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目标必当以语文教学目标为遵循。《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如果仅以高考为目标,重分数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过程”,那便是“醉酒驾驶”。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醉驾”现象真的很多!
一、作文目标与育人
文如其人。虽然因学生在年龄、智力、能力上有差异,不同学段作文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但无疑都应包括基本的写作能力和育人。作文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
作文基本目标是“让学生能作文”。“教师必须教给或引导学生在写作这样的实践中了解写作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的能力,逐步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际上许多学生,他们连识字、写字等最基础的东西还没有过关,词语积累少,错别字多,书写不规范,文章意识模糊……“缺乏基础,天才可能走向平庸加强基础,平凡者可能走向杰出”。文以载道,语文作文教学要面向未来,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中小学还要注重阅读和基础知识,加强与生活有关的基础能力训练,正真体现育人功能。
“提倡优秀,拒绝平庸。”能创作是作文教学理想的发展目标。新课标倡导“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尊重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从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每年高考“最牛”作文往往不仅展示了学生较高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还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素养,而零分作文常常因为考生在核心素养方面有严重缺失。因而,教师在指导、训练、评价学生作文时,自身的发展的眼光、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精神与态度。
二、“过程”“方法”孰重孰轻
“过程与方法”是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醉驾入刑”就是注重过程,而不只是看结果,这才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体现!这项法规刚出台之初,許多人还不能理解。只有重视过程,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传统作文教学偏重技巧方法,应试作文注重结果而追求方法,忽视“过程”或将“过程”与“方法”割裂开来。目前,重技巧方法而轻过程的现象非常突出,“作文秘诀”满天飞。一是为高考而训练作文。有的教师虽然作文教学方法堪称“秘籍”,教的学生作文成绩不错,但淡忘了语文与作文教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似乎作文就是为了考试,分数就已证明了一切。如果取消考试,很多学生是不愿写文章的;还有的教师忙于“阅读与鉴赏”课程,作文成了“放养”的自修课,有的认为作文分数反正难以提高,学生一般能考40分,甚至平时干脆不写作文。三是割裂写作本身与阅读鉴赏、口语表达交流、实际生活应用的联系。把学生当机器,闭门造文的多,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少,忽视生活积累,忽略过程体验,忽视了育人功能。
三、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成长
“写”的过程体验。“写”应该是一个反复实践的“双重转化”过程,提高作文水平最终要落实在“写”字上。由“物”到“意”的转化是基础,是知识、思想、情感的源泉。由“意”到“文”的转化是手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便是引导、指导学生实现这些过程体验,要多引导学生在开放性、多样性与选择性的活动课堂中去激发学生的热情,在有形或“无形”的实践活动中去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用日记、周记写生活,读写结合,口头作文,看新闻,参加社会实践等。
生活与阅读过程体验。实践出真知,而生活体验是老师无法取代和左右的。缺少生活体验,少有思考发现,再好的作文也是无病呻吟、“砖家”的学术而已。时事维新,丰富多彩。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写贴近身边生活的或时事热点文章,通过阅读可以把握议论等实用文体、文学作品等文章文体特点及常见表现手法,揣摩作品的语言艺术;可以在积极的阅读中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作文改评过程。学生交了作文,最看重老师的指导评价。最常见的评改方式是教师在作文本上写评价或打分,许多教育管理者也以修改了多少篇学生作文来评价教师。其实这种千篇一律的评价方式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既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也无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评价过程应是交流、合作、探讨的过程。师评,包括教师独立批改、面评面改、课堂集体评价等。面批面评,我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是一种真正的“人”“文”结合,最利于学生素养提高、健康成长。在我的实践中,分明感到学生对我的信赖与尊敬。在班上集中评价可以解决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事先要针对某次作文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集中解答,或者就某些学生的作文进行当堂分析、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学生自评。新课改提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多写多改”。修改与自评,是学生重新认识,锤炼思维,提炼思想的过程。
高考固然重要,但未必决定终身。作文教学平时认真落实“过程”,更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对社会负责。如果抛弃根本,只追求眼前“高考”不出事,迷信技术,忽视过程,“醉驾”作文课堂,也会“危害公众(学生)安全”。小心,“醉驾”也入刑哟!
