,就必须有自觉的教师德性。对教师德性的关注与拷问有助于对教师德性的深刻认识和感悟,从而有助于教师对教师德性养成的方法多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做了该做的=教师德性?
  现象:目前,家长总希望自己孩子的所有教师都是那种“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关怀与关爱。反观现实他们认为现在的教师真正具有教师道德的人少了,教师是“功利化”的一般人。而教师在一些行政命令式“被”教学的模式下,则认为自己已经付出很多,做了自己该做的甚至是不该做的。自己已经担当起自己所指负甚至是更多的责任,因此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如果你说他不是一个具有教师道德或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的话,肯定会被反唇相讥的。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如此“敌对”的现象呢?有关德性教育的理论研究告诉我们,他们是混淆教师道德与教师德性,把教师道德等同于教师德性,用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希望不同的角色去履行,才会出现上述现象。我们撇开其争论,单从教师的角度看,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让教师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再加上教师待遇与教师地位相对偏低,付出过多等具体因素的影响让很多一部分教师甚至是越来越多的教师把自己具有的教师道德等同于教师德性。认为自己做了教师该做的,自己就是一个具有教师道德的人,殊不知,教师道德只是一个合格教师的最低要求,具有最低要求的教师道德不等于具有教师德性。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误认识,是因为:各种繁琐的教学任务及最终“功利化”教学目标的完满完成,不仅实现自己眼前的物质利益,还让自己处在各种表彰等社会认可的光环照耀之下,所有這些现实利益的实现与别人和社会的“认可”都慢慢地让老师逐渐丧失自我,本能地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具有教师德性甚至是很高教师德性的人。
  静心沉思,不知可曾想过,教师的勤勤恳恳并不是来自内心那种对教师的执著与奉献,来自心灵的自觉,而是一种“被”式的无奈服从与屈从,或是为了眼前的物质利益与表面上的那一光环。所以现实中教师群体中充斥的满是压抑、委屈与不情愿。为此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是服从了外面强加给的升学目标与各种繁琐的评比等各种功利化的目标,而非从内心出发去驱离受教育者的不惑;不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与需要,而是关注符合不符合那些强加目标的实现。如此课堂怎么可能会有智慧呢?有的只是固化的教学程式。
  二、会“教书”的老师=具有教师德性的教师?
  现象:现实中,大家在谈起某某老师时往往说那个老师会教书,教的学生哪年考上了什么什么名牌大学,现在算起来这样的学生有多少个了等,说的人是神采飞扬,听的人是艳羡不已、仰慕之极。那么我们能不能就此判断这样会教书的“好老师”就一定是具有教师德性的教师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评价教师的最终标准是什么。
  在追求升学率的社会里,评判老师的所有标准自然都是回归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上。在整个教育功利化的世界里教师的评判自然被功利化,教师在功利化的指挥棒下指导的教学行为也成为功利化的工具,教师成了助推者。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的是“三本”教育即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无非就是不断填鸭,不断反复。真正做到不考的绝对不讲,不是重点考的少讲,重点考的大讲特讲,管你烦不烦,你要想获得好分数,就必须听、练。今天这种教育的弊端已经被我们意识到,但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收效甚微。我们由此判断:会“教书的”老师一定是具有教师德性的教师吗?
  教育哲学理论告诉我们缺少教育哲学根基的教学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这样的课堂不可会有生机,更不会有所谓的思考与思想,也就无从谈所谓的智慧课堂。教师德性不仅给我们带来个人道德的提升,更是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真正具有教师德性的教师可以做到“不断充实自我,从而发现生活的意义,获得自我实现的价值的过程”,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教师如果把这种理解与感悟通过教学活动传递给学生,教学就不可能是枯燥的传输过程,而是传承过程,那么这样的课堂也就有了智慧课堂的影子。智慧课堂之所以智慧,其实就是教师在教学行为中不是纯粹地传输知识,而是教授学生获得知识经验的感悟与方法。而要实现这一行为的有序与长久,需要的是教师本身的德性唤醒与教师德性的自觉。
  参考文献:
  [1]杜芳芳.教学实践的伦理品性及其彰显[J].课程与教学,2013(04):52-55.
  [2]白景添.教师德性在教育实践中的理性探讨[J].广西教育,2010(06):31-32.
  [3]张日华.教师德性:基于实践的原点与回归[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09):13-14.
其他文献
摘 要: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和演进的。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中,体育游戏经历了一个由萌生、发展到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文对体育游戏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  关键词: 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特征 功能  1.体育游戏的特征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综合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生活与劳动技能及各种体育基本形式,创编出多种形体动作,是按一定目
摘 要: 在新的人才需求环境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不能仅仅以学生的身体训练为主,更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其身体素质,使其朝着快乐、健康、多元的方向发展。作者谈谈在多年的中专体育教学中的心得。  关键词: 中等专业学校 体育教学 新要求  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
摘 要: 体育教师课时系数“打折”在各级各类学校是一个普遍现象。从情理上讲,它不尊重广大体育教师的辛勤劳动,是一种浅薄的学科性歧视行为;从法理上讲,它是一种严重的违法侵权行为,应得到制止。  关键词: 法理学 体育教学 课时系数  从中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乃至部分高校中,体育教师课时系数“打折”、课时费“打折”现象普遍存在。在对江苏若干所高校、高职院校的走访调查发现,目前体育教师课程时系数
在传统模式下,初中体育教学较为枯燥乏味,除了跑跑跳跳之外,没有什么新颖的形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游戏活动成了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体现了创新性与创造性的有机融合,生动活泼的形式在教学中受到学生的追捧,有效提高了教学的生动程度和吸引力,为初中体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让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特点  1.体育游戏具有教育意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所运
摘 要: 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实践能力是人才所应具备最基本也是很重要的能力。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专业和课程设置在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纲领性和重要性,其次重点分析了如何利用课程设计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學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性地提出课程设计的任务内容应该打破传统的受单独课程制约的方式,采用以整个专业的知识设置任务内容的方法。  关键词: 高职学校 计算机实践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出发,发现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现状 工作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简称中职学校,是培养中级技术人才的中坚力量,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的重任。随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