一、作文目标与育人
文如其人。虽然因学生在年龄、智力、能力上有差异,不同学段作文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但无疑都应包括基本的写作能力和育人。作文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
作文基本目标是“让学生能作文”。“教师必须教给或引导学生在写作这样的实践中了解写作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的能力,逐步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际上许多学生,他们连识字、写字等最基础的东西还没有过关,词语积累少,错别字多,书写不规范,文章意识模糊……“缺乏基础,天才可能走向平庸加强基础,平凡者可能走向杰出”。文以载道,语文作文教学要面向未来,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中小学还要注重阅读和基础知识,加强与生活有关的基础能力训练,正真体现育人功能。
“提倡优秀,拒绝平庸。”能创作是作文教学理想的发展目标。新课标倡导“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尊重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从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每年高考“最牛”作文往往不仅展示了学生较高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还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素养,而零分作文常常因为考生在核心素养方面有严重缺失。因而,教师在指导、训练、评价学生作文时,自身的发展的眼光、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精神与态度。
二、“过程”“方法”孰重孰轻
“过程与方法”是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醉驾入刑”就是注重过程,而不只是看结果,这才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体现!这项法规刚出台之初,許多人还不能理解。只有重视过程,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传统作文教学偏重技巧方法,应试作文注重结果而追求方法,忽视“过程”或将“过程”与“方法”割裂开来。目前,重技巧方法而轻过程的现象非常突出,“作文秘诀”满天飞。一是为高考而训练作文。有的教师虽然作文教学方法堪称“秘籍”,教的学生作文成绩不错,但淡忘了语文与作文教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似乎作文就是为了考试,分数就已证明了一切。如果取消考试,很多学生是不愿写文章的;还有的教师忙于“阅读与鉴赏”课程,作文成了“放养”的自修课,有的认为作文分数反正难以提高,学生一般能考40分,甚至平时干脆不写作文。三是割裂写作本身与阅读鉴赏、口语表达交流、实际生活应用的联系。把学生当机器,闭门造文的多,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少,忽视生活积累,忽略过程体验,忽视了育人功能。
三、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成长
“写”的过程体验。“写”应该是一个反复实践的“双重转化”过程,提高作文水平最终要落实在“写”字上。由“物”到“意”的转化是基础,是知识、思想、情感的源泉。由“意”到“文”的转化是手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便是引导、指导学生实现这些过程体验,要多引导学生在开放性、多样性与选择性的活动课堂中去激发学生的热情,在有形或“无形”的实践活动中去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用日记、周记写生活,读写结合,口头作文,看新闻,参加社会实践等。
生活与阅读过程体验。实践出真知,而生活体验是老师无法取代和左右的。缺少生活体验,少有思考发现,再好的作文也是无病呻吟、“砖家”的学术而已。时事维新,丰富多彩。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写贴近身边生活的或时事热点文章,通过阅读可以把握议论等实用文体、文学作品等文章文体特点及常见表现手法,揣摩作品的语言艺术;可以在积极的阅读中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作文改评过程。学生交了作文,最看重老师的指导评价。最常见的评改方式是教师在作文本上写评价或打分,许多教育管理者也以修改了多少篇学生作文来评价教师。其实这种千篇一律的评价方式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既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也无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评价过程应是交流、合作、探讨的过程。师评,包括教师独立批改、面评面改、课堂集体评价等。面批面评,我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是一种真正的“人”“文”结合,最利于学生素养提高、健康成长。在我的实践中,分明感到学生对我的信赖与尊敬。在班上集中评价可以解决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事先要针对某次作文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集中解答,或者就某些学生的作文进行当堂分析、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学生自评。新课改提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多写多改”。修改与自评,是学生重新认识,锤炼思维,提炼思想的过程。
高考固然重要,但未必决定终身。作文教学平时认真落实“过程”,更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对社会负责。如果抛弃根本,只追求眼前“高考”不出事,迷信技术,忽视过程,“醉驾”作文课堂,也会“危害公众(学生)安全”。小心,“醉驾”也入刑哟!